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感情专题练习二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7275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感情专题练习二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感情专题练习二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感情专题练习二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感情专题练习二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感情专题练习二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感情专题练习二及答案.docx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感情专题练习二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感情专题练习二及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感情专题练习二及答案.docx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感情专题练习二及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练习

(二)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感情

(说明:

每题11分,共110分。

1.【2017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10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11分)

虞美人

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

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②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D.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8分)

2.【2017届重庆一中高三上10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11分)

出塞作

王维

居延城①外猎天骄②,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③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④。

【注】①居延城:

在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

②猎天骄:

这句话是说唐时强悍的吐蕃将士在郊外打猎。

③空碛(qì),空荡无边的大沙漠。

④霍嫖姚,即霍去病,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官至嫖姚校尉。

(1)诗歌的颔联塑造了吐蕃健儿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5分)

(2)诗歌的颈联写出了唐军将士的英勇,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怎样做到的?

(6分)

3.【2017届海南海口一中高三上10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

登余干古县城①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②,朝来暮去弋阳溪。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1年,诗人此时从岭南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贬所北归,途经余干。

②陵谷变:

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憯(cǎn,同“惨”)莫惩”,该诗强烈地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造成陵谷灾变。

(1)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2)诗的首联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内容分析。

(6分)

4.【2017届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11分)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此时柳宗元已经被贬为柳州刺史。

(1)简要分析颈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5分)

(2)首联“黯然”一词统领全诗,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6分)

5.【2017届湖南衡阳八中高三实验班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11分)

采桑子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

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

上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5分)

(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

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6分)

6.【2017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11分)

白帝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①,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②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①戎马:

战马。

归马:

从战场归来的马。

②诛求:

索要,征收。

(1)诗歌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5分)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7.【2017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11分)

谕悲秋者

南宋·楼钥

黄云万顷一时收,喜见高空风露秋。

岁事及今将告毕,人生到老盍归休。

固知景物能与感,亦有痴人苦过忧。

胸次果然无一累,岂容秋月使人愁。

(1)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有什么作用?

(5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分)

8.【2017届江苏苏州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

李俊民

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

惆怅天涯又离别。

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

据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

敢向青天问明月。

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

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1)“杨花如雪”这一写景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2)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

(4分)

(3)“一日三秋,寸肠千结”两句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9.【2017届江西吉安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段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11分)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

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D.“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E.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6分)

10.【2017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11分)

醉落魄

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①

胡铨

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

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

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②。

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③。

【注释】①庆符:

名张伯麟。

当时秦桧主和,庆符说:

“夫差,而忘勾践之杀尔父乎?

”秦桧听说大怒,将庆符关入监狱,打得体无完肤,流放到吉阳军。

时作者亦因上书力诋和议,请斩秦桧,被诬为“讪谤”,也被贬到吉阳军。

②巾聊岸:

掀起头巾露出前额,不拘形迹。

③卢仝碗:

唐代诗人卢仝饮茶的碗。

卢仝写有《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有“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句。

(1)有人说这首词的“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词的上片加以赏析。

(5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词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6分)

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练习

(二)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感情答案

1.

(1)【答案】C

(2)【答案】本词表达了诗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仅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

①诗人直抒胸臆,“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生。

②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心的孤寂。

③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表达渴望得到友人慰问的心情。

④虚写(或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想象),下片后两句设想友人想念自己,登上高台眺望,即使道远雪阻也会寄给我江南一枝梅,更能显出迟暮怀人的深深情谊(念友情深)。

(8分。

情感3分,每点1分。

抒情手法分析5分,写出一种3分,写出两种即可得5分。

其中手法1分,结合词句分析2分。

2.【答案】

(1)三四句写出吐蕃健儿盘马弯弓、勇猛彪悍的形象

(2)暗示边情的紧急(3)为诗的下半部分做了铺垫(或衬托出后文唐军将士的英勇)

(2)【答案】

(1)从容镇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

(2)颈联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

(3)借用“护羌护卫”、“破辽将军”、“霍嫖姚”典故比喻将能卒勇,比直接描写更能启发读者,更有余味之感。

(4)朝廷将把湘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德胜的边帅,赏功慰军,间接写出将士的作战英勇。

3.

