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备考指南+知识详单+易错警示+知识精讲 教师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89442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备考指南+知识详单+易错警示+知识精讲 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备考指南+知识详单+易错警示+知识精讲 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备考指南+知识详单+易错警示+知识精讲 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备考指南+知识详单+易错警示+知识精讲 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备考指南+知识详单+易错警示+知识精讲 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备考指南+知识详单+易错警示+知识精讲 教师版.docx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备考指南+知识详单+易错警示+知识精讲 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机械运动备考指南+知识详单+易错警示+知识精讲 教师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备考指南+知识详单+易错警示+知识精讲 教师版.docx

第一章机械运动备考指南+知识详单+易错警示+知识精讲教师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考点内容

命题趋势

1.长度的测量

★★★★

1.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估测及单位换算.

2.了解测量有误差,明确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掌握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3.了解参照物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区别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了解速度的概念、单位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6.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长度和时间的估测、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公式的运用是历年中考的必考内容,在中考中一般为2-3道题,分值为2-6分,多以选择、计算、实验形式出现,长度和时间的估测、速度计算是历年中考的热点

2.时间的测量

★★★

3.运动的描述

★★★★

4.运动的快慢

★★★★★

知识点一:

长度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的换算关系:

1km=1000m,1m=10dm=100cm=1000mm=106μm=109nm.

2.测量长度的工具:

刻度尺.

3.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步骤:

(1)认: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放:

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3)读: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误差:

误差是真实值和测量值的差别,只能减小,不能避免.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指由于实验方法不正确或实验时违反操作造成的.

知识点二:

时间的测量

1.时间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秒表。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钟(min)

3.停表的使用方法:

(1)认识秒表:

一般的秒表(停表)有两根针,长针是秒针,每转一圈是30S;短针是分针,每转一圈是15min。

使用之前要上好发条,它上端的按钮用来开启和止动秒表。

第一次按压,秒表开始记时;第二次按压,指针停止走动,指示出两次按压之间的时间;第三次按压两指针均返回零刻度处。

(2)明确量程和分度值:

停表要上有两个表盘,一个大表盘一个小表盘。

那么就需要分别明确两个表盘的量程和分度值。

如图,小表盘的量程是15分,分度值是30秒。

前半格(白色部分)表示0-30秒,后半格(红色部分)表示31-60秒。

大表盘是对小表盘所述30秒的细化。

所以量程是30秒,分度值是0.1秒。

(3)读数:

先读小表盘。

如图所示,指针指到15-1之间,那么可以读数0分。

指针处于前半量(白色分)度部分,所以大表盘的读数范围在0-30秒。

再读大表盘,小表盘已经确定是0-30秒,观察到指针处于2-4区间,读出2.6秒。

大小表盘综合读数:

0分+2.6秒=2.6秒。

知识点三: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一般指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微观物体的运动不叫机械运动(如分子的运动).

2.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

知识点四:

运动的快慢

1.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定义公式:

v=

,变形式:

s=vt;

2.速度的单位:

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单位决定的,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是米(m),时间单位是秒(s),速度单位是m/s(米/秒),常用单位是km/h,二者的换算关系是1m/s=3.6km/h。

3.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是指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的运动.

知识点五:

测量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原理:

.

(2)测量器材:

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3)装置设置: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则v2>v>v1

2.两种描述直线运动规律的图象:

(1)路程—时间图象,简称路程图象(图a).

(2)速度—时间图象,简称速度图象(图b).

注意:

①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②如何从图象中,读出速度和路程有多大.

易错点1 测量的平均值

典例1:

(2018•霍邱县一模)某同学利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45cm、2.46cm、2.4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5cmB.2.457cmC.2.45cmD.2.46cm

【错解】选B,理由:

2.457cm保留位数多更准确.

【析错】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若有偏差较大的数据(准确值与其他数据不一样的)是错误的,要去掉,然后取平均值并保留到与原测量数据相同位数,这就是测量的结果.

【正解】选D,理由: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则物体的长度应为:

,故D正确。

故选:

D。

易错点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典例2:

(2018•徐州)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关于你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的B.静止的C.相对自动扶梯是静止的D.相对商场地面是静止的

【错解】选A,理由:

自动扶梯是上升的,所以人是运动的.

【析错】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正解】选C,理由:

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相对于自动扶梯,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人是静止的;相对于商场地面,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人是运动的。

故只有C说法正确。

故选:

C。

易错点3 速度的单位换算

典例3:

(2017秋•磴口县校级期中)火车的速度为72km/h,汽车的速度为21m/s,则(  )

A.火车的速度大B.汽车的速度大

C.两者的速度一样大D.无法确定

【错解】选A,理由:

km/h、1m/s两个单位中,km/h大。

【析错】要判断速度的大小,首先要单位统一,然后进行比较,否则无法比较。

【正解】选B,理由:

火车的速度为:

;汽车的速度为21m/s,比较得汽车的速度大.

易错点4 路程的确定

典例4:

(2018•衡阳)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

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错解】A,理由:

图中AB段的路程sAB=90.0cm-40.0cm=50.0cm.

【析错】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题目中路程应为40.0cm,不是50.0cm.

