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社会学概论网络作业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3917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社会学概论网络作业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版社会学概论网络作业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版社会学概论网络作业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版社会学概论网络作业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版社会学概论网络作业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社会学概论网络作业题库.docx

《新版社会学概论网络作业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社会学概论网络作业题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社会学概论网络作业题库.docx

新版社会学概论网络作业题库

2012新版社会学概论网络作业题库

1.“社会”一词源于(中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劳动)。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实践哲学教程》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康有为)。

5.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理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安全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库利)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朋友谈心)

10.“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竞争)。

11.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米德)。

12.一位教师与学生、家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角色丛)。

13.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学现象称为(角色冲突)。

14.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春游)。

15.“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享乐主义)。

16.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哪个阶段(具体运算)。

17.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继续社会化)。

19.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人际关系密切)。

20.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

2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

22.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23.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古典管理理论)。

24.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城乡协调发展)。

25.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的。

26.结构功能主义主要人物是(帕森斯)。

27.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逆城市化)。

28.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韦伯)。

29.我国消灭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

30.整合作用是指(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

31.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制度化逃避)。

32.提出社会失范论是(迪尔凯姆)。

33.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创新)。

34.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放弃文化目标,但遵从制度化手段。

”此是(形式主义)。

 

35.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理论。

(社会失范论)

36.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积极的控制)

37.什么问题正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环境问题)

38.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

39.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不充分就业)。

40.对贫穷的定义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经济学定义)。

41.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42.社会工作是指(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

43.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社会均衡论)。

44.“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

(社会进化论)

45.“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总是像钟摆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说法。

(“文化类型”说) 

46.一个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水平流动)。

47.《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托夫勒)。

48.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调到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

(依附理论)

49.社会趋同论最早是(丁伯根)提出的。

50.“后工业社会”论是由(贝尔)提出的。

51.孙中山写下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座右铭,康有为在青年时代就撰写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同书》。

5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孙德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5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在1891年。

54.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理论社会学、经验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

55.生存、享乐和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56.马斯洛关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57.马克思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58.需要层次论讲的是需要优势的更替,而不是需要的更替。

59.美国心理学家米德把人的自我意识的获得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模仿阶段、嬉戏阶段和团体游戏阶段。

60.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

即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的渠道。

61.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和

地缘关系。

62.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交往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63.人的社会化进程,是指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

64.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65.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66.社会化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67.社会群体的形成原因有二:

一是个人层次上,是人进行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二是群体层次上,能够满足人类的某些需要。

68.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的特点,把社会群体分为初级社会群体和次级社会群体。

69.初级社会群体保持较小的规模。

在初级社会群体中,由于人数少,人们之间可以进行直接地面对面地互动。

70.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家庭、邻里和儿童游戏群体三种形式。

71.依据组织的严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组织划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72.古典管理理论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

73.管理学家麦格雷戈则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74.当代管理学派反映出当代管理理论的两种特点:

一是受系统理论的影响;一是借助数学工具、计算机将组织管理模式化、最优化。

75.根据人口与地域两个特征把社区划分为巨型社区、中型社区和微型社区。

76.社区分析的框架有人文区位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系统理论三种。

77.按城市的功能可以把城市划分为政治城市、工业城市、商业城市、文化城市和旅游城市。

78.实现城乡融合的途径有以下三个观点:

优先发展农村、优先发展城市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79.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80.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声望和权力。

81.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制、种姓制和阶级。

82.我国目前的阶级结构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一个个体劳动者阶层。

83.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家庭制度和经济制度。

84.派生的社会制度包括政治制度、宗教制度和教育制度。

85.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概念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和设备系统。

86.制度的设备系统包括实用性设备和象征性设备。

87.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

现实性强、集体的产物和大众传播。

88.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是社会控制的对象。

89.亚文化群体论用亚文化群体享有亚文化和亚价值规范来解释越轨。

90.犯罪预防的措施有:

教育、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91.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失调、人与环境关系失调两个方面。

92.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庞大、人口素质低。

93.失业有显性失业和隐形失业两种存在形式。

94.解释贫穷问题的理论有三种:

贫穷的恶性循环论、贫穷文化论和社会环境剥夺论。

95.社会保险是对未来风险的预防,社会救助是对显示贫困的救济。

96.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

97.本世纪20~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是我国较早的社会发展工作实践。

其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晏阳初和梁漱溟。

98.我国的社会保障在城镇采取就业保障制度和价格补贴制度。

99.社会均衡论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雷托和美国社会学家

帕森斯等。

100.社会流动按流动主体划分为个人流动、家庭流动和群体流动。

101.社会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为水平流动、垂直流动。

102.社会流动按流动参照物划分为代际流动、代内流动。

103.未来社会学分为三个学派:

