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作物施肥原理技术复习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387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作物施肥原理技术复习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作物施肥原理技术复习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作物施肥原理技术复习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作物施肥原理技术复习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作物施肥原理技术复习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作物施肥原理技术复习解析.docx

《最新作物施肥原理技术复习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作物施肥原理技术复习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作物施肥原理技术复习解析.docx

最新作物施肥原理技术复习解析

0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环保的一个重要措施。

要做到因土施磷、看地定量;根据各类作物需肥要求,合理施用;掌握关键、适期施氮;深施肥料、保肥增效;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2.水体富营养化是指营养物质的富集过程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它是一种自然过程。

二、简答论述题

1、论述为什么要提倡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与不合理施肥分别会产生哪些效应?

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

①施肥的增产效应;②施肥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③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④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⑤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

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

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及由此带来的养分巨大挥发损失、流失,有害元素在土壤的积累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污染;同时引起大气污染,还可以导致农产品污染以及减产,这些都将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2、施肥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有哪些?

施肥科学研究内容:

①作物营养与施肥理论研究;②施肥效应研究;③施肥技术研究。

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

①调查研究;②统计研究;③试验研究;④化学分析研究。

第一章施肥的基本原理

一、简答论述题

1、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米氏学说和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对指导施肥有何意义?

在生产上如何运用?

分归还学说:

李比希英国【内涵:

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中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2、若不及时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下降而且产量会越来越低3、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对指导施肥的意义:

是施肥的基本原理,是保持土壤固有水平的基础,大大提高了肥力【生产上的应用:

指导施肥促进化肥工业

最小养分律:

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产量。

【基本内容:

1、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物产量的提高2、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3、只有布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对指导施肥的意义:

正确选择肥料种类的基本原理,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生产上的应用:

指导施肥种类促进化肥工业【延伸为:

限制因子律、最适因子律

报酬递减律与米氏学说:

【报酬递减律:

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酬的速度却在逐渐递减【米氏学说:

只增加某种养分单位量时,引起产量增加的数量是以该种养分供应充足时达到的最高产量与现在的产量之差成正比dy/dx=c(A-y)即为y=A(1-e^-cx).

y:

施一定量肥料所得产量A:

施足量肥料所获得的最高产量或极限产量x:

肥料用量e:

自然对数c:

常数/效应系数【实质内涵:

1、总产量按一定渐减律增加并趋近于某一最高产量极限2、增施单位量养分的增产量随养分用量的增加按一定比例递减3、在一定条件下任何单一因素都有最高产量,在条件改变时该因素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也变化【指导施肥的意义:

1、反映了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作为一个经济法则广泛用于农业工业畜牧业等生产领域2、米氏方程首次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表达了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并作为计算施肥量的依据,开创施肥有经验到定量的新纪元3、是有限的肥料发挥了最大的增产效益

因子综合作用率:

【基本内容:

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制约,产量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再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提高。

【综合因子分类:

1、对农作物产量产生直接影响的因子2、对农作物产量并非不可缺少但对产量影响很大的因子【内涵:

1、作物丰产是诸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2、利用因子间的交互效应提高肥效【对指导施肥的意义:

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施肥的基本原则

一、名词

1.地力:

是土地能够生长植物的能力。

2.肥料利用率:

也称肥料利用系数或肥料回收率,是指当季作物对肥料中某一养分元素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施用该养分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二、问答题:

1.施肥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

2.协调营养平衡原则

3.增加产量与改善作物品质相统一原则(施肥与作物产量施肥与作物品质施肥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4.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肥料利用率:

也称肥料利用系数或肥料回收率,是指当季对肥料中某一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所施肥料中该养分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5环境友好原则

2.阐述肥料、地力、可持续农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农业生产中的合理施肥。

肥料、地力、可持续农业之间的关系:

1、培肥地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2、施肥是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

地力是土地能够生长植物的能力,地力的高低及变化趋势不仅取决于土地本身的物质特性,更是受到外部自然环境因素以及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影响。

施肥、耕作等管理制度

地力的维持和提高是农业生产可持续进行的基本保证,不断培肥地力可是农业生产得到持续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可以满足世界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在量和质上不断提高的需求。

施肥、轮作等农田管理设施,不仅直接影响着地力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速度,而且决定着农业生产的水平和发展趋势,更决定着人类生存状况与质量,只有树立培肥地力的观点,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不合理施肥会对土壤、生态环境及农产品造成污染哪些污染?

