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秋天的怀念.docx
《2秋天的怀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秋天的怀念.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秋天的怀念
2、秋天的怀念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熟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掌握词语:
瘫痪暴怒捶打憔悴诀别淡雅烂漫喜出望外絮絮叨叨
3、初步体会文章主旨。
4、阅读训练:
第一自然段;从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词语:
瘫痪暴怒捶打憔悴诀别淡雅烂漫喜出望外絮絮叨叨
2、初步体会文章主旨。
难点:
1、初步体会文章主旨。
2、阅读训练:
第一自然段;从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导学:
1、了解作者。
史铁生,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
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
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
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
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2010年12月31日病逝。
2、熟读课文。
3、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每个2遍)
4、概括课文内容。
5、思考文本的中心思想。
导入新课:
史铁生名言导入:
“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
自主学习:
课文写了四个场景,你能标出它们所在自然段,并概括每个场景缩写的事件吗?
场景1:
(第自然段)主要事件:
场景2:
(第自然段)主要事件:
场景3:
(第自然段)主要事件:
场景4:
(第自然段)主要事件:
合作探究:
阅读训练:
(第一自然段)
1、有感情朗读(读好人物的对话,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用一个词语概括我脾气的特点。
我什么会变成这样?
练习反馈:
从母亲的言行中,体会母爱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发言次数:
书写情况:
不过关的知识: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难点: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导学:
1.听写课文中的词语。
2.解释词语:
瘫痪:
砸碎:
沉寂:
絮絮叨叨:
诀别:
3.概述课文主要内容,思考课文的中心思想(主旨)。
导入新课:
看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导入导入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导入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导入C“人生如梦。
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
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
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
问:
说出这样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自主学习:
1、范读课文,体会复杂的情感。
听读课文,学生感受史铁生的内心世界。
(1)你感受了史铁生怎样的情感?
忏悔、内疚、痛悔、思念
(2)如果将文章的题目直接改称“怀念母亲”好不好,为什么?
2、品味语言,读懂母爱的深沉。
读了文章你觉得那是怎样一个母亲?
母亲用无私的爱守护鼓励受挫的儿子,燃尽生命最后一点油火,做儿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灯。
3、研读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
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儿子呢?
儿子爱母亲吗?
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
小结:
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
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
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4、感受坚韧,读懂人生的磨难。
认识的史铁生,一个坚强的“好好儿活”的史铁生。
朗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这里要强调菊花的色彩?
文中还有表示颜色的词语吗?
为什么这样描写?
练习反馈:
1、试着把第五段结尾的“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补充完整。
2、文章最后自然段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学习这种写作手法,试着写一段景物描写以抒发某种情感。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发言次数:
书写情况:
不过关的知识:
3、羚羊木雕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
2.理清文章线索、结构。
3.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充分感悟本文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赏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
重点:
理清文章线索、结构。
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充分感悟本文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赏人物形象。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导学: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犄角()寒颤()树杈()羚羊()怦怦()恶心()脸颊()挨揍()着落()攥着()咽喉()逮捕()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塞颤逮藏
()()()()
3、在下列句子中的“口”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A、(爸爸)慢慢地对我说口“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
B、“不!
”我哭着喊了起来口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
”妈妈坚定地说口“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
4、根据提示,在各句中的“说”字前填上恰当的词。
坚定小声递到我手上满不在乎塞到我的手里坚强
A、“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
”我()说。
B、她把小刀()说:
“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C、“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
”妈妈()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
导入新课:
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不是罪恶的助手。
----(罗马)西塞罗
知识链接:
记叙文的叙述顺序一般有____、____、和____等。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在此文中就运用了插叙的方法。
如在爸爸妈妈逼迫自己向万芳同学要回“羚羊木雕”时,插入了自己与万芳同学的相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友情。
这样写使文章内容严谨,达到了写作的目的——含蓄地批评了父母的重财轻友,不理解孩子的心,不尊重孩子们纯真的感情的行为。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1.读课文。
2.概述课文内容。
抽生复述。
3.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空格处完成下列情节概括:
情节:
妈妈追查、逼迫 () →爸爸 ()→插叙回忆()→我()
合作探究:
起因:
我送木雕(插叙交待:
)。
经过:
要收回木雕(原因是:
)。
结局:
收回木雕()。
练习反馈:
1.仿写
例句:
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仿句:
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各组分角色读课文。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发言次数:
书写情况:
不过关的知识: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分角色读课文。
2.品味语言,了解烘托、反问的修辞手法及叙述中的倒叙和插叙。
3.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
重点:
分角色读课文,要注意感情,读出语气。
难点:
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犄( )角 怦( ) 藏( )刀 脸颊( ) 攥( )着
2.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
( )
②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 )
③完全不放在心上。
( )
④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 )
3. 读课文,完成下表。
内容
时间
事情
叙述顺序或方法
线索
1
开头
今天
今天
2
上星期
3
昨天
4
今天
结尾
今天
小结
反问句
自主学习:
1.分角色读课文。
2.朗读评价,特别注意是否读好语气、语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1)开篇用“突然”一词,使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显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
(2)母女对话神态的对比,着力渲染对话的气氛,表明妈妈为一件工艺品伤害了孩子的心。
妈妈 孩子
突然间(惊慌) 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惊吓)小声地说
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十分严厉(严厉) 声音有些发抖(害怕)
坚定(坚定) 哭着喊了起来(反抗)
对话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3)爸爸的语气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爸爸的态度虽与妈妈不同,在实质相同,不同语言描写显示出不同的个性:
妈妈严厉,爸爸深沉、冷酷。
(4)“我”不小心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为什么要抹眼泪?
