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26400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鄂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鄂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鄂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鄂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鄂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鄂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

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

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

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走近科学”“家养小动物”“家中的物品”“制作小物品”四个单元组成。

每个单元有3个教学内容,

总计12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单元回顾”。

“走近科学”单元:

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选择科学真有趣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可以更好地让科学成为孩子们的亲密伙伴,孩子们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科学学习的基础和需要。

“家养小动物”和“家中的物品”、“制作小物品”单元:

生活处处有科学。

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

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

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

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

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

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板块分析

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科学实践、安全提示、拓展与应用、单元回顾四个板块组成。

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

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三、教学目标

1.“走近科学”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真有趣

(2)袋子里面有什么(3)相同和不同

2.“家养小动物”单元教学目标

(1)金鱼

(2)猫和兔(3)常见的家养动物

3、家中的物品

(1)他们是用什么做的

(2)不一样的材料(3)纸制品

4、制作小物品

(1)常见的工具

(2)制作笔筒(3)展示与改进

鄂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科学真有趣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科学。

2.让小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能体会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应用。

3.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可以对自然现象作出很好的解释,但科学也不是万能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

4.科学研究、科学发现需要一个过程,许多问题的答案在今天仍没有找到,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找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

木条或磁性钓鱼竿若干,写有数字或式题的纸小鱼(上别有回形针)

若干,鱼塘背景图一幅、小鱼缸若干、记录用纸和记录用笔。

教学重点:

能用实验的方法认识到科学真有趣。

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要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看,这儿有两个相同各种形状的鱼,猜猜把它们同时放入水中会怎么样?

大家看到了什么?

2、师提问:

哪些小鱼能够被钓起来?

3、揭开谜底,揭示课题 谜底:

被钓起来的小鱼里面,有一个装有铁钉。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

钓鱼游戏真有趣(板书)

二、猜测实验,亲历探究1.探究钓鱼现象

提出问题:

如果把材料盒里的小鱼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请各小组先猜测一下,把你认为钓得上来、钓不上来和不确定的小鱼在桌子上分开,并且要做好记录。

(见实验记录表一)

1)学生分组活动。

哪个小组想汇报一下你们的猜测结果?

(学生汇报)

2)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但是,怎样证明你的猜测是否科学?

生分组做实验,填好实验记录单,师巡回指导。

2.探究取出水中曲别针方法

1)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发现,同样为纸小鱼,它们为什么有的能钓起来呢?

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捞取水中曲别针呢?

2)能再做一次大胆的猜测吗?

我们怎样能知道曲别针应该怎样钓起

来?

引导学生想到把手或工具放进水里,体会捞起感觉。

学生用手把鱼缸里的水倒出来,体会拿出来的感觉。

(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感受。

学生交流实验感受,并说明道理。

3)探究讨论,用心设计。

小组内讨论一下,设计实验。

交流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提出注意问题)

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实验记录表二)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总结:

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科学真有趣。

三、拓展应用,延伸课外

走进科学教室,观察、实验、制作、测量,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走出科学教室,观察、实验、制作、测量,你又有什么新发现,谁能举例说明科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袋子里面有什么

教学目标:

1、利用身边简单易寻的材料,体验生活实践。

2.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地观察、分类、比较、推断、排除、预测等。

3.积极参与活动,乐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

课前准备:

小袋子若干、可食用水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察教材图片,说说图中有一些什么。

思考:

不打开袋子,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吗?

学生初步接触不能打开的袋子,分辨袋子里是否有东西,并说说理由。

师(小结):

有些人是听到袋子里有声音发出来,所以确定里面有东西;有些人是感觉到袋子重重的,所以确定里面有东西……(析:

用问题引导学生感知袋子里是否有东西,并鼓励学生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如:

从轻重上感觉到袋子里有东西,从声音上感觉到袋子里有东西

等。

二、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袋子里的物体都是一些什么?

1、听2、闻3、摸

三、打开袋子看一看,我们的观察对吗?

四、思考: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区别袋子里有什么?

(尝)温馨提示:

不能随便品尝不了解的物品。

可食用的才可以品尝。

五、小结:

我们刚才观察物体时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呢?