经院学派(后工业社会学派)、罗马俱乐部学派(悲观学派)和赫德森学派(乐观学派)。

104.196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四个现代化,并指出四化的关键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105.简述社会学的基本特征。

(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

(2)社会学的研究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

(3)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4)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5)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106.简述社会学的功能。

(1)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

(2)增长社会管理才干,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

(3)能够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

(4)社会学能为发展边缘学科和多科性综合研究作出贡献。

107.简述马斯洛五种需要的关系。

(1)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较低级的需要得到部分的合理的满足之后,较高级需要才会成为追求的需要,而成为有推动力的激励因素。

(3)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

(4)可以同时部分满足几种需要,但总有一个是主要的即优势需要。

(逛街:

买衣服、吃美食、和同事朋友联络感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优势需要)

(5)并不是所有的人的需要都按这个顺序发展,有时可以颠倒和超越。

(6)马斯洛把需要的满足看成是重要的。

108.简述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

(1)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109.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交往理论。

交往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含义极为广泛。

它既包括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既包括物质交往,也包括精神交往。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包括:

(1)揭示了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

(2)指明了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

(3)分析了社会交往的层次,指出经济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

物质交往首先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交往,是任何一种交往的基础。

110.简述社会交往的意义。

(1)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

(2)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

(3)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人们通过交往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

人们的共同活动和交往推动着社会发展。

111.简述社会化的内容。

(1)传授生活技能。

(2)教导社会规范。

(3)指点生活目标。

(4)提供角色人选。

112.简述社会化对形成个性的影响。

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

(1)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

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

(2)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

在人的个性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此意。

113.简述家庭的功能。

(1)经济功能。

主要包括家庭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

(2)生物功能。

包括性生活的满足和生殖两个方面。

(3)抚育和赡养功能。

抚育是对子女生活上的供养和通过社会化对他们的教育;赡养事子女对父母生活上的供养和照顾。

(4)休息和娱乐功能。

家庭是个人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包括劳动能力的恢复和再生产、精神需要的满足。

114.简述传统婚姻家庭的特征。

(1)婚姻的目的是传宗接代,生儿育女。

(2)采取包办的方式缔结婚姻。

当事人没有发言权,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3)强调门当户对,注重经济利益。

(4)推崇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权力原则。

(5)婚姻家庭的建立必须遵守一套固定的程序和规范。

115.简述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社会组织的环境是与该社会组织的存在、运行和变化的社会现象的总和。

包括与它有关的社会组织、经济与政治状况、社会政策、社会风气等。

从本质上说,社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交换关系。

社会组织从环境中获取原料—人力、物质和信息,向环境输出产品—受过一定训练的人、物质产品和更多的信息。

社会组织对环境的交换和依存关系,决定了它的结构、功能必然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环境对社会组织结构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第一,组织中有专门处理同环境关系的部门。

为了同外部环境建立良好的适应关系以有利于自己的发展,社会组织必须有一些岗位或部门专门处理同外部环境的关系。

第二,环境变化时社会组织的内部结构也会随之变化。

社会组织对环境的依赖关系决定了环境变化将到之社会组织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多种多样的。

116.简述组织目标对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1)目标是社会组织生存合理化的根据,是组织承担社会职能的集中体现。

(2)目标是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相互区别的标准。

(3)目标是社会组织内部分工合作的基础。

(4)目标是团结和鼓舞社会组织成员的力量。

(5)目标是衡量社会组织活动成效的尺度。

117.简述社区的构成要素。

(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

(2)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

这是人们活动的场所,是人们进行共同生活的依据。

(3)共同的社会生活。

(4)有自己的社区文化。

(5)社会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以上要素是各种社区的共同点,但在不同社区具备这些要素的程度又有不同。

118.简述城市社区的特征。

(1)城市社区人口聚居规模大、密度高。

这是其明显的人口特征。

(2)城市居民以工商业和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职业和谋生方式。

(3)城市社区成员的易质性高。

(4)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5)人际交往中情感色彩淡薄。

(6)城市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

119.简述社会分工与社会分化的关系。

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

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说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

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就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也有分化。

120.简述社会分层的标准。

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之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这就叫做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是社会分化的一个最重要形式。

社会分层的标准是多元的。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了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

财富、声望和权力。

财富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声望是指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获得的声誉和尊敬;权力是指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行动者,即使在遇到反对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

这三个标准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也可以在不同情况下作独立考虑。

另外在社会分层的研究中,常见的还有职业的评价,这对社会分层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121.简述社会制度的含义。

第一种,是指社会形态或体系意义上的制度,是对制度大尺度的宏观观察,常用来区别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如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等;

