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3课交通教案 上科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71578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13课交通教案 上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交通教案 上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交通教案 上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交通教案 上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交通教案 上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13课交通教案 上科版.docx

《高中历史 第13课交通教案 上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13课交通教案 上科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13课交通教案 上科版.docx

高中历史第13课交通教案上科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3课交通教案上科版

一、教学目标

交通是人类适应自身生产生活需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和结果。

人类认识自然能力的提高、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不断发展创新,其中国家的组织也是交通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人类交通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陆地向海洋和空间发展的过程,使人类活动效率更高,领域更广阔。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概括课文内容,了解人类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发展进程,知道交通出现的原因;知道桥梁的类型和演变发展过程;知道交通路线和形式的变化发展;知道交通工具的种类和动力发展情况。

通过分析交通网络出现的原因和作用,理解国家统治与交通发展的关系;理解各种桥梁出现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与现代桥梁的关系;理解技术进步与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发展的关系。

2.能力与方法

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尝试训练学生以下能力和方法:

通过课程学习,总结出交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相互关系。

交通设施的进步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同步发展的,是综合显示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一个表征。

交通的发展既反应了人类物质技术的发展状况,也反应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人类审美观念、社会管理、社会等级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交通发展的历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伟大,将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体验相结合,认识到交通与国家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开拓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灵魂的观念,认识到文明进步、知识创新的源泉来自于每一个人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激发。

二、教材分析

导言

导言引用的鲁迅话,既寓含了激励人们应该有从无到有的创新精神和勇气的意义,也反应了人类交通发展的客观事实。

是同学们认识到今天的交通环境是人类先辈们勇于创造、勤奋开拓的成果。

交通设施

本目教学重点是理清交通设施的演变脉络,难点一是认识和理解长跨度历史中交通设施巨大发展和变化的内在演进关系,二是如何具体讲述几种设施工具。

人类交通设施的基本内容就是路和桥。

路包括水路和陆路。

道路起源是随着人们的活动而自然形成,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和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人类又开始了自觉地修筑道路。

建筑技术、材料科学的进步促使交通设施不断发展变化。

交通工具

本目的教学难点是讲述清楚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林林种种的交通工具的演进关系,以及阐述设施与工具发展的相互关系。

人类交通工具因为自然环境、技术条件、文化背景等等的差异而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象。

而总体的演进都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和促进,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动力技术。

在机械动力使用以前,不论交通工具形态如何多样,其动力都不超出人力、畜力和自然力(如风力)的范畴。

机械动力的使用不仅带来工具的飞跃发展,也促进了交通格局的变化。

三、教学资料

1、历史事实简介

道路交通网

可以以秦王朝建立后修筑的交通干线图,说明国家政权组织修建交通网的意义。

上海《中国历史》教科书七年级第48页“秦交通干线图”,显示秦修筑的交通网覆盖了全国主要地区。

在国家统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和关中地区干道数量最多。

蜀道是从陕西汉中、宁强入川,至广元、剑阁、梓潼的古栈道,绵亘150多公里,因为主要穿越秦岭山脉,又称秦岭古道。

据《三国会要》载:

三国时秦蜀之间的通道大致有三谷四道。

三谷者,即汉中西北的褒谷、北骆谷、东北子午谷。

四道即:

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及南栈金牛道。

褒斜道、陈仓道、骆谷道和剑阁道都是其中著名的路段。

广元一段古栈道又称阁道,位于广元城北25公里朝天镇南北的明月峡和清风峡中,濒嘉陵江东岸峭壁上,是古代四川一陕西之间开凿的水栈遗迹,朝天关山险水急,其北为清风峡,下行为明月峡,在两峡的峭壁上可见上、中、下三排石洞,在中排孔洞插以木枋作为梁架,上铺木板为路,下排石孔插以撑木,支撑中层梁架,上排石孔插以木枋,搭遮雨板。

两处栈道保存完好,山景秀丽,大可饱览古代蜀道“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的风光。

(史载:

秦惠王欲伐蜀愁蜀道险阴,诈称秦国愿送“金牛”和美女给蜀王。

蜀王贪财好色,命王丁力士开设栈道,秦便乘机命司马错、张仪伐蜀,蜀遂亡。

可见古栈道始凿于先秦,《史记》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历代续有修葺。

今阁道大部已废,但岩壁上洞孔犹存。

褒斜道因南口名“褒谷”(位于汉中市城北),北口名“斜谷”(在眉县),沿谷成道而得名,是古代横跨秦岭,连接关中、巴蜀凿石架木而成的栈道。

由褒谷口经留坝县东北,越衙岭山,至眉县西南的斜谷口,全长250公里,是一条很古的通道,春秋开凿,秦时已有栈道,至唐宋褒斜道是兵家行军必经之路,同时又是商旅的要道,施工方法是:

先用火烧石面,待石温很高时突然用凉水激冲,热石受冷裂肃。

巴蜀的物产,通过栈道运抵关中。

唐在褒斜道上建了11个驿站。

唐宋以后,由于连云栈道的畅通,褒斜道逐渐衰落。

陈仓道中国名著《三国演义》中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术。

故事说的是:

刘邦取汉中后于公元前206年按大将韩信的计谋,派少数人修栈道,以转移镇守关中西部雍王章邯的注意力,暗地里沿着西边艰险的陈仓道(即秦栈),北出大散关,攻占了陈仓城,进军咸阳。

秦栈,北起关中宝鸡市西南大散关,南至陕南汉中市,途经数县,全长466公里.宝鸡的陈仓古城留有三国遗址,如韩信兴兵跑马场。

子午道又叫子午谷。

北口在长安县,叫子口,南口在洋县,叫午口,全长420公里。

鸿门宴后,刘邦被项羽贬到巴蜀地带做汉王,就是沿子午道返回汉中。

途中他听张良的主意,烧了走后的栈道,以防止项羽南侵,又可使项羽不疑心刘邦北上。

骆谷道也称傥骆道,从长安去汉中,自周至向西南要先越骆水,入骆谷,称骆谷道;而汉中去长安,自洋州道兴县(今洋县)向北要先越傥水、入傥谷,故又称傥骆道。

《通典》载:

“汉中去长安,取傥骆道,凡652里”,是当时从长安通往汉中的三条古栈道(另两条为子午道,褒斜道)中最近的一条。

三条道中,骆谷道开辟较晚,当开通于三国时,其余两条则分别开辟于汉代。

傥骆道的开通当在三国时代。

三国时,蜀汉的北伐基地在汉中。

北伐,首先得修复、扩充秦蜀之间的道路交通。

南宋初,铺兵逃散,邮驿中断,傥骆道随即废弃。

亚壁古道是古罗马一条最重要的古道,其起点是罗马城的圣巴斯蒂安门,古道通过布林迪西港把罗马和希腊联接了起。

桥梁分类

梁桥就是在水中立桥柱或桥墩,上搭横梁,连接成桥。

这种桥一般坡度不大,几乎是平的,故俗称平桥,主要承重构件是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承受弯矩,墩台承受竖向压力。

梁桥有单跨、多跨,横梁材料又有石、木、混凝土、钢架等的不同。

在梁桥上也可建造廊道,所见实例多在园林中,起丰富景观的作用。

梁桥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人工桥。

拱桥是两边低、中间高,有一弧券石作为桥孔,便于舟楫通行,而且它还可以根据水流的缓急,河道的宽窄来设计桥孔,在狭窄的河面上架一孔,而在河面宽阔的地方,则架多孔,有的基至达十几孔、几十孔,故又称长桥,主要承重构件是拱圈。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拱圈是主要承重结构,承受压力,但也承受弯矩。

墩台除承受竖向压力和弯矩外,还承受水平推力。

拱桥以其桥面桥孔的曲线变化而引人喜爱,拱券有半圆、尖蛋、多边等形状,再配以方形的石块桥面,弧线形的桥脊,加之桥的长短变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悬索桥是一种古老的桥型。

