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word文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9594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word文档.docx

《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word文档.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word文档.docx

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word文档

矿山机电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院基础和发展优势.-4-

一、市场人才需求旺盛,学院发展前景广阔.-4-

(一)南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4-

(二)阿克苏在南疆具备的优势.-5-

(三)学院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所具备的优势.-6-

二、学院办学基础良好.-7-

(一)阿克苏地委、行署的大力支持.-7-

(二)学院办学基础好,综合实力强.-7-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建设内容.-9-

二、学院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9-

(一)学院发展目标.-9-

(二)学院发展思路.-10-

第三部分 自治区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1-

一、项目概况.-11-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和依据.-11-

(一)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11-

(二)社会对矿山机电专业人才需求的预测分析.-13-

(三)专业建设必要性.-16-

(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16-

三、特色专业建设基础.-16-

(一)专业设置状况.-16-

(二)专业建设的主要成绩.-17-

四、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21-

五、特色专业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21-

(一)指导思想与建设思路.-22-

(二)建设目标.-23-

(三)具体目标.-23-

(四)特色专业定位.-24-

六、特色专业建设内容.-24-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24-

(二)矿山机电专业师资建设计划.-30-

(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32-

七、社会服务及辐射能力建设.-40-

(一)建设目标.-40-

(二)建设内容.-40-

第四部分 项目建设保障措施.-42-

一、组织保障.-42-

二、构建校企共赢机制.-42-

三、加强监督,提高资金运行效率.-43-

四、建立专家咨询制度.-43-

第五部分 资金预算与建设进度.-44-

一、矿山机电特色专业资金预算.-44-

二、矿山机电特色专业建设进度.-45-

第六部分 建设效益分析.-51-

一、预期标志性成果.-51-

(一)人才培养效益.-51-

(二)师资队伍建设效益.-51-

(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效益.-51-

(四)核心课程建设效益.-52-

(五)科技服务能力建设效益.-52-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效益.-52-

二、预期的质量效应和辐射效应.-52-

 

第一部分 学院基础和发展优势

一、市场人才需求旺盛,学院发展前景广阔

(一)南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前景

南疆人口占全疆人口的46.48%,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人口在南疆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90%,南疆农村人口占自治区农村人口的61%以上。

南疆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相当丰富,以石油、天然气、玉石、丝绸、瓜果、香稻、工艺品为优势资源,并拥有珍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文、科考、旅游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与之不相应的是南疆的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南疆农牧民人均收入较全疆平均水平低563元,特别是喀什、和田和克州三地州人均GDP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31%。

三地州低收入贫困人口占到全区低收入贫困人口的84%以上。

2、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

推进南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离不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

长期以来,新疆人才外流的情况十分严重。

近20年新疆人才流失达20多万人,其中高级教师、学术带头人、技术创新骨干、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达10多万人。

新疆近年每年考入内地院校4万多名学生,毕业后大概只有27%返回。

而南疆地区人才流失相对北疆更为严重。

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新一轮援疆工作的启动,新疆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仅阿克苏地区急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万人、高技能人才2万余人。

从南疆三地州现实情况分析,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引进人才还十分困难,各类人才主要还要依靠自我培养。

(二)阿克苏在南疆具备的优势

1、区位优势

阿克苏地处新疆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南疆中心地区。

以阿克苏市为半径,向东距巴州520公里,向北距伊犁460公里,向西距喀什480公里,向南距和田450公里,是新疆南北要冲和东西贯通的关节点,是伟大祖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区位、地缘优势十分突出。

近年来,阿克苏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其经济社会发展在南疆四地州(阿克苏、喀什、克州、和田)已处于领先地位,已逐步建设成为南疆的经济中心、交通中心、物流集散中心,发展少数民族职业教育和培养南疆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区位优势突出。

2、产业发展优势

阿克苏是重要的煤炭基地、石油天然气基地和粮食、棉花、林果生产基地,是典型的资源大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其中,地区煤炭总储量占南疆地区探明储量的90%以上,已发现矿产79种,探明储量的46种,上矿产储量表的17种,是重要的煤化工、矿产业基地;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塔里木已探明储量的88.58%和90%以上,油气储量占全国1/2,是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气源地,是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地区粮食总产量位居新疆第二,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新疆的四分之一,是中国著名的“长绒棉之乡”,在2010年纺织行业可望达到250万锭规模,将发展为新疆最主要的纺织基地之一;已有林果总面积380万亩,素有“中国枣园、瓜果之乡”之称。

