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四校蚌埠二中合肥八中铜陵一中芜湖一中届高三年级十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安徽省四校蚌埠二中合肥八中铜陵一中芜湖一中届高三年级十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四校蚌埠二中合肥八中铜陵一中芜湖一中届高三年级十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四校蚌埠二中合肥八中铜陵一中芜湖一中届高三年级十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四校(蚌埠二中、合肥八中、铜陵一中、芜湖一中)2017届高三年级十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四校(蚌埠二中、合肥八中、铜陵一中、芜湖一中)2017届高三年级十月联考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小题。
网红,原本是网络红人的意思。
然而在当下,网红一词逐渐特指那些依靠秀脸蛋、秀身材、秀美食、秀财富而走红的青年女性。
每当媒体提及网红,几乎都对其加以挞伐,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更是一碰到网红就蹙眉,唯恐避之不及。
肤浅拜金媚俗等骂名与网红总是如影随形。
对这些网红的鄙夷和批判,也成为一种主流舆论。
网红们走红的方式的确肤浅,粉丝对网红的追捧,也确实物质了些,庸俗了些。
然而,网红们为何能以如此肤浅的方式走红?
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又为何毫无保留地把热情和时间,献给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网红?
对于这些现象存在的内生合理性,鲜见具备人文关怀的思考,这是不应该的。
其实,只要我们愿意试着去理解网红现象,年轻人追捧网红的真正原因并不难找。
网红之所以能够依靠发自拍、发美食赢得追捧,不就是因为社会中许多下层的年轻人,需要依靠这些东西来满足自己对现实和未来的幻想,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吗?
对于大多已经在社会上立足的成年人,和少数有幸享受较好教育环境的年轻人而言,这种充实精神生活的方式或许过于廉价,过于媚俗了。
但对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而言,网红们那半真半假的姣好面容,逛逛吃吃的悠闲生活,正是他们最真实的内心向往。
对他们来说,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多数青年都没有机会接受精英式教育,叫他们欣赏曲高和寡的高雅文化,未免有些强人所难,经济上的压力则让他们难以负担日益高昂的文化消费成本,进一步挤压着他们的精神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或许只能在网络上用这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我也是年轻人,我幼时的玩伴中,有不少人也是这些网红的粉丝。
他们可能甫一成年,就挑起了生活的担子。
我深知和他们相比,自己是幸运的,有幸生在小康之家,接受高等教育,因此绝不会对他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而我们的社会也应该有更强的同理心,去理解网红现象背后的社会现实。
说网红肤浅也好,低俗也好,既不是网红自己的错,也不是网红粉丝体的错。
社会文化既需要有高雅的形式,也需要有通俗的形式。
如果要让网络文化环境更加高雅,更加丰富,那么我们就应该对社会阶层差距的根源开刀,让身处社会中下层的年轻人能过得更富裕,更有尊严,让他们能够有余暇和条件去追求更加高雅,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试想,如果有一天,每个人都可以走进影院欣赏一场精彩深刻的电影,每个人都可以抽出时间,摊开书本,在阅读中遨游知识与艺术的海洋,那人们又何必要依靠追捧网红来填充自己的心灵?
