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增效环境控制专家细谈 6.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74350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殖增效环境控制专家细谈 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养殖增效环境控制专家细谈 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养殖增效环境控制专家细谈 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养殖增效环境控制专家细谈 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养殖增效环境控制专家细谈 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殖增效环境控制专家细谈 6.docx

《养殖增效环境控制专家细谈 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殖增效环境控制专家细谈 6.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殖增效环境控制专家细谈 6.docx

养殖增效环境控制专家细谈6

养殖增效环境控制专家细谈(6).txt我这辈子只有两件事不会:

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人家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是背影。

肉的理想,白菜的命。

肉的理想,白菜的命。

白马啊你死去哪了!

是不是你把王子弄丢了不敢来见我了。

福利养猪:

北方冬季养猪当心“四差”

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因素,北方冬季除气温低寒冷外,其自然气候还有如下“四差”:

  1、白天和晚上温差大;

  2、早晚和中午温差大;

  3、室内和室外温差大;

  4、空气和地表温差大;

以上“四差”如不当心,很容易给猪群带来不良后果和重大损失。

所以,北方冬季养猪在管理上要重视如下细节:

一、通风时间

  古时之所以要“午时三刻问斩”,就是因为下午1~3点是一天中温度最高时候,也是阳气最盛之时,所以问斩便不怕鬼。

故冬季通风时间应选在“午时三刻”为佳。

二、防止贼风

  俗话说“不怕狂风一片,就怕贼风一线”。

每天应抽专门时间检查猪舍墙壁房顶有无裂缝或孔,门帘和窗帘是否挂好。

三、夜巡

  建议养成冬天晚上巡视猪舍的习惯,一来检查猪群有无异常,二来检查保温设备及舍内温度是否正常,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有效保温

  经实际测试,如果是水泥地面,空气中的温度和水泥地面相差5℃左右,因仔猪每昼夜有十八小时以上趴在地面睡觉,所以仔猪最易因肚子遭凉出现拉稀疾病,建议冬季给仔猪睡觉的地方加垫草或木板,才会达到有效保温的效果,也是“为什么人晚上要睡席梦思和盖被子”的原因。

五、喝温水

  导致当前猪病(尤以母猪)泛滥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猪饮水不足,造成饮水不足的原因是猪不愿意夏天喝温开水,冬天喝冰水。

想想人为何夏天要喝冰饮料,冬天要喝热汤?

是因为人有自由,可以自动防暑御寒。

故建议在猪舍设置单独饮水箱,方便给猪饮用温水。

实践证明此举在冬天预防猪病有事半功倍之效。

  有道是:

细节决定成败。

有些事虽小,但后患却无穷。

愿各位兄弟姐妹从做好细小之事开始养猪赚钱吧!

冬季气温较低,消毒工作不容忽视

冬季气温较低,大家往往只注意猪舍的保温而减少了室内的通风换气,从而造成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大量积聚。

所以在冬季,消毒工作不能忽视。

  冬季因为保暖而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会使室内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可吸入颗粒物含量都大大增加。

这些有害物质会导致猪体呼吸系统的刺激性伤害和免疫力的下降,增加了呼吸道疾病的机会,也会使已有的疾病症状加重而难以治愈。

此外,冬季舍内空气过于干燥,飘浮在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吸附于机体的机率也大大增加了,容易造成微生物、病菌的大量繁殖,所以适时消毒显得很重要。

  为了有效防止冬季舍内污染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参考,希望能对您的养猪生产有利。

  1、在中午温度相对较高时,将窗户开一个小缝隙通风一小时。

据调查,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空气中的病毒细菌飞沫可飘浮30多个小时。

如果常开门窗换气,则污浊空气可随时飘走,而且室内也得到充足的光线,多种病毒、病菌也难以滋生与繁殖。

  2、定期对舍内消毒,消毒药物要轮换使用,用量要根据说明而定,不要擅自加大剂量。

消毒前一定要彻底的清扫,消毒时要使地面象下了一层毛毛雨一样,不能太湿(猪容易腹泻)也不能太干(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每个角落都要消毒到。

消毒时要让喷头在猪的上方使药液慢慢落下,不要对着猪消毒。

  3、冬季舍外的消毒显的很困难,特别是在进入场区和猪舍的通道时设立的消毒池,冬季可能会出现结冰的现象。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消毒液中散一些盐,这样就不会结冰了。