(1)【答案】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对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慨叹,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唐朝国势衰微的忧虑,暗讽了唐王朝统治者荒淫昏庸,误国害民。

手法一:

运用典故,借古讽今。

“陵谷变”这一典故,暗示了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含蓄表达了对唐王朝国运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作者借古讽今,通过周幽王昏庸误国,造成陵谷灾变,暗讽唐王朝统治者昏庸误国,造成余干古城由盛而衰。

手法二: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作者深沉的慨叹。

飞鸟不知道古城的变迁,依然飞到这里觅食,朝来暮去。

飞鸟非人,本来无情,自然不会知道古城的变迁;然而人是有感情的,人能够感受到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变迁,人也能从中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变迁。

手法三:

以景结情,寄予作者深沉的历史慨叹。

古城早已荒芜,只剩下无知的飞鸟朝朝暮暮在弋阳溪边的秋草中觅食,作者就是通过这荒凉的古城飞鸟图寄予深沉的历史慨叹。

(2)【答案】奠定了全诗凄清悲凉的感情基调。

(1分)首联承接题目,直写诗人登上余干古县城的所见所闻。

(1分)首句从空间上着笔(1分),远望孤城仿佛与白云平齐,极言其孤高(1分);第二句从时间的角度

极言其“古”(1分),写古城似乎亿万斯年以来就一直这样荒凉。

(1分)

4.

(1)【答案】颈联“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分)“桂岭瘴来云似墨”中,诗人用比喻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

(2分)“洞庭春尽水如天”,诗人用比喻写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了。

(2分)

(2)【答案】①兄弟之间的骨肉分离之情。

(2分)②诗人被贬、政治上历尽磨难,屡屡失意愁苦之情。

(2分)③诗人“万死投荒”,长期流放在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差点“万死”的愤懑与孤独。

(2分)

5.

(1)【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2)【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6.

(1)【答案】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奇险阴森(荒凉昏暗)的暴风骤雨图。

(1分)运用了衬托手法,以云从城门中涌出、雨在城下落下衬托出白帝城地势的高峻。

(2分)同时,也运用了视听结合手法,暴雨使江水猛涨发出雷霆一般的涛声是听觉形象,日光暗淡使草木失色是视觉形象,有声有色地表现出突降暴雨的情形。

(2分)

(2)【答案】作者以暴风骤雨暗喻动荡时局,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2分)通过描绘荒原上无主的战马、遭遇血洗的村庄,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

(2分)选取被盘剥殆尽、无依无靠的寡妇这一典型形象,表达了对贫苦百姓的同情以及对官府横征暴敛的憎恨。

(2分)

7.

(1)【答案】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天高气爽的秋景图。

(2分)秋风吹过,天空明朗无云,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2分)也为下文表达内心的感悟奠定了基调。

(1分)

(2)【答案】整首诗以劝谕悲秋者的语气,表达了作者放达开朗的胸怀,展示出一种积极的生活观。

(2分)作者以“谕悲秋者”为题,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引出自己内心的感悟:

人生到老,何不像秋天一样,放下诸事来休息呢?

很多人为秋天而感到伤感忧愁,然而,如果能够放开胸怀,心无挂碍,那么,秋天又怎能引发人的伤感呢?

(4分)

8.

(1)【答案】①交代了离京的时间(即暮春)(1分);②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气氛(1分);③用杨花的纷乱如雪,烘托离京时心绪的烦乱(1分)。

(2)【答案】诗人先写离别时的情状(1分),接着写“忍泪”的原因(1分),再写前路的艰险(1分),最

后写登程后的凄切心情(1分)。

(3)【答案】①夸张、对偶;②表现离愁之重、思念之苦以及与在京亲友们的情谊之深。

9.

