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8879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9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选择题

1.下列政权中,曾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①曹魏

②西晋

③前秦

④北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答案】D

2.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3.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古代民族融合

B.古代宗教传播

C.古代商业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A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吸收先进文化的是()

A.采用汉制汉礼

B.使用汉姓

C.与汉族联姻

D.迁都洛阳

【答案】D

5.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

C.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D.北方民族大融合

【答案】D

6.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羌族

【答案】B

7.下列改革或变法中,通过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是(  )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

C.吴起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

【答案】D

8.下列哪些成语反映了淝水之战时的情况(  )

①破釜沉舟 ②投鞭断流 ③揭竿而起 ④风声鹤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9.北魏孝文帝力求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下列成语最能贴切反映其改革的是()

A.移风易俗

B.破釜沉舟

C.标新立异

D.见异思迁

【答案】A

10.北魏孝文帝改革是15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②改鲜卑姓为汉姓 ③从官员到民众都必须穿戴鲜卑族服饰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11.曾有诗句云: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下列图书中详细介绍某位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  )

A.《秦始皇传》

B.《汉武帝传》

C.《北魏孝文帝传》

D.《汉高祖传》

【答案】C

12.下列历史上的战役同淝水之战相似的是(  )

①围魏救赵 ②巨鹿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

某校历史兴趣班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收集材料,每人编辑一份手抄报。

下面是李珍珍同学编写的手抄报。

请你完成她设定的任务。

第一板块:

图片展示民族交融

(1)前三幅图片反映了民族融合在哪两个方面的表现?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

(3)第四幅图反映的是民族交融的(  )

A.原因 B.过程 C.表现 D.结果

第二板块:

文字解析来龙去脉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族,他们出现在中原政治舞台上以后,骤然间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过程,纷纷离散聚合。

不论南方还是北方,民族之间具有双向或多向的迁徙、对流,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即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的少数民族往内地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时期,对后来隋唐建立具有推动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各次民族大融合其实就是各少数民族逐步汉化,成为新的意义上的汉人的过程!

而其本身的文化只是在某些方面,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原先的汉文化。

民族融合使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这种融合才是中华民族文化产生的根源。

(4)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加快的因素是什么?

该时期民族融合有什么特点?

它对隋唐建立起了什么作用?

(5)民族融合最深远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

(1)在衣、食两个方面的表现。

(2)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推动作用。

(3)A

(4)因素:

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族出现在中原政治舞台上。

特点:

民族之间具有双向或多向的迁徙、对流。

作用:

推动了隋唐的建立。

学*科网

(5)民族融合使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4.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测试

部编版(2016)七年级上册历史4.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 民族融合                           

B. 中外交往                           

C. 国家统一                           

D. 经济发展

2.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是(  )

A. 商鞅变法                         

B. 李悝变法                         

C. 孝文帝改革                         

D. 王安石变法

3.促进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采用汉姓的根本原因是( )

A. 汉族地主的建议          

B. 南北对峙的形势          

C. 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D. 先进封建经济的影响

4.以下两幅有关北魏时期的图片,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 民族交融                           

B. 中外交往                           

C. 国家统一                           

D. 经济发展

5.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 黄河流域的统一             

B. 北方政权的更迭             

C. 少数民族封建化             

D. 北方民族大融合

6.“不惧险阻迁洛阳,力主改革学汉化。

汉语汉服皆登场,改姓联姻礼孝扬。

”这首歌谣颂扬的是(   )

A. 商鞅                                

B. 呼韩邪                                

C. 苻坚                                

D. 北魏孝文帝

7.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陆续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   )

A. 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 匈奴、鲜卑、羯、氐、羌

C. 乌孙、鲜卑、匈奴、羯、羌                                

D. 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

8.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它形成对峙局面的南方政权是( )

A. 西晋                                     B. 东晋                                     C. 孙吴                                     D. 成汉

9.前秦、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

淝水之战后出现的新局面包括(   )

①前秦统治迅速瓦解  ②北方陷入混战状态

③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④东晋统治暂时稳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资治通鉴》记载:

“(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该史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

A. 迁都洛阳                           

B. 改用汉姓                           

C. 该穿汉服                           

D. 学说汉语

11.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

A. 鲜卑                                       

B. 匈奴                                       

C. 羯                                       

D. 氐

12.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

A. 维护了顽固贵族的利益                                       

B. 最高统治者支持

C. 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潮流                         

D. 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13.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 匈奴                                     B. 鲜卑                                     C. 羌族                                     D. 羯族

二、材料分析题

14.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孝文帝的改革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多方面。

主要有:

第一,规定官吏俸禄,禁止贪污;第二,将国家掌握的荒地分配给少地或无地的农民;第三,迁都(洛阳)和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措施,如讲汉话,穿汉服,与汉族联姻,学汉礼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商鞅为实现民“殷盛”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简要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或者结果。

(3)围绕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15.阅读材料:

材料一: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贵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

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

──《洛阳伽蓝记》卷二

(1)材料一涉及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魏主”是指哪个民族的哪位皇帝?

(2)结合课本回答,除了材料一中涉及的“改拓跋姓为元姓”的措施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列出三点即可)

(3)根据材料二及课本回答,当时的都城在哪里?

这次改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4)根据材料二及课本回答,你从这位改革的领导者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

三、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加速发展,西晋与十六国时期那样剧烈的民族矛盾已渐渐随着民族融合而消除……鲜卑族原是游牧民族,文化较低,社会发展落后,进入文明程度较高的中原地区以后,他们接受先进文化也是历史的必然。

材料二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

“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请回答:

(1)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北魏统一北方后,北方民族的主要特点。

(2)鲜卑族为了接受先进文化,改变社会发展落后的状况,统治者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

(3)材料二中的“洛阳”在当时的地位如何?

