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统练030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2518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8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学期统练03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二学期统练03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二学期统练03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二学期统练03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二学期统练03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学期统练0301.docx

《第二学期统练03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学期统练030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学期统练0301.docx

第二学期统练0301

北京师大附中初三第二学期化学统练1

2016.3.1

姓名学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Mg24S32K39Mn55Fe56Zn6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清新的空气B.生铁C.石油D.蒸馏水

××牌口服液

主要成分:

葡萄糖酸锌

化学式:

C12H22O14Zn

含锌量:

每支口服液含锌6.5mg

2.右图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

标签上注明:

“含锌6.5mg”,这里的“锌”指的是

A.分子B.原子

C.元素D.单质

3.硫化铝(Al2S3)是一种铝的化合物,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0C.+4D.+6

4.下列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A.玻璃B.棉布C.生铁D.木材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B.倾倒液体C.滴加液体D.点燃酒精灯

6.下列物质名称对应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A.氧化镁MgO2B.氢氧化钠NaOH

C.氯化锌ZnClD.碳酸钠NaCO3

7.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沸腾变成水蒸气,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水分子体积变大B.水分子运动速率不变

C.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水分子发生分裂

8.甲醛可用作农药和消毒剂。

下列关于甲醛(CH2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类别上看:

甲醛属于化合物

B.从组成上看:

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从变化上看:

甲醛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D.从构成上看:

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点燃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4P+5O2↑2P2O5B.4Fe+3O22Fe2O3

C.Cu+AgNO3CuNO3+AgD.Mg+2HClMgCl2+H2↑

10.下列金属的活动性最弱的是

 A.MgB.ZnC.CuD.Ag

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用途与性质不相关的是

序号

物质

性质

用途

A

一氧化碳

还原性

冶炼金属

B

氧气

助燃性

医疗急救

C

氮气

稳定性

食品防腐

D

干冰

升华时吸收热量

制冷剂

12下列说法中,与化学变化中遵循的质量守恒定律不相符合的是

A.水结冰后,质量保持不变

B.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小

D.1.2g碳与3.2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

1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在空气中一定能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D.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时,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

14.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

鉴别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C

检验CO2中含有的少量CO

将气体点燃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

溶液中

15.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因发现对抗疟疾的青蒿素而获得成功的我国药学家屠呦呦。

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它在湿、热条件下易分解。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提取青蒿素不宜在高温下进行

B.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

22:

5

D.青蒿素的发现能够减少疾病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16.碳酸氢铵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可用于饼干、糕点的制作。

碳酸氢铵热稳性差,在60℃以上会发生反:

NH4HCO3NH3↑+H2O+CO2↑,碳酸氢铵可溶于水。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碳酸氢铵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B.60℃以上碳酸氢铵会发生分解反应

C.烤制后的饼干中还有碳酸氢铵

D.使用碳酸氢铵可使糕点更加松软

17.为了探究影响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将稀盐酸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四支试管中进行下列对比实验。

下列对比实验的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对比实验

探究影响因素

A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B

温度

C

温度

D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18.下列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证明分子不断运动

B.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一氧化碳

C.证明锌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

D.证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19.下列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蜡烛火焰被吹灭,说明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D.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2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质量的碳酸钠中不断加入盐酸

B.向一定质量的铜锌合金样品中不断加入稀硫酸

C.用酒精灯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生活现象解释〗

下面连环画记录了乐乐和童童出游的一天。

请据图回答21~25题。

21.(2分)乐乐与童童早餐时用的是玻璃餐盘,该餐盘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及氧化硼等。

(1)氧化硼(B2O3)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2)二氧化硅和氧化硼均属于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纯净物B.混合物C.化合物D.氧化物

22.(2分)早餐后乐乐和童童骑自行车去滑雪场。

(1)自行车架由铁、铝合金等材料组成,铁制车架表面喷漆可使自行车美观且不易生锈,其不易生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分)骑行路上他们看到了一种美丽的现象——“树挂”,“树挂”是雾汽和水汽遇冷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

(1)“树挂”的形成过程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树挂”的形成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种类B.分子大小C.分子间隔D.分子质量

24.(1分)乐乐和童童进入滑雪场。

下列滑雪用具中,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铝合金手杖B.尼龙面料滑雪服C.羊毛滑雪手套D.塑料滑雪板底座

25.(3分)午餐时间。

(1)点燃篝火时要将树枝架空,其理由是_________。

(2)自热米饭中有米饭、红烧肉和油菜,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_。

(3)自热米饭加热包中的白色固体是氧化钙,其加热原理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6.(2分)我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下列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1)上述矿石标本的主要成分中,所含金属元素有种。

(2)在炼制时,若要同时制得含铜元素和含硫元素的产品,需要选择的矿石是(填字母序号)。

27.(4分)下表是几种家用清洁剂的功能和有效成分。

清洁剂

 

洁厕灵

 

彩漂液

 

