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凡教案一44.docx
《高凡教案一4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凡教案一44.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凡教案一44
龙文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学生
学校
年级
高三
次数
科目
化学
教师
高凡
日期
2014.3.29
时段
3-5
课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
教学重点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以及化学用语
教学难点
基本概念与化学用语的混淆(例如:
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等等)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基本概念、搞清弄懂化学用语
教
学
步
骤
及
教
学
内
容
一、教学衔接:
1、直击高考大纲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7)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了解学生的本周学校的学习内容。
二、内容讲解:
典例精析
专题突破
专题综合
三、课堂总结与反思:
带领学生对本次课授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
四、作业布置:
管理人员签字:
日期:
年月日
作业布置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好○较好○一般○差(勾选)
备注:
2、本次课后作业:
见p-9-11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课后测试
课堂小结
家长签字:
日期:
年月日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
【知识网络】
一、物质的组成
1.物质的组成关系
2.分子、原子、离子的比较
微粒
概念
构成物质的类别及部分代表物
原子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1.少数非金属单质:
金刚石、晶体硅
2.某些非金属化合物:
二氧化硅等
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非金属单质:
氧气、氢气、稀有气体等
2.非金属氢化物、酸酣、含氧酸、有机物等
离子
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得到的带电的微粒
金属氧化物、强碱、大多数盐
3.离子与基团
离子
基团
定义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化学中对原子团和基的总称
区别
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
不带电,为缺电子物质,呈电中性
联系
两者通过得失电子可以互相转化
实例
CH3+
-OH-NO2-Cl-CH3
4.同素异形体与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区别:
同素异形体:
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多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例如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同位素:
同位素同属于某一化学元素,其原子具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原子核也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但却有不同数目的中子。
例如氕、氘和氚。
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是有机物的分子式相同但是分子结构不同。
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如:
甲烷、乙烷、丙烷互称为同系物,它们都属于烷烃。
二、物质的分类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1.按组成性质分类:
2.按微粒间成键种类分类
化合物分为共价化合物如CO2,SiO2和离子化合物如NaCl、NH4Cl
3.按能否电离来分类
首先,这两个概念都是归属于化合物这个概念下,即所有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电解质:
电解质是在固体状态下不能导电,但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解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并产生化学变化的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某些共价化合物也能在水溶液中导电。
导电的性质与溶解度无关,强电解质一般有: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一般有:
(水中只能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弱酸,弱碱。
另外,水是极弱电解质。
注:
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判断某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不能只凭它在水溶液中导电与否,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其晶体结构和化学键的性质等因素。
例如:
判断硫酸钡、碳酸钙和氢氧化铁是否为电解质。
硫酸钡难溶于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其水溶液不导电,似乎为非电解质。
但熔融的硫酸钡却可以导电。
因此,硫酸钡是电解质。
碳酸钙和硫酸钡具有相类似的情况,也是电解质。
从结构看,对其他难溶盐,只要是离子型化合物或强极性共价型化合物,尽管难溶,也是电解质。
氢氧化铁的情况则比较复杂,Fe3+与OH-之间的化学键带有共价性质,它的溶解度比硫酸钡还要小;而溶于水的部分,其中少部分又有可能形成胶体,其余亦能电离成离子。
但氢氧化铁也是电解质。
判断氧化物是否为电解质,也要作具体分析。
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P2O5、CO2等,它们是共价型化合物,液态时不导电,所以不是电解质。
有些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即便能导电,但也不是电解质。
因为这些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的能导电的物质,溶液中导电的不是原氧化物,如SO2本身不能电离,而它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为电解质。
金属氧化物,如Na2O,MgO,CaO,Al2O3等是离子化合物,它们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因此是电解质。
可见,电解质包括离子型或强极性共价型化合物[;非电解质包括弱极性或非极性共价型化合物。
电解质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可以离解成离子。
至于物质在水中能否电离,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因此,由物质结构识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问题的本质。
另外,有些能导电的物质,如铜、铝等不是电解质。
因它们并不是能导电的化合物,而是单质,不符合电解质的定义。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例如酸、碱和盐等。
