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66918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docx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docx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八爪鱼

喜欢就抱走吧

姐姐我要攒RP

【小贴士】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

(一)

拜:

bi

表示恭敬的礼节,跪地,两手合抱于胸前。

《史记?

鸿门宴》: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拜访,拜见。

《孔雀东南飞》: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

拜谢。

《左传?

之战》: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授予官职。

《后汉书?

张衡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接受官职。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于是辞相印不拜。

敬词(有时含上奏、上进之意)。

《红楼梦?

林黛玉进贾府》: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

‘同乡世教弟勋袭东郡王穆莳拜手书’。

【牛刀小试】

翻译下列高考题中“拜”的意思:

1.(2006重庆卷)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2.(2005广东卷)乃召晖拜为郎

3.(2006全国卷2)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4.(2007全国卷1)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

5.(2007天津卷)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6.(2007海南卷)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

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

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

新罗国君死,诏拜侍封郎中往吊。

答案:

1.(2006重庆卷)拜:

授官

2.(2005广东卷)拜:

授官

3.(2006全国卷2)拜:

授官。

4.(2007全国卷1)拜:

授官。

5.(2007天津卷)拜:

跪拜。

6.(2007海南卷)拜:

授官。

(嘉树)

【小贴士】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

(二)

除:

ch

台阶。

张衡《东京赋》:

乃羡公侯卿士,登自东除。

清除,去掉。

《史记?

秦始皇本纪》:

诛乱除害。

修治,修整。

《左传》:

将为子除馆于西河,其若之何?

任命,授职。

《陈情表》:

除臣洗马。

(洗马:

官名)

【牛刀小试】

翻译下列高考题中“除”的意思:

1.(2007全国卷1)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

2.(2007湖北卷)颖川公卒,哀毁如礼,服阙除户都。

3.(2006全国卷1)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4.(2004北京)以功除岷州刺史

5.(2005天津卷)庭除甚芜

6.(2004湖北)朕欲别除一官

答案:

1.(2007全国卷1)除:

去掉。

2.(2007湖北卷)除:

授职。

3.(2006全国卷1)除:

去掉。

4.(2004北京)除:

授予官职。

5.(2005天津卷)除:

台阶。

6.(2004湖北)除:

任命。

【小贴士】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三)

辞:

c

诉讼的供词

狱辞无谋、故者。

《狱中杂记》

译文:

如果审判的供词中没有预谋、故意杀人罪名的。

口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

译文:

想要强加给他罪名,哪用担心没有口实。

言辞,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

(现在我要去死,)侯生却没有一句半句话送我,(难道我还有没有做到的地方吗?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

译文:

都爱好文辞而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

借口,托辞

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赤壁之战》

译文:

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

命令

近者奉辞伐罪,旗麾南指,刘琮束手。

《赤壁之战》

译文:

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

名词,一种文体。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告别,辞别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琵琶行》

译文:

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告别,辞别)《鸿门宴》

译文:

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

推辞,辞去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

译文:

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

如姬愿意为公子出死力,决不会推辞,

讲究,计较

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

译文:

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

复合词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列传》

译文:

(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屈原列传》

译文:

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

【牛刀小试】

翻译下列高考题中“辞”的意思:

1.(2007全国卷1)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

2.(2007山东卷)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

3.(2007四川卷)辞不许,乃归白母,尽散之宗族。

4.(2005江苏卷)强饮客,客辞。

5.(2005江苏卷)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6.(2006四川卷)复固辞疾笃。

7.(2007天津卷)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答案:

1.(2007全国卷1)辞:

推辞。

2.(2007山东卷)辞:

不接受。

3.(2007四川卷)辞:

推辞。

4.(2005江苏卷)辞:

辞让。

5.(2005江苏卷)辞:

离开。

6.(2006四川卷)辞:

推辞。

7.(2007天津卷)辞:

言辞。

(嘉树)

【小贴士】

高考最常考的实词(四)

举:

j

举起,抬起

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

译文:

(到)江中挂起船帆,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拿,用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译文:

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受人控制。

举出,提出

举类(事例)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

译文:

列举的虽是眼前事物,但是表达意思很深远。

发动,举行,实行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译文:

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

推荐,选拔

举贤以自佐。

《屈原列传》

译文:

选拔贤良的人辅佐自己。

(将军向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

译文:

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推荐,推举)《张衡传》

译文:

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

攻克,占领

戍卒叫,函谷举(攻占、占领)《阿房宫赋》

译文:

戍边的士卒揭竿而起,函谷关被攻破

全,尽

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庄暴见孟子》

译文:

全都头痛,互相转告说。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

译文:

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促织》

译文:

(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贺。

兔起凫〈野鸭子〉举(飞)。

动问

主人不问,客不先举。

《礼记曲礼》

译文:

主人不发问,客人不应该先发问。

举动

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

《谭嗣同》

译文:

荣禄的阴谋,全在天津阅兵一举。

复合词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孔雀东南飞》

译文:

张嘴想对妻子说话,却抽抽咽咽话也说不成句。

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

《察今》

译文:

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根据法令制度来进行,修订法令制度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

译文:

有(象卷席子那样卷起,象用布包一样)并吞天下,占领海内,控制全国的意图,吞并八方的野心。

【牛刀小试】

翻译下列高考题中“举”的意思:

1.(2007辽宁卷)苟其职之不举。

2.(2004全国卷4)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3.(2006浙江卷)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4.(2007天津卷)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5.(2006全国卷2)举步维艰。

6.(2006浙江)蚊一举喙,(人)即号天而诉之

答案:

1.(2007辽宁卷)举:

称。

2.(2004全国卷4)举:

推荐。

3.(2006浙江卷)举:

列举。

4.(2007天津卷)举:

推荐。

5.(2006全国卷2)举:

迈,抬。

6.(2006浙江)举:

抬。

【小贴士】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五)

堪:

kn

经得起,忍受;

例句: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五人墓碑记》

能够,可以;

例句: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

成语有“不堪设想”。

胜任。

例句: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孔雀东南飞》

【牛刀小试】

翻译下列高考题中“堪”的意思:

1.(2006重庆卷)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2.(2006湖北卷)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3.(2007北京卷)前途堪忧。

4.(2007重庆卷)今秋再歉,何以堪之。

5.(2007上海卷)湖水湖烟,峰南峰北,总是堪伤处。

新增杨柳,小腰犹自歌舞”。

6.(2006重庆卷)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答案:

1.(2006重庆卷)堪:

忍受。

2.(2006湖北卷)堪:

胜任。

3.(2007北京卷)堪:

可以,会。

4.(2007重庆卷)堪:

忍受。

5.(2007上海卷)堪:

可以,会。

6.(2006重庆卷)堪:

忍受。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六)

适:

sh

动词,到……去,引申为归向。

誓将去女(汝),适彼乐土。

《硕鼠》

译文:

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

译文:

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

动词,女子出嫁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孔雀东南飞》

译文:

(我们)贫贱人家,有了这个女儿,她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

动词,适合,适应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孔雀东南飞》

译文:

怎么处理要适合哥哥的心意,哪敢自己随便作主呢?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

译文: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动词,舒适,满足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登乐游原》

译文: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

副词,恰好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雁荡山》

译文:

从上面观察,(山谷里的山峰峰顶却又)恰好跟周围山地一样高。

副词,刚刚,刚才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孔雀东南飞》

译文:

刚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来迎娶你。

【牛刀小试】

翻译下列高考题中“适”的意思:

1.(2007山东)籍每适浑,俄顷辄去。

2.(2005湖北)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3.(2006福建)我安适归矣

4.(2007重庆卷)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

5.(2006江西卷)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飏于前,适甚就睡。

6.(2004湖南卷)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答案:

1.(2007山东)适:

往,到。

2.(2005湖北)适:

到……去。

3.(2006福建)适:

往,到。

4.(2007重庆卷)适:

刚巧。

5.(2006江西卷)适:

舒适,满足。

6.(2004湖南卷)适:

刚巧。

【小贴士】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七)

读音一:

sh

数目,数量

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赤壁之战》

译文:

人数虽多,也很不值得畏惧。

算术

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算术)《周礼》

法则、规律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天论》

译文:

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地的滋育万物有一定的法则

命运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译文:

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技艺、方术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孟子?

