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LNG产业的发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443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纵论LNG产业的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纵论LNG产业的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纵论LNG产业的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纵论LNG产业的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纵论LNG产业的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纵论LNG产业的发展.docx

《纵论LNG产业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纵论LNG产业的发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纵论LNG产业的发展.docx

纵论LNG产业的发展

纵论LNG产业的发展

(一)

人类文明从懂得用火熟食开始。

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所使用的燃料,经历了植物燃料、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四个时期。

  气体燃料的发展又经历了煤和煤制气、油和油制气(包括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包括天然气、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时代。

  人们常称19世纪是煤气时代,20世纪是油气时代,21世纪是天然气时代。

在气体燃料发展的历史上,比起发达的国家美国、欧洲、日本,中国整整落后了40年,就LNG利用来说,也落后了40多年。

  对LNG的利用,发达的国家正如日中天,而中国才刚刚看到曙光。

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很多道理需要启蒙,很多经验需要借鉴。

1、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情况

  1.1 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从图1可以明显看出: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起步始于1870年左右。

煤炭的消费在1930年达到最高峰,然后逐年下降,而石油的消费高峰差不多推后半个世纪,引人瞩目的是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渐渐被天然气所替代。

  

  1.2 200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从图2表明,200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石油为主,其次煤炭和天然气。

  

   

  1.3 200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有所不同,煤炭占了一半以上,天然气还不到3%。

(图3)。

  

2、世界LNG工业的发展

   2.1世界LNG工业的发展历史

  天然气的主要成份为甲烷,是永久性的气体,在常温下不能用压缩的办法将其液化,只有在低温下(-162℃)才能变成液体。

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深冷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大量的天然气液化成为可能。

   1910年,美国开始了工业规模的天然气液化研究和开发工作。

   1917年,卡波特(Cabot)获得了第一个有关天然气液化、储存和运输的美国专利,同年在美国的西费吉利亚地区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家液化甲烷工厂,进行甲烷液化生产。

   1937年,英国的埃吉汤(Egerton)工程师提出用液化天然气调节城市供气中的高峰负荷,将天然气液化并储存,供冬季供气负荷和应急事故时的供应。

   1955年,美国康斯托克国际甲烷公司,致力研究跨海运输液化天然气的规划和设计。

   1957年,英国气体公司决定和康斯托克公司签订合同,引进液化天然气补充城市煤气供应不足,并在英国的坎威尔岛上建起世界上第一个液化天然气接收基地,用于储存引进的液化天然气。

   1959年,美国康斯托克国际甲烷公司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甲烷先锋”号。

    1960年,1月28日至2月20日运载了2200吨的液化天然气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查理斯湖出发,航行至英国的坎威尔岛接收基地,标志着世界液化天然气工业的诞生。

   1960年,英国壳牌公司购买了康斯托克公司“甲烷先锋”号船40%的股份,世界上第一座LNG工厂于1964年9月27日在阿尔及利亚建成投产,“甲烷先锋”号船便于当年投入了由阿尔及利亚至英国的LNG运输业务,使世界LNG商业贸易迅速地发展起来。

从1964年开始,法国和英国分别每年从阿尔及利亚进口LNG4.2亿和10亿立方米。

   1967年法国与阿尔及利亚达成15年供应协议,从1971年开始额外增加1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1975年每年上升至35亿立方米,1977年又签订了第二个补充协议,除了每年40亿立方米天然气协议之外,每年再购入51.5亿立方米天然气。

法国在建成勒阿弗尔接收站和佛斯港接收站之后又在大西洋海岸蒙度雅建第三个LNG接收站。

由于英国在北海发现了大量天然气资源,于1982年终止了购买LNG的合同。

   1988年比利时从法国蒙度雅接收站进口LNG,西班牙也在1988年建成第一个LNG接收站,1994年土耳其,1998年希腊,1999年意大利也相继建成LNG接收站。