努力去创造一个这样的社会,远比坐在清谈室中,高高在上地批判网红更有意义。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2016
年02月26日05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网红们以秀脸蛋、秀身材等肤浅的方式走红,并成为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追捧的对象,这些现象存在的内生合理性,需要具备人文关怀的思考。
B.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因受到教育水平及经济收入的影响,其结果他们只能在网络上用一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C.在当下,媒体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他们对网红几乎都是鄙夷和批判的态度,这也成为现在看待网红的一种主流舆论。
D.社会中许多下层的年轻人,通过网红发自拍、发美食等方式来满足自己对现实和未来的幻想,这是网红能够赢得追捧的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不对网红粉丝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这是由于幼时的玩伴中,有不少人也是这些网红的粉丝。
B.想要让网络文化环境更加高雅,更加丰富,我们就应该从社会层面着手,让身处社会中下层的年轻人有条件去追求更加高雅,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C.网红们那半真半假的姣好面容,逛逛吃吃的悠闲生活,是现在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最真实的内心向往。
D.让每个人都能有时间摊开书本,在阅读中遨游知识与艺术的海洋,这远比坐在清谈室中,高高在上地批判网红更有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网红原本是指网络红人,没有褒贬之意,然而在当下,网红却背负着肤浅拜金媚俗等骂名。
B.如果每个人都能走进影院欣赏一场精彩深刻的电影,或抽出时间,摊开书本阅读,那人们就不必依靠追捧网红来填充自己的心灵。
C.对高雅文化欣赏的困难,以及日益高昂的文化消费成本,这些都挤压着生活在社会下层青年人的精神空间。
D.社会文化既然需要有高雅与通俗的形式之分,因此在评判网红肤浅与低俗与否时,不能将错误归咎于网红自己或网红粉丝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元彧,字文若。
彧少有才学,时誉甚美。
侍中崔光见彧,退而谓人曰:
黑头三公,当此人也。
彧姿制闲裕,吐发流靡,琅邪王诵有名人也,见之未尝不心醉忘疲。
奏郊庙歌辞,时称其美。
彧本名亮,字仕明,时侍中穆绍与彧同署,避绍父讳.,启求改名。
诏曰:
仕明风神运吐,常自以比荀文若,可名彧,以取定体相伦之美。
彧求复本封,诏许,复封临淮,寄食相州魏郡。
会尔朱荣入洛,杀害元氏。
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
衍亦先闻名,深相器待,见彧于乐游园,因设宴乐。
彧闻乐声,歔欷,涕泪交下,悲感傍人,衍为之不乐。
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衍体彧雅性,不以为责。
及知庄帝践阼,彧以母老请还,辞旨恳切。
衍乃以礼遣。
彧性至孝,事父母尽礼,自经违离,不进酒肉,容貌憔悴,见者伤之。
庄帝追崇武宣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母李妃为文穆皇后,将迁神主于太庙,以高祖为伯考。
时庄帝意锐,朝臣无敢言者,唯彧与吏部尚书李神并有表闻。
又追尊兄彭城王为孝宣皇帝,彧又面谏曰:
陛下中兴,意欲宪章前古,作而不法,后世何观?
历寻书籍,未有其事。
帝不从。
尔朱荣死,除彧司徒公。
尔朱世隆率部北叛,诏彧防河.阴.及尔朱兆率众奄至,彧出东掖门,为贼所获。
见兆,辞色不屈,为胡所殴薨。
彧美风韵,善进止,衣冠之下,雅有容则。
博览书,不为章句。
所著文藻虽多亡失,犹有传于世者。
(节选自《魏书》卷十八列传第六)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B.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C.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D.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名字:
古人有名有字,有的还有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B.太庙:
封建皇帝为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
如欧阳修《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中的太庙即为此意。
C.河阴:
河特指黄河,阴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阳则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故河阴指黄河以北地区。
D.避讳:
中国封建社会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而避讳的方法有代称法、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彧本名叫元亮,因避讳,所以启求改名,皇帝因为他谈吐具有风采神韵,且经常自比荀文若,所以认为他可改名为彧。
B.元彧不忘前朝,敢于劝谏。
在梁朝他上表时自称魏临淮王,萧衍没有责怪他但感到不乐;面对一意孤行的庄帝,他一再劝谏。
C.元彧为人孝顺,心痛族人。
他在庄帝继位时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回北方;元氏族人被尔朱荣杀害,他得知后拍胸痛哭。
D.他博览书,文采斐然,但不为章句之学。
所写的文章仍有流传在世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
衍亦先闻名,深相器待,见彧于乐游园,因设宴乐。
(5分)
(2)陛下中兴,意欲宪章前古,作而不法,后世何观?
历寻书籍,未有其事。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
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
[注]这首七言律诗,是李德裕在唐宣宗李忱即位后贬岭南时所作。
8.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
请分析它们的妙处?
