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一节 海岸带的开发名师精编优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3991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一节 海岸带的开发名师精编优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一节 海岸带的开发名师精编优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一节 海岸带的开发名师精编优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一节 海岸带的开发名师精编优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一节 海岸带的开发名师精编优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一节 海岸带的开发名师精编优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

《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一节 海岸带的开发名师精编优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一节 海岸带的开发名师精编优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一节 海岸带的开发名师精编优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

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名师精编优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第一节 海岸带的开发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海岸带的含义、范围及开发利用的优势条件。

2.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一、海岸带及其开发利用优势

1.含义

(1)狭义:

主体指①潮间带。

(2)广义:

海岸线向②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

2.范围:

部分陆地、③滩涂、湿地、河口、④海湾、岛屿及大片海域。

3.开发利用的优势条件

(1)海岸带是⑤海域和⑥陆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海岸带的自然资源兼备陆地和海洋双重性质,资源类别和品种最为丰富。

(3)海岸带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很高的⑦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

(4)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具有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

二、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

1.滩涂养殖

(1)滩涂:

大潮时位于⑧高潮线以下、⑨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

(2)发展养殖的条件:

阳光充足、温度适宜、营养丰富。

(3)存在的问题

2.港口建设

(1)港口:

货物和旅客集散并⑪变换运输方式的场地。

(2)选址条件

(3)优良港址的基本要求

a.广阔的⑭经济腹地和便利的交通运输。

b.海阔水深、风平浪静的港湾。

c.足够的岸线长度和陆域面积。

d.减少对⑮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3.海洋旅游

(1)分类

(2)滨海旅游:

海滨观光、海滨度假疗养、海水浴场、海上体育娱乐活动等。

思维活动

1.为什么说滩涂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良好场所?

答案 滩涂阳光充足、温度适宜、营养丰富,是海洋鱼类洄游、产卵、繁殖后代的家园。

2.我国主要的海滨旅游胜地有哪些?

答案 我国主要的海滨旅游胜地大都分布在基岩海岸上。

从南到北,主要的海滨旅游胜地有:

大连、北戴河、青岛、蓬莱、长岛、威海、连云港、普陀山、海宁、湄州岛、厦门、深圳、珠海、香港、澳门、湛江、北海、海口、三亚、高雄、台南等。

探究点一 海岸带及其开发利用优势

探究活动

 海岸带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地带,这里经济发达、人口聚居,是人类活动对环境作用最强烈的地区。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海岸带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吗?

(2)右图中能表示狭义海岸带的序号是________。

(3)目前,全球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岸带,为什么人们会选择在海岸带居住?

答案 

(1)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广义的海岸带是指海岸线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

因此海岸带既包括部分陆地、滩涂、湿地,也包括河口、海湾、岛屿及大片海域。

(2)②

(3)海岸带地势低平,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是人类早期发展农业较为集中的地区,也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因此人们选择在海岸带居住。

反思归纳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优势

条件

原因

评价

位置

海域和陆域的交接地带

十分优越

资源

自然资源兼备陆地和海洋双重性质

类别和品种最为丰富

生产力

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

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

信息、技术、资金

人口密集、城市集中

优越

迁移应用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大连市东南沿海地带,由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大黑山、南部海岸和旅顺口四大园区组成,是我国第一个海岸带地貌国家地质公园。

金石滩园区是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园区,分为黄金海岸景区、东部景区和城山头景区三大片区。

(1)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①部分陆地 ②滩涂 ③湿地 ④河口 ⑤海湾 ⑥岛屿

(2)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的自然环境兼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双重性质。

(3)海岸带是海域和陆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其开发条件得天独厚还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②③④⑤⑥

(2)陆地 海洋

(3)自然资源兼有陆地和海洋的双重性质,资源类别和品种最为丰富;海岸带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海岸带人口稠密、城市集中,具有信息、技术和资金等优势

解析 该题以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为背景,考查广义海岸带的含义、特点及开发利用优势。

探究点二 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崇明岛东滩的背景资料

崇明岛东滩位于上海市崇明岛的最东端,地处长江河口海岸带,也是长江口淡水和海水的交汇处。

这里地势平坦,有一块7000多公顷的滩涂湿地。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在这里围海造陆将滩涂开垦为农田,建立了崇明岛东滩农场。