吊桥通常由桥塔、锚碇、主缆、吊索、加劲梁及鞍座等主要部分组成。

桥塔是支承主缆的重要构件。

吊桥的活载和恒载以及加劲梁支承在塔身上的反力,都将通过桥塔传递到下部的塔墩和基础。

锚碇是主缆的锚固体,锚碇将主缆中的拉力传递给地基基础。

主缆是吊桥的主要承重构件,主缆除承受自身恒载外,又通过索夹和吊索承受活载和加劲梁的恒载。

加劲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桥面系防止桥面发生过大的挠曲变形和扭曲变形。

鞍座是支承主缆的重要构件,通过它可以使主缆中的拉力以垂直力和不平衡水平力均匀地传递到塔顶或锚碇的支架外。

吊桥被公认为特大跨径桥梁的主要形式,一般认为其经济跨径为500米以上,最大跨径可达4000米以上。

我国修建的江苏江阴长江大桥主跨径1385米,居世界第三位。

国外早在1937年建成的旧金山金门大桥主跨径为1280米,此桥曾保持世界最大跨径的记录达27年之久;1991年日本建成的明石海峡大桥,主跨径1990米,居当今世界第一位。

洛阳桥又称万安桥,位于泉州市东北郊洛阳江入海处,故名。

是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

北宋(1053年)开始兴建,由郡守蔡襄主持造桥工程,历时6年余始成。

该地水阔2.5公里,江涛滚滚,深不可测。

造桥确非易事。

但当年工匠采用“筏型基础”以建桥墩,终于征服江涛,建成了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桥。

石桥原长1200米,阔5米许,桥墩46座,桥栏柱500根,石狮28只,石亭7座,石塔5座,规模宏大。

洛阳桥在明朝和民国有两次规模较大的重修。

1993年又对洛阳桥全面修建,恢复其本来面貌。

泸定桥是著名的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

康熙御笔题定“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

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

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

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宝带桥属于拱桥,位于苏州东南,初建于唐,重建于明,横卧于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上,有苏州第一桥之美称。

唐代元和年间(806--820年),苏州刺史王仲舒立志要在古运河之侧,造座长桥。

为筹措建桥资金,王变卖束身宝带。

当地士坤深为此举感动,纷纷解囊捐赠,终于筹足资金,兴工建桥。

历时3年之久,于元和十四年(819年)大桥始告落成。

为纪念王捐带建桥义举,人们遂将此桥命名为宝带桥。

该命名恰到好处,桥长约316.8米,有53孔,最大跨度为6.95米,远看真像飘动在绿色原野上的玉带。

现在宝带桥,是明代重建。

为正统七年(1442年),由工部右待郎巡抚周忱与当地知府朱胜主持,历经4年建成。

桥南北两端原来各有石狮子一对,北端一对仍然蹲着迎接来往的客人,南端的一对已沉入河底。

北端离桥约2米处有一座石塔,高3米;在27孔和28孔之间,也有同样的石塔一座。

这些附属物为宝带桥增添了秀丽。

卢沟桥初名广利桥,属于拱桥,坐落于北京永建于金代,1189年兴建,1192年完工,迄今已经有八百余年的历史。

桥长为265米,宽8米,有11个桥拱,桥面很宽,桥身用巨大的白石砌成。

桥墩砌筑为船型,其前有名为"斩龙剑"的分水尖,用于抵御急流。

该桥的建筑设计先进,制造精良。

卢沟桥的建筑装饰亦别具特色。

桥栏为高达近一米半的的281根望柱与栏板连接而成,每根望柱顶端都刻有一个大狮,它的身上攀附有形象各异、或藏或露的小狮子,于是民间便有“卢沟桥的石狮数不清”的歇后语。

1962年考古工作队对桥上的狮子进行了勘察清点,查出大小石狮485只,可是后来又河中挖出一只,谁知还有没有藏身河底的狮子呢?

珠浦桥又名安澜索桥,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

跨越岷江,连接二王庙至对岸的“鱼嘴”。

最初为竹索吊桥,20世纪60年代中期改为铁索桥。

全长261米,桥面宽3米,共5孔。

宋代前名珠浦桥。

北宋初(公元990年)由大理评事梁楚用竹索建造人行吊桥,改名为“评事桥”。

明末,地方官府为了阻挡张献忠而毁坏了吊桥。

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由何先德倡议集资用竹索重修索桥。

重建竹索吊桥长94丈(约313米),共8孔,宽8尺(近3米),高7丈(约23米余)。

后来多次冲毁和修复。

1973年重修,改为钢索人行吊桥。

现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马大桥自1992年5月起开始兴建,历时五年竣工,1997年5月开放通车以来,成为连接大屿山香港国际机场及市区的干线公路,不单是香港一个主要的建筑标志,更是全球最长的行车及铁路吊桥。