(5
分)
9.清人沈德潜认为颔联一语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请分析这种说法。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诗经·氓》中用,两句写出了男女主人公少年时非常融洽的关系。
(2)白居易在《琵琶行》的开头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3)杜甫《春望》中,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氛围,表现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
分)
在途中
【美】兰斯顿·休斯
这是经济大萧条的年代,一个傍晚,大雪纷飞。
萨劲特从一辆载货卡车上跳下来,面对满天飞雪,反应麻木,视而不见。
他实在是饿极了,困极了,累极了。
多赛牧师拧亮门厅的电灯,打开住宅的大门,他看到外面正下着雪,然而他发现,站在他面前的,是个一脸粘满雪花的大个子黑人,显然是个夜游人,一个失业者。
萨劲特还未意识到自己是否已开口说话,牧师先生就抢先说:
对不起,不行。
你顺着这条街往前走四条马路,往左拐,再走七条马路,就看到收容所了。
对不起,这里不行。
牧师关上了住宅的大门。
萨劲特想告诉那虔诚的人,他已经去过那个收容所了,在这萧条年代,他被迫去过上百个收容所,而每到一处,得到的回答总是没有床位、晚饭已供应过、地方已被占满。
不管是真是假,他们反正歧视黑人。
可是这位牧师先生,他竟然也说声不行,便关上了大门。
显然,牧师不愿听他诉说这些,而人家也确实有扇门可以关啊!
大个子黑人身走开了。
满天飞雪,他依旧漠然地直冲冲往雪中走去,或许他已感觉到在下雪了。
他停下脚步,在人行道上弓下身子,他饥饿、疲倦、寒冷。
他望望天,看看地,忽然发现,他正站在一座教堂前。
是啊!
一座小教堂,就在牧师住宅的旁边。
没错,是教堂。
教堂有两扇门。
在夜色中,宽宽的石阶上铺满了白雪。
两扇高高的小圆顶拱门,门两旁各有一根细细的石柱支撑着。
正对面有一扇圆形的窗,里面衬着挑花纱窗帘,窗格中间镶着十字架,上面钉着石雕的耶稣基督。
这一切在街灯下显得那么宁静,那么殷实。
萨劲特眨眨眼睛,抬头望望,雪花飘进了眼里。
这个晚上他第一次注意到了雪。
他感到饥饿,感到寒冷,感到绝望,而又存着一线希望。
他走上石阶,敲了敲门,没有回音。
他动了一下门的把手,门是上了锁的。
他就用肩膀顶门,他有节奏地哼嘿着,就像被铁链拴在一起的囚犯在干活时喊着号子那样。
门给撞开了。
正当门板要往后倒的一刹那,两名警察乘着警车刚好赶到,他们手持警棍,跑上石阶,一把抓住了萨劲特。
这一次,萨劲特有了反抗意识,他抓住门边的一根高石柱,抱紧不放。
两个警察使劲拉他,他死死抱住石柱,街上过路的行人都跑到两个警察的背后,抱住他们的腰,帮着一块儿拉。
萨劲特仍死抱住石柱不放。
接着,教堂倒塌了。
把两个警察和其他所有的人都埋在砖块、石头和瓦砾堆下,整个教堂都倒在雪地里。
萨劲特从瓦砾堆中爬出来,一个劲地朝大街走去。
萨劲特起初还以为自己是独自一人在走着,可是,他还听到了另一个人的脚步声,在跟他踩着同一个节拍。
他回头看看,看见耶稣基督就在他身旁,和他齐步走着。
他就是教堂圆窗格十字架上的那个基督——他仍然是石刻的,表面粗糙,好像就在教堂倒塌那会儿,从十字架上脱落下来,在他身边跟着走的。
真见鬼,萨劲特说,我这是头一回看到你从十字架上下来。
是啊,耶稣说,他的脚步把雪踩得沙沙作响。
天啊!
我明白,你一定乐意从十字架上下来。
当然乐意。
你真的在十字架上给钉了两千年?
一点儿没错。
唉,我身上要是有几个现钱,我就带你到处逛逛。
俩人继续在雪地里走着,一直走到铁路旁。
铁路上的红绿信号灯,被黑夜中的飞雪半遮着。
铁轨一边的远处,有一堆篝火,是一些无业游民点燃的。
我可要歇脚了。
我实在累了。
萨劲特说。
我要继续往前走,到堪萨斯城去。
耶稣说。
好吧,回头见!
大约清晨六点,有一列货车经过,萨劲特沿着铁轨飞跑过来,紧接着一跃身抓住了货车,想翻进一节敞顶煤车。
说也奇怪,那节煤车里全是警察。
靠近他的那个警察用警棍狠狠地朝他手指节上打。
他设法想翻进去,他直着嗓子嚷:
妈的!