一定要注意勤换消毒池内的消毒液。

从生产流程探讨猪场环境污染

背景:

随着养猪行业低利润化,以户养为主的传统饲养方式在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养猪发达的地区已基本上被规模化、工厂化养殖所替代。

规模化猪场饲养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有利于提高生猪的饲养技术、防疫能力和管理水平;与传统方式相比,规模化饲养能大大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转换率,从而有利于降低猪场的饲养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然而集约化养殖场却存在着诸多环境方面的隐患。

它们每天要向外部环境排放大量粪尿等污染物,已渐渐地成为重要的非工业污染源。

据测算,1头90公斤左右的商品猪日排粪量约2.2公斤,尿量2.9公斤,污水20-30公斤(约含0.6-1.0公斤的总固体)。

这些粪尿污水若得不到及时处理,任其随意排放就会污染周围环境,特别是猪场附近的土壤生态系统。

本文从生产流程角度谈谈控制猪场污染物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从规划设计角度减少环境污染的途径

  过去许多集约化猪场过多考虑运输、销售等生产成本而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往往将场址选择在大中城市的城郊或靠近公路、河流水库等环境敏感的区域,以致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现在不得不重新面临搬迁。

因此建场时一定要把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将排污及配套设施规划在内,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对粪污的容纳能力。

在场址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在偏远地区、土地充裕、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顺畅、治理污染方便的地方建场;同时最好能与当地的立体农业相互促进,变废为宝,达到生态农业综合、持续、稳定地增长。

从营养角度减少环境污染的途径

  饲料安全是畜产品安全的前提和保障,在有条件的养殖场内最好采用膨化和颗粒加工技术,破坏或抑制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有害物质和微生物,以改善饲料卫生,提高养分的饲料转化率,减少粪尿排泄量。

如果加工工艺控制不当,饲料添加的各种化学物质在粉碎、输送、混合、制粒、膨化等过程中会发生降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对饲料及环境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我们必须非常注意各类添加剂在猪饲料中的合理应用。

在猪日粮中近2/3的磷是以植酸磷和磷酸盐的形式存在的。

由于猪体内缺乏能有效利用植酸磷的各种酶,所以在加工时必须大量添加无机磷以满足猪的生长所需。

如果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就可以将植酸磷水解为游离的正磷酸和肌醇而被吸收,从而提高磷的利用率,间接缓解磷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

另外在配制日粮时可采用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的“理想蛋白质”模式,在饲料中辅助添加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氨化抑制剂、吸附剂、纤维素或寡糖以及除臭剂等,可以大大减少猪粪尿中氮、磷和臭素的排出量。

有资料表明,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能够调节猪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使饲料在猪消化道的降解率上升15%,同时能提高氮的沉积率,使排放到环境中的氮源减少15%-25%,从而减轻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

从饲养管理角度减少环境污染的途径

  幼龄猪在低温影响下磷的排泄量会提高,而且会使骨骼发育不全;相反在超过37.8℃的高温环境中机体钾离子和碳酸盐的排泄量会增加而不利于猪的正常生长。

因此我们必须为猪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采取合理组群、及时处理猪场粪尿、定期消毒等措施;同时根据每日营养需要提供定量的饲料,尽量做到不浪费,以减少猪对饲料的摄入量。

这样一来就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猪场粪污的排放量,减少蛆蝇蚊螨等害虫的繁殖,而且可以降低猪尤其是仔猪的发病率。

此外,猪场内的老鼠、苍蝇等都可造成饲料营养损失或在饲料中留下毒素,还会传播各种传染性疾病。

在养殖场内我们应当尽可能消灭它们,以减少其对生产造成的损失。

从生物净化角度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为了控制猪场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我们应当采取经济有效、方便可行的方法,遵循“无污化、资源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逐步削减污染物,使猪场周围的土壤、水体及大气自然生态系统免受污染。

但到目前为止,单一处理方法如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等远没有达到人们所追求的理想效果。

杭州灯塔养殖总场的综合生物处理法处理猪粪污水,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污水处理工艺基本流程为:

猪粪污水→格栅→浓污水集水池→固液分离机→沉淀池→调节池→UASB厌氧池→配水池→SBR好氧池→混凝沉淀池→达标排放。

几点建议

  1、由于近年来人们普遍担心动物体内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会通过食物链转移给人体,美国几乎冻结了对新型抗生素的审批。

