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含通病预防措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2900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含通病预防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桥梁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含通病预防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桥梁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含通病预防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桥梁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含通病预防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桥梁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含通病预防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含通病预防措施.docx

《桥梁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含通病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含通病预防措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含通病预防措施.docx

桥梁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含通病预防措施

第三早——质量管理体系与扌日施!

桥梁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含通病预防措施

一、确保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1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

进行日常质量管理,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综合各部门各级质量活动

组织技术交流和落实,确保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并进行图纸会审,编制施工计划,组织隐检、预

 

质量保证体系图

2、质量保证措施

本工程将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和标准的合格要求。

1)质量保证措施

(1)全面贯彻实施IS09000质量标准体系,落实公司质量方针,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管理机构,层层落实各道工序间的质量岗位责任制度,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2)强化质量意识,工程开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有关工程质量意识方面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精品意识;

(3)施工中严格按图纸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完善技术交底制度,由技术负责人向工长交底,工长向下属各力工交底,工长、技术员、质检员在现场同时对施工质量进行监控,各级质检人员有职有责有权,质检员有否决权;

(4)认真搞好测量试验等技术工作,严格按规范检验评定标准和设计图纸施工;

(5)施工中材料质量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材料员决不允许购买“三无产品”,对“三无产品”,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决不允许进场,采用不合格产品的,要对施工队追究责任,并给与一定的经济处罚;

(6)施工中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专业检”,技术负责人支持质检员开展工作,收集整理质量原始记录,每道工序必须有质检员签字,主管领导批复,现场监理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操作人员选择有施工经验、技术过硬的人员,上岗前对其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施工时对其进行质量监督,坚持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8)建立质量奖惩制度,质量与经济效益挂钩,对工序的重点或者关键部位,设置质量控制点,明确责任人,采取质量预控措施,予以预防;

(9)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施工质量始终满足《规范》和《质量标准》的要求;

(10)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与监理工程师取得联系,有问题及时提出并征求意见,对于监理工程师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要认真遵守,在质量检验过程中,以监理工程师为主,对不合格的施工工序坚决执行监理意见,在保质的前提下,共同把工程完成。

2)质量职责

(1)项目经理职责

a贯彻实施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组织编制项目《质量保证措施》,按照业主的总体质量目标和质量要求,明确质量职能分工,保证质量目标的

实现,对工程质量优劣负全面责任;

b严格执行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和各项管理制度,定期组织项目质量检查、评比和改进,行使质量否决权;

c认真履行工程承包合同,同时强化项目管理的“四控制”、“三管理”、“一协调”,保证兑现合同承诺;

d对进入项目的人力、资金、材料、施工机械等资源按时段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证均衡生产,做到文明施工;

e组织项目质量成本预测、控制、分析和考核,用好项目资金,节约开支,降低成本消耗,提高效益;

f及时组织项目质量分析会,对质量问题和不合格品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分析,并向公司职能部门反馈各种质量信息;

g组织动员项目全体人员积极配合内外质量审核,对审核发现的不合格项,制定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限期整改,避免或减少不合格项的重复出现;

h负责工程管理和审核批准购买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和半成品;

i组织制定、实施具有质量否决权的经济责任制,监督检查本项目岗位技能和质量意识教育培训,并考核和评价其工作。

负责审批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策划建立的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2)副经理职责

a贯彻落实质量体系的运行,对项目部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b主持定期的生产交班会,合理组织,协调施工力量,确保质量和工期,争创最大效

益;

c组织安全质量大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会同项目技术负责人、工程、技术部进行决策处理,并就安全、质量方面的问题同上级领导、业主、监理及地方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d审批物资采购计划,组织采购员按质量要求购买并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e主持对分供方的评选和评价,审批分供方的评审结果,确保分供方所提供的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合格;

f审批机械设备配置计划,并主持及时配置机械设备。

同时对大型设备的申购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

g组织领导工程部、物资部按相应的验收评定标准验收半成品、成品;

h审查并确保合格的设备、材料投入生产、合格的半成品、成品顺利转入下一道工序;

i经常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质量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决策处理。

