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71619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报告.docx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报告.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报告.docx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报告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发达国家的中小学课程设置

英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为12门:

英语、数学、科学、设计和技术、信息和交流技术、历史、地理、现代外语、艺术和设计、音乐、体育、公民。

在12门必修课之外,学校还有义务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社会性的养成、健康教育、升学与就业指导等。

此外,社区活动、劳动体验等活动课程也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日本的课程改革突出设立综合学习时间,国家不规定其具体内容,而由各学校创造性地组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例如自然体验、社会参观、制作与生产活动等。

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压缩必修课内容和课时,扩大选修学科,鼓励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教育地方分权国家,各州都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及相应的课程设置,但各州课程标准都包括4门核心学术科目:

英语、数学、科学和社会。

美国中学课程设置相当广泛,主要包括英语语言艺术、公民与政府、数学、科学、音乐与艺术、外国语、实践技能等。

其综合中学一般分为3科:

学术科、职业科、普通科,每门课程在教学时都分解成讲座、课堂实践、工场—实验室实践等3个部分。

国外中小学的创造教育

一、什么是创造教育

这门学科诞生迄今已有61年历史。

创造教育是创造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根据创造学的原理,结合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生理学、未来学、行为科学等有关学科,通过探索与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创造教育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家庭教学、社会教学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和人们树立创造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坚定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掌握创造性发现、发明、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方法,从而开发人的潜在的创造能力,因此,创造教育也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

1.创造教育的目标

创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创造型人才。

李政道讲:

“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创造能力”。

尤其是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各国提法不同,但基本目标是相同的。

如美国的“和谐发展的人”日本的“协调发展的人”。

其核心是培养创造能力。

2.创造教育的内容

(1)创造哲学教育

它是创造性研究关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的一般规律,也是一种世界观。

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反映在人和自然、人和社会、认识与实践、精神与物质等关系上的创造性认识与解决问题。

直接关系到创造者的品格、精神、思维方法,以及对创造性活动的指导。

(2)创造性意识和思维教育

意识,是外界信息转化为主体活动过程中的中介性主导心理功能,并具有驾驭各种心理活动的能动作用。

在当今创造学活动中,把创造性意识简称创意,如“借”意识、“桥”意识、“流”意识,被广泛地运用着,还从反向研究扼杀创意的种种表现和因素。

思维,一般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创造性思维是对旧概念、旧事物认识的突破;也是思维方式本身的创新。

创造性思维有:

理论思维、直观思维、倾向思维、联想思维、联结与反联结思维、形象思维、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之点是想象力,丰富的创造性想象力才是首创的保证。

(3)发现法、发明法、创造技法的教育和训练。

发现法指在科学研究中,对前所未知的事物、现象及规律性揭示的一种普遍的创造性方法(适用于高中)。

发明法指在自然科学范围内,获得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的创造性方法(适用于初中);创造技法指的是改变旧事物,创造新事物、新形态、新组合,新改变、新作品,含有创新之义,一般在小学、初中开展。

(4)学科教育

学科教育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未来科学和信息学等。

结合到创造性行为、品格素质、文明道德。

综合这些学科教育的原因,就是把它作为创造能力必需具备的德、智、体、能、美基础

(5)情境教育

这是一种具有广泛性、创造性的教育方法,如周围发生了某一特殊事件,我们怎样才能创造性地认识它、理解它、解决它。

立足于创造性上,日本本田小学设社会研究室、理科学研究室、家庭科学研究室,学生在小学毕业前,要学会茶道礼节、单独接待客人、缝纫、制衣、绣花;还有做饭、烧菜、洗衣,自己料理生活。

有其常规性实践,还有其创造性探索。

(6)创造性活动中的指导、操练

如组织兴趣性发明、创造活动,星期日俱乐部、创造室(包括制图、模型、玩具、教具、艺术工作、工厂观摩),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包括头脑奥林匹克)、发明创造实验活动,在职业训练中培养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开设创造课,分年级设立创造课内容,如会用一般工具,制作一般木质零件,泥塑人物创作或创造性模仿制作。