学弈》

译文:

下棋作为一种技艺,是一种小技艺,但不专心学,是学不会的。

几,几个,表示不确切的数目。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促织》

译文:

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骑千余,卒数万人。

《陈涉世家》

译文:

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

读音二:

sh

点数,计算

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译文:

刘表组建的水军,大小战船甚至用千位数计算

列举罪状,加以斥责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指南录〉后序》

译文:

谴责吕师孟叔侄的叛国罪行

读音三:

shu

副词,屡次。

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

译文:

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

读音四:

c

形容词,密,与“疏”相对。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

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

【牛刀小试】

翻译下列高考题中“数”的意思:

1.(2005江苏卷)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2.(2004北京卷)数被嗟异。

3.(2007湖北卷)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

4.(2007全国卷1)诣闻乞还者数千人。

5.(2007江苏卷)善以计数中密事。

6.(2007重庆卷)数见不鲜。

答案:

1.(2005江苏卷)数:

多次

2.(2004北京卷)数:

多次

3.(2007湖北卷)数:

屡次。

4.(2007全国卷1)数:

几。

5.(2007江苏卷)数:

几。

6.(2007重庆卷)数:

测算。

【小贴士】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八)

私:

s

私人的,自已的,与"公"相对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先顾国家的安危,而后考虑个人的恩怨啊。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

《赤壁之战》

译文:

子布、元表等人只顾妻子儿女,夹杂着个人的打算。

不公开的,私下,私自,偷偷的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鸿门宴》

译文:

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

私交,秘密的活动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史记》

译文:

项王就怀疑范增私通汉军,渐渐剥夺他的权力。

私利、私事

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荆轲刺秦王》

译文:

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事(仇),却伤害长者的心。

偏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

【牛刀小试】

翻译下列高考题中“私”的意思:

1.(2007四川卷)臣不敢私。

2.(2004福建卷)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3.(2007北京卷)(邹忌)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4.(2007辽宁卷)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

5.(2007山东卷)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

6.(2007天津卷)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答案:

1.(2007四川卷)私:

独占。

2.(2004福建卷)私:

偏爱。

3.(2007北京卷)私:

偏爱。

4.(2007辽宁卷)私:

不公开的,私下,私自,偷偷的。

5.(2007山东卷)私:

私利、私事。

6.(2007天津卷)私:

出于私利的,私下,私自。

【小贴士】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九)

徒:

t

步行,徒步

班白者多以徒行。

《韩非子》

译文:

头发花白的老者大多步行。

舍车而徒。

《周易》

译文:

丢掉车步行。

步兵

帅徒以往。

《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

译文:

率领步兵赶过去

同一类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译文:

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品德才能当然赶不上孔子。

门人、弟子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

孔子的弟子中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传了。

指服劳役的犯人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

译文:

高祖以泗水亭长的身份为官府送服劳役的犯人去郦山。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脚),以头抢地尔。

《唐雎不辱使命》

译文:

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徒然,白白地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恐怕秦国的那些城池得不到手,白白地受欺骗。

只,仅仅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位居我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可是蔺相如只凭着言词立下功劳,如今职位却比我高。

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

复合词,徒属:

所属的人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陈涉世家》

译文:

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说:

“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

【牛刀小试】

翻译下列高考题中“徒”的意思:

1.(2006北京卷)徒行见公曰

2.(2006湖北卷)不徒高谈虚论。

3.(2006北京卷)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4.(2007重庆卷)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

5.(2007辽宁卷)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

6.(2007辽宁卷)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

答案:

1.(2006北京卷)徒:

步行。

2.(2006湖北卷)徒:

只是。

3.(2006北京卷)徒:

门人,弟子。

4.(2007重庆卷)徒:

同一类人。

5.(2007辽宁卷)徒:

同一类人。

6.(2007辽宁卷)徒:

只是。

【小贴士】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十)