漂白水

功能

清除污垢,除异味

漂洗衣物,使色彩鲜艳

漂除衣物污渍

有效成分

盐酸(HCl)

过氧化氢

次氯酸钠(NaClO)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若大理石的污垢用洁厕灵清洗,主要现象是。

(3)在盛有少量“彩漂液”的试管中,加少量二氧化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洁厕灵”与“漂白水”不能混用。

二者若混合,其有效成分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有毒的氯气(Cl2),化学方程式为。

28.(4分)高纯硅是制造计算机电路芯片的主要原料。

(1)单质硅(Si)是半导体材料,硅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石英的主要成分为SiO2,其中SiO2属于(填“氧化物”或“混合物”)。

(3)工业上用石英和焦炭反应,高温条件下获得硅和一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科普阅读理解〗

29.(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

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

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

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

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

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图1.青蒿素结构简式图2.双氢青蒿素结构简式

(化学式:

C15H22O5)(化学式:

C15H24O5)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

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

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确定结构②分离提纯③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

(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

〖生产实际分析〗

30.(3分)轻质碳酸钙的成分是CaCO3,是无味的白色粉末。

它应用于铜版纸、邮票纸等纸制品中,可以提高纸制品的稳定性、硬度和耐热性。

它在国内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是碳化法,生产流程如下:

(1)步骤③中包含的操作名称是。

(2)上述步骤中,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石灰石与轻质碳酸钙的差别是(写出一条)。

31.(3分)我国是黄铁矿资源较丰富的国家。

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铁(FeS2),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

由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业流程如下图所示。

(1)生产的第一步是将黄铁矿粉碎成小颗粒,在沸腾炉中焙烧。

将黄铁矿粉碎的原因是________。

(2)生产的第二步是在接触室内将SO2转化为SO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3)在生产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_______。

〖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

32.(5分)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几种常见的物质,它们分别由氢、碳、氧、氯、钠、锰中的1~3种元素组成。

(1)甲的固体俗称干冰,其化学式为。

(2)乙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气体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4)如右图所示,采用不同物质组合的液体丁和固体戊进行实验。

①若蜡烛的火焰熄灭,则液体丁和固体戊依次是;

②若蜡烛燃烧得更旺,则液体丁和固体戊混合,完全反应后,

烧杯中剩余的物质是。

〖基本实验〗

33.(4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1)图A中收集气体的方法是。

(2)图B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图C是二氧化碳制备和性质实验。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的现象是。

34.(3分)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

(1)甲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生成的气体是。

(2)乙中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

(3)丙是利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的装置,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需要的操作是。

35.(3分)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A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结束后,天平保持平衡的是(填A或B)实验,另一个实验中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实验原理分析〗

36.(4分)某校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完成了有关铁和金属X的兴趣实验。

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K1、K2、K3均已关闭。

(1)打开K1,用注射器向Ⅰ中注入稀硫酸,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打开,关闭,一段时间后,Ⅰ中的液体转移到Ⅱ中,其原因是。

(3)依据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若金属X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X一定是铜

B.若金属X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X是氢前金属

C.若金属X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且表面逐渐变黑,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科学探究〗

37.(6分)某小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CO2)、氨气(NH3)分别与水反应后产物的酸碱性。

他们收集了若干瓶CO2和NH3。

【确定标准】

老师指导该小组同学用自制的紫色石蕊试纸完成了如右图所示实验,确定检验酸碱性物质存在的标准。

取三个洁净的表面皿,分别放上紫色石蕊试纸,向试纸上依次滴加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碱)溶液,观察到三条试纸的颜色依次为红色、紫色和蓝色。

【实验过程】

(1)探究CO2与水反应产物的酸碱性。

该小组同学向一瓶CO2中加入30mL水,充分振荡。

再取一个洁净的表面皿,放上一条紫色石蕊试纸,向试纸上滴加瓶中的液体,观察到紫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由此获得结论:

瓶中液体里含有性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探究NH3与水反应产物的酸碱性。

该小组同学用

(1)的方法继续进行NH3的实验,他们分析液体里含有碱性物质,观察到的现象是,分析依据是。

【实验反思】

有同学提出:

仅用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或NH3与水发生了反应,还需补充一个对比实验,以NH3为例,该对比实验的操作为,观察到的现象为。

〖实际应用定量分析〗

38.(4分)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种粗锌(主要成分为锌,杂质不与酸反应)样品中锌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如图所示,称20g该粗锌样品置于烧杯(质量为58.8g)中,加入100g足量稀硫酸,待粗锌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及烧杯中剩余物总重量为178.4g。

(1)硫酸(H2SO4)中氢、硫、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为g。

(3)计算该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北京师大附中初三第二学期化学统练1

2016.3.1

姓名学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21.(2分)

(1)______

(2)_________

22.(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23.(2分)

(1)__________

(2)___________

24.(1分)__________

25.(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2分)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27.(4分)

(1)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4分)

(1)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5分)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

30.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3分)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32.(5分)

(1)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4分)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3分)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

37.(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4分)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