让我进车厢!
住嘴!
警察咆哮着,你这疯黑鬼!
忽然,萨劲特意识到,他确实在监狱里,哪来的什么十字架上下来的耶稣,火车。
晚上流的血,现在都干了。
结在脸上,头痛得厉害。
过道里的那个警察在狠狠地用警棍打他的手指关节,因为他抓住监狱的铁栅门死劲地摇晃,想把这扇门撞开。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个失业的黑人在大雪纷飞的夜晚的遭遇。
B.听到了另一个人的脚步声,在跟他踩着同一个节拍和他齐步走着这些细节描写,使本来是虚构的情节,却给人一种真实的感受。
C.石人耶稣说:
唉,我身上要是有几个现钱,我就带你到处逛逛。
表现了耶稣对萨劲特的友好,与现实社会中的人形成了对比。
D.萨劲特站在多赛牧师的家门口,希望多赛牧师收留他,但是多赛牧师拒绝了他,原因是多赛牧师家已经没有床位,晚饭已经供应过,地方已被占满。
E.先后写了他实在是饿极了,困极了,累极了
他饥饿、疲倦、寒冷这样的话,目的是说明萨劲特拉倒小教堂是出于无奈。
(2)根据小说内容,梳理小说情节?
(6
分)
(3)小说中写到了牧师的住宅的大门、教堂的门、监狱的铁栅门,写这些门有什么用意?
(6
分)
(4)在拉倒教堂之后,产生了一个幻想,为什么要构思这个幻想?
请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
分)
陈忠实自述人生路
陈忠实
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听说我的老爷(父亲的爷爷)曾经是私塾先生,而我的父亲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
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入学,1962
年高中毕业回乡,之后作过乡村学校的民办教师、乡和区的干部,整整16年。
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了解,是这段生活给予我的。
1978
年秋天,我调入西安郊区文化馆。
我再三地审视自己,还是决定离开基层行政部门入文化单位,去读书、去反省以便皈依文学。
1982
年冬天,我调到省作协专业创作组。
在取得对时间的完全支配权之后,我决定干脆归老家,彻底清静下来,去读书,去回嚼20
年里在乡村基层工作的生活积蓄,去写属于自己的小说。
我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间有作家和小说。
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
赵树理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而三里湾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我来说却是再熟识不过的。
这本书把我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复活了,也是我第一次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关于农民的印象和体验,如同看到自己和熟识的乡邻旧生活的照片。
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
也就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是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写下的。
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生活印象了。
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卷。
所有这些震撼人心的书籍,使我的眼睛摆脱开家乡灞河川道那条狭窄的天地,了解到在黄土高原的夹缝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父亲自幼对我的教诲,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本分啦,勤俭啦,就不再具有权威的力量。
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品质。
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实际,要我念点儿书,识得字儿就行了,他劝我做个农民,回乡种庄稼。
开始我听信他的话,后来就觉得让我挖一辈子土粪而只求得一碗饱饭,我的一生的年华就算虚度了。
我不能过那种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
大约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就基本形成了。
而我面对的现实是:
高考落第。
我们村子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回乡当农民,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很使一些供给孩子读书的人心里绽了劲儿。
我的压力又添了许多。
在这种别无选择的状况下,我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
我阅读过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在文学上有建树的人当中,幸运儿比不幸的人要少得多。
要想比常人多有建树,多有成就,首先要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
有了这种从旁人身上得到的生活经验,我比较切实地确定了自己的道路,消除了过去太多的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这就是静下心来,努力自修。
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程,自学四年,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
我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
当然,我忍受过许多在我的孩子这一代人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包括饥饿以及比鼓励要更多的嘲讽,甚至意料不到的折磨与打击。
我在爱上文学的同时,就知道了人类存在着凡人与天才的极大差别。
这个天才搅和得我十分矛盾而又痛苦,每一次接到退稿信的第一反应,就是越来越清楚地确信自己属于非天才类型。
尤其想到刘绍棠戴着红领巾时就蜚声文坛的难以理解的事实,我甚至悲哀起来了。
我用鲁迅先生天才即勤奋的哲理与自己头脑中那个威胁极大的天才的魔影相抗衡,而终于坚持不辍。