【正解】B.理由:

A、由图知,图中AB段的路程sAB=80.0cm-40.0cm=40.0cm,故A错误;B、已知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由图可知sAC=80.0cm,则AC段的平均速度:

;故B正确;C、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

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故C错误;D、如果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则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故D错误。

故选:

B。

易错点5求平均速度

典例5:

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A.4米/秒B.5米/秒C.4.2米/秒D.4.5米/秒

【错解】选A,理由:

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两个速度的平均值。

【析错】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与所取的时间段和路段有关,不能取两个速度的平均值。

【正解】选C,物体前2秒内的路程s1=v1t1=3m/s×2s=6m,物体后3秒内的路程s2=v2t2=5m/s×3s=15m,5秒内的总路程s=s1+s2=6m+15m=21m,物体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

易错点6 机械运动的图象的区分

典例6:

(2018•枣庄)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错解】选D,理由:

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析错】匀速直线运动是指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方向为直线的运动,通过图象判断时,要先明确图象的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再明确其变化规律。

【正解】选B,理由:

AC、图中的s-t图象是曲线,说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也就是物体做变速运动,故AC不符合题意;B、图中的v-t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D、图中的v-t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说明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知识点一:

长度的测量

典例1:

(2018•怀化)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5.3cmB.5.25cmC.3.25cmD.3.3cm

【考查方向】长度的测量

【名师点睛】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C

【解析】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时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右侧示数为5.25cm,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物体的长度为5.25cm-2.00cm=3.25cm。

典例2:

(2017•东城区一模)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考查方向】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名师点睛】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

【答案】D

【解析】A、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量时产生的,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故A错误;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错误;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故选D.

知识点二:

时间的测量

典例3:

(2018•澧县模拟)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  )

A.20sB.3.2minC.200sD.180s

【考查方向】时间的测量

【名师点睛】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答案】C

【解析】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0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2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0s,即停表的读数为3min20s=200s。

故选:

C。

典例4:

(2018•金牛区校级模拟)关于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1 s

B.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 s

C.升旗唱国歌用时约3 min

D.普通中学生跑100 m用时约10 s

【考查方向】时间的估测.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时间过程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时间过程及时间单位的认识,选出正确的选项。

【答案】A

【解析】A、正常情况下,认真书写一个数字的时间约1s。

故A正确;B、课桌的高度在0.8m左右,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1s。

故B错误;C、升旗唱国歌用时约50 s,故C错误;D、男子百米世界记录略小于10s,中学生跑100m的时间在16s左右。

故D错误。

故选:

A。

知识点三:

运动的描述

典例5:

(2018•福建)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

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B.托盘C.餐桌D.墙壁

【考查方向】参照物及其选择.

【名师点睛】在研究任何物体的运动时都要先选定一个参照物,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于参照物的,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答案】B

【解析】以地面、餐桌、墙壁为参照物,机器人与地面、餐桌、墙壁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故机器人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以托盘为参照物,机器人与托盘的位置没有变化故机器人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故选:

B。

知识点四:

运动的快慢

典例6:

(2018•扬州)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0~t1做加速直线运动

B.t1~t2做匀速直线运动

C.0~t1比t2~t3运动的路程长

D.0~t1比t2~t3运动的速度大

【考查方向】速度与物体运动

【名师点睛】根据图象中的横纵坐标判定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根据图象的性质判定运动状态。

D

【解析】A、0~t1时间段内的s-t图象为直线,故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t1~t2时间内,汽车的路程没有改变,故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C、由纵坐标可知,0~t1比t2~t3运动的路程短,故C错误;D、由图可知,0~t1比t2~t3图象的倾斜程度大,即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故0~t1比t2~t3运动的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

D。

知识点五:

测量平均速度

典例8(2018•江西)2018年,江西省将全面实现义乌教育均衡发展,其中有一项督导工作就是检查实验报告。

以下是小璟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摘要)。

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___________

【实验器材】小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AC段

路程s/cm

45

56

101

时间t/s

3.0

2.8

5.8

平均速度v/(cm•s-2)

17.4

【实验分析】

(1)小车全程是做___________运动。

(选填“匀速”或“变速”)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___________斜面的坡度。

(选填“增大”或“减小”)

【考查方向】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名师点睛】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测量路程的工具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时间的停表。

实验数据:

AB段、BC段的路程和时间,再根据

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各段的平均速度判断物体的运动;

(2)为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斜面倾角应小一些。

【答案】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

实验数据: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AC段

路程s/cm

45

56

101

时间t/s

3.0

2.8

5.8

平均速度v/(cm•s-2)

15

20

17.4

【实验分析】:

(1)变速;

(2)减小。

【解析】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测量路程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时间要用停表。

实验数据:

小车在AB段的速度为:

小车在BC段的路程为:

sBC=56cm,tBC=2.8s,

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

(1)由上面实验知AB段的速度大于BC段的速度,故小车做变速运动;

(2)斜面的倾角越小(坡度越小),小车运动时间越长,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所以,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减小斜面的坡度。

故答案为: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

实验数据: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AC段

路程s/cm

45

56

101

时间t/s

3.0

2.8

5.8

平均速度v/(cm•s-2)

15

20

17.4

【实验分析】:

(1)变速;

(2)减小。

典例9:

(2018•内江)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

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__mm。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

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速度的定义代入

即可求出平均速度。

【答案】

(1)2;

(2)

;(3)小;(4)0.03。

【解析】

(1)由图知:

刻度尺上一个大格是1cm,里面由有个小格,一个小格表示2mm;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4)由图知:

AC段的距离是sAB=9.00cm,AB所用时间为tAB=3s,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

(1)2;

(2)

;(3)小;(4)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