桥身长度为2.2公里,主跨长度1,377米,离海面高62米。

其混凝土桥塔高206米,采用的吊缆钢线总长度达16万公里,单是结构钢重量便高达5万公吨。

青马大桥除创造世界最长同类型吊桥纪录外,包括青马大桥在内的「机场核心计划」,还于xx年荣获美国建筑界权威及编辑选为「二十世纪十大建筑成就奖」得主之一,与巴拿马运河、英法海峡隧道及三藩市金门大桥等其它九项工程同享殊荣。

金门大桥美国旧金山海峡上的悬索桥,1933年1月始建,1937年5月首次建成通车,历时四年,是当时世界上最漂亮和最长的悬索桥,现在它已经退居第三了,但仍被认为是最著名的的悬索桥。

金门大桥的巨大桥塔高227米,每根钢索重6412公吨,由27000根钢丝绞成。

轿子是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

在我国,轿子的雏形在夏代就已经出现。

但在宋代以前乘轿还不盛行。

宋代轿子有了很大普及。

到明代中后期则已十分流行乘轿,在社会上的交通方式中甚至超过了骑马。

明清时期出现四人抬和八人抬的轿子。

轿子有按照形制可分为两类,即有帷子的暖轿和不上帷子的凉轿。

官员所乘轿子还有等级的区分,例如在清朝,三品以上京官在京城乘“四人抬”,出京城乘“八人抬”,外省督抚乘“八人抬”,三品以上钦差乘“八人抬”等。

汽车直到19世纪,马车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

马车是城市的街巷中最优雅的交通工具,在国家的主要交通干线上最有效的交通工具也是奔驰的马车。

1904年,四轮马拉的驿车在蒸汽列车的优势前,宣告落伍,美国内华达州富庶市镇士诺巴与高非尔之间最后的著名驿车停驶了。

马车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蒸汽机作为车辆的动力的探索始于18世纪。

1769年,法国军官古诺经过6年努力,制成了他设想中的蒸汽车。

蒸汽车车身是很重的木制框架,前面支撑着一个大锅炉,后面是两个汽缸,锅炉产生的蒸汽送进汽缸,推动着装在里面的活塞上下运动,再通过曲柄把活塞的运动传给装在车框架下面的前轮,操纵前轮转动前进。

古诺的试验蒸汽动力车堪称车轮发明以来,陆地运输的最大贡献。

卡尔·本茨是德国工程师,1882年他开始尝试把发动机安装在三轮车上,1885年他的三轮车研制成功。

1886年获得专利,被公认为世界第一辆实用的汽车。

1886年6月,本茨驾驶着他制造的装有一座单缸发动机的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在曼海姆市街上行驶,引起巨大轰动。

本茨这辆车行驶的速度为每小时5000米。

车靠皮带把动力传到驱动轮,把皮带套在不同大小滑轮间滑动,可改变车速。

1887年他又率先把汽车作为商品出售。

福特汽车汽车出现之初,还只是少数人才可以享用的一种奢侈品,并没有给城市交通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影响。

这些汽车价格昂贵,一般人无力购买和使用。

1907年,美国汽车的售价平均每辆在1000美元左右,欧洲与比相仿,这在当时是极为昂贵的价格。

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世界汽车工业革命就此开始。

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又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这个新的系统既有效又经济,结果他把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T型车的售价从一开始的850美元也骤降为360美元,汽车因而迅速普及,使得此前一直买不起汽车的人都能担负得起了,开辟了大批量生产汽车的时代。

福特T型车从1908—1927年,一共生产了1500万辆,创造了辉煌的世界纪录。

它几乎使所有的美国人学会了驾驶,并使美国的公路遍布全国。

福特被尊为"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

火车和铁路的出现自16世纪以来,一些矿山已在原始的木轨道上使用马拉的二轮运货车了。

1804年,英国康沃尔郡的工程师理查德·特里维斯克开始用一台蒸汽机车来拉这种二轮运货车。

另一位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发展了铁路蒸汽机车。

1814年,斯蒂芬森设计制造的蒸汽机车“半统靴号”通过试车成功。

这台机车重6.5吨,可牵引30吨货车,是世界第一辆实用的蒸汽机车。

他还注意到锻铁轨道较坚固的优点,便把它们用在北英格兰的斯托克顿和达令顿的新铁路上。

这条铁路有蒸汽驱动的和马拉的两种列车行驶。

斯蒂芬木又设计制造出“旅行”号蒸汽机车,1825年9月27日在世界第一条铁路——达林顿铁路正式通车的庆典中,斯蒂芬森亲自驾驶“旅行”号蒸汽机车,以20公里的时速,牵引48吨重的车厢驶完全程,从而开创了铁路运输史的新纪元。