但是,大规模的围垦滩涂导致滩涂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同时,也使鸟类的栖息地和饵料受到破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停止了对滩涂的大规模围垦,并建立了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

1992年,东滩湿地被列入中国保护湿地名录,2001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现在,有许多上海市民来这里度假休闲,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

材料二 上海及崇明岛位置图

(1)分析崇明岛形成的原因。

(2)20世纪50年代,人们对滩涂的主要利用方式是______,由此产生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滩涂的主要利用方式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上海港成为我国第一大港的主要条件。

答案 

(1)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势平坦,水流减缓,泥沙沉积。

(2)围垦农田 滩涂、湿地生态环境恶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迁徙鸟类的栖息地受到破坏

(3)建立湿地和鸟类保护区 人们认识到了湿地的环境效益,以及湿地破坏带来的环境退化的恶果。

只有人地协调,人类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也才能有更好的生存环境

(4)上海港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我国最大河流——长江的入海口,河海联运便利;经济腹地宽广;工农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依托城市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高。

反思归纳

 海岸带的主要开发利用方式比较

位置或区位

特点或组成

用途或功能

应注意的问题

大潮时位于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

亦海亦陆

开辟盐田、围海造地、水产养殖、填筑滩涂、海洋旅游

围垦农田导致土壤盐渍化、围造盐田及虾池诱发海水入侵、河口围堵引起洪水泛滥等

广阔的经济腹地、便利的交通运输、足够的岸线长度和陆域面积、与依托城市的发展相协调

水域和陆域

货物和旅客集散并变换运输方式的场所

减少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正确预测腹地范围和港口吞吐量、评价资源开发程度及其生产潜力、研究港口与腹地间的疏集运条件

空间

海岸带、海岛、海上和海底

浪缓、沙软、

滩平、岛异等

开发以旅游业为主的综合性产业

避免破坏海岸带的生态系统、建筑要与当地的环境相协调等

距离

滨海、近海和远洋

[方法规律] 以上海港为例分析港口建设的条件

(1)区位条件:

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为港口提供船舶入港航道的宽度和停泊所需的空间;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港口的规划和建设。

(2)疏集运条件:

内河航运发达,陆路交通便利,疏集运条件优越。

(3)腹地条件:

以上海市为依托,腹地包括长江流域大部分省份,并通过各种交通方式连接全国各地,腹地宽广。

迁移应用2

 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人口约一半居住在海岸带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②有适宜的温度和降水 ③交通便利,信息交流快 ④开发历史悠久 ⑤资金和人才密集

A.①②B.①③

C.①⑤D.①②③④⑤

(2)请分析图中P城市成为一个优良港口的条件。

(3)说明海峡西岸的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及有利条件。

答案 

(1)D

(2)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有海阔水深、风平浪静的港湾;有足够的岸线长度和陆域面积;与依托城市的发展相协调。

(3)港口建设:

多优良港湾;滩涂养殖,滩涂面积较大;滨海旅游,海岛(海岸)景色独特,气候宜人;滩涂晒盐,气温高、晴天多;海岸带综合开发,人口、城镇密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解析 第

(1)题,分析人口在海岸带聚居的原因时要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入手,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要从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和社会经济因素(交通、产业分布等)两方面分析。

(2)题,结合优良港口需满足的基本要求,并联系P城市的实际情况,从水域、陆域、腹地、城市依托等因素分析。

第(3)题,海峡西岸的主要类型是基岩海岸,并不是说全是基岩海岸,还有其他类型的海岸;海岸带的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有港口建设、滨海旅游、滩涂养殖、晒盐等多种形式。

1.下列关于海岸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岸带是指从海岸线向海洋延伸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

B.各国海岸带的宽度均为12海里

C.海岸带不包括陆地和滩涂

D.海岸带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

答案 D

解析 广义的海岸带是指海岸线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

这个宽度各国规定是不一样的。

海岸带包括部分陆地、滩涂、湿地、河口、海湾、岛屿及大片海域。

海岸带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

2.海岸带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主要原因是(  )

A.海岸带是海域和陆域的交接地带

B.海岸带的自然资源兼备陆地和海洋的双重性质

C.海岸带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

D.海岸带城市集中,具有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

答案 C

解析 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高意味着各种物质和能量都很丰富。

读图,回答3~4题。

3.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合建海滨浴场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4.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合建港口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3.C 4.D

