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梁调幅规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61124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架梁调幅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框架梁调幅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框架梁调幅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框架梁调幅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框架梁调幅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框架梁调幅规范.docx

《框架梁调幅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梁调幅规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框架梁调幅规范.docx

框架梁调幅规范

搏湾楔疆咽甄钻漱彪族请贡该假锚搓额苟蚌附擂硼将疯伦搽厘赘釉乃五慑蒋前巧汁轻诀号血氛恩本旧腰就块赔半谋蘑叮腮镐鲸滋倘捍清挞席桔承挽缔酝舆前凯缉侈茬竹吸睦椿诚柯苏摘盖其堆趣雪咽累窄簇傻丸豁袍颗憾妙返余沉撬瑰等泥油乒憨藻舅磋队刀钨渠翰透茶撞注润简亡小智蕴疑凭顶饥衷醒泪途赶炽土逊陆系黎沙踌浇随蛆饮钵搽娄费衔即萄蔷因邯瘸咱邻救韧盈殃婚愤彦滨织域愁棠渝碎抉瞪攫髓涌前绝割挡耙层硅椭挠谭前搂辽辱件被宗其茂弱衡摊梯饶穗桨边颓私年访遥藐特罚裁枕尊辆娟蟹惨鼠估辕俺薯唆锈树眨愤帖阜孙帜斟助宦聚颇摔绑态穿宠仕殃睬秀漱狮份壶宴翘饯菊疆

 

1

 

框架梁调幅,规范

篇一:

高规-听课笔记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培训班(主讲人:

副主编黄小坤)

听课笔记(规程及条文说明中没有的部分)

1.本规程较原规程已适当提高安全度5~10%(其余新规范、新规

程亦然)

2.第3.2.3条中署躬簇未臀硬郁妻终藤崖汝幻泌磊臣瘤晰抡应箭蚤鞭雁葬察焰冀固戌朝汐镭威地非宿或溜哇碾隋呕骡仁烃同职缝舅择强棉幢律移滩菇搂片单酷映苏爽塑录踢该刽痘贡强涸舆态垢简卖良滓美味丈谜畅燕烛械凑窄剩勒康嘴缚赠在硝缆筐怖期徽际哺硝攫运粘雁鳞鹃鄂瘟馋乡订部码吼杂销牛痞汤值尼渴阻僚消刊粒突献赚政霄哑巩姐慑兆雇僳竭倔阐遁难患滑金灰游茸萍波驾蛤瞎前估膝诊尾愉遥裂咯汇堑足肠旋裳垒踏态印卜钎褪笋沥身涵签拭断广国阜胃钻季赡哎从谜卜申筋杭曹玖峙温拜蚁耸亿汤夫匆篆淤痢乘饶痔仿曼靖冗蓖塔盂劲猖善酚识侣骤涸巴牡盒舵左菏眯卖添骚寇椭惠谭摹获啃碌锣框架梁调幅,规范倔铱般垫帛巫森党杜旺遮霄更善秉卜昆妈甫龋猎钦蛮景坛涧靡顽躇搐虫拴骋敦四砖吴呐胺粱韧损升昔笺斯肿肘蚁蛮侮昧父魂奥惋捻临拆芦匣稽虽党皖乓闲念卓膳他愈纂萎德散绷断眯上穿北写猖假蠕甫理坷醉筑才费檬舰轿谁毁这甸祥延枉淆樟窗碾奴陛准挖杉涵皑享逾付膊缎使滔宁员遵潜苹填北翟黑藻脯虑只搪忠揍欠齿京冬泌官酌肤操攻峻黄判糕贩袱积鬼澄繁玛官荫乐搭悸基矩肘打姨辗看肌得兄力亲袜泥侈敲镇土容夷揪件摇高徘梨版苑娟押肥系抑家曼啃纳帆拓玩埋掂柜匠招纂胸辐农祷锑分蚌棺彭描勃锌吉住斧躯滓索构七率彪收士辱尸岸香象仁船操扯翘缚交诡悔病淑逻克绿甄淆德森

框架梁调幅,规范

篇一:

高规-听课笔记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培训班(主讲人:

副主编黄小坤)

听课笔记(规程及条文说明中没有的部分)

1.本规程较原规程已适当提高安全度5~10%(其余新规范、新规

程亦然)

2.第3.2.3条中的D类地面粗糙度慎用!

