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考试重点..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25642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考试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医诊断学考试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医诊断学考试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医诊断学考试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医诊断学考试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考试重点..doc

《中医诊断学考试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考试重点..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诊断学考试重点..doc

Tom整理,水平有限,欢迎指正==!

中医诊断学2013年考试重点内容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有诊法、辨证、诊断综合应用、病历书写。

诊法:

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辨证:

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患者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的本质做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一)、思外揣内;

(二)、见微知著;

(三)、以常衡变;(四)、因发知受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审察;

(二)、四诊合参;

(三)、病证结合;(四)、动静统一

四、望闻问切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

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第一章望诊

一、神的概念

神: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神,即“神气”,指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即“神志”,指人的意识、思维、情志活动。

二、望神的主要内容

望神的重点:

(一)、两目;

(二)、面色;

(三)、神情;(四)、体态

神气的判断:

一般将神的表现概括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五类。

(1)、得神:

又称“有神”,其表现为神志清楚,语清目明,面色红润,体态灵活。

说明精气充盛,身体健康;若病而有神,则表明脏腑功能未衰,正气未伤,预后良好。

(2)、少神:

又称“神气不足”,其表现为精神不振,嗜睡健忘,目光乏神,面色淡白,肌肉松弛,倦怠乏力,少气懒言。

多因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脏腑功能减退,多见于轻病或疾病恢复期。

(3)、失神:

又称“无神”,表现为精神萎靡,意识模糊,面色晦暗,表情淡漠,肌肉瘦削,动作失灵,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呼吸异常,气息微弱。

提示人精气大伤,脏腑功能严重受损,机能衰竭,预收不良。

可见于久病虚衰或邪实神乱的重病患者。

(4)、假神:

是指久病、重病患者,精气本已极度衰竭,突然出现神气暂时好转的“假象”。

古人喻为“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表现:

(1)、本已神识不清,却突然精神好转,语言不休,想见亲人;

(2)、本已目光晦暗,却突然目似有光而浮露;

(3)、本已面色晦暗枯槁,却突然颧红如妆;

(4)、本已久病卧床不起,却忽思下床活动;

(5)、本已毫无食欲或久不能食,却突然食欲大增或主动索食。

意义:

说明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阳即将离决,常为临终前的征兆。

(5)、神乱:

是指神志意识错乱失常。

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淡漠痴呆、狂躁妄动、猝然昏仆,多见于脏燥、癫、狂、痫等患者。

三、望色

人体的色,望的是面色,分为常色和病色。

常色:

是指人体健康时面部皮肤的色泽。

我国正常人的常色特点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病色:

是指人体疾病时面部显示的色泽,特征是晦暗枯槁或暴露浮现。

四、常色

主色:

是指个人生来所有,一生基本不变的颜色。

客色:

是指因季节、气候、昼夜等外界因素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化的肤色。

五、五色主病

(1)、青色:

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具体见书P18-19

(2)、赤色:

主热证,亦可见于真寒假热之戴阳证。

(3)、黄色:

主脾虚、湿证。

(4)、白色:

主虚证、寒证、失血、夺气。

(5)、黑色:

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疼痛。

六、望态(异常症状)

(1)、颤动:

特点:

睑、面、唇、指、趾不时颤抖或振摇不定。

原因:

动风先兆或血虚筋脉失养。

(2)、手足拘急:

特点:

在手腕部屈曲,手指强直,在足表现为踝关节后弯,足趾挺直而倾向足心。

原因:

多为寒邪凝滞或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

所属痹病。

(3)、手足蠕动:

特点:

手足时时擎动,动作迟缓无力,类似虫之蠕行。

原因:

多为脾胃气虚,血气生化不足,筋脉失养,或阴虚风动所致。

(4)、角弓反张:

特点:

患者颈项强直,脊背后弯,反折如弓。

原因:

为肝风内动,筋脉拘急之象。

(5)、猝然跌倒:

特点:

猝然神昏,口角歪斜,半身不遂。

原因:

多属中风。

七、囟门

囟门:

是婴儿颅骨结合处未完全闭合所形成的骨间隙,有前囟和后囟之分。

(1)、囟填:

即囟门突起。

多属实证,温病火邪上攻,多因热邪炽盛,或颅内水液停聚,或脑髓有病所致。

(2)、囟陷:

即囟门凹陷。

多属虚证,多因吐泻伤津,气血不足和先天肾精亏虚,脑髓失充所致。

(3)、解颅:

即囟门迟闭,骨缝不合。

此为先天肾精不足,或后天脾胃虚弱,发育不良所致的表现,多为佝偻病患儿,常兼“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等表现。

八、望目

“五轮学说”:

(1)、瞳仁属肾,称为水轮;

(2)、黑睛属肝,称为风轮;

(3)、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4)、白睛属肺,称为气轮;

(5)、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会判断

1、目色

(1)、目赤肿痛——实热症;

(2)、两眦红赤——心火上炎;

(3)、白睛红赤——肺火;(4)、全目红赤——肝经风热;

(5)、目黄——白睛发黄——黄疸病;(6)、睑淡——血虚(贫血);

(7)、眼圈黑——肾虚水泛或寒湿下注。

2、目形

(1)、胞睑肿胀——气血瘀滞;

(2)、眼窝凹陷——吐泻伤津或气血虚衰;

(3)、眼球突出——痰浊阻肺或痰气壅结

3、目态

(1)、瞳孔缩小——肝胆火炽或中毒;

(2)、瞳孔放大——濒死征象或中毒;

(3)、目睛凝视——肝风内动;(4)、嗜睡露睛——脾虚清阳不升或津液大伤;

(5)、胞睑下垂——脾肾亏虚或脾气虚衰

九、望颈项

瘿瘤:

颈前结喉处,单侧或双侧有肿块突起,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称为瘿瘤。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血瘀,或因水土失调,痰气凝结所致。

瘰疬:

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称为瘰疬。

多由肺肾阴虚,虚火灼液,结成痰核,或因外感风热时毒,气血壅滞于颈部所致。

十、望胸胁

1、扁平胸:

胸廓前后径较常人明显缩小,小于左右半径的一半,呈扁平形。

特点

2、桶状胸:

胸廓前后径较常人增大,与左右径几乎相等,呈圆桶状。

3、鸡胸:

胸骨下部明显向前突出畸形,形似鸡胸。

4、漏斗胸:

胸骨下段及其相连的肋软骨向内凹陷,形成漏斗状。

5、肋如串珠:

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变厚增大,状如串珠。

6、胸不对称:

一侧胸廓塌陷,肋间变窄,肩部下垂,脊骨常向对侧突出者,多见于肺萎、肺部手术后等患者;若一侧胸廓膨隆,肋间饱满,按之软,咳则引痛,气管向健侧移位者,多见于悬饮证或气胸患者。

7、乳痈:

妇女哺乳期乳房局部红肿胀痛,乳汁不畅,甚则破溃流脓,身发寒热。

十一、皮肤病症

1、斑疹

(1)、斑:

指皮肤出现的深红色或青紫色片状斑块,平铺于皮下,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可见再障,流脑,外伤后皮下淤血。

可由外感温热邪毒,或因脾虚血失统摄,阳衰寒凝气血,或因外伤后血不循经,外溢肌肤所致。

(2)、疹:

指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粟粒状疹点,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

多因外感风热时邪或过敏,或热入营血所致。

2、疮疡

(1)、痈:

红肿高大,跟盘紧束,焮热疼痛。

具有未脓易消,已脓易溃,疮口易敛的特点。

属阳证,多因湿热火毒蕴结,气血壅滞,热蒸肉腐成脓所致。

(2)、疽:

1)、发于皮肤肌肉间,初起局部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者,称为有头疽,属阳证,多因外感热邪火毒、内有脏腑蕴毒,凝聚肌表,气血壅滞而成。

2)、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无热少痛,具有难消、难溃、难敛,溃后易伤筋骨等特点者,称为无头疽,属阴证,多因气血亏虚,寒痰凝滞所致。

(3)、疔:

形小如粟,根深坚硬,状如钉丁,麻木疼痛,多发于颜面和手足等处。

病情变化迅速,容易造成毒邪走散。

多因竹木刺伤,或感受疫毒、疠毒、火毒等邪所致。

(4)、疖:

形小而圆,根浅局限,红肿不甚,容易化脓,脓溃即愈。

因外感火热毒邪,或湿热蕴结所致。

十二、舌诊的方法

望舌时,医者姿态可略高于患者,以便俯视口舌部位。

患者可以采用坐位或仰卧位,头略扬起,尽量张口,自然的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尖略向下,舌面平展,使舌体充分暴露。

望舌的顺序:

(一)、1)、先看舌尖;2)、再看舌中、舌边;3)、最后看舌根部。

(二)、先看舌质,后看舌苔

十三、舌面的脏腑分候

舌根

舌中

舌尖

肝胆

脾(胃)

心(肺)

十四、舌诊的注意事项

1、光线的影响;2、饮食或药品的影响;

3、口腔对舌象的影响;4、伸舌姿势的影响

十五、正常舌象

正常舌象,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具体来说:

1)、舌质荣润,舌色淡红,大小适中,舌体柔软灵活自如;

有可能出大题

2)、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不黏不腻,揩之不去,其下有根。

正常舌象受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有:

(1)、年龄性别因素:

1、年龄:

年龄是舌象生理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1)、儿童:

儿童阴阳稚弱,脾胃功能尚弱而生长发育快,往往处于代谢旺盛而营养相对不足的状态,故舌多淡嫩,舌苔偏少易剥;

2)、老人:

精气渐衰,气血常常偏虚,脏腑功能减退,气血运行迟缓,舌色多暗红。

2、性别:

舌象一般与性别无关,但女性受月经周期的生理影响,在经期可出现舌蕈状乳头充血而舌质偏红,或舌尖边部点刺增大,月经过后恢复正常。

(2)、体质禀赋因素:

由于先天禀赋的差异,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舌象可以出现一些差异。

临床常见肥胖之人舌质多胖大色淡,消瘦之人舌体略瘦而舌色偏红。

裂纹舌、齿痕舌、地图舌等,均有属于先天性者,除有相应病理表现外,一般情况下并无诊断意义。

(3)、气候环境因素:

季节与地域的改变会引起气候、环境的变化,导致舌象发生相应的改变。

在季节方面,夏季暑湿盛行,舌苔多厚,或有淡黄色;秋季燥气当令,苔多偏薄偏干;冬季严寒,舌常湿润。

地域方面,东南地区偏湿偏热,西北及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当正常人的舌象异常时,要根据客观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要求掌握特点,临床意义,加粗处为易考点!

十六、望舌质

(一)、望舌神

1、荣舌

特点:

舌质荣润红活,又生气,有光彩,舌体活动自如。

临床意义:

为气血充盛的表现,

(1)、常见于健康人;

(2)、在病中,虽病也是善候。

2、枯舌

特点:

舌质干枯死板,活动不灵。

临床意义:

为气血衰败的征象。

(二)、望舌色

1、淡红舌

特点:

舌色淡红润泽。

临床意义:

(1)、气血调和,常见于常人;

(2)、外感病初起,未及脏腑气血。

2、淡白舌

特点:

(1)、比正常舌浅淡;

(2)、舌色白,几无血色,称枯白舌。

临床意义:

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亡血夺气。

3、红舌

特点:

比正常舌色红,或呈鲜红色。

临床意义:

主热证(实热、阴虚)

4、绛舌

特点:

较红舌颜色更深,或略带红色。

临床意义:

主热盛证,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5、青紫舌

特点:

(1)、全舌淡紫而无红色,称为青舌,也谓之水牛舌;

(2)、深绛而色暗,称为紫舌;

(3)、舌淡而泛现青紫者,为淡紫舌;

(4)、舌红而泛现紫色者,为紫红舌;

(5)、舌绛而泛现紫色者,为绛紫舌;

(6)、舌体局部出现紫色斑点,大小不等,称为紫斑或紫点。

临床意义:

主气血瘀滞,热毒炽盛,阴寒内盛,肺失宣肃或肝失疏泄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