斯蒂芬森还建造了第一条完全由蒸汽驱动的铁路,即利物浦和曼彻斯特铁路。

该铁路于1830年开通。

它有锻铁轨道以及由斯蒂芬森的儿子罗伯特专门建造的“火箭号”新机车。

利物浦和曼彻斯铁路在开通以前进行全面试车时,“火箭号”最大速度达到每小时46.7千米,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极快的了。

高速公路是适应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行驶,划分车道和设置中央分隔带,采用全部立体交叉和全部控制出入,具有良好的安全、服务和交通管理设施的现代化汽车专用道路。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是意大利于1924年开始修建的,长约80公里,其后德国(1928年)、荷兰(1936年)和美国(1937年)陆续修建。

德国是第一个提出修建高速公路网的国家,1933年到1942年已有高速公路3839公里。

美国掀起建设高速公路的高潮是在1956年颁布联邦资助公路法案后,平均每年修建3000公里,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拥有高速公路8.4万公里,约占全世界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的60%,居世界第一位。

日本虽然从60年代起才开始修建高速公路,但高速公路发展速度很快,提出所谓“一日行动圈”的高速公路建设计划:

在全国各地行车都可在2小时内进入高速公路,并在当天到达某个主要城镇。

我国从70年代开始酝酿建设高速公路,直到1984年沈大高速公路开始建设,随后陆续开工的高速公路有京石高速公路北京段、沪嘉、广佛、福厦、广深珠、京津塘、西临等高速公路20多条,目前通车里程已达2400公里。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已制订了12条长2.5公里的高速公路主通道建设规划,以高速公路为主干的全国公路网将在我国逐步健全和完善起来,并根据国外高速公路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采用高新技术、更新基础设施,强化环境保护,加快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

富尔顿和轮船在机械动力运用于造船以前,船的动力主要是人力和风力,船舶的航行受到很大的限制。

尤其是远洋航行,靠的就是风帆,获得风力航行,可是逆风时,只能走“之”字形航线曲折前进蒸汽机发明后,为船舶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许多人开始试验船用蒸汽机,也造出了蒸汽机船。

但是这些船只都有明显的缺点,有的不能载货,有的速度太慢,远不如帆船来得优越,有的费用超过了收益,以至于难以投入运用。

1786年,富尔顿从美国来到了英国伦敦,他结识了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激发了发明蒸汽机船的热情。

1803年,他造出了一艘蒸汽机轮船,在巴黎塞纳河上试航时,轰动一时。

但是,由于这条船的船体太薄弱,船身竟然折断了。

他的失败引来了许多人的冷嘲热讽,甚至有人对他进行人身攻击,当时的法国政府也不以为是。

可是富尔顿并没有灰心,他认定蒸汽机轮船会有广阔的前景,他从法国回到美国,继续研制轮船。

1807年,富尔顿设计的“克勒蒙”号轮船在纽约市的哈德逊河下水了。

该船的发动机是英国伯明翰的布尔顿和瓦特制造的。

富尔顿为这条船的两舷设计了两个明轮,蒸汽机带动明轮旋转,明轮上的叶片在水中划动,推动着船只前进。

克勒蒙号的航速达每小时6公里,比帆船快三分之一。

它曾往返于纽约和奥尔巴尼之间,作为哈德逊河上的定期班轮。

富尔顿在获得成功后,一时建造轮船成为一种时尚,在短短的5年中就有50艘以上的轮船问世。

但因为当时的人对蒸汽机船不够信任,几乎所有的蒸汽机船都装有风帆。

1839年,英国人史密斯成功发明了船用螺旋桨,并安装在阿基米德号船上。

早期的蒸汽机船是把蒸汽机装在木帆船上而成,从1850年以后,逐渐改用铁板造船。

1880年以后,钢又很快代替铁,成为造船业的主要材料。

1892年德国人狄塞尔发明了柴油机,20世纪初被应用在船上。

到20世纪40年代末,柴油机船的吨位已超过蒸汽机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争需要大量船舰,另一方面大量船舰又毁于战火,船舰的制造工艺和制造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种专用船舶发展很快。