凡在上述情况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如蔗糖、酒精等。
4.胶体的分类:
是一种均匀混合物,分散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组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
分散剂是液体——液溶胶。
如Al(OH)3胶体,蛋白质胶体
(1)按分散剂的状态分分散剂是气体——气溶胶。
如雾、云、烟
分散剂是固体——固溶胶。
如烟水晶、有色玻璃。
(2)按分散质的粒子分粒子胶体——胶粒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胶粒是高分子。
如淀粉溶胶,蛋白质胶体等。
三、化学用语
表示方法
定义
实例
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
、
原子结构示意图
体现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示意图。
其中
表示原子核,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F
、Fe
分子式(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能表示物质的分子组成的化学式叫分子式
NaCl、C5H12
(化学式)(分子式)
结构式
表示物质内部结构中各元素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方式的化学式,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用“—”表示,且化合物中所有的共价键都须表示出来。
结构简式
将结构中的“短线”省去,并把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合写在一起的图式。
键线式
分子中的碳、氢原子一律不写出,一个拐点或一个顶点,就是一个碳原子,除碳、氢外,其它原子或官能团都要写出。
、
实验式(最简式)
组成物质最简单的原子个数整数比的化学式。
最简式在有机物中应用最多。
CH2O是甲醛、葡萄糖的最简式。
说明:
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与化学式相同,如Ca2+,阴离子和复杂阳离子的电子式必须带“[]”并且表明所带的电荷数,如
、
。
4.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各量之间关系如下
以上关系可用下式——“万能恒等式”表示:
n=
=c·V(aq)。
5.阿伏加德罗定律
概念: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就是阿伏加德罗定律。
注意:
使用范围:
气体;
使用条件:
同温、同压;
相互关系:
同体积内必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分子数相同时也必具有相同的体积;
④特例:
气体摩尔体积——在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都为22.4L;反之,若是22.4L气体,也必是1mol。
6.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
RT
→
pM=
RT=RT
其中R为常数,当p以千帕为单位时,R=8.314J/(mol·K)。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出下列推论:
物质的量n相同时:
=
标准状况时,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为:
V=22.4L(即气体摩尔体积)。
同温、同压:
=
=
(即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体积:
=
=
同温、同压:
=
=D(相对密度)
同温、同压、同体积:
=
同温、同压、同质量:
=
⑧同温、同压、同质量:
=
=
趁热打铁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L氯气含有的分子数目大于0.5NA
B.常温常压下,2.24L四氯化碳中所含氯原子数大于0.4NA
C.0.1mol的铜与足量的浓硫酸反应生成SO2的体积约为22.4L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应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4.下列条件下,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不相等的是
A.相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O和CO2
B.相同体积、相同密度的CO和C2H4
C.相同温度、相同压强、相同体积的O2和O3
D.相同压强、相同体积、相同质量的NO2和N2O4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
【参考答案】
3.B
解析: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1,因此在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应大于22.4L·mol-1,所以11.2L氯气含有的分子个数应小于0.5NA,选项A错。
由于在常温常压下CCl4为液体,因此2.24LCCl4的物质的量远大于0.1mol,故所含氯原子数大于0.4NA,选项B正确。
选项C中由于未注明生成的气体SO2所处的状态,所以无法确定其物质的量。
由于气体不都是双原子分子,故D选项亦错。
4.D
解析:
A中N2O和CO2的摩尔质量相同,相同质量的N2O和CO2,物质的量相同,分子数也相同。
B中相同体积、相同密度的CO和C2H4,具有相同的质量,同时也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C中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但O2和O3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不同。
D中同质量的NO2和N2O4,摩尔质量不同,物质的量不同,从而分子数不相等,故D错误。
5.B
解析:
由于分子的大小远远小于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因此气体的体积是由粒子的数目和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决定,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受温度和压强影响,温度高、压强小,平均距离增大,温度低、压强大,平均距离变小,因此选项A错,B正确,同时可知选项D也错(对于选项D也可用气态方程判断)。
选项C中的指的是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因此也错。
【典例精析】
1.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做净水剂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答案】A
【解析】甘油加水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吸水性属于物理变化;明矾净水是因为铝离子的水解生成胶体,胶体具有吸附作用,铝离子的水解属于化学变化;C中的料酒和食醋发生了酯化反应;D中铁锅发生了吸氧腐蚀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差异。
2.材料与化学密切相关,表中对应系错误的是
材料
主要化学成分
A
刚玉、金刚石
三氧化二铝
B
大理石、石灰石
碳酸钙
C
普通水泥、普通玻璃
硅酸盐
D
沙子、石英
二氧化硅
【答案】A
【解析】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而不是三氧化铝,A项错误。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物质组成成分的认识。
3.我国稀土资源丰富。
下列有关稀土元素
与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与
互为同位素
B.