第二种,是一个社会中的具体制度,它以具体的组织机构、制度设施作为自己的实体,常用来分析不同的社会关系和在研究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里的问题时使用,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第三种,是指各种社会组织群体中的规章制度,用来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

122.简述判断越轨行为的标准。

(1)越轨行为的判定与文化类型有关。

由于文化类型不同,它对人们行为的是非判断标准也不同,在一种文化中被认为是越轨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中则被认为正常。

(2)同一社会中对不同群体的规定也对判定越轨行为发生影响。

在一个群体被认为是越轨之举,在另一群体则可能被容许。

(3)同一行为主体的同一行为在不同情境下可能有不同评价。

因此,判定越轨行为的标准就是在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情境下行为者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

123.简述社会控制的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

(2)维持正常生活

(3)促进社会发展

(4)社会控制的反功能

124.简述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

(1)政治原因。

人口的迅速增长与我国的这个年制和政策由直接关系片面宣传人多力量大。

对马寅初控制人口的正确主张进行不公正的批判。

使我国人口严重失控。

(2)人口惯性。

我国两次生育高峰,为我国人口周期性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这种惯性影响要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消除,所以我国人口仍将大幅度增长。

(3)文化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传统中国使农业社会,崇尚大家庭制度和多子多福。

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降低了人口的死亡率。

我国人口尚处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阶段。

125.简述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途径。

(1)控制人口数量。

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鼓励少生优生,限制早育多生;建立和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农民的后顾之忧,改变其生育观念,降低生育率;提高基层对计划生育的重视程度,教育农民,强化对农民计划生育状况的监督和管理。

(2)提高人口素质。

主要是提高文化素质。

一靠立法,二靠教育改革。

(3)大力发展经济。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缓解人口再生产与物资资料再生产之间的矛盾,扩大就业,缓解过剩人口的压力。

126.简述社会工作的功能。

(1)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

(2)挖掘潜能,促进其发展。

(3)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

(4)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

127.简述社会保障的功能。

(1)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其生活的安全。

(2)维护社会稳定。

(3)保护和维持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刺激劳动潜力的充分发挥。

(4)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

(5)社会保障对社会的稳定、人和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功能,但也有反功能。

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社会保障实行初期,某些国家和政府通过此手段使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就范,未能保障其合理的权利。

第二,在实行高福利制度的情况下,使一些人滋生了懒汉心理,不利于人们潜在能力的发挥。

128.简述社会流动及类型。

社会流动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涵义。

广义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

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社会流动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有多种形式:

(1)按照流动的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社会群体流动;

(2)按照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垂直流动,其中垂直流动又有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区分;

(3)按照流动的参照物划分,有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

129.简述“五德终始说”。

“五德终始说”是由我国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家邹衍(yan)提出的。

邹衍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按着“五行(xing)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由土德开始,最后又回到土德,历史上每个王朝的出现,都体现了五行中某一种势力占统治的地位。

“五德终始说”看到了历史是变化的,而且有必然的趋势,这是理论正确的部分。

但邹衍把历史的变化理解为一种往复循环的过程,这就不符合历史的实际情况,从而陷入历史循环的命定论。

 

130.简述社会现代化的内容。

(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2)政治现代化。

(3)文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4)城乡社区现代化。

(5)群体组织现代化。

(6)人的现代化。

131.论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探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

是行为科学激励理论的主要理论之一。

(2)马斯洛的激励理论强调两点:

第一,人的需要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第二,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

(3)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等级: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这五种需要的关系是:

①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②较低级的需要得到部分的合理的满足之后,较高级需要才会成为追求的需要,而成为有推动力的激励因素。

③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

④可以同时部分满足几种需要,但总有一个是主要的即优势需要。

⑤并不是所有的人的需要都按这个顺序发展,有时可以颠倒和超越。

⑥马斯洛把需要的满足看成是重要的。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较好解释了人的需要的变化规律及人的积极性产生的具体原因。

在微观分析上,一定程度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132.联系实际说明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人际关系是个人之间交往形成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

(1)人际关系特点:

直接交往、情感性。

(2)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①双方需求的互补性影响了个人之间的交往。

②态度的类似性。

③双方距离的远近。

④交往频率。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受交往双方诚意、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与合作及双方在交往中都得到满足等因素的直接影响。

(3)联系实际

133.联系实际说明社会化对形成个性的影响。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生活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

它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

(1)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

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

(如个性中的气质受遗传的影响比较大。

比如:

身体残疾的人和身体健全的人的个性就会有所差别,有的残疾人会比健全人更乐观、更坚强;有的残疾人则比健全人更悲观、更不自信)

(2)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

在人的个性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此意。

134.论述中国传统婚姻家庭的特征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