阿克苏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深入推进”64122”发展战略。

(“64122”即:

培植做强石油石化、煤电能源、煤化工盐化工、钢铁冶炼和矿产开发、棉纺织、农林产品精深加工“六大支柱产业”,着力建设特色林果、优质商品棉、商品粮、畜禽产品生产“四大基地”,努力把阿克苏建成充满生机活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及商贸物流集散地,进一步提升阿克苏市、库车县两座“龙头城市”功能,着力彰显龟兹、多浪“两大文化品牌”影响力)。

3、经济发展优势

随着阿克苏地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9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502.2亿元(含一师和石油开采作业区),同比增长14.1%。

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37.5亿元、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9亿元、增长9.8%,第二产业增加值72.1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94.5亿元、增长12%。

地方财政收入34.58亿元。

财政收入已从全疆排名第七跃居第三,GDP在全疆排名第四。

2010年7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阿克苏考察时明确指出:

阿克苏地区要在南疆地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

张春贤书记这一要求,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阿克苏寄予的高度期望。

(三)学院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所具备的优势

学院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是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阿克苏农业学校、卫生学校、农业机械学校、文化艺术学校、财贸学校、体育运动学校六所中等专业学校。

开设有涵盖农林牧渔类、制造类、资源开发与测绘类、医药卫生类、财经类、土建类、文化教育类、电子信息类、轻纺食品类、旅游类、环保气象与安全类、艺术设计传媒类等12大类35个全日制高职专业和52个中职专业,综合办学特色十分突出。

2008年学院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11年步入自治区示范院校建设行列。

二、学院办学基础良好

(一)阿克苏地委、行署的大力支持

1、资金支持

阿克苏地区地处南疆,受地域影响,仍属欠发达地区,在地区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地委、行署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建设发展学院。

建院八年来,地方政府先后投入1.99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建筑面积171530平方米。

地委、行署投入2000万元用于自治区示范院校建设,同时,每年投入80万元为紧缺坚苦专业学生减免学费。

2、政策支持

为了推进工学结合,地区专门成立了推进工学结合领导小组,制定了《阿克苏地区推进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意见(试行)》,确定了首批70个学院校外实训基地,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单位推进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列为地区目标管理考核的创新指标,同时列为地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

(二)学院办学基础好,综合实力强

1、基础条件良好

学院规划占地面积2000亩,现已完成建设1042亩,建筑面积17万余平方米,建有多功能教学大楼、实验楼、图书馆、室内体育场、田径运动场、学生食堂、学生公寓。

建有52个专业实验室,8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4间多媒体教室,9间语音室。

建有现代化校园网,图书馆面积6017平方米,馆藏各类书刊58万余册。

全院固定资产总值1.99亿,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960.18万元。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598人。

2、师资力量较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17人,专任教师31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85人,具有本科学历教师235人。

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0人,中级职称教师141人;具有“双师”型教师76人,“双师”素质教师200人。

学院现有稳定的兼职教师12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76%。

3、实验实训条件良好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960.18万元,实习实验设备4527台套。

拥有教学用计算机958台,多媒体教室24间,座位数2890个;语音室9间,座位数480个。

校园网主干带宽1000M,100M到桌面,信息点1487个。

建有52个校内实验室、4个校内实训基地和86个校外实训基地。

引入宗宝科技有限公司、吉隆顺特约汽车维修公司、国智电控有限责任公司、博大彩钢、博爱医院在校园建立了生产性实训基地。

4、内涵建设成绩显著

学院有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子项目1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1个,自治区级专业教学团队1支,学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5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网络课程5门;已出版高职教材22本;“十一五”规划子课题1项,上海市科技援疆项目2项,自治区教育厅课题4项,地级纵向课题6项,中国职教学会课题1项,新疆职教学会课题1项,地区经济普查开发研究课题1项,横向课题3项,院级课题81项。

学院主办的《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学院教师提供了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平台,对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建设内容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地区“64122”发展战略和“纺织工业城”建设,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示范院校建设为抓手,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办学活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高服务企业(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二、学院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

(一)学院发展目标

立足阿克苏,面向南疆三地州,服务新疆,以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

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通过“六大专业群”、“五大工程”、“六大平台”、“三大中心”的“6563”内涵项目的创新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师资专兼团队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技术应用研发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国际与国内优质高等职业教育的合作交流水平。