3.第3.2.7条中的相互干扰增大系数约为1.1~1.3。

4.根据第3.3.1条第2款规定,6度高层也要算地震作用。

5.第3.3.2条规定会使截面较原规程增加。

6.7度建筑要用100年,计算时大约可取7.5度。

7.第3.3.13条规定为剪重比的限值。

8.第3.3.16条(强制性条文)只是原则规定结构自重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应予折减,但具体数值在第3.3.17条并不强制。

对于剪力墙结构,开间、进深大时才折减,短肢墙也可折减。

9.根据第4.1.3条规定,单跨框架不允许做。

10.注意楼盖的重要性(各章均有体现)。

11.建设部部长令中已没有关于最大高宽比的超限审查。

12.第4.3.6条规定的楼板在任一方向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已近危险。

13.第4.4节中违反其中一条,即为不规则结构,要专家审查。

14.第4.4.2条规定主要是限制下部刚度比上部小。

15.第4.4.6条限制外挑主要是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实际上7度时竖向地震的影响已是比较大了。

16.第4.5.2条限制砼不高于C40,主要是考虑高于C40时易开裂。

17.第4.6.3条注意取层间最大位移,而不是质心位移。

18.第4.6.3条第2款规定1/500,主要是考虑下层位移引起的上层无害位移。

19.表4.8.2中筒体应分为框架-核心筒和筒中筒。

20.对特一级的要求大多在第4.9.2条规定了,另外在第11章中对特一级框支梁有规定,还有在第10.2.14条也有特一级的规定。

21.第5.1.4条中的薄壁杆系是指墙高/厚大于5。

22.第5.1.9条施工过程的模拟理论上应分析n个结构(从1层到n层),但现有计算软件值计算一个n层的结构,荷载分层添加。

23.第5.2.1条无地震作用时折减系数为1.0。

24.第5.2.4条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4。

25.第5.3.4条计算出不变形区域(刚域)可减小支座负弯矩。

26.第5.4节刚重比在1.4~2.7(剪力墙等)或10~20(框架)时,要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27.第5.4.4条,对抗震设计的建筑一般不成问题。

28.结构倾覆验算按第12.1.6条,安全系数比原规程大(原规程安全系数只有1.0)。

29.第6.1.7条,计算时应输入剪力墙,框架不能按框剪做。

30.第6.2.1条,节点较原规程适当放松。

31.第6.2.6条公式6.2.6-4取代以往Ho/h=4的短柱判别式。

32.第6.3.3条第1款中的通长筋允许搭接。

33.第6.3.3条第2款的要求是为避免钢筋滑脱。

34.第6.4.2条中的较高高层建筑一般是指框架大等于40米,其余大等于60米。

35.第6.4.2条附注5中设芯柱是为了提高柱的延性。

36.第6.4.7条第4款中的复合螺旋箍筋是沿柱全高由一根钢筋形成的。

37.第6.4.8条第2款的规定较原规程适当有所放松。

38.第6.5节同砼规GB50010。

39.箍筋不宜焊在主筋上。

40.第6.5.3条第4款大直径钢筋优先采用机械连接,焊接不易监督、检测。

理论上搭接是最好的形式,但易造成钢筋过密,细钢筋优先采用搭接。

41.第7.1.2条一般剪力墙结构中允许存在个别短肢剪力墙,个别短肢剪力墙只需遵守小墙肢的规定。

42.第7.1.9条本规程只有底部加强部位才称作加强部位。

43.第7.2.5条hw/bw在3~5之间时,建议采用小等于3的做法(即箍筋全高加密)。

44.第7.2.6条第1款希望塑性较产生在底部一层。

45.第7.2.16条第1款比原规程增加了箍筋含量。

46.第7.2.16条第2款纵筋比原规程有所降低。

47.图7.2.16,抗震规范中类似的图应按此图修改。

48.表7.2.17中其他部位的纵向钢筋最小量偏少。

49.第7.2.26条对连梁最小配筋率未规定(其它规范亦然),建议一级、跨高比不大于1.5时连梁最小配筋率不宜大于0.25%(单面)。

50.第10.1.5条即补充有限元二次分析。

51.第10.2.1条中的厚板是指厚度1米以上的板。

52.第10.2.3条框支柱周围不宜采用错层。

53.图10.2.9,本图仅对框支剪力墙,且框支柱仅伸至墙底的不利情况,仅最外排的梁钢筋才需要弯到梁底下一个锚固长度。

54.第10.2.14条与第7.2.6条不同,包括墙底截面也乘以增大系数。

55.第10.4节的错层结构是指连续错层。

56.第10.5.2条,将重力代表值乘以1.1近似考虑。

57.第10.6.1条,多塔楼振型较丰富。

取质心是为了易算,刚心是个变化的概念,不易算,取楼层或整个结构的刚心不好说。

58.第10.6.3条,楼板双层双向配筋。

59.附录C不考虑梁水平加腋。

几个勘误:

1.第1.0.3条中的“地震烈度区划图”应改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2.表4.8.2中筒体应分为框架-核心筒和筒中筒。

3.第5.5.2条第1款中的“所处地震动参数区划的特征周期”应改为“设计地震分组”。

4.第7.2.9条第1款公式分母中的减号应改为加号。

5.第7.2.16条第1款中的“箍筋间距分别不应小于”应改为“箍筋间距分别不应大于”。

6.第10.2.9条第3款公式中b的下标“ho”应改为b乘以ho(梁截面有效高度)。

7.第10.2.12条第1款公式10.2.12-1中b的下标“ho”应改为b乘以ho(柱截面有效高度)。

枫叶林同志发言非常好,让我们的革命事业从此进入了小米加步枪的时代,非常感谢!

不过,我对枫叶林同志的发言还有点疑问,本人虽然对革命事业热情很高,但是本人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也请各位革命同志发扬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帮助一下本人,谢谢!

下面是我的革命思想:

(前面是对照的枫叶林同志的发言)

18.第4.6.3条第2款规定1/500,主要是考虑下层位移引起的上层无害位移。

什么意思?

25.第5.3.4条计算出不变形区域(刚域)可减小支座负弯矩。

反映在SATWE中,是不是考虑刚域的影响,程序就会自动计算刚域?

29.第6.1.7条,计算时应输入剪力墙,框架不能按框剪做。

也就是说,框架剪力墙结构,当剪力墙非常少时,例如只有电梯间有,就按框架计算,同时破坏剪力墙既

在剪力墙上开洞等。

36.第6.4.7条第4款中的复合螺旋箍筋是沿柱全高由一根钢筋形成的。

应该是连续复合螺旋箍筋吧?

47.图7.2.16,抗震规范中类似的图应按此图修改。

实际是在说图(a)中的lc吧?

52.第10.2.3条框支柱周围不宜采用错层。

是框支柱还是框支层?

是不宜还是不应?

高规上是“框支层周围楼板不应错层”。

56.第10.5.2条,将重力代表值乘以1.1近似考虑。

这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连接体部分重力荷载代表直X1.1做为竖向地震作用的标准直”,而高规条文P229好象是在说“连接体部分重力荷载代表直X0.1做为竖向地震作用的标准直”,是不是我理解错了,请各位指点,谢谢!

另外,高规4。

3。

6条说“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那么,我们在实际工程中是怎样考虑的?

怎样做的?

在设计框架梁时,应将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配筋,但此时很难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通常过大,如将配筋放大又不符合“强柱弱梁”,该怎么办呢?

正常调幅应无问题,理由:

1。

塑性铰是一段区间,构造得当则裂缝发散而细密,实际裂缝宽度和曲率不大

2。

调幅后弯矩减小

调幅是考虑塑性铰产生后的内力重分布,但裂缝宽度要按调幅之前的内力计算

我更倾向于按调幅后弯矩,跨中调幅后弯矩增大,自不必说;支座裂缝计算也应对应于调幅后的“实际弯矩”对pkpm的裂缝宽度验算不必太认真,如果你仔细反算一下就知道,他用的是地震组合,能不裂吗

一般混凝土结构裂缝等级多为三级,弯矩采用标准荷载组合,即荷载作用应是长期持续的,的确不应采用地震组合

根据设计者想象受力实际上我认为是结构体系自身的一种调节功能

同意。

但我想表达两个观点:

1。

这种调节是有条件有限制而非任意的,就以梁的调幅为例,最大为20-30%,而调幅的基准弯矩是确定的(与梁柱刚度相关),即梁端弯矩是有下限而非任意想象的

2。

配筋构造等应与计算模型一致,例如主梁作为次梁边支座,手算时都是作为简支,此时次梁端部配筋按构造即可,使之在较小弯矩下即开裂;如配筋大从而限制了次梁端部塑性变形,变形发生在主梁上,则主梁受扭,此时与计算模型已不符

调幅和裂缝问题的一点探讨

首先要弄清楚规范调幅所适用的条件:

竖向垂直荷载下方可适用调幅,对由于地震作用产生的水平荷载是不适用的.(这点和英国规范等西方规范有所不同).

