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3767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学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学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学案

第11课《邓稼先》学案

一、自主学习后完成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鲜为人知(   ) 任人宰割(   ) 大厦(   )

   至死不懈(   ) 截然不同(   ) 孕育(   )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可歌可泣:

②鲜为人知:

③当之无愧:

④锋芒毕露:

 

⑤家喻户晓:

⑥妇孺皆知:

⑦马革裹尸:

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选词填定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_______者。

(   )

A.开始            B.开辟

C.开创            D.开拓

(2)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_______,是为了民族而自豪?

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

(   )

A.震荡            B.激荡

C.回荡            D.动荡

二、听课后完成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

 

2、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②文章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③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④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三、课堂检测与反馈(第二节课完成)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3、课文第五部分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用意?

当人们劝他回去时,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气概?

 

四、课后练习与拓展

1.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进行判断

①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

②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不知是什么心情?

()

③他说:

“眼前是一片彩云,五光十色,一会儿一变,十分有趣。

”()

④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的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的原子弹工程。

()

⑤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的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

()

2.仿写下列句子。

例句:

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

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3.课文第五部分中引用了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显示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用

300字左右的文字,充分发挥你的想象与联想,描绘邓稼先工作的环境。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

自主学习后完成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无暇及此()赫然而出()

目不窥园()热情澎湃()()

仰之弥高()漂白四壁()

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

(1)诗兴不作:

(5)迥乎不同:

(2)锲而不舍:

(6)一反既往:

(3)群蚁排衙:

(7)潜心贯注:

(4)兀兀穷年:

(8)气冲斗牛:

3.你对课文了解吗?

(1)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他是诗人、________、________。

(2)读了全文,我们可以了解闻一多先生前期________,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则________,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闻一多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但在________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3)文章分两个部分。

其过渡段的作用是:

________。

4.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仿照上面的句式,选取你熟悉的一个同学来描写。

要求:

积极向上有新意。

边听课边思考完成

第一课时

独立完成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下面问题: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有何作用?

3.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

怎样做的?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

4.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

  

合作探究:

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记述的事很多很多。

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

并说说这样选材的好处。

第二课时

阅读课文,思考后完成

1、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前后期有什么变化?

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认真品读,体会词句内涵和情感

品味句中加粗的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句子饱含的激情。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

 (3)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5)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课堂检测

1.成语填空。

潜心()注心会神()()而不舍()尽心血

一反()往()乎不同群蚁排()无()及此

2.解释词语。

诗兴不作: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高标:

3.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

()

(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

4.课内阅读: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②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③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④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⑤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1.给加粗的字注音。

锲而不舍锲()硕果硕()目不窥园窥()

2.概括本段叙述的主要内容(含标点不超过15字)。

3.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4.选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对前文作了总结。

5.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

请从所给的五个画线句中选出一句进行欣赏,说说它好在哪里。

课外拓展

一、课外阅读:

(一)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啊!

有事实拿出来啊!

(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

(鼓掌)这成什么话?

(鼓掌)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

是好汉的站出来!

你出来讲!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

无耻啊!

(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

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鼓掌)……

(二)①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②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

(捶击桌子)③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④在害怕啊!

⑤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⑥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⑦你们完了,快完了!

⑧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⑨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

⑩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1.本文选自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从文中的字里行间我们感觉到闻一多先生作为民主战士的________精神。

2.第

(一)段中“讲、说”和敌人的“________”对比;“光明正大”和“________”对比,揭露了________。

3.文中“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是指:

________。

4.“无耻啊!

无耻啊!

这是某集团的无耻”这句话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5.用“‖”给第

(二)段文字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二、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三、写一写

读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你一定会有许多的感受。

请写一篇读后感。

字数在400字左右。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

自主学习后完成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重荷()深suì()喧嚣()pán石()下颏()chóu躇()

2、你能根据意思说出词语吗?

①文多又乱,没有条理。

()②看不见天和日。

()

③引起人注意,吸引人去看。

()④形容很乱,不能入目。

()

3.选词填空。

①客人带着好像(  )又好像(   )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

(敬佩 敬畏 怜惜 怜悯)

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   )了一会儿……(注视 凝视 凝望 关注)

③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不可逼视的光;(沉重 凝重凝固 凝视)

4、填空

贝多芬(1770——1827)()国()家、()家。

维也纳古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作品有()()等九部,另有歌剧、戏剧、钢琴协奏曲等。

课内独立完成

初读课文后

1本文是否对贝多芬生平的全面介绍?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

主要是哪几件事件?