(眼、耳、口、鼻……)六、拓展应用,延伸课外

1、观察:

哪个长,哪个短?

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

2、实验、测量、观察,引导认识科学在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

3相同和不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一组物体的色彩、图案等细节发现相同的物品,并将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2、能按教师的指令操作,并愿意边操作边讲述。

3、乐意参与观察实践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

图卡(颜色和装扮各不一样)贴在讲台桌面的小盒子里,准备一个特别大的水果盒(当作一个水果的家)。

学具:

科学用书,彩笔一支,人手一个水果小篮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

1.观察这些水果,我们会有哪些发现?

比较之前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水果,关注以下这些方面:

样子、色彩、味道……

2.学生尝试说说它们都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二、实验:

比一比,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1、观察一种水果,描述它的样子。

2、比较。

比较之前让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说说怎么去比,需要用到哪些器官或工具。

教师回顾,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各自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相同点进行分类的?

3、结合活动手册,明辨图片上的这些做法,哪些做得对,哪些做得不对,我们应该怎样做?

三、单元回顾:

我们借助哪些身体器官走近科学、走近科学实验?

四、延伸拓展,强调实验好习惯:

好的行为:

交流声音很轻,人人有序操作,实验过程中注意不好的行为:

声音吵杂,不听指挥,互相争抢器材。

第二单元家养小动物4金鱼

教学目标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教学重点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每组:

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

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池塘里生活着哪些植物、哪些动物?

2、这些植物和动物共同生活在池塘里,鱼在池塘里有很多的伙伴。

今天我们就以金鱼为例,来研究水生动物。

(板书课题)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师:

我们来观察观察,老师为大家提供的金鱼长得什么样。

(1)金鱼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2)身上长着什么?

(3)它是怎样运动?

把你观察到的在同步探究上画下来。

2、生:

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并画下观察到的金鱼。

3、生:

汇报金鱼的身体长着什么?

预设:

身体分为头部、躯干和尾部等。

4、师出示金鱼图片,引导:

你们猜猜鱼鳞、鱼鳍的作用是什么?

5、师展示课件小结:

鱼类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和尾部。

鱼的身体上长着鳞片和鱼鳍,鳞片在鱼身体表面,起保护作用;鱼鳍的摆动,使鱼在水中自由游动。

6、师课件出示多种金鱼图片,讲述金鱼小知识:

金鱼和鲫鱼同属于一个物种,是由鲫鱼演化而成的观赏鱼类。

简单跟大家介绍一下金鱼的四个种类:

草种、文种、龙种、蛋种四类。

(附图)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排除粪便

1、师讲述:

老师知道很多同学家里养着金鱼,给金鱼喂食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样操作,请同学来交流有关给金鱼喂食的经验。

2、教师提出喂食时的观察要求:

(课件提示)

轻轻地放几粒鱼食在鱼缸里,观察金鱼是怎么把食物吃下去的?

观察鱼缸里有金鱼粪便吗?

它们的粪便是从哪里排出来的?

是什么样的?

若观察不到现象,可让学生收看视频。

3、各组领取鱼食,学生一边喂食,一边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四、观察鱼的呼吸

1、教师提问:

大家刚刚都还观察到了金鱼的鱼鳃,我们发现它在不停的一开一合,那么鱼鳃不停开合是在喝水还是在呼吸呢?

如果是不停的喝水,金鱼的肚子为什么不胀破呢?

请大家猜想这可能是怎么回

事。

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3、师生共同设计实验:

用滴管滴蓝水,把滴管轻轻地伸到水中金鱼嘴巴上方一点点,轻轻地挤出几滴,看会不会被金鱼吸进去。

4、 师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

(1)滴管的使用方法

(2)要在鱼张口的瞬间滴在鱼口上方,滴的量不要太多,观察到现象马上停止实验。

5、学生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蓝水从鱼口进入,从鳃部留出。

学生领取材料,并开展研究。

6、师小结:

鱼喝水实际是为了呼吸,因为水中含有少量氧气。

(填写同步探究:

金鱼的呼吸)

5猫和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猫和兔的特征、认识哺乳动物。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比较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猫和兔的特征,认识哺乳动物教学难点:

胎生,哺乳动物的特征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