首先从货船中分离出来的是油船,而且越造越大,到了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50万吨以上的大油船。

随着技术的进步,船舶的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到60年代中期,已经造出机舱定期无人值班的船舶,电子计算机的不断发展更使船舶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莱特兄弟即韦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美国人,分别生于1867年和1871年。

1894年,他们开设了一家自行车店,改装和修理自行车。

奥托·里林达尔试飞滑翔机成功的消息使他们立志飞行。

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入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于该年12月14日至17日,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基蒂霍克的沙丘上进行了4次试飞。

第一次试飞由奥维尔·莱特驾驶,共飞行36米,留空12秒。

第四次由韦伯·莱特驾驶,共飞行260米,留空59秒,获得试飞成功。

莱特兄弟的巨大贡献就在于实现了飞机依靠发动机功率和螺旋桨推力载入飞行。

1908年,莱特兄弟改良了飞机。

他们装置了30马力的发动机,改造了坐椅,使驾驶人坐在机翼中间进行操纵。

这一年他们在法国巴黎举行了飞行表演,创下连续飞行2小时22分23秒,飞行距离117.5千米的记录。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飞行时间和距离。

巴黎的飞行表演是莱特兄弟赴欧洲众多表演中最成功的一次。

在纪念纽约发现300周年庆典上,韦伯·莱特又进行了一次飞行表演。

虽然这次飞行仅仅只有几十分钟,但却激发了美国公众发展航空事业的热情。

1912年韦伯·莱特积逝世。

此后,奥维尔·莱特奋斗30年,使莱特飞机公司成为世界著名飞机制造商,资金高达百亿美元。

1947年,奥维尔·莱特逝世。

1910年罗马尼亚人亨利·科安达在法国巴黎展览会上驾驶自己设计的喷气发动机飞机,飞行结果虽然是机毁人伤,但激发了人们对喷气发动机的探索和实践。

这使人类的航空事业大大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纷纷加快飞机的研制,运用于军事目的,极大地推动了飞机的发展。

2、图片资料说明

(1)、广元古栈道

说明见“历史事实简介”之“蜀道”。

(2)、安平桥

又名“五里桥”,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一安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造于南宋初,历时十三年方告落成(1138—1151年),是一座用花岗岩构筑的梁式长桥。

安平桥落成时长八百十有一丈(2255米),宽一丈六尺(5米余),桥洞三百六十二个。

在桥的东、西和中部、还建有五座“憩亭”,两侧设有扶栏,还有石塔、石将军等文物。

历史上几经重修,现存为清代的建筑。

1980年国家拨出专款进行全面修复,1985年5月工程竣工。

安平桥恢复了历史的面貌。

(3)、东海道新干线

是日本,也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

20世纪中叶,铁路客运遇到汽车和航空运输的激烈竞争。

铁路应如何发展成为各国思考的问题。

1964年日本在东京——大阪间建成世间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就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

从东京经横滨、静冈、名古屋、京都到达大阪,全长515公里,1964年10月1日正值第18届奥林匹克运动运会开幕的日子,世界上铁路最快列车开始运营建成通车。

日本后来又建成了山阳新干线、东北新干线、上越新干线。

新干线速度高,现在日本的高速列车时速已达270千米,最高达350千米;安全性高,新干线运营30多年,持续保持无人身伤亡的世界记录,每次列车的平均晚点时间不足1分钟;运能大,日本4条新干线每天开出500次以上列车,东海道新干线从东京到大阪每天平均载客超过30万人次,它占两地80%的交通运输量。

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高速铁路的成功,引发世界铁路高速热,使铁路走进了高速时代。

(4)、杨浦大桥

属于组合体系桥中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

斜拉桥由几个不同受力体系的结构所组成,互相联系,共同受力,跨越能力大、结构经济合理、外型轻巧美观,便于无支架施工等优点,主要由加劲主梁、塔架和斜拉钢索三部分组成,利用由塔架伸出的高强钢索作为加劲主梁的弹性支承以代替中间支墩,降低主梁内的弯矩,减少主梁截面尺寸,减轻重力,并增大跨越能力。

南浦大桥于1991年12月1日正式建成通车,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