再读课文,思考回答

1作者从哪些不同的视角描写贝多芬的?

2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

3谈谈你眼中的贝多芬,用“通过读—————————,我觉得贝多芬是————的人”的句式。

合作探究

1.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2、为什么说贝多芬既是一个“凡人”,又是一个“伟人”?

课堂练习课外拓展

你对课文了解吗?

(1)《音乐巨人贝多芬》写的是________全过程,基本上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写的。

(2)本文的主要事件有三件:

A.________;B.贝多芬和“客人”会面;C.________。

课内阅读:

读16——24段思考

1.“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中“好”字的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

)表现了贝多芬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主要通过人物的________描写,表现贝多芬________的性格特点。

课外阅读:

心灵之灯

 表姐从事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使我有机会和那些有残障的小朋友打交道。

一次,我替表姐接一位盲童回家过夜。

夜很深了,他不肯睡觉,却安静地坐在我身边。

他的发问打破了夜的沉默:

“您能告诉我‘红’是什么样子?

”这下可把我问住了。

思考了一阵,我只有笨拙地解释:

“你感受过‘火’吗?

火是‘红’的。

”“那‘红’一定很烫呀!

”他说。

我又讲:

“老师给你讲过太阳吗?

太阳是‘红’的。

”“那‘红’一定可以给你们光明了?

”“我们身体里的血也是‘红’的”。

“那‘红’一定是流动的。

”我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给他解释清楚抽象的“红”是个什么样子,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黑一种颜色。

我颓然地想:

失去了眼睛,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这时,盲童自言自语地说:

“红是流动的、是烫的、是发光的,好美丽哦!

”在我们明亮的眼睛中一成不变的事物,到了他的世界里却具有了这么多种美好的属性,多么敏锐的感觉!

“大哥哥,你听!

”他突然喊道,“你听,外面有小猫在叫。

”我仔细聆听,却没有听见什么动静。

我茫然地沉默不语。

他拉着我的手坚持说:

“是有猫叫!

”我只好顺从地打开门,呀!

真有一只冻得瑟瑟发抖的小猫“喵喵”地在叫。

他失去了眼睛,耳朵却比常人更能倾听外界的声音,他是用心在领悟这个世界,而我们这些正常人只是运转我们的感官,听到的是谁家在吵架,谁家在打麻将之类的嘈杂之音。

他的遭遇使他更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在普通声音中分辨出最动人最惹人爱怜的声音。

他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

幸运的是他比我们多一分细腻的情感,比我们更加珍惜活着的美丽。

有一个故事说,乡下有位瞎婆婆在自家院门外安装了一盏灯,她说这是为了过路行人的安全。

老人用灯为别人照路,同时也点亮了自己持久不息的生命之灯。

我黯然,检讨自己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是否已经迷失方向,已经不能承受生活的平凡之美?

1.给加粗的字注音。

颓然(   ) 悲天悯人(   )

2.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________。

3.你能体会出当无法给他解释清楚抽象的“红”是个什么样子时“我”的心理吗?

请描述此时的心理:

________。

4.在“我颓然”时,盲童却自言自语“好美丽哦!

”此时,你有什么感想?

5.文章最后作者为什么要写“瞎婆婆”的故事?

6.写一写:

模仿文中的肖像描写,进行片断练习。

写你最熟悉的一个人,注意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字数在150字左右。

 

15《孙权劝学》学案 

一、自主学习后完成

   1.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

 ②涉猎:

  

   ③才略:

 ④大兄:

  

   3.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粗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

  

   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5.

(1)《孙权劝学》选自《 》,《 》是 _____(朝代)________ 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 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 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 》《》《 》《 》《》等书。

 

二、听课后完成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①博士:

古义:

今义:

②往事:

古义:

今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

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

③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

  3、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 

三、课堂检测反馈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

  

   

(2)卿言多务,孰若孤?

  

   答: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4.本文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四、课后练习与拓展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肃造次应曰:

“临时施宜。

”蒙曰: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

“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

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

书三上,权乃听。

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

 

(2)诣:

 (3)就:

 (4)悉: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3.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译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

  

   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答: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