(3)技术负责人职责

a组织项目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图纸自审,参加业主或设计单位组织的施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并做好会审和交底记录;

b组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关键工序及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并按有关规定报批;

c审核项目材料需用计划和加工定货计划;

d监督有关人员做好进货、过程质量检验和试验,保证进货和过程质量控制符合标准;e组织重要部位和特殊过程的工程检查验收,对发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验证措施的实施情况;

f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努力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和操作技能;

g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检查质量体系进行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及时研究处理质量活动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对质量持有否决权;

h定期组织项目工程质量检查,主持单位工程质量评定,仲裁质量争议;

i负责组织、监督材料和过程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3)质量活动内容及要求

(1)质量策划

在签订合同后,根据质量体系和合同要求,针对本工程类型及重要性,确定本项目部的质量目标,经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质量部负责,有关部门参与,编制本项目《质量保证措施》。

根据工程需要及合同要求,对本项目部的资源配备、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优化。

(2)合同评审

a本标段招标文件由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本项目部能够满足顾客需要和招标文件中的质量要求。

一旦中标,我们将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合同评审,以保证合同书内容与标书一致,并与顾客按照有关法规签定施工合同,依据评审结果合理调配施工力量,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

b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规定,进行合同的管理工作。

确保建设资金合法、合理使用;工程合同包括对外所签定的施工合同、前期合同、供需合同、咨询合同等有关合同;订立的合同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坚持平等互利,根据上级批准的投资计划、工程概算、工程定额造价信息等有关文件签定。

(3)文件和资料控制

a根据质量体系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控制好本部门的与质量体系和产品质量有关的文件和资料,确保相关部门及时得到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作废文件从相关部门及时撤出

b质量体系文件及相关的文件有:

体系文件及有关的管理文件;与质量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技术性文件和有关文件;施工合同文件;其它支持性文件(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等);质量记录表格。

c由办公室负责指导文件和资料的控制,并对其实施效果监督检查,确保质量体系正常,有效运行。

(4)采购

a采购部门综合比较,选择最优的合格物质材料供应商,与之签订长期有效且批量供货的供货合同。

b物资部在合格分供方中按“物资采购计划”采购物资,材料员进行现场物资管理工作。

发现不合格品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控制,使采购物资符合质量要求。

c物资部应索取每批产品填写完整、合格的各种相关证件。

d与顾客签定的合同有要求时,物资部为顾客到供货源处的验证提供必要的条件,使顾客能在供应商处对供应产品是否符合要求实施验证。

e认真做好进货检验和试验,严格把好产品的验收关,不合格产品、来历不明的产品和证件不齐全的产品不准进入现场。

f商务部对工程分包进行评定、选择和控制,以满足顾客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5)产品的控制

a材料员负责对顾客提供产品进行进场验收,并进行分类保管,按规定标识。

b材料员通知试验员进行进场检验,并填写“材料验收”记录。

c对检验发现的不合格品,设备物资部及时报告顾客,采取妥善的处理办法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

(6)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

a设备物资部对自购或顾客提供的产品进行标识,确保对工程物资的可追溯性。

b过程产品及半成品的标识由工程技术部相关机构完成,以确保对工程过程质量的可追溯性。

(7)施工过程控制

a由工程部、技术部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核,并报请项目经理批准。

b由工程部、技术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施工图纸会审,确保管理及施工人员达成共识,按图纸、规范、交底施工。

c施工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由工程部、技术部组织制定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处理意见,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由作业队具体实施。

d由技术部测量组负责组织控制测量,由作业队控制施工测量。

e技术部负责制定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施工作业指导书,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进行连续监控。

f由物资部负责组织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并建立设备台帐。

(8)检验和试验

a开工前编制详细的《过程检验和试验计划》,配齐工程检验和试验所需要的各种设备,提前做好检验、试验的各种准备工作,保证检验、试验的真实性、可靠性、可追溯性,保证工程质量随时处于可控状态。

b质量部试验室对进货检验和试验工作负责,负责样品和试件的抽样和试验。

c质量部对过程检验和试验负责,确保进入下道工序的产品均为合格品。

e工程完工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最终检验和试验,并由技术部填写工程竣工报告

(9)检验、测量和实验所需设备的控制

a开工前编制本工程详细的《过程检验和试验计划》,说明应该检验(检查)和试验项目的频次、依据的工作评定(检验)验收“标准”、施工“规范”和试验“规程”等。

若有特殊的检验方法和手段,应明确需要的检验设备、检验操作人员是否需有关单位认可等。

b配齐工程所需试验、检验设备以满足施工检验和试验的要求,认真做好原材料、模筑混凝土和喷射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和试验工作,使其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c现场设置符合标准的养生池,安排专人负责试件的送检及质量记录的整理工作。