在小学毕业时,一般能掌握20--25种技能,并有一定的独创能力。

中学就要求更高一些。

二、为什么要推行创造教育

教育面临着一个人才与科技、经济相关的战略和战术问题,当前创造型的科技、经济、行政管理、金融、司法、教师、医务、外贸、外交、人文、综合性咨询人才及智能型的技术工人大量缺乏。

这与人力资源的创造性开发密切相关。

1.人力资源中的人才问题

世界处于激烈竞争之中,主要是经济力量的竞争,科技水平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国际上人才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深化,因为人才首先在发达国家中缺乏。

(1)在美国1995--2010年期间,每年缺少9600名博士水平的科学家,到2006年将缺少67.5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2)在德国今后的20年内、单计算机人才就缺少6万名;(3)在加拿大,到1995年将缺少教授一万名,要占目前加拿大总数的1/3;(4)我国台湾省要缺70%~80%的科技人才;(5)我国由于文革中少培养200万人等原因,预测只能满足10%的人才需要;(6)在社会科学方面,“教授荒”将席卷整个社会科学的研究开发领域。

有识之士认为:

在21世纪,世界将为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滞后付出沉重的代价。

2.人力资源开发必须从娃娃抓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曾对千名婴儿跟踪观察,最终得出结论是,如以17岁的人所达到的智力水平为100%,则4岁前为50%,4至8岁为30%,8至17岁为2O%。

(1)我国经历了十年的创造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已取得了一定成果,我们学会和研究所初步完成了八个课题,市、地区托儿所、协会所属的托儿所的教师们开发了大量智力型玩具。

(2)美国目前约有77000个具有正式执照的儿童服务中心,每年接受40O万儿童;美国的许多大学里设幼儿教师教育系、智力衰退教育系、儿童发育学系、幼儿教育学系、小学教育学系、中学教育学系。

(3)德国在幼儿创造性教育方面,居于领先地位,他们在胎教、培养创造性品格、必要的心理、健康素质、训练创造性技能等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

在德国,对孩子有一套特殊训练方法,好似热处理和冷处理的结合;抛、丢与爬结合;常规与冒险性活动相结合;家庭与园内、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了解社会以劳动进行熏陶。

家庭很少给钱,小学生中学生要靠自己创造性劳动或艺术到街上去挣钱。

(4)日本和德国一样在教养幼儿方面采用与我们传统体系不相同的方法,日本在20年前就开办挨冻幼儿园,幼儿在四季只穿一套T恤衫和裤子,还将幼儿在空中丢抛,这对培养幼儿身体健壮、脑平衡、吃苦耐劳精神、坚强意志是很有帮助的。

(5)法国根据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不断增加教育经费,规划到2005年,将比1988年增加45%,即从3980亿法郎,增加到5760亿法郎,在16年间,法国教育经费净增1800亿法郎。

目前他们的教育方法主要是,①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认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主人,应该是自己管理自己,实行“自治”,使充分得到自由发展。

②启发学生学习求知,顺应学生学习兴趣,相信学生学习的成功,尊重学生的人格。

③培养创造力,一般是通过创作构思、造型艺术、素描、绘画、音乐、舞蹈和各种实验活动。

①在教学时间上,分成创造时间、吸收时间、对话时间、探索时间、自学时间。

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并且还给学生有自己支配的时间。

(6)在亚洲,主要谈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南朝鲜的教育,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和探讨的问题:

一是立足于人力资源开发,并使创造能力与经济增长同步进行。

我国台湾提出创造力的12种力,即策划力、指导力、创意力、解决力、执行力、发表力、交谈力、交往力、启发力、说服力、预测力、控制力。

新加坡提出,人才跟生产资料走,合理配置岗位。

这些作为中小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将来能达到人力资源的创造性开发。

二是推行的教育制度是6--9年不等的义务教育,入学率分别为70%--90%,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大学力15~40%之间,教育经费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公共教育经费;私人捐助;学生交纳。