我国抗生素的使用虽然有法可依,但执行和执法力度还有待改善。

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对目前中国养殖场的耐药性和抗药性展开全方位的调查,制止非法和滥用抗生素的不良行为,逐渐停止或部分停止在饲料中使用人用抗生素,鼓励开发如氟苯尼考、杆菌肽锌等畜禽专用的药物和饲料添加剂,同时利用一些天然的途径如酶制剂、酸化剂、中草药、甘露寡糖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来减轻养殖场特别是猪场对土壤和水体生态系统的环境压力。

  2、为了从根本上缓解猪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建议对猪场生产的全过程包括设计、修建、饲料加工、饲养、粪污处理等环节进行周密跟踪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排除新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危害。

在修建时按照粪水分离工艺进行合理规划,在饲料加工中添加环保型饲料添加剂与畜用防臭剂,在饲养上采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将猪粪便单独收集,尽量减少冲洗用水,在污染治理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选择不同的工艺流程,以减少排泄物及其气味的污染,全面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马娜

从实践中看生态养猪的利与弊

核心提示:

近期,有不少养猪户打电话咨询有关生态养猪的问题。

笔者目前正在一家完全以生态方式养猪的大型养猪场工作,经过实践和对有关资料、报刊的学习,对生态养猪的基本情况及优缺点有了一些了解,下面就如何进行生态养猪谈谈自己的看法。

1生态养猪简介

  生态养猪又叫“自然养猪法”,也叫“零排放养猪”、“懒汉养猪法”、“发酵床养猪技术”。

生态养猪最核心的问题是粪便的零排放,不用人工清理粪尿,不用水冲洗圈舍,冬季不用煤电取暖,是集环保、生态、健康、省工为一体,生产无公害猪肉的一种饲养方式。

  生态养猪既是一个新生事物,又是一种古老的饲养方式。

几千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知道把农作物秸秆、草皮、树叶和新土放在一起作为牲畜的垫料床,靠牲畜的踩踏,加上菌体的发酵分解,把粪尿转化成优质的有机肥料,再利用这种有机肥料种植农作物,促进农业发展,使农业和牧业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大农业,这是早期生态养猪的雏形。

2生态养猪的优势

2.1粪便零排放、无污染

  传统养猪的畜舍为水泥地面,需要人工清理粪便,用水冲洗粪便,尤其是万头猪场,随意排放大量粪尿,造成环境的极度污染。

生态养猪和传统养猪方式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粪便的零排放,无污染。

例如,一个投资500万元的猪场,处理污水一项就要追加200万~350万元的投资;一个年饲养600头母猪、出栏万头肉猪的规模化猪场,日排出污水量为l00~150吨,年排出污水量为3.65万~5.48万吨,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我国曾发生过多起由于环境污染造成大型猪场关闭和搬迁的事件。

生态养猪完全依靠菌体对猪粪便和垫料的发酵分解作用,将粪尿完全分解,不需要冲洗,解决了过去浪费水资源和污染环境的问题。

2.2菌体发酵的热量解决取暖的问题

  采用生态养猪的猪场,在环境温度达到零下20℃时,舍内发酵床仍可保持在10~l5℃之间,对于中型以上的猪,这个温度完全可以安全过冬,不需要任何能源的消耗,这样的发酵床就等于给猪铺了“电褥子”。

2.3大大抑制了病原菌的繁殖,保证猪只的健康

  垫料和猪粪尿的混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迅速发酵分解产生的热量可达到40~50℃或更高,这大大抑制了病原菌的繁殖,有利于杀死寄生虫、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保证猪只的健康。

如蓝耳病病毒在56℃条件下20分钟就可以被杀死,伪狂犬病病毒在4~37℃条件下1~7天就会失去活性,猪瘟病病毒在60℃条件下2小时即失去活性。

而垫料经过翻动发酵最高温度可达65~70℃。

2.4可节省饲料

  粪便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利用,其中的养分又转化为菌体蛋白被猪吃掉,可节省饲料。

  概括起来,可以将生态养猪法归纳为零、一、二、三、四点,即:

零排放、一增收、二提高、三减少、四节省。

“零排放”即粪便全部降解,达到零排放。

“二提高”即提高了大量过剩而又无法处理的玉米秸秆的利用,过去农村把玉米秸秆作为冬季取暖的主要能源。

现在玉米秸秆却成了难处理的东西,农民只能大量焚烧,这样不但污染大气环境而且还造成土地的板结。

我场去年秋季收购了7万多捆玉米秸秆作为垫料,给农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令农民喜出望外;另外,也提高了猪肉的品质。