(10)检验和试验状态

技术部测量组和质量部试验室分别负责按规定要求采购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并对所有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按规定周期进行校检,建立仪器台帐,确保不合格的仪器及设备不投入使用。

(11)不合格产品的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不合格品的出现,严格控制施工操作过程中的不当和失误。

一旦出现不合格品,视其损失及严重程度,工程、技术部组织评审和处置,从而确保产品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为了消除实际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实施,确保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不发生,满足工程质量和质量体系的要求。

(12)搬运、储存、防护、交付

a由物资部对物资的搬运、贮存负责,确保物资不损坏、不变质。

b由工程部对产品的防护、交付负责,确保产品完成后至交付前不损坏。

(13)质量记录

为了提供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各部门、各单位所有与质量有关的活动及时记录,保证其真实性,并定期编目、归档。

质量记录由技术部负责监督和指导。

(14)内部质量审核

对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内部审核,并接受上级部门审核,对不合格问题及时指出,及时改正,以利于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改进。

(15)培训

本标段工程,项目部将安排具有相应岗位上岗证的熟练操作者承担,如需培训,由办公室或上级劳人部门统一组织,确保合格人员持证上岗。

(16)质量跟踪

采购部门对已进货的分供方进行质量跟踪,对质量下降的分供方,采购部门提出限期改正。

限期改正仍不能解决的分供方,采购部门取消其合格分供方资格,且从“合格分供方名录”中除去其名。

(17)缺陷责任期内对工程的维护方案

a由专门的部门和顾客建立长期的联系渠道。

b了解顾客反映和接受顾客投诉,为采取纠正措施提供信息。

c每半年回访一次,收集顾客意见。

d填写顾客意见表,由我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成立调查组,分析原因,制定服务方案。

e方案实施后,由检验员验证,填写服务报告,经我单位确认后,送交顾客,请顾客再次验证,达到顾客满意。

f合同中规定的缺陷责任期内的责任,主动积极地履行并向顾客提供相应的服务。

(18)统计技术

各有关部门依据工程进展情况及质量趋势组织实施统计应用技术,并对统计技术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4)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图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下部结构施工

1)钻孔灌注桩

 

(1)钻孔灌注桩坍孔

原因分析:

a陆上护筒底部和四周未用粘土填实。

b孔内水位高度不够,不足以平衡水头压力。

c当钻至砂层等强透水层时,水源补给不足引起孔内水位急剧下降。

d出现较强承压水时,易导致孔底翻砂和孔壁坍塌。

e钻孔附近的振动影响。

f泥浆比重偏小。

g吊放钢筋笼时碰撞了孔壁或破坏了孔壁泥膜。

h成孔速度太快,在孔壁上来不及形成泥膜。

i成孔后未及时浇筑砼,静置时间过长。

预防措施:

a陆上埋设护筒时,在护筒底部夯填50cm厚粘土,必须夯打密实。

放置护筒后,在护筒四周对称均衡地夯填粘土,防止护筒变形或位移,夯填密度不渗水。

b孔内水位必须稳定地高出孔外水位1m以上,泥浆泵等钻孔配套设备能量应有一定的安全系数,并有备用设备,以应急需。

c施工通道的布置离孔位一定距离。

d根据不同土层采用不同的泥浆比重和不同的转速。

e钢筋笼的吊放、接长均应注意不碰撞孔壁。

f尽量缩短成孔后至浇筑砼的间隔时间。

g发生坍孔时,用优质粘土回填至坍孔处1m以上,待自然沉实后再继续钻进。

(2)钻孔灌注桩成孔偏斜

原因分析:

a施工场地不平整,不坚实,在支架上钻孔时,支架的承载力不足,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杆不垂直。

b钻机部件磨损,接头松动,钻杆弯曲。

(3)钻头晃动偏离轴线,扩孔较大。

(4)遇有地下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

预防措施:

(1)钻机就位时,使转盘、底座水平,使天轮的轮缘、钻杆的卡盘和护筒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止位移

(2)场地平整坚实,支架的承载力应满足要求,在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必须随时调整。

(3)偏斜过大时,回填粘土,待沉积密实后再钻。

(4)钻孔过程中采用定位导向架对钻杆进行定位。

3、钻孔灌注桩孔深不足

原因分析:

(1)孔壁坍塌,土方淤积于孔底。

(2)清孔不足,孔底回淤。

预防措施:

(1)吊放钢筋笼时不得碰撞孔壁。

(2)必须二次清孔,清孔后的泥浆密度小于1.15。

(3)尽量缩短成孔后至浇筑砼的间隔时间。

4、钻孔灌注桩缩孔

原因分析:

(1)软土层受地下水位影响或周边车辆振动,开钻孔距过近。

(2)泥浆性能指标不佳,塑性土膨胀,造成缩孔。

预防措施:

(1)避免成孔期间过往大型车辆和设备,控制开钻孔距应跳隔1-2棵桩基开钻或新空应在邻桩成桩36小时后开钻。

(2)采用优质泥浆,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降低泥浆失水量。

(3)用钻头上下反复扫孔,将孔径扩大至设计要求。

5、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原因分析:

(1)砼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浇筑速度太快。

(2)钢筋笼未采取固定措施。

预防措施:

(1)当砼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放慢砼浇筑速度,减小砼面上升的动能作用。

当钢筋笼被埋入砼中有一定深度时,再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埋入深度,使导管下端高出钢筋笼下端有相当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

(2)浇筑砼前,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可防止上浮。

6、导管进水

原因分析:

(1)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虽混凝土储量已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设导管底口,以至泥水从底口进入。

(2)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贯入。

(3)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探出错,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

预防措施:

(1)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和物用反循环钻机的钻杆通过空压机吸出,不得已时需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重新灌注。

(2)若是第二、三种情况,拔换原管下新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灌,但灌注前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如系重下新管,必须用潜水泵将管内

的水抽干,才可继续灌注混凝土,导管插入混凝土内应有足够的深度,大于2米。

续灌的

混凝土配合比应增加水泥量,提高稠度后灌入导管内。

7、孔底沉渣过多

原因分析:

(1)泥浆过稀,清孔不干净。

(2)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清水置换。

(3)钢筋笼吊放未垂直对中,碰刮孔壁泥土坍落孔底。

(4)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泥浆沉淀。

预防措施:

(1)终孔后,钻头提离孔底1〜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min

(2)清孔要采用优质泥浆,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下要直接用清水置换。

(3)钢筋笼要垂直缓放入孔;避免碰撞孔壁。

(4)清孔完毕立即迅速灌注混凝土。

(5)采用导管二次清孔,冲孔时间以导管内侧量的孔底沉渣厚度达到规范要求为准;

提高混凝土初灌时对孔底的冲击力;导管底端距孔底控制在40〜50cm

(二)墩台、盖梁

1、砼表面产生麻面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拆模时砼表面粘损,出现麻面。

(2)钢模板隔离剂不均匀或局部漏刷,砼被粘损,形成麻面。

(3)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注时漏浆,砼表面沿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4)砼振捣不密实,其气泡未排除,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或由于没有配合人工插边,使水泥浆流不到靠近模板的地方。

预防措施:

(1)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

(2)钢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3)砼浇注要分层、均匀,振捣要密实,不漏振不过振,配合人工插边。

(4)可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1:

2水泥砂浆加107胶抹平

2、骨料显露,颜色不匀及砂痕

原因分析:

(1)模板内表面材料过分柔软,或为高致密材料;砼拌合物砂率低,用间断级配,骨料干燥或多孔,粗骨料过多,过振,均产生骨料显露。

(2)模板表面吸收色彩能力有差别;材料颜色不匀;掺氯化钙会形成暗色条纹,钢筋或钢模锈色污染砼表面造成颜色不匀。

(3)由于与模板面相平等的泌水,造成细颗粒离析形成砂痕;模板不吸水,施工时温度低,拌合物泌水性大及细骨料中砂不足,空气含量低,浇注速度过快,过振,均会产生砂痕。

预防措施:

(1)振捣方式及操作要适当。

(2)采用钢模板、贴塑竹胶板,振捣时间予以延长。

(3)模板尽量采用有同种吸收能力的内衬,防止钢筋锈蚀。

(4)严格控制砂、石材料级配。

水泥、砂浆使用同一厂、同一产地、同一批的材料,尽量保持其色泽一致,选用泌水性小的水泥。

(5)振捣时,配合人工插边,使水泥浆进入模板的表面。

(6)用水砂布打磨,涂抹素水泥的胶溶液进行外观处理。

3、蜂窝

原因分析:

(1)砼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不准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砼搅拌时间短,没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砼下料不当,造成砼离析,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振捣又下料。

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4)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形成蜂窝。

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2)砼要拌合均匀,搅拌时间不得少于规定的时间。

(3)砼自由倾落高度要少于2m,超过上述高度时,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4)砼的振捣分层捣固,振捣间距要适当,必须掌握好每一插振的振捣时间。

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o

(5)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修补;大蜂窝先将松动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等级

的砼捣实,加强养护。

4、裂缝或裂纹

原因分析:

(1)碎石、砂等不合格或被污染。

(2)配合比选择不合适,缺浆离析。

(3)砼浇注方法不当。

(4)养生不够。

(5)空气干燥,表面失水过快新浇砼里外温差悬殊。

预防措施:

(1)选用合格的地材,并确保地材不被污染。

(2)选择合适的配合比,掺加粉煤灰,改善砼的和易性,减少水化热

(3)墩身砼的坍落度选择5〜8cm左右的砼,减小水灰比。

利用吊车提升,利用串筒或直接将吊斗吊至墩身内,杜绝离析现象。

(4)采用塑料薄膜覆裹养生。

二、上部结构施工

(一)板、箱(T)梁

1、缺棱掉角:

混凝土局部掉落,棱角有缺陷

原因分析:

(1)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承重模板。

(2)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棱角被碰掉。

(3)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局部受冻,造成拆模时掉角。

预防措施:

(1)承重结构拆模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2)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保护好棱角。

(3)加强成品保护工作,在人多、运料通道等处的混凝土角要采取保护措施

2、露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出混凝土表面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

(2)钢筋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造成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因配合比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缺浆处造成露筋。

(4)混凝土振捣时,震动棒撞击钢筋,造成钢筋移位,导致露筋。

(5)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

预防措施:

(1)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在靠近模板的钢筋上每隔1m绑一个混凝土垫块。

(3)钢筋较密集时,应选配适当的石子。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

(5)木模板浇筑前应润湿,钢模板涂脱模剂。

(6)混凝土自由顺落高度不得超过2m否则用串筒。

(7)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实验强度确定8•操作时不得直接踩踏钢筋。

3、空心板梁预制过程中芯模上浮

原因分析:

防内膜上浮定位措施不力

预防措施:

(1)若采用胶囊做内模,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胶囊上浮和偏位,应用定位箍筋与

主筋联系加以固定,并应对称平衡地进行浇筑;同时加设通长钢带,在顶部每隔1m采用

一道压杠压住钢带,防止上浮。

(2)当采用空心内模时,应与主筋相连或压重(压杠),防止上浮。

(3)分两层浇筑,先浇筑底板混凝土。

(4)避免两侧腹板过量强振。

4、满堂支架现浇出现支架变形,梁底不平,梁底下挠,梁侧模走动,拼缝漏浆,接缝错位,梁的线形不顺直,混凝土表面毛糙、污染或底板振动不实,出现蜂窝麻面,箱梁

腹板与翼缘板接缝不整齐

原因分析:

(1)支架设置在不稳定的地基上。

(2)支架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前未做预压,产生不均匀沉降。

(3)梁底侧模支撑格栅铺设不平整,不密实,底模与格栅不密贴,梁底模高程控制不准。

(4)梁侧模的纵、横支撑刚度不够,未按侧模的受力状况布置对拉螺栓。

(5)模板拼接不严密,嵌缝处理不好。

(6)底模不清洁,污染、杂物,影响混凝土流动和密实。

预防措施:

(1)支架应设置在经过加固处理的具有足够强度的地基上,地基表面应平整,支架材料和杆件设置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