约占财政开支的15--20%,南朝鲜为最高,仅次于国防支出,1990年达19.6%。

三是注意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使之适应社会、市场经济。

三、创造教育的方法

创造教育既有一定内容,又有一定的方法,而且具有规律性,规范性、发展性。

国内外运用了许多具有广泛性、普及性、多样性的创造教育方法,如:

1.第一种是国际上包括我们国家普遍推行的STS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

美国、加拿大、英、日、荷兰开展十分广泛。

我国华东师大二附中、东北师大、北师大附中、江苏苏州、常州、辽宁鞍山、山东莱州,以及上海向明、格致、控江中学,和田路小学,结合创造性教育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还有KAS教育,即知识、能力、技能(技法)教育,这是一种把知识、基础能力、创造技法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在美国极其普遍,从学校到工厂企业,从中小学学生到成人,而且成果显著。

2.第二种是美国使用最广泛,我国正在推行的CPS教育即创造性解决问题教育和训练,它是运用创造学原理培训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可归纳为:

三阶段模式,五阶段模式,八阶段模式,十阶段模式,即,①找出问题对象;②分解对象的每一要素;③逐一寻找问题所在;④设想要求达到的目标;⑤收集有关信息资料;⑥寻找解决问题和达到目标的方法;⑦解决方法评价确定;⑧制定实施计划;⑨跟踪实施状况;⑩反馈分析研究和完善。

3.第三种是超前教育,超前学习使儿童能超越知识积累,超越学习时间上的某种限定,有所突破,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探索性地提前进入新知识学习阶段。

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压缩式超前,即学习内容不减,只压缩学习时间,比常规教学提前进入新知识领域;另一种是跳跃式,即跳过某些学习内容,并可分同质超前和异质超前两种,同质超前就是可以在同一知识结构进行;异质超前是可以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跨入另一尚未涉及的知识领域中进行。

4.第四种是右脑开发训练。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工学院的罗杰、斯佩里、托乐斯坦、维塞尔、戴维、休怕乐,1981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研究以往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左右脑分工。

通过①玩(结构玩具);②体育、游戏、舞蹈(险情克服)③语言训练;④大自然中参观游览;⑤动手(书法、美术、劳动、劳技)左右并举开发右脑。

左右脑是由胼肌体联结,并由胼胝体里的二亿条神经纤维沟通左右脑。

只有在左右脑共同发挥作用时,才能对客观事物有创造的成功。

四、创造教育探索和实践的关键

开展创造教育的关键,主要是教师,教师必须是创造型的,他既能发现和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又能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因为,只有自己具有创造性,掌握创造性理论和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在法国

法国小朋友在兴致勃勃地参观标本本报驻法国记者郑园园每周三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不开课,学校里的小课堂关闭了,社会大课堂却对青少年敞开了大门。

你到体育场走一走,小足球队员,小篮球队员在飞奔疾跑;你到博物馆看一看,那里简直成了学生专场,一群一群小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艺术殿堂,在教师和博物馆讲解员的引导下,睁大眼睛去发现真善美的世界。

有些博物馆在“参观指南”中特别指出,最好避开周三下午。

法国教育部新闻处官员贡巴雷谈到“星期三现象”时说,这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法国战后开始实施的素质教育,包含体育、公民义务与权利、道德、科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法国以科技大国与文化大国的形象屹立于世,探索成功原因,不能不提及素质教育。

贡巴雷先生介绍说,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育部重任在肩,义不容辞,而各行各业也尽其所能,乐于贡献力量。

国立卢浮宫博物馆是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每年接待600万参观者,其中一半是学生。