“三减少”即减少了环境污染、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减少了药物的消耗。

“四节省”即省水、省能源(煤、电、气)、省劳动力、省料。

 

责任编辑:

陈静

3发酵床技术

3.1制作发酵床

  生态养猪发酵床的主要原料是锯末、玉米秸秆、米糠、稻壳、稻草、玉米芯等,其中适合我省的主要是前三种。

发酵床的基本做法是:

在猪舍内挖一个深度为50~90cm的垫料坑,把玉米秸秆放在最底层,然后放上土、天然盐,再放上锯末,洒上菌种,调好湿度(一般湿度为50%~60%),最上层放上稻壳。

随着菌种和猪粪尿的混合,再加上猪只反复踩踏翻动,发酵床便开始发酵。

当垫料逐渐下沉并产生大量的热量时,证明发酵成功。

玉米秸秆可以成捆投放。

加压,越实越好,如果能粉碎切成段更好,但要去掉跟部和霉烂部分。

在垫料分解下沉后。

要及时添加锯末或稻壳补充,但不能在上层添加玉米秸秆。

3.2发酵床垫料选择至关重要

  发酵床选用的垫料要具备两个特征:

一是碳氮比(就是碳元素和氮元素的含量比值)越大越好。

我省产量最多的玉米秸秆碳氮比是53.1:

1,稻草为58.7:

1,玉米芯为88.1:

1。

而锯末则高达400:

1。

二是物理特性,即吸水性和透气性要好。

玉米秸秆、麦秸、稻草吸水性为230%~320%,而刨花、锯末为420%,由此可见,以锯末、刨花做发酵床垫料为最好,但随着我国限制采伐和生态养猪技术的不断推广,这两种材料的来源日趋紧张,现在市场的价格已经上涨了十多倍,个体规模养猪场购买十分困难,成本也很高。

3.3发酵床垫料的厚度

  各地报导的发酵床垫料的厚度差异很大,一般猪舍为40~150cm,保育舍为40~60cm,大、中型猪猪舍为80~90cm,但我们从生产实践中探索发现,垫料的厚度为70cm为宜,太厚浪费材料,而且填充及日后清圈时很费工。

3.4关于防病、治病的问题

  生态养猪对猪病的治疗与预防保健和传统养猪法大同小异,都需要定期进行免疫接种。

有所区别的是,利用生态养猪法养殖的病猪需隔离治疗,因为消毒机、抗菌素对发酵床的微生物不利,在发酵床上绝对不可以喷洒消毒药物。

3.5建圈舍时一定要考虑好通风排气问题

  根据我们的初步观察,发酵床在发酵分解过程中不断会有水分蒸发出来,尤其在冬季,过湿的舍内环境对猪只十分不利,所以在建圈舍时一定要把通风排气问题考虑好,尤其在炎热的夏季通风更为重要。

3.6对于自由采食的保育猪、育肥猪和前期不限饲的后备猪,利用发酵床养殖效果最好。

  因为自由采食的保育猪、育肥猪和前期不限饲的后备猪吃足料、饮足水后,除了自由活动外,就安静的休息。

但对于妊娠猪、种公猪就不理想,由于饥饿、不饱腹感,他们会不停地拱掘床面,造成大量堆积、下陷。

对于哺乳母猪来说,产床下面的垫料不易翻动,发酵效果很差,温度很低,如果在冬季,就会大大降低舍内的温度。

因此,生态养猪是否可以用于母猪和公猪,业内争议很大。

目前,我们正在研究采用水泥地面和发酵床相结合的办法,使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现在我们已经把产床架起来,产床上的粪尿直接排到床下,可随时翻动,其效果很好。

4生态养猪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生态养猪固然好处很多,但其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

从目前看,最大的问题是垫料的来源问题。

据初步计算,1头猪所需垫料要1m3。

目前垫料不断涨价,可替代锯末的垫料尚未研究出来,而且供货十分紧张,如果垫料不能及时补充,发酵床粪尿不但不能分解、散热,反而造成污染,严重的还会造成死床、变霉、病菌滋生,成为污染源,使猪拉稀,引起猪皮肤病。