谢:

xi

道歉,谢罪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译文:

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

推辞,谢绝

阿母谢媒人。

《孔雀东南飞》

译文:

刘母谢绝媒人。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

《孙膑》

译文:

齐威王想任命孙膑为将,孙膑婉言推辞。

辞去,辞别

乃令张良留谢。

《鸿门宴》

译文:

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别。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孔雀东南飞》

译文:

记得那一年冬末,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

感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鸿门宴》

译文:

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

告诉,劝告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

译文:

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

请问

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否"。

《陌上桑》

译文:

太守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凋谢,衰亡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芙蕖》

【牛刀小试】

翻译下列高考题中“谢”的意思:

1.(2006广东卷)谭谢不纳,母大困。

2.(2005广东卷)及觉,痛咎谢。

3.(2007全国卷1)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

4.(2007全国卷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2007海南卷)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

6.(2007辽宁卷)伤则主任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

答案:

1.(2006重庆卷)谢:

道歉。

2.(2005广东卷)谢:

谢罪。

3.(2006全国卷2)谢:

谢罪。

4.(2007全国卷1)谢:

谢罪。

5.(2007天津卷)谢:

谢罪。

6.(2007海南卷)谢:

谢罪。

(嘉树)

【小贴士】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十一)

延:

yn

伸长,延长。

《韩非子?

十过》:

“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蔓延,扩展。

《史记?

汲黯传》: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

引进,迎接。

《战国策?

齐策》:

“宣王使谒者延入。

邀请。

《桃花源记》: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牛刀小试】

翻译下列考题中“延”的意思:

1.(2007江西卷)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2.(2006四川卷)延问得失

3.《过秦论》:

延及孝文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4.《赤壁之战》: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5.《过秦论》: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不敢进。

答案:

1.(2007江西卷)延:

请。

2.(2006四川卷)延:

延请。

3.延:

延长。

4.延:

蔓延,扩展。

5.延:

邀请。

(嘉树)

【小贴士】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十二)

读音一:

yo

形容词,重要

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

《失街亭》

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狱中杂记》

译文:

增加或删节那些重要的语句,奉命执行的人没有谁能分辨真假。

形容词,险要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

译文:

村民们在险要的地方筑起石墙、土堡垒等防御工事。

北收要害之郡。

《过秦论》

译文:

向北收取了险要的城池和地区。

形容词,简要,切要

可谓要言不烦也。

《三国志》

译文:

可以说是(说话行文)简明扼要。

动词,希望

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动词,符合,适合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察今》

译文:

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

动词,总结,概括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

《治平篇》

译文:

总之,社会长治久安,天地不能不增加人口。

名词,要点、关键

要在安国家,利人民。

《盐铁论》

译文:

关键在于安定国家,利于人民。

读音二:

yo

名词,腰

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实。

《战国策齐人有冯谖》

译文:

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女子,楚国的人便少吃饭。

动词,同"邀",邀请

张良出,要项伯。

《鸿门宴》

译文:

张良出去,邀请项伯。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译文: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

相约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孔雀东南飞》

译文:

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

缔结

以要晋国之成。

《国语晋语三》

译文:

来缔结晋国的和好(和晋国讲和)。

求,取

知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后汉书?

窦融列传》

译文:

有知识的人不会危害众人以成就自己的事,具有仁爱胸怀的人不会违背道义以求取功名。

要挟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狱中杂记》

译文:

只有对那些砍头的,没有什么好要挟的,但是还要留下他的脑袋做抵押品。

约束、控制

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

《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

可是这里地势险要,只有京城长安控制其通道。

【牛刀小试】

翻译下列考题中“要”的意思:

1.(2006安徽卷)《诗》《书》所述,要在安民

2.(2005湖北卷)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3.(2007湖北卷)条上谷机宜十二事,悉中要。

4.(2007宁夏卷)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

5.(2006安徽卷)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答案:

1.(2006安徽卷)要:

关键。

2.(2005湖北卷)要:

求取。

3.(2007湖北卷)要:

要害。

4.(2007宁夏卷)要:

要害。

5.(2006安徽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