卢浮宫“文化服务部”主任加莱尔先生说,提高学生的历史和艺术素养,是博物馆的使命之一。

在法国,所有的国立博物馆免费为教师及18岁以下的年轻人开放,为他们组织专场讲解。

不过,“我们对学生的关心远不止于此”。

据他介绍,卢浮宫有一些为学生的服务项目。

“艺术车间”是其中之一。

卢浮宫拥有数十个“艺术车间”,既为成年人,也为学生服务。

今年二、三季度,学生“车间”开设32个专题的活动,如“了解园林”、“认识菘蓝”(一种植物染料)、“古埃及服饰”等。

所谓“车间”是集参观、讲解及自己动手三者于一体的艺术活动场所,为50平方米的厅室,中间有一工作台,周围有放置用具的大壁架。

设立“车间”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艺术体验。

“车间”活动,凭借卢浮宫的资源。

例如,园林课先由教师带领参观卢浮宫前的杜伊勒里花园,讲解其风格,回到“车间”后,学生用模具搭一个他们想象中的花园。

6到18岁的孩子都可凭兴趣参加,没有任何限制,交30法郎上课费即可。

“艺术车间”很受欢迎,一般要提前半个月才能订到位置。

第二项服务是少年出版物。

卢浮宫出版社出版的介绍新展览的书籍,有成年版和少年版两个版本,少年版的文字简洁明了,还有许多启发式的提问,封面上画着一个顽皮的男童。

第三项服务是教师培训。

全法的中小学教师均可免费到卢浮宫接受三天至一周的艺术史培训,培训期间,借阅馆内的图书音像资料,由资深馆员引导参观,作专题讲座。

加莱尔说,名师出高徒嘛,有艺术素养的教师无疑给学生更好的影响,报名参加这项培训的十分踊跃。

加莱尔介绍,他们最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新开了“卢浮宫教育网站”,这为学生提供了解艺术的另一种途径。

位于巴黎东北部的维莱特“科学与工业城”是欧洲最大的科普中心。

这个密特朗时代的建筑,由花岗岩、钢铁和玻璃组成,气势恢宏。

1986年建成以来,不断地满足着公众了解科学与工业的需求。

我到维莱特采访,国际开发部主任古当女士对我强调两点:

一、科学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而是一个集展览、实验与资料调阅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场馆;二、科学城并不是青少年科技馆。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愿意到这里来更新知识。

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出现,疯牛病、口蹄疫在欧洲肆虐……这一切使当代人对了解科学技术的愿望更强烈了。

“那么,你们对青少年有无特别的服务呢?

”“怎么没有呢?

”古当女士介绍说,“科学城”每年接待300万人,18岁以下的占40%,这个比例接近卢浮宫。

“科学城”为12岁以下的儿童开设了4000平方米的“儿童馆”(也属欧洲之最),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去观看、去触摸、去体验植物界、动物界、宇宙空间,在幼小的心中激发起好奇。

意大利、黎巴嫩等国定制“儿童馆”,移植到本国,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科学城”另一个独特的青少年项目是开设“维莱特班”,中小学整个班搬到“科学城”上课一至两周,学生利用那里的设备,利用那里的常年展览和短期展览提供的知识,在教师和“科学城”工作人员的双重协助下,完成一项科学小试验。

科学城平均每年接待250个“维莱特班”,一些欧洲国家的学生也慕名前来这个班。

博物馆、科技馆热心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不断提供新的活动方案,提供种种方便和优惠,将此作为一种社会责任,这在法国蔚成风气。

教育部长雅克?

