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6225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八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八下语文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综合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

(2分)

墨守陈规难发展;锐意进取创辉皇。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斗者、搏击者。

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惟有奋斗能留下深深的印记,惟有奋斗者能永葆青春的朝气。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让我们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让更多奇迹在中华大地不断涌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些国产电影没有历史的厚重感,完全是好莱坞似的套路。

B.美国带有明显保护主义色彩的贸易调查和单边开启贸易战的做法,羁绊不了中国人前进的脚步。

C.2018年襄阳经济增速在全省锋芒毕露,这与全市人民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

D.气势恢宏的港珠澳大桥竣工的背后,是一大批恪尽职守的建设者。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中国诗词大会”唤醒了无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B.“襄阳马拉松”对于我市马拉松爱好者来说是不陌生的。

C.通过扶贫办全体队员努力,让“精准扶贫”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D.武大靖在平昌冬奥会500米短道速滑项目中夺冠的具体详情,被各大自媒体迅速转播。

5.“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能读懂一首诗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

请把下面这首“第五届中国(海宁)徐志摩微诗歌大赛”获奖作品《月亮游向了他乡》,打乱的诗句顺序还原,最佳的选项是()(2分)

①我在瓦盆里养一尾月亮②少年长大,月亮游向了他乡

③后来,花落了,瓦盆碎了④榆钱开花嘟噜噜黄

A.④③②①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④①③②

6.名著阅读。

(2分)

除保尔·柯察金外,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个人物的名字是_________,保尔身上最能打动你的人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默写。

(每空1分,共8分)

(1)城阙辅三秦,□□□□□。

(2)□□□□,悠悠我心。

(3)《大道之行也》一文中表明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一句话是:

□□□□,□□□□。

(4)《北冥有鱼》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一定条件的。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关心人们疾苦的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8.37岁的雷海为是杭州市一名普通的外卖小哥,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到书店看书、背书,回家默写,在不久前《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中夺得冠军。

在同学们纷纷谈论外卖小哥夺总冠军时,小明不屑地说:

“得了冠军又如何?

他还不是个送外卖的?

”你听了小明的话,该如何反驳他?

(2分)

9.语文,是情韵悠长、广博优雅、诗意盎然的。

它有高山流水样的奔涌、一马平川式的倾诉,午夜黎明式的静寂、狂飚突进式的啸傲……今天,让我们深入校园,走进家庭,走向社会,与语文世界进行一次亲密接触,领略语文的风采,尽情漫游在语文的世界里!

(8分)

(1)【明确搜集任务】开展本次活动首先要搜集资料,现在同学们走上街头,进行搜集,请结合其他两组任务示例,给第二小组明确搜集任务:

(2分)

第一小组:

走上街头——店名、公司(企业)名、匾额、其他招牌

搜集任务:

A、是否有新意B、新意在何处(有什么含意)

第二小组:

走上街头——广告(商品广告、公益广告)、标语

搜集任务:

第三小组:

走进商店(或超市)——促销方法、服务用语、各类商标

搜集任务:

A、促销文字与方法B、商标名的精妙与劣拙

(2)【抒写学习感受】回到教室,活动在一段深情的开场白中拉开了序幕。

请帮助主持人把开场白补充完整。

(2分)

初中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开启一段学习之旅。

在旅途中,我们可以聆听《黄河颂》的雄壮旋律,领略名人演说的大师风采,,,感受探险英雄的壮志豪情……语文学习让我们流连忘返。

(3)【分析材料内涵】本次活动当然少不了“诗词大会”了!

班级诗词大会同样开展得如火如荼。

是啊,在综艺和鲜肉霸屏的今天,一档诗词类文化节目为何如此火爆?

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分析《中国诗词大会》火爆的两条原因。

(2分)

材料一:

在浮躁的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忽视了对人文素养的追求,《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让人们重拾一颗单纯的诗心,不求其他,只安静地品一首诗,享受片刻的宁静。

《中国诗词大会》紧紧抓住了中国受众的诗词文化情结,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电视阐释。

材料二: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一季的《中国诗词大会》把诗词与电视手段有机结合,赢得满堂喝彩,传统与现实的融合获得了广泛成功,既大力弘扬了传统文化,也为传统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

【畅谈观点理由】本次活动中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的成员也来到现场,他们带来了一个话题“襄音,保护还是摒弃?

”同学们积极参与,展开激烈辩论。

(2分)

甲同学:

“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襄音)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

有效保护,将使她永

远年轻。

乙同学:

“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

丙同学:

“对,什么年代了。

还讲襄音?

太土气了!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襄音”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

请发表你的看⑼

法,并说说理由。

三、阅读与欣赏(40分)

(一)诗词赏析(4分)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0.词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氛围?

