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183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田家少闲月,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

(3)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5)燕子来时新社,________________。

(6)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_________,日长飞絮轻。

(7)《泌园春雪》中,从描写北国雪景,转换到抒发作者感情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泌园春雪》中,体现无产阶级革命者充满自信,并借以自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雨说》的作者是郑愁予,台湾现代诗人,这首诗写于文革结束之后的几年。

B.毛泽东的《泌园春雪》,《泌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具体题目。

C.著名的翻译家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对留学海外的儿子进行感情交流、艺术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D.课文《陈涉世家》选自《战国策》,作者西汉文学家司马迁。

本文介绍了秦末一场浩大的农民起义的经过,起义的主要倡导者是陈胜、吴广。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8分)

梁野山,俗称梁山顶,自古以来就是武平的象征,被誉为“梁野仙山”。

它地处武平县城东北部,永平、中堡、武东、城厢四乡镇结合处,为武夷山脉的最南端与广东南岭山脉最北端的交汇点。

它海拔1538.4米,是武平最高峰。

梁野山林海莽莽,物种丰饶。

有万亩红豆杉的天然原生群落,有bīn()临灭绝的珍稀树种半枫荷。

山上风景优美,雄奇秀丽。

流泉飞瀑,让你(A、目不暇接;B、眼花缭乱;C、无暇顾及);断崖林立,令人叹为观止;松风竹

韵,益显山的幽静与深suì()。

最高处的古母石,立于山顶,看似摇摇欲坠却历千百年而不坠,其险状见者无不心惊。

梁野山的泉水和地下水,是汀江、梅江的重要源头之一,哺育着全县大约70%以上的人口。

(1)联系上下文,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bīn()临深suì()

(2)在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词语是。

(1分)

(3)根据语境解释词语“叹为观止”。

(3分)

(4)“哺育着全县大约70%以上的人口。

”这个句子有一处毛病,请更正。

(2分)

二、阅读(69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4-5题。

(5分)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对两首词中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著”字不是助词,而是动词。

“更著”意思是“再加上”,在上句的基础上递进一步。

B.“无意”一词的意思是说“没有条件”、“没有资格”,与“苦”字一起写出梅花凄苦的生存环境。

C.“一任”的“一”,是“一概”之意。

D.这首词的上片写了梅花的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高尚品质。

5.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

请回答。

(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5分)

【甲】秦王谓唐雎日: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日: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日:

“臣未尝闻也。

”秦王日: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日: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日: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

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⑨。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⑩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11)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2)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

②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

③殿前的台阶。

④通“稍”。

⑤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

⑥(发]打开。

⑦用刀剑等刺。

⑧挣断。

⑨剑鞘。

⑩通“环”,绕。

(11)“猝”,突然。

(12)宫廷的侍卫。

6.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

(4分)

  

(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

7.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2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8.根据上下文,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6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

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

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

(12分)(2015年厦门中考)

①苏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

果,更有英国人那奇葩的计票方式。

计票的人竟然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

这引得人们议论纷纷:

“想不到发达国家竟然采取这种刀耕火种的计数方式”,

“这不数着数着就乱了吗?

②对比之下,我国的“正”字计数法立刻显得又机智又高端。

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为大家所喜闻乐

见。

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

③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谁先想到的呢?

目前尚不得而知,至于真正使用“正”字来计数,则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

起初进戏园看戏并不凭票,仅由服务人员领座,领座员将卖座情况在“大水牌”上注明。

由于怕误记,同时为了稽核总数,所以每满五个看客,就写一个“正”字,或者是领一个看客就划上一笔,划上五笔便成一个“正”字。

后来戏园规模扩大,用水牌计票的方法逐渐被戏票所取代,但“正”字的计票方法却被商家和选举计票所借鉴,广泛应用起来。

④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

此前他们曾使用“玉”字来计数,同样是五个为一个单位。

从解剖学角度来说,由于人生来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进化史中促成了十进制的广泛采用,而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被使用过。

“玉”字虽也是五画字,但与“正”字相比,“正”字的字形更规矩简洁,它只由横竖构成,没有哪两笔首尾相连,甚至连每一划的长度都大致相等。

所以,作为计数符号,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⑤“正”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

它的本义是平正、不偏斜。

在词典中“正”的含义很多,其组成的词语也大多都是褒义,如正直、刚正不阿……同时,它也有着“匡正”“正确”的含义,是人们

表达信任的基准。

⑥在投票选举中,人们最希望的是公平、公正。

采用正字计数不仅仅因为它字形方正简洁,也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执行公正”和“品行端正”的美好想象,寄托着人们对选举的信心和希望。

从外形到内涵,“正”字都是完美的计数工具,无怪乎人们称赞它是形神兼美计数方法了。

10.通读全文,说说“正”字计数法的好处。

(4分)

11.本文运用了作比较的

说明方法,请试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

(4分)

12.以下标题,哪个更适合作为本文的题目?

请结合文意和生活实际,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4分)

A.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B.趣谈计数法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22分)(2016年厦门中考)

卖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①我被护士领着离开病房,准备去八楼手术,一位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她把两大袋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

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又对同病房的人说:

“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②我从手术室出来后,老公见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去公司打理业务去了。

③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

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这次她没有打哑语,而是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

“帮帮我吧。

④哎哟,原来她会说话!

那昨天干嘛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

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

“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

”大家纷纷指着桌子上的面包对她讲。

⑤她没有离开,依旧呆站在原地,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

我躺在病床上暗自庆幸:

幸亏老公不在,否则他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见儿。

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任她站在那里,也不会和她目光对接,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⑥第二天,我能下地自己走动了,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帮帮我吧。

”说完便立在原地,不待够五分钟她是不会离开的,但大家这次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是对她最大的冷遇。

我看不下去了,走到她面前说:

“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

”她仿佛没有听见我的话,还呆立在那里,“好个倔丫头,你越这样,我们越不买。

”她退出病房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⑦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房里的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嘭”的一声把她关在病房门外。

⑧医生给我做了各项检查,说我手术恢复得不错,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

老公一早赶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小女孩的事情,他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没同情心,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她的行为不是欺骗,三元一个面包不贵,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跟他在这件事上无休止地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下午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