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地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6008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三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三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三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三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地理复习资料.docx

《初三地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地理复习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地理复习资料.docx

初三地理复习资料

初三年级地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

1.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

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2.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经纬线、经纬度

经线

纬线

备注

定义

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同度数纬线长度相等,纬度越小,纬线圈越大。

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经度之和为

(一个为东经,一个为西经)

形状

半圆

长度

全部等长

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小

指示方向

南北

东西

(2)经纬度(经纬度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划分

 

在东半球,

在西半球,其它的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

二、地球运动

1.自转和公转比较

地球运动

绕转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转

公转

2.二分二至日

节气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日期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现象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以及“二分二至”点

 

3.五带的划分及特点

三、地图

1.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大小:

对于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2.地形图的判读:

①等高线弯曲部位向海拔高处凸出的为山谷;向海拔低处凸出的为山脊。

②等高线重叠为陡崖。

③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

④等高线呈闭合状,若数值内高外低的是山顶,内低外高的是盆地或洼地。

3.在等高线地图中,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分层分色地图

中,一般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水域,黄色表示海拔较高的陆地。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和气候区别

2.风向标:

表示风向和风力

西风6级(风尾标在风向左侧,左手定则)

3.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愈浓,表

示云层愈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为阴雨区。

4.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一般用“污染指数”表示。

5.常见的天气符号(P46页)

6.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7.气温的分布规律:

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地区,气温逐渐降低,同一纬度地区,夏

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相反。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

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8.世界降水量地区分布规律:

(1)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降水多;(纬度位置)

(2)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西两侧,东侧降水多,西侧降水少;

(3)中纬度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海陆位置)

(4)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

9.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就是这个地方的气温和降水,通常用气温变化曲

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示。

 

10.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世界主要国家比较

日本

印度

俄罗斯

澳大利亚

美国

巴西

位置和范围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主体由四大岛组成

南亚印度半岛,东临孟加拉湾,面临阿拉伯海

跨亚欧两洲,濒临两大洋,跨经度最广的国家

位于南半球独占一个大陆,处于两洲、两洋之间

位于西半球、北美洲、三面临海

南美洲,世界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地形

山地,丘陵为主,最大的平原:

关东平原,第一高峰:

富士山

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东欧平原,西西伯利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地形分三部分:

东部大分水岭,中部平原,西部低矮高原

西部高大山脉,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马西高原,亚马孙平原

气候

北部:

温带季风,南部:

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呈半坏状,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温带大陆性气候

巴西高原(热带草原),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

资源

地域狭小,资源小国(矿产资源等)

煤、铁

矿产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煤、铁

铁矿(西部)铝土矿(北部)

铁矿(东南部)

工业及城市

工业集中分布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形成了五大工业区

加尔各答(最大城市,麻纺织中心、钢铁工业),孟买(港口,棉纺织中心,班加罗尔(新兴工业))

重工业发达,四个著名矿产地,四大工业区

支柱产业:

服务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纽约、旧金山、芝加哥、底特律等)

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农业

粮食作物:

水稻、小麦

畜牧业发达(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实现机械化、专业化农业大国

分布在东南沿海,咖啡、甘蔗、柑橘产量第一

其它

海运发达,多火山、地震,具备最基本的防震减灾意识

水旱灾害频繁,第二人口大国,第二软件大国

传统欧洲国家,客运以铁路、公路为主,货运以管道为主,亚欧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世界最大资源消耕国和废物排放国

保存有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最大的城市圣保罗城市化问题

世界主要地理区域比较:

亚洲

东南亚

中东

欧洲西部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极地地区

北极

南极

位置和范围

世界第一大洲,三面濒临大洋

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除阿富汉外的西亚各国,加非洲埃及

欧洲西半部

撒哈拉沙漠以南

北极圈以北

南极圈以南

地形

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高原山地

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

高原

北冰洋

高原

(南极大陆)

气候

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热带报风(中南半岛),热带雨林(马来群岛)

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热带雨林等

寒带气候

资源

各国特产:

例泰国是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石油(淡水资源短缺)

旅游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

黄金、金钢石、铜矿、铝士

煤、铁、石油、

人文特点

人口最多的大洲,超过1亿的有6个:

中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

华人、华侨最集中,人口密集

多数是阿拉伯人(白种人),信仰伊斯兰教。

圣城:

耶路撒冷沙特阿拉伯:

麦加(伊斯兰教)

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以制造业为主,农业主要为畜牧业

单一商品经济为主

黄河站

长城站、中山站

其他

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业亚平原

主要河流及流经城市

人口、粮食、环境问题关系

中国区域地理比较

位置和范围

地形

气候

资源

产业(工业)

农业

其它

北京

中纬度(40N°、116°E)华北平原北部属北方地区

平原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

地形平坦、雨热同期(小麦、棉花、苹果)

城内建筑成“棋盘状”,城市格局:

“凸”字形

台湾

北回归线穿过中部偏南东临太平洋,西临台湾海峡

西部平原,中部东部山地(台湾山脉)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矿产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第三产业

种植业,林果(水稻、甘蔗等)

最大河流:

“浊水溪”,最大湖泊:

日月潭

香港

珠江口东侧,邻广东深圳市

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组成

亚热带季风

第三产业(国际贸易中心,旅游中心等)

人地矛盾:

人多地狭,措施:

建设高层建筑和填海造地;

与珠江三角洲形成“前店后厂”合作模式

澳门

珠江口西侧,邻广东珠海市

由澳门半岛、函仔岛,路环岛组成

亚热带季风

支柱产业:

博彩旅游业

新疆

西北边陲最大省区

三山夹两盆

温带大陆性气候

石油、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

有望成为我国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

绿洲农业(灌溉农业),玉米、高梁、小麦、棉花、甜菜、瓜果

新疆城市、人口、交通、农业沿绿洲呈线状和环状分布,原因是绿洲分布在盆地边缘,水资源丰富

珠江三角洲

广东省东南部,我国的“南大门”

平原

亚热带季风(温度带,亚热带)

外向型经济

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基地,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

农产品丰富

全国著名侨乡

西双版纳

云南西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

热带季风

原始森林(热带雨林)

旅游业

黄土高原

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高原

温带季风

耐旱农作物

自然灾害:

旱涝,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

P68

长江沿江地带

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

平原、丘陵

亚热带季风

上游:

能源资源丰富(水力、煤矿、天然气)下游:

有色金属丰富

四大工业基地

鱼米之乡

沿江地带的东西纽带作用和南北国辐射作用

填图:

一、读中国空白图

 

1、填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简称及行政中心

2、在图中填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14个)及隔海相望的6国

3、在图中填注:

半岛: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内海:

渤海、琼州海峡

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

4、填出主要湖泊

(1)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青海湖

(2)最大的淡水湖(江西):

鄱阳湖

(3)第二大淡水湖(湖南):

洞庭湖;浙江:

太湖;江苏:

洪泽湖

5、填出主要大河

第一大河:

长江

第二长河:

黄河

第二大河:

珠江(由西江、北江和东江汇合而成,主干是西江,水量仅次于长江,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最大的内流河:

塔里木河

二、特殊省区轮廓

 

三、读长江三角洲图:

 

七年级(下)P31

缅甸的首都已由仰光迁到内比都,在教材P31活动1第二小题(改正过来)

八年级(下)P76

长江上游与中游分界线在湖北宜昌,出巫山后的第一个城市。

巫山是二、三级阶梯分界线,故长江上游流经的是一、二级阶梯。

二、地理开放性试题的主要类型

1、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2)人口增长,用水量增加;(3)经济发展快,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4)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等。

2、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水资源:

①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②防止和治理水污染③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4)控制人口增长;(5)跨流域调水

3、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珠江源头之城——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云贵高原中部。

市内地形多由山地、丘陵和坝子等组成。

全市国土面积约2.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80万。

曲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便捷。

“十一五”期间,将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到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5‰以内,把曲靖建成现代工业强市和珠江源大城市。

(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请你列举一些生产、生活中浪费资源的现象(至少两条):

 大水漫灌;乱占耕地;只采富矿丢弃贫矿;使用一次性消费品;离开房间不关灯;水龙头不拧紧等;

(2)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在生活中能够做些什么?

请你提出至少2条具体建议:

 乘座公共交通工具;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不送和拒绝接收贺卡等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前206——公元1949年,在2155年间,我国共发生水旱灾害1750多次。

其中,大旱1056次,大水658次。

1998年,长江发生了全流域特大洪水,其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

材料二:

2005年4月至6月上旬,包括曲靖市在内的云南省半数以上州市降水异常偏少,发生了近50年来的罕见旱灾,给当地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危害。

(1)请你提出不少于两条帮助当地抗御水旱灾害的措施:

兴修水利;研究水旱灾害发生规律;节约用水;治理防止污染;人工降雨;抗洪、抗旱救灾;大力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植被;培育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等。

5、长江下游地区缺乏煤、水能等常规能源,但由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很大。

请你就如何缓解该地区能源紧张问题提出合理建议(至少一条):

 ①西电东送②发展核能③利用潮汐和波浪发电④研究节能技术,使用节能产品⑤提高节能意识等

6、分析欧洲西部河网密布、水量充沛、无长河的原因:

降水较多(丰富);地形平坦(多平原);大陆轮廓曲折,各地距海近,又受山岭阻隔

7、列举两条关于我国台湾省和日本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相似之处:

同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岛屿组成;多火山、地震;多山地;同属季风气候;气候受海洋影响大;河流短促;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资源丰富等

8、你认为美国农业发展中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有:

①发展农业科技②提高机械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③根据各自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④实行农业生产专门化 

9、如何采取避震措施:

(1)迅速躲到坚固的桌子下;

(2)跑到坚固且空间较小的地方;(3)来得及时应迅速跑到离建筑物较远的空地上;(4)迅速切断电源、关闭燃气。

10、对于城市规模太大等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1)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

(2)改善城市环境;(3)建立卫星城:

(4)加强城市管理,重视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如:

记忆七大洲的面积从大到小依次可简化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记忆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依次记为“俄加中美巴澳”。

中南半岛上的国家和首都:

老万越河那面捡金太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