一是心疼裤子,二是回家挨说。
可见“我”的自尊心强,也可见妈妈的严厉。
(5)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说明万芳有同情心,急朋友之所急。
万芳的话多自信,对绝望的我伸出救援之手,表现万芳的“仗义”性格。
她对她妈妈的惩罚满不在乎的话,更表现万芳为朋友受过的仗义性格。
(6)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
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来递到她的手上。
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
小朋友之间的纯洁的友情如春天美丽的花朵,鲜艳迷人。
(7)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到“从兜里掏出——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这一段是插叙,说明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我”把羚羊送给她是对友谊的表示。
(8)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
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为什么欲说而不语?
这里透露奶奶深知儿子、媳妇的为人,左右为难。
屋子里静极了。
奶奶突然说:
“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矛盾发展到高潮,奶奶不说也得说了,虽然她的话并不能扭转乾坤。
用奶奶的话批评了爸爸妈妈重财轻义的行为。
(9)我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找万芳,在路上和到万芳家时的心情是多么悲伤、多么无奈,神情是多么尴尬。
(10)万芳对我的问候多么关切,听到我说把羚羊还我时,又是多么吃惊,她责备我的话说得又是多么的婉转。
(11)万芳妈妈的话也表现了对女儿的严厉,表现了她泼辣的性格。
(12)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这种担心正见得“我”对友谊的珍惜,表现了“我”的绝望。
(13)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寒颤,这里用景物冷冷的月光衬托人物哀伤的心情。
(14)万芳跑了过来。
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
“你拿着,咱们还是好朋友……”万芳一定知道了我的难过,她还是那么活泼开朗,还是那么仗义疏财。
万芳的突然不见与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
(15)结尾末两段用神态、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间友谊花朵的摧残,对孩子纯洁心理的伤害。
它给读者留下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合作探究:
1.读课文,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
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
并用“××是 的人”来回答。
a.妈妈是一个 的人。
b.爸爸是一个 的人。
c.万芳妈是一个 的人。
d.奶奶是一个 的人。
e.万芳是一个 的人。
f.“我”是一个 的人。
2.你觉得万芳在得知“我”要索回羚羊木雕后的心理变化应该是怎样的?
请概括回答。
惊讶→ → →
练习反馈:
文中有哪些叠词?
有何表达作用?
同学们找一找,用一种符号标示出来,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叠词“表现了xx(谁) 怎么样。
”
怦怦:
表现了 。
紧紧:
表现了 。
静静:
表现了 。
愉愉:
表现了 。
嘿嘿:
表现了 。
慢慢:
表现了 。
呆呆:
表现了 。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发言次数:
书写情况:
不过关的知识: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充分感悟本文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赏人物形象。
2.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
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并能有效地解决好类似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难点:
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
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并能有效地解决好类似问题。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导学:
1.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2,为辩论准备材料。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分角色朗渎了课文,通过朗读、评价,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如果发生了这类矛盾,你该如何处理,你一定有许多想法。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质疑、讨论和辩论,深入探讨课文,统一我们的思想。
自主学习:
确定辩论议题:
(1)父母逼孩子要回送人的东西,这种做法对不对?
如果你是父母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2)友谊和钱财孰重孰轻,应怎样正确对待?
(3)你如果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会怎么处理?
(4)父母有了错误缺点时,孩子应该怎样对待父母?
合作探究:
1.我国的《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
18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第十六条则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根据课文内容,“我”的年龄应该是在18岁以下,因此“我”的行为应该得到法定监护人(即家长)的同意。
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父母心目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我”心目中珍视的是友情,由此而起冲突。
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如果当初父母讲明白羚羊木雕怎样贵重,叮嘱女儿好好保管,女儿就不会轻易送人)。
“我”也是有欠缺的(倘若女儿事先征求一下父母意见也就没事。
可见,小朋友还不大懂事,凡事应该征求父母意见,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为)。
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
A要学会思考,有主见.