不合理施肥导致生态环境的污染:

①施肥引起的大气污染;②施肥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③施肥引起的地下水污染;④施肥引起食品污染。

不合理施肥会对土壤有害元素在土壤的积累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不合理施肥会对农产品造成导致农产品污染以及减产

4.阐述肥料在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中的作用。

有机肥的增产作用一方面是通过为作物提供养分,另一方面是通过改善和培肥土壤而起作用。

 农产品的品质包括营养品质、商品品质和符合加工需要的某些品质。

养分平衡是提产品质量的基本保障。

 氮肥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氮充足时可提高禾谷作物子粒中蛋白质,减少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的含量,供氮水平合适时可提高氨基酸含量,但过量会导致必须氨基酸含量降低,

降低品质。

 磷肥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充足的磷供应可增加作物绿色部分的粗蛋白含量,从而提高作为饲料的品质;磷可以提高蔗糖、淀粉和脂肪的合成,从而提高作物产品品质;还能提高蔬

菜水果的品质,使果实大小均匀、营养价值高、味道和外观好等。

 钾肥对品质的影响:

提高禾谷作物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有利于蔗糖淀粉和脂肪的积累

有利于提高高糖、油料作物品质,还能提高纤维作物的品质,因此钾被称为品质元素。

 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料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多数中量和微量元素就是产品质量指标之一。

食品和饲料作物产品中缺乏这些元素会影响人、蓄的健康,会出现一些病症。

此外微量元素还对作物产量多方面的品质特性有重要的影响。

 有机肥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有机肥为完全养分肥料其中所含的各种营养元素与化肥一样影响着作物的品质;其次,有机肥通过改良培肥土壤从而影响作物的营养品质和商业价值。

5.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意义及主要途径有哪些?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

1.肥料配合施用:

有机+无机,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

2.按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特性进行施肥;

3.施肥措施与其他农艺措施相配合;

4.改进化肥剂型,如造粒、复合、包膜等

5.改进施肥方法、施肥机具;

6.作物营养性状遗传改良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意义

1.可提高施肥的经济效益;

2.减缓自然资源的耗竭;

3.减少肥料生产和施用过程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第三章养分平衡法

一、名词解释

1.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率提出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配比方案和相应的施肥技术。

2.养分平衡施肥法是根据作物计划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估算施肥量的方法,以“养分归还学说”为理论依据。

3.基础产量指不施肥的作物产量。

4.目标产量目标产量是实际生产中预计达到的作物产量,即计划产量是确定施肥量最基本依据。

5.依存率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叫做依存率

6.以地定产法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平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

7.以水定产法根据生育期内降雨量与播前土壤有效含水量来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

8.水量效应指数10mm降雨量生产作物的经济产量的千克数。

9.养分系数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10.肥料利用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施入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数。

11.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指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占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的比率。

二、简答

1.什么是土壤养分依存率?

指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

土壤养分依存率越高则肥料利用率越低;相反,土壤养分依存率越低肥料利用率越高。

2.计算肥料利用率有哪两种方法?

①失踪法;②田间差减法肥料利用率=(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不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肥料施用量*肥料养分含量)*100%。

3.地力差减法和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法计算施肥量的公式各是什么?

二者本质的区别何在?

地力差减法

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法土壤供肥量=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2.25

⑴定义:

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施入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数;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是指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占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的比率。

⑵影响因素:

肥料利用率是最易变动的参数,因作物种类、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和农艺措施而异,同一作物对同一种肥料的利用率在不同地方或年份相差甚多,因此施肥使必须测定当地的肥料利用率;虽然土壤有效养分的土测值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值,但若乘以土壤养分利用率则可以反映土壤真实供应的养分量。

⑶数值大小:

一般来讲,肥料利用率不会超过100%,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由于受浸提状况和根系生长状况的影响,则有可能大于100%。

4.如何计算土壤养分校正系数?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

=每公顷农作物从NP、NK、KP小区吸收某种养分数量/(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2.25)⨯100

5.土壤养分依存率与肥料利用率二者有什么关系?

肥料利用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施入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数。

土壤养分依存率:

是指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

土壤养分依存率越高则肥料利用率越低;相反,土壤养分依存率越低肥料利用率越高。

6.结合施肥的基本原则,论述养分平衡施肥法有什么不足。

7.目标产量是如何确定的?

各方法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目标产量是实际生产中预计达到的作物产量,应该是一个非常客观的重要参数,既不能以丰年为依据,又不能以歉年为基础,只能根据一定的气候、品种、栽培技术和土壤肥力来确定,而不能盲目追求高产。

主要有3种方法:

⑴以地定产法:

就是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平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

【依存率】利用依存率确定目标产量的基础工作是进行田间试验,设置无肥区和完全肥区两个处理。

只应用于土壤无障碍因子以及气候、雨量正常的地区。

⑵以水定产法:

在降雨量少,又无灌溉条件的旱作区,限制农作物产量的因子是水分而不是土壤养分,在这些地区确定目标产量首先要考虑降雨量和播前的土壤含水量,然后再考虑土壤养分含量。

【降水量=土壤水分×3】

⑶前几年平均单产法:

一般利用施肥区钱3年平均单产和年递增率为基础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叫前几年平均单产法,其计算公式为

目标产量=(1+年递增率)×前3年平均单产

8.养分平衡法中养分平衡的含义是什么?

“平衡”之意就在于通过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