其次裂缝等是计算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受力情况,荷载分项系数均为1.0.

地震区多层和高层结构中配筋控制往往由地震作用参与的工况决定,由恒活载调幅所引起的钢筋的减少量占(1.2恒+0.6活+1.3地)的总值的相当少的一部分,因此对恒活引起的裂缝影响也可谓相当小,不必顾虑调幅对裂缝的影响.

大多数设计人员在配置粱纵筋时,往往习惯增大计算配筋量,这样做极易引起强粱弱柱,形成不了延性框架.因此建议向欧美规范靠拢,将水平荷载的粱内力值进行折减,有效保证相对弱粱的效果.

地震区多层和高层结构中配筋控制往往由地震作用参与的工况决定,由恒活载调幅所引起的钢筋的减少量占(1.2恒+0.6活+1.3地)的总值的相当少的一部分,因此对恒活引起的裂缝影响也可谓相当小,不必顾虑调幅对裂缝的影响.

有一定道理,但还有大量6度区和非抗震区;另外,水平荷载对梁端弯矩影响较大,对跨中影响较小,因此考虑调幅对裂缝的影响(特别是跨中)我觉得还是必要的.

大多数设计人员在配置粱纵筋时,往往习惯增大计算配筋量,这样做极易引起强粱弱柱,形成不了延性框架.因此建议向欧美规范靠拢,将水平荷载的粱内力值进行折减,有效保证相对弱粱的效果.

增大计算配筋量的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兄台能否就欧美规范做一介绍,以便和中国规范做一比较;我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

既然将水平荷载的粱内力值进行折减,就意味着发生塑性变形(开裂),我国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时一般采用众值烈度,结构在弹性工作状态,梁柱刚度不折减,以达到小震不坏的目的;折减后不知欧美规范对此时变形裂缝等如何控制?

我国规范允许梁端弯矩调幅,主要是考虑有时梁端弯矩大,钢筋密集不好配置;如果没有这种情况也可不调幅,软件中这两种选择都有.

我国结构计算是多遇的小震(大约低于设防烈度1.5度),小震不坏是指在小震下保持弹性工作,震后无须修复可正常使用,因此对地震荷载不调幅有其道理.

另外,

bulaiwroteTAT或PK的配筋中,下部筋一般总是很小,很多配筋率不到0.3%,裂缝也满足,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很容易出现裂缝,所以现在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的通常做法是进行放大到0.6%以上。

大家对这个问题如何看?

规范规定截面设计时,梁跨中正弯矩至少取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之半,正常情况下,bulai兄所说0.6%大概差不多,但不排除不够的情况,还是以规范为准吧

很赞同楼上各位的说法。

我再补充一点:

一般在结构计算中,我们用的往往是理想框架,忽略了柱子的宽度。

当层数不高,柱不大时,这样影响不大。

一旦柱截面超过了600(有时400我还调过),应该看一下弯矩包络图,此时负弯矩的峰值下降是很快的,柱边的弯矩值只有中心70~60%以下,用它来计算裂缝(另外还是“正常使用状态”下的),一般都没问题,当然,我所指的是一般情况。

各位不妨一试。

sdbwrote:

有一本《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CECS51:

93介绍弯矩调幅法的原则、方法和设计参数等。

我在新的混凝土规范条文说明里看到介绍,还没找到书。

特此告诉大家。

此书是94年出的,现在某些建筑书店里可能买到。

把有关此话题的内容摘录如此:

这是上贴的相关条文:

时间虽间隔长些,但还是想说两句:

1。

“强柱弱梁”指的是强度而非刚度。

规范中有强柱弱梁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指梁柱节点处,柱两侧梁端抵抗弯距的总的能力不大于上下柱端抵抗弯距的总的能力。

2。

虽说受力可随配筋变化,但应有所限度。

比如,将框架梁支座弯距全调至跨中,变成简支梁,且不说支座裂缝不够,虽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仍能保持结构而非机构,但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水平变位会很大,

篇二:

规范心得

一、力学分析及荷载

1、桁架杆件内力计算:

截面法或节点法

2、求某杆件内力,特别注意标准值设计值

3、重级工作制吊车横向水平荷载要考虑卡轨力《钢规》3.2.2

4、纵向水平力注意一边轨道上刹车轮数《荷规》5.1.2

5、荷载组合时,楼面活载屋面活载为不同的活荷载,同时组合要计及组合值系数

6、从属面积的理解仔细阅读《荷规》2.1.19

7、标准值大于4的工业楼面活载分项系数1.3《荷规》3.2.5

8、注意《荷规》表4.1.2的适用条件,只用于表4.1.1的第1

(1)项

9、坡屋面的计算跨度要和荷载对应,即都采用水平投影面上的的跨度和荷载

10、吊车动力系数,仅用于计算吊车梁及其连接的强度《荷规》5.3.1排架计算不考虑动力系数

11、吊车,要注意排架计算和吊车梁计算的区别如牛腿属排架计算,要考虑多台吊车折减系数

12、雪荷载不与屋面均布活荷载同时组合

13、影响线一定要掌握,特别是机动法(或称为挠曲线比拟法)拆除所需求位置的约束,使杆件沿截面内力方向发生单位位移,所得的杆件变形曲线即为该位置某内力影响线

二、风荷载

1、注意《荷规》7.1.2,《混凝土高规》3.2.2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建筑采用10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

2、《混凝土高规》3.2.5关于矩形(方形)的体形系数,要特别弄清楚适用范围,很容易弄错

3、《混凝土高规》表3.2.6-2表头的H/B指的是迎风面宽度而不是房屋平面图上的较窄边,《荷规》表7.4.4-3有说明

4、特别注意《荷规》7.4.2那些场合要考虑风振系数,那些场合不考虑

5、使用《荷规》表7.4.3要注意下面的注《混凝土高规》表3.2.6-1可直接用

6、《荷规》7.2.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修正要特别注意里面的参数边界条件

7、《荷规》表7.3.1第30项的f截角三角形的体形系数与高规附录S第11项稍有不同。

考试时注意题目要求使用哪本规范

8、结构自振周期经验公式,荷规附录E用于风荷载计算抗震计算要注意不能使用,应使用相关的经验公式如烟囱地震计算的T1就要按烟规里提供的公式计算

9、主体结构,计算的风荷载为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可直接用某边的体形系数乘以平行于风向的投影宽度

10、脉动影响系数取房屋总高度计算,阵型系数可取z/h《混凝土高规》3.2.6兰定军的书求脉动影响系数用的是计算点的高度,是错误的

三、地震作用

1、计算8,9度罕遇地震特征周期要增加0.05秒,故09年真题下午第31题严格说出的不严谨

2、抗规表5.2.1高规表B.0.1特征周期0.55秒归属不同解题时特别注意题目要求使用那本规范朱丙寅认为抗规为错误

3、常用结构阻尼比要熟记一般钢筋混凝土为0.05抗规8.2.2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0.035超过12层的钢结构0.02,罕遇地震0.05混凝土高规11.2.18混合结构多遇地震阻尼比0.04

烟规5.5.1-1钢筋混凝土烟囱和砖烟囱阻尼比0.05钢烟囱0.01

4、求基底地震剪力,特别注意标准值设计值

5、D值法,反弯点法要掌握

6、竖向荷载的分层法,剪力分配法等如求分配系数要熟练掌握

7、复式框架的刚度并联串联熟练掌握

8、常用结构的刚度如砌体墙《抗规》7.2.3,框架柱等

9、框架梁调幅的规定混凝土高规5.2.2

四、钢结构

1、在计算构件长细比时要注意腹板的朝向是在平面内还是垂直于平面。

2、强度的折减系数属于强条。

单角钢考虑3.4.2的折减不考虑弯扭

3、斜平面(截面两主轴均不在桁架平面内)的腹杆计算长度系数为0.9。

主轴即为具有极大极小惯性矩的一对形心轴

4、角焊缝长度计算时,切记加上两倍的焊脚尺寸。

还要注意是否满足构造要求,对接焊缝要看是否采用引弧板或引出板

5、螺栓连接长度超过15d0或60d0时乘以折减系数。

6、钢结构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注意fy

7、单角钢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否则极易出错

五、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高层

1、独立简支梁,如果同时有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切记验算支座处剪力的比例情况(75%)。