如果鲁迅先生不是欺骗,我愿意付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和苦力,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有删改)
相关链接
陈忠实曾凭《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等。
在《白鹿原》的开头,他用一页纸的篇幅写下了巴尔扎克的一句话: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他指出,《白鹿原》的灵魂就是中国人从帝制之下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精神剥离的过程,剥去腐朽,滋长新生。
(蒋肖斌《/FONT白鹿原陈忠实去世带走一个民族的秘史》)
关于《白鹿原》的写作,陈忠实写过一本《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的小册子。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源自作家海明威。
陈忠实说:
这句话很准确,可以说把作家的个性化追求一语道破了。
(摘自2012.09.21《新华每日电讯》)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学创作,陈忠实用了整整16
年的时间在基层了解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并在再三思考下放弃了省作协的工作,回到老家静心创作。
B.《三里湾》展示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陈忠实来说非常熟悉,这使他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和农民的印象、体验,文学梦在他心中也不再那么遥远了。
C.陈忠实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了作品,这超出了他之前对自己的预期,是他不断忍受痛苦,克服折磨与打击,静心自修而取得的成绩。
D.陈忠实为自己不是天才而痛苦,同时又以鲁迅的话勉,最终凭借勤奋努力和坚持不辍创作出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作《白鹿原》。
E.追逐文学理想的过程中,赵树理、海明威、巴尔扎克、刘绍棠等中外名家的创作及其主张都对陈忠实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2)陈忠实的文学素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请结合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
(6
分)
(3)这篇自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回答。
(6
分)
(4)为了实现理想,陈忠实是如何直面现实中的种种困境的?
你认为应如何处理个人理想与父母期待之间的矛盾?
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8
分)
第卷表达题(共80
分)
五、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1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在媒体属性强烈的之上,用户更多以获取信息为主;而在朋友属性强烈的之上,用户则是在朋友圈里分享体验。
与虽各有千秋,但终将,共建以兴趣为导向的移动社交平台。
棋盘上一番惊心动魄的缠斗之后,胜利者连连说着幸运和没想到,而失利的一方则将遗憾写在脸上,苦笑不已。
择一段闲情在缤纷繁华的世界里为自己演绎一份清欢,即便春尽花谢、冬来梅开也是属于一个人的山河静世,一个人的。
A.殊途同归额手称庆物换星移
B.异曲同工额手称庆物换星移
C.殊途同归弹冠相庆鸟飞兔走
D.异曲同工弹冠相庆鸟飞兔走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喜剧小品风趣幽默、短小精悍,能生动鲜活地反映现实生活,是深受广大众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B.只有产品在优胜劣淘中竞争而出,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效应,一些总是试图经由借衣来进行自救的乳企,他们并非不知道这一点。
C.在万众瞩目的告别赛上,38岁的科比用单场独得60
分的神奇表现,为自己的篮球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D.海昏侯墓的发掘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的西汉列侯墓园,墓中数量众多的文物可能需要几代人去整理研究。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我站在这位于雨林第三落的空中走廊上,见谷两旁有望不尽的古树,有数不清的佳木,有看不尽的名杉。
置身此等仙境,我焉能不顿生偶然临险地,不信在人间的感觉!
昂首上观,雨林第四落的伟岸乔木,仍是高难企及。
耳畔有幽禽唱合,婉清扬。
它们青幢碧盖,浓绿生云。
我仅能从它们亲吻蓝天的树冠的缝隙中,偶见几抹金亮的光束,如探照灯般地投射进来。
谷下有清溪湍湍,叮叮咚咚;
低头下望,雨林第二落的树木,尽收眼底。
A.B.
C.
D.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6分)
剪纸的产生和流传与我国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逢年过节的喜庆日子,人们把剪纸贴在墙上、门上、窗户上,_____。
由于剪纸制作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__,深受人民众的喜爱。
作为民间艺术,___:
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这一艺术日趋完善。
17.下面是一幅公益广告图片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请简要介绍图片的主要内容并揭示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
个字。
(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60分)
已成为现代人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有人逢微必加,好友一大。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收到这样的:
清清吧,不要让那些把你拉黑的人占着你的内存!
要求:
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