与
的质量数相同
C.
与
是同一种核素
D.
与
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
【答案】A
【解析】由稀土元素
可知,该元素是含有相同质子不同中子的同种元素;其中
的质量数为144,中子数为82;
的质量数为150,中子数为88;故B、D项错;根据核素的定义“含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可知
为两种核素,故C错。
【考点分析】考查同位素、核素的概念及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属于原子结构部分的。
4.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
③“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点解质
④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氮,两者都含有极性键
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⑤⑥D.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根据胶体的性质①正确;钢材是铁和碳的合金,②正确;“钡餐”是硫酸钡,但硫酸钡是强电解质,因为尽管硫酸钡是难溶物但溶于水的部分确实完全电离的③错;硅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ⅣA主族,是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④正确;氯气是由非极性键组成的单质,⑤错;橡胶是高分子化合物,⑥正确
【考点分析】考查生活材料的组成、特性等。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NH4Cl的电子式: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D.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
【答案】C
【解析】A项,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为
所以A项错误,B项,
是由
离子构成,由于
是阴离子,必须写出电子式,
C项,
表示质量数为18,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所以该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
D项,该结构简式是邻氯甲苯,因为氯原子和甲基的位置在相邻的碳原子上。
对氯甲苯中的氯原子和甲基的位置应该处于相对位置。
【考点分析】
熟记1—20号原子的原子结构结构示意图,常见阴离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常见有机物的命名。
6.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
A.:
HeB.
C.1s2D.
【答案】D
【解析】A项只能表示最外层电子数,B项只表示核外的电子分层排布情况,C项具体到亚层的电子数,而D项包含了电子层数、亚层数以及轨道内电子的自旋方向,故该项正确。
7.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D.乙炔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答案】D
【解析】A浓硫酸的浓度降低是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的浓度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氯水使红墨水褪色是由于氯水中HClO,HClO具有氧化性,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的原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将红墨水吸附在活性炭的表面;C中漂白粉和水玻璃均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但漂白粉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水玻璃为硅酸钠水溶液,在空气中会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与二氧化硅;D、乙烯和乙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烯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它们的原理相同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对物质性质的掌握和化学实验现象及物质变化的本质理解。
8.对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CO2+H2O=H2CO3化合反应
B.Cu(OH)2ΔCuO+H2O分解反应
C.Fe2O3+3CO高温2Fe+3CO2置换反应
D.NaCl+AgNO3=AgCl↓+NaNO3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紧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可作出选择。
但C选项是一个溶液出错的选项,因为它貌似一个置换反应。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酸酐一定是酸性氧化物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D.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B
【解析】酸酐是含氧酸失水后的产物。
如:
乙酸的酸酐为(CH3CO)2O,可见酸酐不一是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是不同分类原则指导下的不同分类,它们可能相容、相交、相对。
如:
在金属氧化物中,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HMnO4的酸酐)为酸性氧化物,可见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中,CO、NO等属不成盐氧化物
【考点分析】本题是在物质分类本质理解透彻基础上再加实例验证的分析、对比、判断试题。
10.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次序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石膏B.氢氟酸、熟石灰、明矾
C.原硅酸、石英、小苏打D.高锰酸、烧碱、尿素
【答案】B
【解析】A纯碱不是碱是盐;C、石英是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D、尿素属于有机物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酸、碱、盐的定义及其对定义的理解。
11.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是()
A.NaOHB.SiO2C.FeD.C3H8
【答案】D
【解析】NaOH是离子晶体,SiO2是原子晶体,Fe为金属晶体,它们均只表示物质的组成,不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12.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蒸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D.①③④⑦
【答案】D
【解析】1.显然正确;2.沼气属于↑↑可再生资源。
水煤气由炽热的煤同水蒸气反应制得,而煤为不再生资源,所以水煤气为不可再生资源,故错误;3.冰为固态水,干冰为固态CO2,均为纯净物和化合物,正确;4.显然正确。
5.盐酸和食醋为混合物,不是化合物,错误;6.