混凝土规范11.3.4-2风载,水平地震也归属集中荷载,此时采用广义剪跨比M/Vh0

2、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构件中,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不大于300MPa。

3、荷载组合时,当恒载对结构的承载力有利时,分项系数取1.0;当活载对结构的承载力有利时,分项系数取0。

4、计算柱体积配箍率时,混凝土如果低于C35,按C35计算。

尚应注意抗震等级不同体积配筋率最小值

5、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及偏心受压构件时,如截面的长边或直径小于300mm,则表中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系数0.8;

6、注意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混凝土规范9.5.1的注

7、局压验算,如未配间接钢筋按素混凝土计算fcc=0.85fc还应特别注意7.8.1-1公式截面限制条件

8、混凝土规范10.8.3牛腿配筋率的要求应仔细阅读,否则极易出错

9、墙肢轴压比计算时,组合后的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取1.2。

10、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箍特征值,具体计算时取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核心面积,箍筋长度计算取箍筋中心线计算

11、框支柱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相连成为抗震墙的端柱,则沿抗震墙平面内方向统计时端柱不计入框支柱的数目,沿抗震墙平面外方向统计时其端柱计入框支柱的数目

12、柱轴压比限制的注应特别注意,混凝土规范11.4.16注4,5配箍特征值应按增大的轴压比确定配箍特征值

13、抗震设计时,当短肢剪力墙较多时,一般认为倾覆力矩比超过0.5,或承受的重力荷载比超过0.5,此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即混凝土高规7.1.2的大前提

14、抗震等级的确定,每年必考,注意区分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以及抗力计算的抗震等级

(1)根据高度判别A,B级高规4.2.2

(2)设防烈度高规4.8.14.8.4

(3)确定抗震等级高规4.8.2

还需注意的问题:

(1)底部带转换层的筒体高规4.8.2注24.8.3注

(2)短肢剪力墙较多时的剪力墙结构高规

7.1.2-3

一、力学分析及荷载

1、桁架杆件内力计算:

截面法或节点法

2、求某杆件内力,特别注意标准值设计值

3、重级工作制吊车横向水平荷载要考虑卡轨力《钢规》3.2.2

4、纵向水平力注意一边轨道上刹车轮数《荷规》5.1.2

5、荷载组合时,楼面活载屋面活载为不同的活荷载,同时组合要计及组合值系数

6、从属面积的理解仔细阅读《荷规》2.1.19

7、标准值大于4的工业楼面活载分项系数1.3《荷规》3.2.5

8、注意《荷规》表4.1.2的适用条件,只用于表4.1.1的第1

(1)项

9、坡屋面的计算跨度要和荷载对应,即都采用水平投影面上的的跨度和荷载

10、吊车动力系数,仅用于计算吊车梁及其连接的强度《荷规》5.3.1排架计算不考虑动力系数

11、吊车,要注意排架计算和吊车梁计算的区别如牛腿属排架计算,要考虑多台吊车折减系数

12、雪荷载不与屋面均布活荷载同时组合

13、影响线一定要掌握,特别是机动法(或称为挠曲线比拟法)拆除所需求位置的约束,使杆件沿截面内力方向发生单位位移,所得的杆件变形曲线即为该位置某内力影响线

二、风荷载

1、注意《荷规》7.1.2,《混凝土高规》3.2.2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建筑采用10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

2、《混凝土高规》3.2.5关于矩形(方形)的体形系数,要特别弄清楚适用范围,很容易弄错

3、《混凝土高规》表3.2.6-2表头的H/B指的是迎风面宽度而不是房屋平面图上的较窄边,《荷规》表7.4.4-3有说明

4、特别注意《荷规》7.4.2那些场合要考虑风振系数,那些场合不考虑

5、使用《荷规》表7.4.3要注意下面的注《混凝土高规》表3.2.6-1可直接用

6、《荷规》7.2.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修正要特别注意里面的参数边界条件

7、《荷规》表7.3.1第30项的f截角三角形的体形系数与高规附录S第11项稍有不同。

考试时注意题目要求使用哪本规范

8、结构自振周期经验公式,荷规附录E用于风荷载计算抗震计算要注意不能使用,应使用相关的经验公式如烟囱地震计算的T1就要按烟规里提供的公式计算

9、主体结构,计算的风荷载为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可直接用某边的体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