  由于垫料供应紧张,价格不断上涨,加上运输费用,我场仅垫料一项已花费11万元。

这样的支出对中小农户是不能承受的,而且在重新清床起垫料时的费用、人力、物力的投放,也是一个巨大的开支,因此要权衡利弊,慎重对待。

  生态养猪既有利也有弊,如何进行此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兴利除弊仍是一个需要大家慎重考虑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很多省已出现了争议,有的地区已完全放弃不用了,而有的地方还在大张旗鼓地宣传推广,而且大多数只说好的、有利的一面,而忽视了其负面的因素。

生态养猪仅仅进行了几年,因而到后期的问题我们尚不了解,但从我们的实践经验上看,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5结语

  笔者认为数量少、规模小的农户暂不易提倡搞生态养猪,还是提倡猪粮并举、猪多肥多粮多的方针,这是循环利用资源的好办法。

对于大型的规模化养猪场,如果想搞生态养猪,千万要把一切问题都考虑好,设计好。

否则,一旦出现了上述问题再想停下来,将造成巨大的浪费。

  总之,生态养猪是一种新的养殖方式,说它是养猪业的一大革命为时尚早,从实践看其制约因素很多,需要研究改进的地方也很多,想在农村和小规模的农户中推广仍很困难,且生态养猪所存在的问题会愈演愈烈,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克服,其寿命有限。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必须做到多部门协调配合。

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参与协调、支持,使施工建舍、原材料供应、加工、种公猪引进、选育、饲料科学配制、防疫保健、产品加工销售形成一个产业链。

  我省是粮食大省、生猪调出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有用不完的玉米产品资源。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定能从今后的实践中找出正确的答案。

消毒剂在猪场生物安全程序中的应用

核心提示:

本文则就消毒剂的实践应用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广大养猪生产者参考。

 

  作者:

WilliamShulaw博士,俄亥俄州立大学兽医预防内科学系。

 

  在挑选消毒剂之前,有几个要点需要搞清楚。

首先,对于多数消毒剂来说,如果不先将欲消毒表面清洗干净,消毒剂是无法起到消毒效果的。

1消毒活性

  有机质,例如:

土壤、植物残体(如稻草)、奶、血、脓以及粪便等,通常会使消毒剂丧失活性,从而保护其中的细菌和病毒不被消毒剂杀死。

氯制剂就明显地存在这个问题。

例如漂白粉,其中有效成分是氯,当它按消毒清洁表面的浓度应用时,如果遇到粪、奶等有机质,活性会很快丧失。

次外,水质较硬的水也可令某些消毒剂活性降低甚至丧失。

2保证新鲜

  有些消毒剂制成溶液后,活性只能维持几天的时间。

如果消毒液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超过好几天,或者被粪便之类的有机物质沾染,那么消毒液就会失去活性,可能起不到消毒效果。

更严重的问题是,用这样的消毒液消毒会造成安全的假相,使管理人员麻痹大意。

当然,对于许多消毒剂来说,可以靠增大浓度、延长接触时间来弥补活性下降的问题,但这样一来会使成本增加很多,实用价值不大,有的还会造成腐蚀。

3正确选择消毒剂

  消毒剂的种类很多,针对各种不同的病原(细菌、病毒、霉菌和原虫),其消毒效果各不相同。

例如,白醋(4%乙酸)足以杀灭口蹄疫病毒,但对导致副结核病的副结核分支杆菌却没什么效果。

多数常用的消毒剂对细菌孢子都没有杀灭效果,这些孢子可导致破伤风、黑腿病、肉毒杆菌病和炭疽。

不错,甲醛可有效杀灭大多数细菌孢子,但应用起来局限性比较大。

另外,现在发现,甲醛是一种致癌物质。

4挑选

  在挑选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消毒剂应用环境,包括水质的软硬、是否存在有机物质污染等,需挑选在相应条件下可有效杀灭多数病原的广谱消毒剂。

还要充分考虑到消毒剂可能存在的毒性和腐蚀性。

消毒液的制备要按照厂家提供的说明来进行,现用现配,保持新鲜。

5接触时间

  最后一点,要想发挥效果,必须让消毒剂与消毒表面接触足够长的时间,这样才能杀掉病原。

所需的接触时间对于不同的消毒剂和不同病原也是不同的。

穿着脏靴子快速踩过消毒池是起不到什么消毒效果的,只不过让管理者产生一种错误的安全感。

重视改善和控制养猪环境

核心提示:

在畜牧生产中,品种、饲料、防疫和环境是决定生产水平高低的四个主要因素,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但环境往往被养殖户所忽视,目前一些农村养猪环境很是恶劣。

当品种、饲料、防疫问题基本解决后,环境对于养猪将起决定作用。

环境控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空气、猪舍卫生、饲养密度等。

  

  猪的品种越优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越高,如果环境不适宜,其高的生产性能则不能充分发挥,使饲料转化率降低,造成浪费;同时一些防疫措施难以控制疫病发生,影响经济效益。

可见,环境控制是高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保证。

1问:

怎样控制猪舍温度?

猪舍最佳温度是多少?

  答:

适宜的温度对猪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一般猪舍的适宜温度:

哺乳仔猪为25℃~30℃,生长猪20℃~23℃,成年猪15℃~18℃。

夏季气温过高,不仅影响猪的采食和增重,而且可能导致中暑直至死亡,因此必须采取降温措施。

方法是经常向地面喷洒凉水、圈外搭凉棚、设置洗浴池、通风、供足水等,防止中暑。

另外,搞好绿化也有助于改善猪舍环境温度。

冬季气温低,用于维持体温的能量增加,使饲料消耗增加,猪的增重减慢。

采取保温措施,减少维持消耗,是提高冬季饲养效果的关键。

对于封闭式圈舍保温措施要吊顶棚、厚垫草、适当多装猪(增加密度)、舍内吃食,定时舍外排泄粪尿,利用猪体散热来保持舍内温度;对于敞圈养猪的条件下保温措施是猪圈周围设置防风帐,堵抹猪圈四围的裂缝,防止贼风侵袭,另一方面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垫草,温水温食喂猪等,减少体温散失。

2问:

怎样控制猪舍湿度?

猪舍最佳湿度是多少?

  答:

湿度大小对猪生产性能有一定影响,和温度一起发生作用。

如果温度适宜,即使湿度从45%上升到95%对增重也无明显影响(相对湿度)。

在高温高湿情况下,猪因体散热困难,导致食欲下降,采食量显著减少,甚至中暑死亡。

而在低温高湿时,猪体散热增加,猪感觉寒冷,相应猪的增重、生长发育减慢。

此外,空气湿度过高,有利于病原性微生物繁殖,使猪抵抗力降低,易患湿疹等皮肤病;如果过低,也会导致猪体皮肤干燥、干裂。

猪舍的湿度一般控制在50%~70%为宜。

为了防止猪舍潮湿,一般在中午气温较高时,打开门窗,加强通风来排除潮气,如天气阴冷,则可在猪舍走道或地面撒石灰等来吸收潮气。

3问:

怎样改善猪舍空气环境卫生?

  答:

由于猪的呼吸、排泄以及排泄物、垫料等的腐败分解,使猪舍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同时产生一定量的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及臭味。

此外猪舍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灰尘和微生物。

如果舍内空气潮湿污浊,有害气体、灰尘和微生物含量过高,会严重影响猪的食欲、健康和生长,常引起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

所以,封闭式猪舍要经常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绿化、粉碎饲料远离猪舍,避免干扫猪舍地面,均可减少灰尘。

4问:

饲养密度对猪有什么影响?

  答:

饲养密度是指猪舍内猪的密集程度,用每头猪占用的面积来表示。

饲养密度直接影响猪舍内的空气卫生状况,饲养密度大,猪只散发出来的热量多,舍内气温高,湿度大,灰尘、微生物和有害气体增多,噪声加大。

为了防寒和降暑,冬季可适当提高饲养密度,夏季可降低密度。

饲养密度对猪的生长速度有较大影响,密度过大,猪过于拥挤,猪难以安睡,相互间的争斗增加,严重影响增重;密度过小,猪舍利用率降低,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

以下提供了各类猪群可供参考的饲养密度。

猪群类别种公猪空怀、妊娠母猪分娩、哺乳母猪后备母猪保育猪生长猪育肥猪

所需猪栏面积(m2/头)5.5-7.51.8-2.53.7-4.21.0-1.50.3-0.40.5-0.70.7-1.0

 

5问:

对于废物处理需注意哪些问题?

怎样有助于环境保护?

  答:

近年来,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已被世界各国所关注。

猪场的环境保护是指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保护猪场环境,避免受到外界污染物质(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