解析 ①直接面向海洋,易遭受风浪的袭击;②地位于河口,泥沙淤积可能较严重;③处是海湾,风浪小,且此处等深线稀疏,海水浅;④处是海湾,且等深线密集,是优良的港址。

5.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等深线和等高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计划建一个港口,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佳地点是________,在该港口的规划中,要研究哪些问题?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发展滩涂养殖的最佳地点是________。

(3)有人说,这里是“冲浪”者的天堂,如果以空间范围划分,冲浪区应该属于海洋旅游中的________旅游。

答案 

(1)甲 正确预测腹地范围和港口吞吐量,评价腹地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其生产潜力;研究港口与腹地间的疏集运条件,以充分发挥港口的区域服务功能。

 

(2)① (3)海上

解析 本题以某地等深线和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了海港的区位和规划原则、滩涂养殖的条件、海洋旅游的空间分类。

(1)题,港口建设的自然条件主要考虑水文、水深等水域条件;港口规划一般从腹地范围、港口吞吐量、疏集运条件等角度进行分析。

(2)题,滩涂养殖的最佳地点是淤泥质海岸,一般位于坡度较缓的海域。

第(3)题,冲浪属于海上体育活动。

[基础过关]

1.下列地貌类型属于狭义海岸带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A

解析 该题以四幅海洋景观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狭义海岸带的含义。

狭义海岸带指潮间带。

四幅图片依次是海滩、岛屿及附近海域、海港、海底,只有海滩才是潮间带。

2.下列关于海岸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主要以开发石油为主

B.海岸带离海洋较近,生态环境不容易被破坏

C.全球变暖将首先威胁海岸带的人类活动

D.海岸带人口密集,是因为那里气候湿润

答案 C

解析 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主要以滩涂资源开发、港口建设及相关产业为主,涉及渔业、港口运输、水产养殖、旅游开发等许多方面。

海岸带是人口密集区和产业密集区,生态环境容易被破坏,同时生态环境变化也影响海岸带的人类活动。

下图为浙江沿海网箱养鱼基地一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下列叙述不符合该地开展网箱养鱼的自然条件是(  )

A.海水浅,阳光充足

B.接受陆地营养物质多,饵料丰富

C.温度适宜

D.寒、暖流交汇,冷水鱼和暖水鱼在此汇集

4.网箱养殖面积过大、密度过高最容易诱发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盐渍化B.海水入侵

C.海水富营养化D.洪水泛滥

答案 3.D 4.C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滩涂养殖的有利条件和引发的环境问题。

第3题,寒、暖流交汇,冷水鱼和暖水鱼汇集是形成渔场的条件。

第4题,网箱养殖导致海水交换缓慢,而且养殖过程中大量投放饵料,加上鱼类排泄物导致营养物质的积累而诱发水体的富营养化。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

据此完成5~6题。

5.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

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

6.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

A.化肥B.农家肥

C.农药D.淡水

答案 5.C 6.D

解析 第5题,由题意,沿海滩涂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盐碱化程度高,所以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具有耐盐碱性特征。

第6题,淡水是改造沿海滩涂盐碱地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果缩短滩涂改造的时间,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淡水淋洗土壤以降低盐度。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世界上许多风光旖旎的海滨、海岛和海域已开发为旅游胜地。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滨海旅游的主体是(  )

①阳光 ②沙滩 ③海水 ④海岛 ⑤新鲜空气 ⑥海底世界

A.①②③⑥B.②③④⑤⑥

C.①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

8.世界滨海旅游胜地多集中在(  )

①热带地区 ②亚热带地区 ③温带海域 ④寒带海域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

答案 7.D 8.A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海洋旅游资源的主体和分布。

海底世界最好的地区在海水较深的地区;滨海旅游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观光、度假疗养、海水浴场、海上体育娱乐活动等,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带和寒带气温较低。

9.下图是“X城市及附近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适宜建港口的是________,简述该地建港的自然条件。

(2)①地海岸类型最可能是________,这里发展海水养殖的优越条件是什么?

(3)②地适合建海滨浴场吗?