(1)【答案】AD

(2)【答案】相同点:

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2分)不同点:

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2分)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2分)

10.

(1)【答案】明月本无情,作者却说它故意对着自己变满,看似无理,实则非常巧妙。

作者满怀无法锄奸复国的激愤烦乱心情,偏又逢皓月圆满,便把一腔的怨情向“银蟾”倾泻而去,更深层次地表现了词人的愁绪。

(2)【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位虽遭贬谪但心忧国事,壮志难酬又希图解脱的爱国诗人形象。

诗人触犯秦桧被贬天南,年近半百,因报国无门而抑郁愤懑。

因此招集友人赋诗狂饮,放声高歌,放浪形骸,表现了作者内心极深的忧愁。

又借卢仝饮茶的典故,力求排解胸中的不平之事。

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练习

(二)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感情解析

1.

(1)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对于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

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

本题也重点考查修辞手法“借代”“比喻”“拟人”。

再次强调答题要领:

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

(注意:

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

)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2)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

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

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

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

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

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

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

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比如题中诗歌中的“寒”。

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

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

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

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

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

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

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

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

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

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

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2.

(1)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中没有直接可用的表现人物特点的修饰词,需要根据人物所生活的环境和其寻诗的行为揣摩概括其形象特点。

答题步骤要先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从人物生活和营造的环境分析。

注意文下注释。

如本题三四句写出吐蕃健儿盘马弯弓”勇猛彪悍的形象,暗示边情的紧急。

(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颈联写出了唐军将士的英勇,抓住“英勇”,五六句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这两句,对仗精工,很有气势。

“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都是汉代武官名,这里借指唐军将士。

登障堡,渡辽河,都不是实指,而是泛写,前者着重说防御,后者主要讲出击,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颈联的内容、手法和思想。

此联对军事行动本身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而只是选取具有曲型意义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叙说,就把唐军紧张调动,英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景写出来了,收到了词约义丰的艺术效果。

如本题五六句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

3.

(1)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注意结合诗歌的题材是借古讽今类的诗歌,从古城的衰微感叹唐王朝的衰微。

抒情方式注意直接和简介的抒情,还要注意一些手法的运用。

(2)

【解析】首联是景物描写的诗句,注意景物的内容和意境的特征,再结合诗句的位置分析铺垫和奠定情感

基调的作用。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

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

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

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

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

4.

(1)

【考点定位】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

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

(注意:

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

)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比喻表现手法。

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2)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统摄全诗的字或词(诗眼)的理解和把握,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因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字或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考生对全诗的整体把握程度。

对于这类题目,考生要从该字突出情感方面考虑。

本题要抓住诗歌内容和情感方面来分析。

5.

(1)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结构技巧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概括画面内容和分析诗句作用的题目,分析诗句的作用注意诗句的位置,注意统领全诗,概括图景注意意象的描绘,意境的概括和情感的分析。

如本题,“西湖好”是一篇之眼,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2)

【解析】下阕主要写“绿水逶迤”。

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此为“静”景。

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

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此为“动”景。

动静结合,西湖之美毕现,作者悠然自得之情可知。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好似一道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题目,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进行解释,最有点明效果,效果一般要结合诗歌的情感进行分析。

6.

(1)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

①描绘诗中主要景物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候既要忠于原诗又要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加以创造,再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即可,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恬静优美、闲适安宁、朦胧迷离等,注意能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通过景物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诗歌中的“云”“雨”都与白帝城构成衬托关系,然后再从视听角度分析概括。

(2)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诗歌的关键词“雨翻盆”“归马逸”“寡妇诛求”等,再结合着诗歌注释,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分析其国家的担忧,对战争的厌恶,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官府的憎恨等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

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

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

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

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

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

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本题,考生在思考时,就要根据诗歌注释,抓住关键词,结合着写作背景分析其表达的作者情感即可。

7.

(1)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