这一地位何时形成?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4)综上所述,你认为这次改革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分析图片可知是孝文帝汉化改革,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识图能力。

2.【答案】C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难得出正确答案,通过阅读题干和对选项的分析,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故选C.孝文帝改革。

【点评】本题是对民族融合的考查。

3.【答案】C

【解析】【分析】北魏孝文帝时期民族隔阂严重,文化冲突剧烈;偏居塞上,崇尚武力,难以文治;洛阳是汉族政权建都之地;迁都洛阳可以取得政治上的正统地位;洛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等等,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故本题选C。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4.【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实行了一系列汉化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我国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图一中的北魏文官所穿的汉服和图二中汉人吃胡人的食物,正是民族融合的真实写照。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魏时期的相关知识。

5.【答案】C

【解析】【分析】ABC不对,黄河流域的统一、北方政权的更迭、北方民族大融合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而非结果;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之一是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而重要影响之一是进一步促进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D符合题意。

【点评】分析历史原因,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根据历史教学大纲要求,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

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阶级斗争理论的观点、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观点、民族问题理论的观点、宗教理论的观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观点、社会革命的观点、战争问题理论的观点等等。

6.【答案】D

【解析】【分析】歌谣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和汉化的内容。

故选D

7.【答案】B

【解析】【分析】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陆续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当时江南地区开发的知识点。

本题以东汉末年到喜酒初年少数民族的内迁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内迁少数民族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8.【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382年前秦统一整个北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当时的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前秦与东晋。

9.【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383年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迅速瓦解,北方陷入混战状态,东晋统治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仔细审查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淝水之战。

本题难度适中,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10.【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的掌握。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说汉语,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学生要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和意义。

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A

【解析】【分析】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汉化的过程、民族融合的过程,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的历史进步,尤其是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通过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认识,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更为了接受汉文化,更为了顺应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前,进行了改革,主要措施包括:

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和家属穿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等汉化政策,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和发展,A项是改革的目的,B项是改革成功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D项是改革的影响,本题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解答本题很不容易,对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要求很高,既要对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识记清楚,又要对措施中的内容要理解清楚,考察学生全面掌握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同学们对历史问题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靠平时的积累,对待历史问题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13.【答案】B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难得出正确答案,通过阅读题干和对选项的分析,鲜卑拓跋部首领建立魏国,史称北魏。

故选B.鲜卑。

【点评】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二、材料分析题

14.【答案】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对先进文化的态度;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时机、国情、体制、政策等。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中为实现民“殷盛”所采取的措施包括: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根据材料二中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是实行的汉化制的改革巩固北魏的统治,有利于黄河流域的安定和发展,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有利于我国民族的团结。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

对先进文化的态度;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时机、国情、体制、政策等。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商鞅为实现民“殷盛”所采取的措施。

(2)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或者结果。

(3)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

15.【答案】

(1)孝文帝改革;鲜卑族、孝文帝。

(2)学汉语、着汉服、用汉律、同汉族联姻等。

(3)洛阳;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4)善于学习、创新进取。

【解析】【分析】

(1)据“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可知材料一涉及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魏主”是指鲜卑族的孝文帝。

(2)除材料一所述内容外,“魏主”改革的措施还有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

(3)据所学可知,当时的都城在洛阳;在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迁都洛阳以后,更是使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4)该题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史实作答即可,如他善于学习、创新进取的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故答案为:

(1)孝文帝改革;鲜卑族、孝文帝。

(2)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律、同汉族联姻等。

(3)洛阳、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4)善于学习、创新进取。

【点评】

(1)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

(2)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3)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4)本题考查学生的对历史史实的总结分析能力。

三、综合题

16.【答案】

(1)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2)第一,迁都洛阳,第二,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

(3)是北魏的都城;494年;这段材料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也促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4)北魏孝文帝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解析】【分析】第

(1)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分析材料可知,第一句话指出了北魏统一后,民族融合加速发展,第二句指出这时的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由此可得出答案。

(2)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第(3)题前两问考查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三问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可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来回答。

第(4)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注意题干问的是“最主要原因”。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程标准】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淝水之战的简况和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基本事实,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阅读理解教材,概括归纳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民族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和历史意义。

难点:

理解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

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

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他的这一举动当时震动朝野,带来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后来成为民族交融的佳话,流传至今。

孝文帝为什么要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了促进民族交融,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教师:

西晋灭亡以后,历史又是如何发展的?

听完这位同学为我们搜集的“投鞭断流”的故事,你就会有所了解。

学生讲述“投鞭断流”的故事。

教师:

这个故事来源于一次重要的战役,那就是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怎么回事?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展示:

一、淝水之战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和《淝水之战形势图》,思考问题:

时间:

作战双方:

过程:

结果:

影响:

1分钟记忆。

思考:

苻坚拥兵80多万,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提示:

分别从前秦方面和东晋方面考虑。

前秦失败的原因

(1)骄傲轻敌。

(2)军队内部有很多其他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

(3)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东晋胜利的原因

(1)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2)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3)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教师:

从前秦方面看,苻坚骄傲自大,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交融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建立前秦的氐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能够打胜仗,秦军不得人心,军队战斗力不强。

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也是能够取胜的重要条件。

过渡:

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

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

学生答:

正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展示: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鲜卑族的起源与发展

民歌欣赏: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学生们可以从这首民歌中感受鲜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