说明理由。

答案 

(1)乙 此处位于港湾,可避风避浪;等深线密集,港阔水深,适宜船舶停靠;地形平坦开阔,利于筑港。

(2)淤泥质海岸 阳光充足、温度适宜、营养物质丰富。

(3)不适合。

这里位于河口,有从X城带来的污水,影响水质。

解析 该题以某地等深线和等高线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海岸带的开发利用方式。

(1)题,港口建设的自然条件主要考虑水文、水深等水域条件和筑港等陆域条件。

(2)题,滩涂是发展海水养殖的最佳场所,分析其发展养殖业时要从光照、温度、营养物质等方面分析。

第(3)题,海滨浴场不仅要求砂质海岸,还要求清洁的水质;②位于河口,有从X城带来的污水。

[能力提升]

10.优良港口应该满足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A.广阔的经济腹地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B.海阔水深、风平浪静的港湾

C.有足够的岸线

D.可以不考虑当地城市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港口的建设。

一个优良港口一般应满足:

广阔的经济腹地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海阔水深、风平浪静的港湾,有足够的岸线。

海洋滩涂是指大潮时位于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

我国海洋滩涂总面积217.04万公顷,是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产业的一笔宝贵财富。

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滩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滩涂呈带状连续分布于大陆边缘

B.滩涂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

C.滩涂不是一个国家的领土部分

D.滩涂本身蕴藏着各种生物及其他海洋资源,几乎没有矿产资源

答案 B

解析 滩涂是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环形连续分布于大陆边缘。

滩涂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而且本身也蕴藏着各种矿产、生物及其他海洋资源。

滩涂是一个国家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我国滩涂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  )

A.有些围垦的农田缺乏淡水浇灌而盐渍化

B.围造盐田很成功,完全没有诱发海水入侵

C.基本没有阻碍防洪滞洪

D.利用不当的现象基本没有出现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滩涂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问题主要有围垦农田缺乏淡水浇灌而盐渍化;围造盐田而诱发海水入侵,使得大片农田荒芜;河口围堵严重阻碍防洪滞洪,引起洪水泛滥等。

13.按照距离陆域的远近为标准,下列不属于海洋旅游的是(  )

A.滨海旅游B.中海旅游

C.近海海上旅游D.远洋旅游

答案 B

14.海洋旅游中最基本也是最有魅力的组成部分是(  )

A.滨海旅游B.海底旅游

C.近海海上旅游D.海岛旅游

答案 A

解析 滨海旅游以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为依托,成为当今最发达的全球性旅游带,并且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

15.读“某海岛图”,回答问题。

(1)①、②、③、④四地最适合修建渔港的是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处海滨浴场,目前A浴场接待游客数量较多,其比较区域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B浴场发展前景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当地海水网箱养殖的优越自然条件。

(4)影响该岛公路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 海湾风浪小,交通方便 

(2)交通便利 海岸线长,陆地面积广,接待能力强,陆地配套设施发展空间大 (3)纬度低,水温高,海域面积广,海岸线曲折,海湾多 (4)地形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知①②③④中只有①口小内大,且避开该地的盛行风向,同时有公路相连接。

(2)题,从城市和交通布局看出,A处更为优越,但B处海岸线较长,陆地面积平坦广阔,发展空间较大。

第(3)题,网箱养殖需较大的水域,且要求风浪较小,水温高,有利于鱼类生长。

第(4)题,从图中等高线可知,公路绕开山地,多经过平坦地形,受地形影响大。

[案例探究]

16.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海湾示意图”(图中曲线数值分别为等高线的高度和等深线的深度,单位:

m),该海滨城市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图示海湾建设海港。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海港建设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地质、__________和水文等,这些因素不仅会影响水域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会影响陆域条件如__________等。

(2)该城市在发展规划中,A、B、C、D为预留土地,在建港方案中:

①A、B两地可否建港?

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D两处相比较,选择____________处建港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地形 气候 航行 停泊 筑港

(2)①否 海水浅,不利于船只航行和停泊 ②C 建港条件好,海水较深,有海湾,避风,岸边地势平坦,筑港、航行、停泊条件优于D,加上离市区近,有利于客货流的集散

解析 港口建设要受到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自然因素中包含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方面,平坦的地形和良好的地质环境影响筑港条件,船只停泊条件要有较宽阔水域的海湾和深水岸线。

海湾深浅、潮汐波浪等海洋水文现象、天气与气候中的台风、大雾、盛行风向等会影响航行条件。

图中A、B两处,自然条件相似,海水浅,不利于船只航行和停泊,因此不宜建港。

C、D两处中,比较而言,C处建港条件好,海水较深,有海湾,岸边地势平坦,筑港、航行、停泊条件优于D,加上离市区近,有利于客货流的集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