意大利进口LNG,先送到法国,再通过天然气管线送至意大利。

   在亚洲,日本东京煤气公司1969年起,大阪煤气公司1972年起,东邦煤气公司1977年起,西部煤气公司1988年起各自分别从阿拉斯加、文莱、印尼、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引入LNG,至1998年全国实现了天然气转换。

目前日本已建LNG接收站22座,每年使用5600多万吨LNG。

韩国于1986年开始进口LNG,目前每年使用1800多万吨LNG,我国的台湾也于1990年开始进口LNG,目前每年使用500多万吨LNG,使亚洲LNG进口总量达到世界贸易量的73%,欧洲为22%,北美为5%。

而LNG生产量的52%来自亚太地区,23%来自非洲,22%来自中东,3%来自美国。

   2.2国际LNG贸易的迅速发展

   以LNG运输船贸易占国际天然气贸易量的百分比计算,从1970年的5.9%上升到2000年的21%。

38年来船运LNG达33000船货,从未发生过一起严重的人命和设施事故。

使用这种燃料的安全性很强,液化和低温储存技术成熟可靠。

   目前,世界各地对LNG的需求量不断在增加,预计到2005年可达1.5亿吨/年,2010年可达1.8亿吨/年至2.0亿吨/年。

   全球LNG用量在不断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

   

(1)LNG价值链的设施(包括LNG液化厂、运输船和接收站)建造成本大大降低,幅度为30%—50%强;

   

(2)单条液化生产线的规模可由200万吨/年增加至450万吨/年,并可扩展到800万吨/年,大大降低了生产单位成本;

   (3)每艘LNG运输船的价格由1990年的2.5亿美元降至2000年1.6亿美元,船容量也在增加,从2.5万立方米发展到13.5万立方米、15万立方米,现在扩大到20万立方米,使得单位运输成本也大大降低。

   (4)以往日本计价是以LNG到岸价按等热值换算,直接与进口原油到岸价挂钩。

最近十多年来,LNG买家的谈判优势不断增强,计价公式出现了对买家有利的变化。

如澳大利亚与日本买家签订的购气计价公式在油价高于或低于某个水平时,气价增幅减半。

最近台湾的LNG招标推出购气计价公式在油价高于某个水平时封顶,低于某个水平是不下调。

对买家来说降低由于油价的波动而引起的气价变动风险,使气价控制在市场可承受并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最近广东省LNG项目和福建省LNG项目与澳大利亚和印尼签订的购气也都在3.0美元/MMBTU左右。

   2.3世界LNG贸易现状

   2001年世界LNG贸易总量为1460亿立方米,占世界跨国天然气贸易总量的22%。

预计2010年世界LNG贸易量将增长到2200-2700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贸易量的35%以上。

   2001年,亚洲的LNG进口量为1060亿立方米,占世界LNG贸易总量的73%。

日本是亚洲首个进口LNG的国家,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LNG进口国。

   

   2001年,日本从8个LNG资源国进口了780亿立方米天然气。

韩国是世界第二大LNG进口国。

2001年的LNG进口量为210亿立方米。

   欧洲2001年的LNG进口量为333亿立方米,仅占欧洲天然气消费总量的7%。

尽管与管道气存在着激烈竞争,出口至欧洲的LNG量仍会出现稳步增长,2010年预计将达530-650亿立方米,约为2001年的2倍。

目前,法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土耳其和英国都有新建LNG接收站的计划。

   2001年,美国LNG进口量为67亿立方米,占美国天然气供应总量的1%。

受美国天然气价格走低以及9.11恐怖事件的影响,2001年美国LNG进口增长减缓。

2010年美国LNG年进口量预计将达200-260亿立方米。

   2.4世界LNG贸易发展特点 

   随着世界各地,特别是东亚及欧洲国家天然气产业链发展的放松管制,一个更加灵活,对市场信号反映更加灵敏的市场体系将会出现,贸易方式将会进一步多元化,“照付不议”合同条款将变得更为宽松,定价方法将更趋灵活。