纯碱为Na2CO3不是碱,错误;7.豆浆和雾都能发生丁达尔现象,均属于胶体,正确。
综上所述,选D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对一些概念的理解
13.由两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A.一定是化合物
B.可能是化合物或单质
C.一定是单质
D.一定是同素异形体
【答案】B
【解析】由元素与同位素的概念可知,题目所给两种原子可为同一种元素,也可为不同种元素。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的理解
14.下列变化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B.渗析法净化氢氧化铁胶体
C.鸡蛋白遇浓硝酸显黄色D.用铂丝蘸取NaCl固体进行焰色反应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辨析。
化学变化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不会发生改变。
物理变化指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辨析。
15.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物质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
A.Na2SO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
B.HNO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
C.Mg(OH)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
D.Al2O3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
【答案】A
【解析】A项都是根据其组成而划分的,;B项根据组成分为一元酸,而依据不同性质可分为强酸和挥发性酸;C中的难溶性碱、中强碱是根据其不同性质划分的;DAl2O3依据不同性质可分别属于两性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的划分标准和依据。
16.主族元素A有1个价电子,主族元素B的最高价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相等,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AB4B.BA4C.A2BD.B2A3
【答案】B
【解析】主族元素A有1个价电子可判断A最外层有一个电子,主族元素B的最高价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相等课推测B属于第ⅣA。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根据原子结构推测构成化合物的分子式。
17.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的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答案】C
【解析】1nm~100nm就是胶体分散系中粒子的大小,跟这种超细粉末粒子大小具有相同数量级。
【考点分析】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18.用下列方法来制备溶胶:
①0.5mol/LBaCl2溶液和等体积的2mol/LH2SO4相混合并振荡;②把1mL饱和三氯化铁逐滴加入20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③把1mol/L水玻璃加入10mL1mol/L盐酸中,用力振荡。
可行的是()
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①操作,能生成BaSO4沉淀,并得不到胶体。
②③是可行的。
【考点分析】胶体的制备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性是丁达尔现象
B.利用半透膜可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
C.Fe(OH)3胶体带正电荷
D.加入电解质,胶体能发生凝聚
【答案】B
【解析】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性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胶粒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直径小于1nm。
因此当入射光线通过胶体时,光
会发生散射,这时胶粒本身好象一个光源,而产生丁达尔现象。
当入射光通过溶液时,光发生透射,不产生丁达尔现象。
同样由于胶粒直径较大,它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离子或分子能透过半透膜。
因此可用渗析的方法来提纯淀粉胶体。
同溶液一样,胶体也是电中性的,因此,只能说Fe(OH)3胶粒带电荷,不能说Fe(OH)3胶体带电荷;根据分散剂状态不同,胶体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三种,加入电解质只能使溶胶凝聚,其他溶胶则不能。
因此在所列叙述中只有B是正确的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胶体的概念及其对性质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专题突破】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在稀盐酸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B.红糖水中加入活性炭溶液变为无色
C.SO2通入品红中溶液变为无色
D.少量胆矾粉末加入到浓硫酸中固体变白色
【答案】A
2.20世纪20年代起,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最近,意大利一所大学的科学家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