通过三年建设,将学院建成一所新疆一流、具有民族职教特色的“综合办学社会满意、区域服务全面有效”的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引领南疆职业教育发展。

(二)学院发展思路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坚定“立足地方谋发展,依靠地方求生存,服务地方求支持,校企合作建平台,理论实践零距离,人才培养高技能”的办学理念,传承“厚德爱土,重技笃行”的校训,弘扬“改革创新、科学发展、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以“四个合作”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进一步深化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自治区财政支持的3个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群及全校其它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定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完善“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真正实现以“项目”为途径,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以发展为目的,合作办学;以就业为导向,合作育人;以民生为追求,合作就业;以双赢为根本,合作发展的总体思路。

 

第三部分 自治区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一、项目概况

把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成为自治区级特色专业。

带动煤矿开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3个专业的发展。

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

本项目计划投入资金1050万元,其中,自治区财政资金投入50万元,浙江援助1000万元。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和依据

(一)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

能源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基础保障。

建国60多年来,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占70%以上。

2002年国内煤炭消费13亿吨,占国内一次能源消费量的66%。

专家预测,这种格局在今后50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新疆是煤炭资源大省(区),煤矿远景资源量2万亿吨左右,占到全国总量的40%,煤炭工业是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煤炭的产值在新疆仅次于石油排居矿产值的第二位,在一次性能源结构中,煤炭约占70%。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新疆煤炭工业迅速发展。

一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煤炭工业体系。

目前已形成煤田地质勘探、设计、施工、生产、安全、教育、培训、卫生、火工产品、机械制造、煤田灭火、矿山应急救援等专业完备、门类齐全的煤炭工业体系。

二是煤炭工业已经成为新疆支柱产业。

现已建成了乌鲁木齐、哈密三道岭、艾维尔沟三大煤炭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18个中小型矿区和产煤基地。

三是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

神华集团、山东鲁能、徐矿等大型企业(集团)在新疆煤炭市场中呈现出主导地位,煤炭工业的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四是煤炭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区属重点煤矿及地方国有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已提高到目前的75%。

另外,还大力推进资源转换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煤炭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一是加快地质勘探和矿区总体设计;二是大力发展煤-电-铝、煤-电-铜、煤-电-化工等,延长产业链,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三是提高矿井的机械化水平,煤矿回采率由目前的20%力争提高到65%以上。

伴着西部大开发急促的脚步声,阿克苏新型工业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阿克苏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目标是通过5—15年把阿克苏地区建设成为国家和自治区的石油化工基地、煤炭电力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特色旅游大区等。

阿克苏地区将发展成为石油化工、能源产业、棉产业、优质果品基地和商品粮基地,这对加快阿克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走工业化道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已是当前和今后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

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地区领导在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作会议上指出“地区要全面唱响‘工业兴阿’主旋律,迅速把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转移到大力推进工业化上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使地区经济尽快步入主要依靠新型工业化驱动的‘快车道’”,并特别强调要实现煤电能源基地建设新突破。

阿克苏地区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煤田沿天山南麓,西起温宿阿托依纳克,东至库车胡同不拉克,全长期290公里,宽2-15公里。

按煤层分布的连续性和区域集中性,由西向东分为温宿、拜城、库车三个在的煤矿区。

动力煤主要分布于库车俄霍布拉克(气煤)、拜城卡普斯浪河西侧(贫煤)、温宿小台兰一木特河(贫、瘦煤),焦煤则主要分布在拜城梅斯布拉克至卡普斯浪河,库车河至伯勒博克孜。

地区煤炭估计预测总资源为358.7个亿吨,库拜煤炭基地为333.3亿吨,温宿矿区为25.4亿吨。

其中:

气煤为246.6亿吨、肥煤37亿吨、瘦煤9.9亿吨、贫煤15.6亿吨,保有储量40亿吨。

在这样的形势下,着眼于我区煤电能源行业的科学发展和能源战略安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培养煤电能源行业紧缺技能型人才,加快解决煤电能源行业人才匮乏的困境,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二)社会对矿山机电专业人才需求的预测分析

1、专业介绍:

矿山机电专业是以机械工程的基础理论为基础,结合电气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现代化控制理论整合而成的。