出现一种新的贸易方式叫做LNG互换交易、现货贸易和短期交易。

   

(1)新贸易方式

   ①互换交易

   互换通常是指气量交换,并不着重考虑价格方面的因素。

互换交易目前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为了缩短船运路线,参与方包括两个不同出口终端的卖家和两个不同接收终端的买家。

这一交易方式减少了交易参与各方的船运成本并释放出船运能力,对各方有利。

例如在2000年,西班牙GasNatural公司将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大西洋LNG公司进口的LNG转售到美国市场;同时,美国将从阿尔及利亚LNG公司进口的LNG转售给西班牙。

   第二种是为了弥补不同买家需求特点间的差异,这通常发生在某个买家的照付不议量过度,而另一买家供货量缺乏的时候。

这种交易方式通过消除两个买家在需求时间上的差异进而增加了市场灵活性。

例如,由于中国台湾的高峰用气特性与日本和韩国不同,因此2000年日韩将部分LNG货物供应至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则于2001年将等量LNG返还日韩。

   ②现货贸易

   LNG现货贸易主要是为了解决卖方的短期富余量和买方的短期需求缺量。

世界LNG现货贸易市场自1999年以来开始出现繁荣景象,2001年世界LNG现货贸易量为114.1亿立方米,比2000年增长了51%,占世界LNG贸易总量的8%。

   

(2)新合同条款

   LNG合同条款的变化也比较大。

以前,大多数LNG合同的期限为20-25年,且几乎完全受到“照付不议”(TakeorPay)或“照运不误”(ShiporPay)义务的约束。

而新的长期合同期小于15年,中期合同为5-8年,同时“照付不议”义务也更加宽松。

下述合同为亚洲和欧洲近期签署的几个LNG销售合同,颇具代表性。

   2002年2月,三家日本燃气公司(东京燃气、大阪燃气和东邦燃气)与马来西亚签署了一个LNG销售合同。

日本买家将在20年内每年向马来西亚LNG(Tiga)购买68万吨LNG。

另外从2004年4月开始每年额外购买34万吨LNG,这部分合同量将每年复议一次。

这种复合式长/短期合同使其中35%的合同量能够灵活变动,而传统合同中可变动的合同量仅为5%-10%。

   (3)定价发展

   随着电力库价格指数(electricitypoolprice)和S-曲线方法的采用更趋灵活。

   S-曲线价格公式是将LNG价格按照一揽子原油价格进行调整。

   该价格曲线在一定原油价格范围内为线性关系。

当原油价格低于下限时,S-曲线向上偏移;当原油价格高于上限时,S-曲线向下偏移。

这一价格曲线能有效保护合同各方免受油价高幅振荡带来的影响。

在1989年澳大利亚LNG供应商和日本用户签署的合同中,首次采用了S-曲线公式。

   图4所示,日本进口LNG价格(到岸价)和国际原油价格变化趋势。

 

  从图4和表1可以看出:

   ① 2001年世界各国使用LNG量所占的比例——日本为51%,韩国16%,法国8%,西班牙6%,台湾5%,土耳其4%,美国3%,意大利3%,比利时3%,其他1%。

   ②从1980-2001年世界LNG需求量平均年增长率为7.5%,日本5.76%,南韩19.12%,台湾21.42%。

   ③世界燃气市场LNG占6.5%的份额。

   ④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总用量8000多万吨,占全球用量的73%。

   2.5世界LNG委员会的诞生和发展 

   1917年,世界上第一个液化甲烷工厂在美国西费吉利亚地区建成投产。

   1937年,英国的埃克汤工程师提出用液化天然气来调节城市供气中的高峰负荷。

   1944年,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一个调峰站的LNG储罐发生了裂缝故障,溢出120万加仑(相当于4542立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