B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
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学会沟通,让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这样也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我”的妈妈如果委婉地跟万芳妈妈说这件事,劝万芳妈妈不要责怪万芳,好好跟万芳说,万芳就会把羚羊木雕还给“我”,这样既可以保护孩子的感情,又可以让孩子更懂事。
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
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倾向“我”,孩子心灵多么美好,尽管他们幼稚,但是不能粗暴地伤害他们的心灵。
孩子的心灵比任何贵重的东西更加贵重,只知东西贵重,不知孩子心灵贵重,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2.按学生观点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
3.就辩论中双方的观点、理由、态度、方法进行点评。
4.本文多处用到对话描写,请同学们分析归纳文中表示“说”的语言形式及其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1)采用常用词“说”的普通格式的。
如:
奶奶突然说:
“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
(2)在具体的语境中有时省略表示“说”的词。
如:
“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
(3)对话中有时用其他的“说”。
如: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
”妈妈突然问我。
“不!
”我哭着喊了起来。
(4)在“说”字之前加上“态度”的修饰。
如: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
”妈妈坚定地说。
“我要把裤子换过来。
”她却满不在乎地说。
(5)用“神情”表示“说”或在“说”字之前加上神情。
如: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
”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
”我小声地说。
(6)带动作的“说”或以动作表示“说”。
如:
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
“你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送给谁了?
告诉我。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5.再读对话,揣摩神态动作描写,试就其表达作用进行分析。
第一组:
刻画妈妈的
(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
”妈妈突然问我。
(去掉加点词“突然”,可以吗?
)
(2)“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
”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句中的“紧紧”表现了什么?
)
(3)“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
”妈妈坚定地说。
(不用“坚定”,句子的表达效果是否会发生变化?
)
第二组:
写“我”的
(1)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
(“怦怦”一词用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
(2)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
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加点词有什么作用?
)
(3)“没有卖……我送人了。
”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4)“不!
”我哭着喊了起来。
学生体味、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组
(1)中用“突然”一词,一开头就渲染出紧张的气氛,见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
(2)句中“紧紧”表现妈妈追查的神态。
(3)句用“坚定”表示出妈妈说话的语气和固执生硬的态度。
第二组
(1)中“怦怦”是拟声词,形容心跳。
被逼无奈,“我”受到的惊吓的心理、动作、语言在各句中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显示出“我”的真诚无私。
第四课时
6.思考:
通过写妈妈的逼迫、追查,表现了她的态度,显示了文中的“我”的妈妈是怎样一个形象?
(提示:
外在的形象是指人物的神情面貌,内在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妈妈神情面貌——咄咄逼人。
再三强调羚羊木雕的贵重,其实这是用这个砝码去衡量孩子的情感在大人心目中的分量。
在父母心目中,孩子的情感并无分量。
性格特征——只知羚羊贵重,不知友情珍贵,即重财轻义。
7.从爸爸“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以及谈话内容看他的态度是否与妈妈相同,可以看出爸爸不同于妈妈的个性是什么?
奶奶的话是对“我”父母逼迫要回木雕粗暴做法的批评。
奶奶懂得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友情,是明事理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静静地”写点烟的姿态,“慢慢地”表示说话的速度,和“很平静”的声音配合起来看其态度实质是相同的;至于个性却有所不同:
妈妈严厉,爸爸冷酷。
8.奶奶很简省的一句“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明确:
,但力量有限,又左右为难。
练习反馈:
根据课文提炼信息做答。
1、万芳先前的“突然不见”与选文的“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变化,由
而变成。
2、找出文中描写月光的词语,其作用是。
3、对“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A、这件事主要怪我,但万芳也有责任。
B、因为爸爸妈妈以前没有给我讲清楚羚羊木雕的贵重,所以这是他们的责任。
C、我反悔应该怪我,但是父母只知羚羊贵重,不知情义无价,逼我这样做,所以更应该怪父母。
D、这件事主要怪万芳,但我也有责任。
4、课内语段精读,回答问题。
从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
(1)从记叙的顺序看,这几段文字在全文中属于什么顺序?
有什么作用?
(2)“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一句中的“跳”能否改为“站”,为什么?
(3)从以上片断中,你觉得万芳是一个怎样的人?
(4)你觉得“我”在未经父母同意的情况下,将木雕送给万芳对不对,请说说你的理由。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发言次数:
书写情况:
不过关的知识:
4、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能读会写“嗅、叠、匿笑、花瓣、沐浴、祷告”等词语。
2.掌握散文诗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3.了解散文诗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熟读背诵诗。
重点难点
重点:
准确领悟散文诗所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如《金色花》中“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
学习方法:
1.朗读教学法。
借朗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
朗读形式多样,个体大声朗读,学生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听读磁带等。
2.采用诗歌五步教学法。
知诗(知内容)说诗(说诗意)想诗(想意境)悟诗(悟情感)品诗(品特色)。
课前导学: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生于地主家庭。
曾留学英国。
1921年在桑蒂尼盖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