长期以来,矿山机电专业在开发我国煤炭资源、促进煤炭工业发展、实现矿山生产现代化的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通过矿山机电、煤矿开采技术、通风与安全、地质勘查、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来实现和完成的,可见,矿山机电专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人才现状: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煤电煤化工人才发展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表明:

2008年全区矿井449对,煤炭产量6220万吨,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2008年新疆煤矿从业人员12.5万人,其中煤矿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547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4%,远低于全国规模以上煤矿7.3%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煤矿60%的水平相比,更是相差甚远。

尤其是矿山机电、地质勘查、矿山测量等方面高技能型人才十分缺乏,在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优化结构、规模开采过程中缺乏人才支持。

据统计,新疆国有重点煤矿专业人才占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仅为10%,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同比只有5%。

同时,由于人才极为稀缺,导致煤炭科技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低,煤电、煤化工基础差。

另外,采掘一线工人整体文化水平低,农民工比例过大,平均教育程度不到9年,文化程度偏低、安全意识差、流动性大,职工队伍不稳定。

人才断层和断档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尤其是煤炭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更为匮乏,大部分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新疆煤炭工业迅速发展,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已经基本普及,特别是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煤矿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矿山机电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煤矿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加快矿山机电特色专业的建设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3、人才需求预测:

自治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把煤炭工业发展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煤电煤化工人才发展规划(2009——2015年)》文件精神,到2010年,全区煤炭生产能力达到1.55亿吨,2015年达到6.6亿吨,2020年达到12.3亿吨。

预计2015年煤炭行业新增主业人员约为8万人,其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2.4万人,技术工人5.6万人。

而2008年新疆煤矿从业人员12.5万人,据此推算并考虑技术进步和装备改善等因素,预计到2020年自治区煤炭产业从业人员至少是25万人,其中专科以上煤炭专业技术人员至少应达到5万人。

而全疆现有同类人才只有1万余人,需增加近4万人,在今后10年中平均每年需增加近4000人。

另外,与煤炭产业相关的煤炭洗选加工、装卸运输、物流管理、营销、煤田火区治理、应急救援、科研设计咨询、安全评价、检测检验、工程监理等方面的辅助人员按主业人员1.5倍的标准配备,需用12万人。

(见表3-2-1、表3-2-2)

表3-2-1:

新疆煤炭人才需求预测

时间(年)

规划煤炭产量(亿吨)

新增产量

(亿吨)

煤矿开采人员(人)

辅助人员(人)

专业技术和管理

人才(30%)

技术人才(70%)

合计

2010

1.55

0.95

3300

7700

11000

16500

2015

6.6

6.0

24000

56000

80000

120000

2020

10.3

11.7

46000

110000

156000

234000

表3-2-2:

煤矿专业技术管理人才需求预测表

  专

     业

煤矿开采技术

(30%)

矿山机电

(35%)

矿井通风

安全与环保

(15%)

地质勘查

(10%)

矿山测量

(10%)

合计

2010年

1000

1200

500

300

300

3300

2015年

7200

8400

3600

2400

2400

24000

2020年

13800

16100

6900

4600

4600

46000

 

阿克苏地区是新疆四大煤田基地之一,目前有32家煤矿企业,年产量759万吨,全地区有1200名煤炭人员,技术人才为420人。

“十一五”末煤炭产量将达到1千万吨,并且将在“十二·五”期间淘汰30万吨的煤矿,逐步改为45万吨的煤矿,按现有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状况预测:

到那时每个煤矿需专业人员约60人,按现有10人计算,还需50人,仅32家煤矿企业约需2000人,期中设备技术人员占65%,即1300人,其中矿山机电专业按35%计算为455人,可见矿山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奇缺。

(三)专业建设必要性

人才断层和断档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尤其是煤炭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更为匮乏,大部分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更需要大批懂理论会操作的复合型高技能机电技术人才。

如何尽快建立和完善煤炭企业紧缺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煤炭紧缺技能型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内地企业到新疆,可以引进资金和高级管理人才,但不可能把那么多的劳动力也带过来,大量的初、中级人才还需要我们自己培养,为使阿克苏当地企业能拥有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才,必须通过我院我系申办矿山机电专业以培养对口专业的本土化人才,才能发挥其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

(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从新疆煤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人才匮乏具有共性。

这些企业机电领域的各种生产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管理及技术改造等,都迫切需要大批素质优良、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的机电知识结合紧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来提高机电设备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力。

并且随着机电工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迅速推广与普及,这种人才需求将更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