11.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乙】沈宣词尝为丽水领,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

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②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

“竟未尝乘。

”因引出,至则奋眄③,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

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

因求前所直售宣词。

宣词得之,复如是。

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④,前后至者皆不可。

公阅马,一阅遂售之。

后入飞龙⑤,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大梁:

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

②直,价值、价钱。

③奋眄:

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

④贡马:

向皇帝进贡的吗。

⑤飞龙:

指皇家。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A.不知其旨也旨:

B.诸仆乘,亦如是是:

13.下列句子中节奏划分有误的一句是()(2分)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C、沈宣词/尝为/丽水领D、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

1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15.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议论为主,讨论了的关系;乙文则以为主,以事例启发感悟才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这一道理。

(2分)

16.结合乙文,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

(2分)

(三)记叙文阅读(13分)

提着手风琴箱的老人

①家乡市中心旁边有一个开阔的广场,由于地处商业街区,这个广场养活了不少乞讨者。

不论冬夏,经常能看到穿着朴素的年轻人蹲在广场边,手里举着一块纸板或者塑料板,上面书写着自己的凄惨故事,真伪不辨。

商业街平日很繁华,路人们总是像看戏一般,看着不少身强力壮的乞讨者“表演”,偶尔发发善心,扔下一些零钱。

②直到某一天,我在这里看到了别样的风景。

那是初秋的一个下午,行人和大街一如往常般平淡无奇,而广场上早已有年轻人举好牌子、跪好并低下头,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这时,走过来一个与众不同的、颤巍巍的身影——那是一位老人。

阳光很刺眼,毫不留情地射在他的身上,照得他整洁的旧中山装有些发白。

他的左手提着一个大大的硬质黑皮箱子,与他有些瘦削的身形不太成比例。

老人有些跛脚,提着箱子一瘸一拐地慢慢走着,一小步、一小步蹭到了年轻的乞讨者中间。

我不知道这位老人要做什么,只是从他走到一群乞讨者中间来看,他也是来乞讨的。

可我从未见过拿着这么大箱子乞讨的人,这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

③在我胡思乱想间,老人已经慢慢躬身放下箱子。

或许是年老的原因,老人的动作仿佛是老电影的回播,却不显拖沓,反倒给人几分郑重和怀旧。

而此时,这个箱子更仿佛魔盒般,勾起了过路的“潘多拉”们的心。

他会以怎样的方式乞讨呢?

开始有人窃窃私语,不时有“家人的照片”“自己的残疾证明”这样的言语传出。

老人离人群不远,十有八九是听得到这些揣测的,但他不辩解,而是自顾自地打开了箱子。

④箱子里竟是一把手风琴。

这把手风琴有些年头了,即便在阳光的照耀下,红色的琴身也看得出有些黯淡了,甚至有几处掉了漆,露出黑黢黢的琴身,原本质地不错的背带也脱落了几块皮。

白色的塑料琴键更是泛着旧旧的黄,有点像家乡冬天角落里被人遗忘的积雪的颜色。

人群的窃窃私语声大了起来。

老人低头给风琴调音时,更是传来一声尖锐的口哨声。

老人也并不恼,而是默默低头调音。

歌曲的前奏起来时,人群的声响已经很大了。

可老人仿佛和人群是两个世界,他静静地摆弄着手风琴。

琴的音色有些沙哑,这是年老的铜制簧片们的叙旧声。

歌曲进入主旋律时,老人缓缓开口,我听出他唱的是《白桦林》。

他的声音并不老迈沙哑,反倒有些低沉,仿佛一列老旧而汽笛轰鸣的蒸汽火车,从中东铁路上缓缓驶过,驶入西伯利亚的方向,只抖落下厚厚一地煤渣。

⑤我听过很多版本的《白桦林》,温柔的、炫技的、飞扬恣意的、故作深沉的……唯独这次的声音,似乎是戈壁上隽永的沙海在说话,歌声不高,却泛着黄、携着尘,渐渐压下了人群躁乱的私语。

人群越聚越多,人们早已忘记自己安静了多久,没人敢轻率地发声,只是不时有人(A.轻轻B.郑重C.主动)地将钱放入装琴的箱子。

可不论人群喧哗或安静,老人从未抬头看过一眼,仿佛在思考什么,又像在回忆什么,唯独在唱那句“年轻的人们消失在白桦林”时破了音。

他抬了抬眼皮,似乎有泪花在闪动。

⑥一曲完毕,不知是谁开始轻轻鼓起了掌,渐渐地四周都响起了低低的拍手声。

老人听到了掌声,终于抬了抬头,向人群微微笑了笑。

然后,他又低下头,摆弄起琴键,开始表演他的第二首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我站在人群中看着这一切,箱子里的钱越来越多,我周围的听众换了又换,可天地之间,仿佛只剩下一个广场、一位老人和一段亘长而低沉的歌声,歌声里夹杂着无数个欲言又止的故事。

⑦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第一首歌结束,又或许是第十首歌结束,我抬首发现已是黄昏。

老人蹲下身子,如枯木一样的手指缓缓拂过琴身,仿佛在安抚一位多年的老友。

然后,他收起钱,将手风琴放回箱子,跛着脚走出安静了好久的广场,又跛着脚走入喧嚣的人群。

家乡这条平淡无奇的大街上,我见过无数个年轻力壮却跪地祈求的乞讨者,却只见过一位这样的老人。

他逆着光,一路蹒跚而行,不曾躬身片刻,任凭夕阳将他手中本就不小的箱子拉出长长的剪影,硕大沉重得如同命运。

------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3期

17.请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分)

18、填入第段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填序号),选择的理由是:

(3分)

19.比较下面两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句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3分)

①可不论人群喧哗或安静,老人从未抬头看过一眼,仿佛在思考什么,又像在回忆什么

②可不论人群喧哗或安静,老人从未抬头看过一眼,在思考什么,又在回忆什么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