朗就此谈道,如果想使法国仍然保持创造性,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国家,就应该考虑人的整体的、协调的发展。

音乐之于心算,戏剧之于阅读,造型艺术之于几何,不无裨益。

科学、艺术教育唤醒敏感,催生创造力,它像是学生进入其他未知领域的“芝麻开门”的呼唤,引导他们去发现,去创造。

何况一个自幼亲近博物馆的人,长大后自然会爱护遗产;一个从小喜欢动手做实验的人,自然有更丰富的“发明因子”。

在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中,法国竭力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

保持自我,壮大自我,关键是要使本民族拥有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人才,法国懂得这一点。

外国的库曼教学与借鉴

库曼教学法起源于日本。

1954年大阪一个名叫图诺·库曼(由英文TuroKuman音译)的中学教师编制了一套数学题供自己的儿子课外学习,效果很好,便将它推而广之。

经过不断补充改进,形成了目前基本定型的库曼教材。

现在,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设有库曼教学中心,参加学习的学生达200万人,"库曼"已成为国际上最成功的一种私人教育代名词。

在美国,中小学生课后上库曼班的包括一些数学老师的子女,亚裔学生为数更多。

库曼的教学宗旨,在于使心智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

他的教学内容与正规学校不同,教育方式以自学为主,是一种适应性很广、机动性很强的教学模式。

现在的库曼教学已发展到数学、阅读两个科目。

其中阅读训练主着眼于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

数学科教学共分19个水平:

从开始练写数字直到微积分。

从2岁半到20岁的孩子,就是说从学前孩子到高中毕业学生都可得益于库曼学习。

学生入学之初进行简单测试,决定水平,以后如不适应随时可以调整。

在美国城市,库曼班的分布点较广,可以让孩子就近入学。

时间安排在周日晚上和周末,可自行选择。

学生每周去两次,每次时间不多于半小时。

老师按学生具体情况每次布置定量作业。

每页作业题都有例题在前,学生仿照例题做不致感到困难,而且各页稍稍加深一点,完全不需要家长辅导。

完成作业数量老师不强求,但要计时,每天工作量20至30分钟。

每次作业老师----过目,但只标正误,错题要求学生自己改正。

库曼教学,实际是课外学生自愿参加的、查缺补漏的补习教学,不仅能弥补学生知识的不足,而且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颇值得我们借鉴:

1、从发展人的观点出发,借鉴库曼的教学思想,变只要共性教育,排斥个性教育的观点为共性教育寓于个性教育之中的教育思想,从学生个性入手,因材施教,培养多类型的人才;变只要共性教学,抛弃个性教学观点,为共性教学目标寓于个性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落实之中的教学思想,从每类学生"最近发展区"入手,进行课堂教学或课外训练。

从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

2、从循序渐进观点出发,借鉴库曼的教学原则,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小梯度地设计教学层次和课外系列习题,让学生在听课或独立作题过程中,既步步会遇到小困难,又步步尝到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的喜悦。

从而既可训练学生系统的思维品质,又可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3、从实践出真知观点出发,借鉴库曼的"教师标错、学生改正"的教学方法,变"君子式"的教学法为"作题--点拨"式教学法。

学生作题实践为教师点拨创造知识背景,教师点拨对作题实践进行点化、升华。

在如此循环往复过程中,调动学生内驱力,激发学生的潜能。

从而使学生感受真知,内化真知,优化认知结构,真正地提高能力。

美国孩子自小个人意识强,其教育特别注意孩子的个性发展,不给他们过多的学习负担,库曼教学法适应了这种情况,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情况下学习,既教给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顺应了他们的个性发展,体现个人价值的需要,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美国中小学教师学位与证书教育的现状

美国的师范教育经过一百七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以非定向型师资培养模式为主导的、专业设置完备的、体系完整的师资培养和培训体制。

美国的师资培训机构为中小学教师设置了大量的学位与证书教育计划,以及非证书、非学位学习计划,以满足中小学校对教师的需求。

一、非证书、非学位学习计划

美国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参加在职进修,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中可以选择这种非证书、非学位的学习计划,这些计划主要是为那些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位与证书而在目前又不想更改其学位与证书的在职教师提供的。

从事这种学习计划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州往往根据本州的特点,要求地方学区因地制宜开展这类学习计划。

从事这类学习计划的形式主要有:

(一)师资培训日

各州一般要求地方学区定期开展在职教师进修活动,有些州规定由学区安排培训日。

培训日当天,全体学生放假,教师以学校或学区为单位开展教学研究、教学理论学习或听讲座等活动。

培训日一般每月一次,但各地规定不完全一样。

(二)必修课程

地方学区根据州教育厅的规定,要求教师在取得教师证书以后,继续在高等院校正式注册修习专业教育课程或师范教育课程,以更新知识。

佛蒙特州的学区规定,全体教师在每7年当中必须在高等党校选修两门课程。

教师修习此类课程时,一般由学区代缴学费,学校还在工作时间与工作的安排上予以适当照顾。

(三)暑期学校

暑期学校既可安排在大学校园之中,也可安排在学区或学校。

它通常被用来提高教师的一般专业素质,比如学习最新教育理论、介绍各地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使教师了解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中的新动态,并且在自己的实践中有选择地运用这些理论和措施。

凡参加暑期在职培训的教师,不仅在培训期间可以领取工资,而且由学区代缴培训所需使用。

(四)讲习班

讲习班一般用来解决一个或几个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80年代的教育改革中,为了解决对学生的期望问题,即教师对学生期望过低,导致降低要求,直接影响教育质量。

各地为解决类似问题举办了大量讲习班。

讲习班一般请著名学者讲授理论,教师经讨论后制定改进工作计划,学区在讲习班结束后开展后续活动,评估、检查教师制订的计划,并由改进工作效果突出者介绍经验。

(五)研讨会

研讨会可用来提高教师的一般专业素质,也可用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研讨会可由一人或几人主讲,介绍工作经验或科研成果,全体与会教师参加讨论,从中获得启发。

二、硕士学位计划

(一)在职教师的教育硕士学位计划

美国的教育专业硕士(MasterofEducation)属于专业型硕士学位,这种硕士学位课程主要培养高层次中小学教师。

以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专业为例,“教育硕士”计划的设计旨在帮助特证教师获得更高的学位。

修习此类计划者通常已经拥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希望有机会对当前在课程与教学法方面开展的研究和取得的进展作深入的了解和检验,以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的硕士计划为例,它的中等教育专业又划分为若干教学科目领域;所开设的课程涉及每一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发展趋势、教学资源等问题,尤其强调教学的改进和最新的发展动向。

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由两部分组成:

①20-26个学分的主修科目,包括所有硕士学位申请人必修的核心科目、教学方法方面的科目,以及中小学课堂教师感兴趣的、经选择的专业理论科目;②6-12个学分的副修科目,集中关于学生以后所任教的科目领域。

(二)非在职教师的硕士学位计划

美国的师资培养是一种非定向型的培养模式,为了鼓励和帮助非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入教师职业,设置了“教学艺术硕士”学位计划和“教育科学硕士”学位计划。

为了鼓励和帮助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员进入教师职业,美国的师资培养机构还设置了“教师教育计划”。

1、“教学艺术硕士”(MasterofArtsinTeaching,MAT)

“教学艺术硕士”计划的培养对象是从未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人,申请人必须是非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有学士学位,还应达到本州教师资格证书标准中关于普通教育必修课程和专修领域课程的学习要求。

未达标准者必须补足上述课程的学分,并通过面试,方才有被录取的资格。

入学后,要求每个学生修满45-51个学分的研究生课程,包括核心科目、各科目领域的专业方法论、现场实习、模拟教学,以及在中小学担任学习教师。

攻读“教学艺术硕士”学位者必须是全日制学生。

完成此计划的学生将获得“教学艺术硕士”学位及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2、“教育科学硕士”计划

攻读这类计划的学生,以非教育专业毕业的文学士和理学士为主,从中可以获得教师职业的入门教育。

“教育科学硕士”计划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目标,这类培养计划包括任教科目领域、教育专业课程和教学实习与实地经验这三大块。

下面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育研究生院为例,介绍其初等教育专业和中等教育专业的“教育科学硕士”计划。

该学院要求,攻读“教育科学硕士”学位者必须至少完成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