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345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docx

《学年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docx

学年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

  青冈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

        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往何处?

为什么?

怎么走?

这就是哲学的一切。

”一位古罗马哲学家曾如此定义。

哲学不仅回答人生的命题,也在不断发现决定历史与社会走向的河床。

既有本体论的思考,也有认识论的探讨,更有方法论的总结。

这一论述反映了(  )

①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②哲学是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③哲学的目的在于发现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规律 ④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8年1月31日人们迎来2018年的第一次月全食,月球在月食发生前夜,刚好也经过近地点,因此月全食当晚的月亮也会相对比较大。

对于这次月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3.人们不小心打破花瓶,除了沮丧别无他为,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却在打破花瓶时细心收集碎片,按重量的数量级分类,由此发现不同重量级间的倍数关系,于是“碎花瓶理论”产生,这一理论在恢复破损文物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认识的差异源于认识主体的不同 

③获得真理是人的认识的根本目的    ④服务实践是科学理论的价值所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与这一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有(  )

①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②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③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④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哲学工作者要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基于(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②哲学能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

A.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构成部分,是社会和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

D.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7.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可回避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的农业改革为重点的农业改革大幕已经拉开。

这说明

A.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变化发展的产物     B.生产方式构成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生产关系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客观性

8.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  )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9.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

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这说明:

(  )

A.只有保持性质的稳定性才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认识和改造    D.事物以保持相对稳定为主

10.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诗人汪国真的名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强调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要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下面与该名句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①“生命原本全是空格,需要你一样样填满。

”   

②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③“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④“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毛泽东在红军长征途中,望着连绵的山岭,创作了《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三首小令凸显了湘江之战后红军面临的紧张局势。

《十六字令三首》的创作表明(  )

①战场的客观实际是诗词创作的源泉   ②诗词创作源自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 

③战场的变化制约着个人思维的变迁   ④诗词创作如实地反映作者个人情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某地在发放一项惠农补贴时,为了防止虚报冒领,引进了先进的指纹机,以核实领取人身份。

提取备份指纹忙活了大半年,年底发放时却遇到了尴尬。

原来,干了一冬天农活,很多村民手指裂开了口子,明明是同一个人同一个手指头,就是通不过指纹机的验证。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尴尬”表明实践的结果总是事与愿违   ②“尴尬”源自于决策者没有立足客观实际 

③“尴尬”启示人们应准确把握事物的规律  ④“尴尬”启示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有人感叹:

“懂得许多道理,仍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历事才能炼心,在事上磨炼,内心才会拥有强大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

人须在事上磨,主要是因为(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真理是有条件的

C.真理具有反复性     D.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14.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公博带领的国际合作团队通过对最新天文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了暗能量随时间演化的证据。

此发现表明暗能量的本质有可能不是爱因斯坦百年前提出的“宇宙学常数”,这对暗能量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该项发现说明了(  )

①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  ②真理在不断否定自身中得到发展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来源    ④人的认识活动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为5天):

“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这意味着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三候”现象表明(  )

①事物的联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②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认识和观察事物应基于人的主观需要  ④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十九大报告中说: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基于“新时代”的判断,也是应该有“新理论”。

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由此可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说明(  )

①真理是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谬误中实践中得到了纠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生活中人们发现某些药品与食物之间存在相克关系,它们的营养素、化学成份会相互抵抗、制约,若搭配不当,会引起中毒反应。

如钙片忌菠菜,抗生素忌果汁等等。

这表明()

①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孤立的事物

②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人们不能调整原有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④应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9.中华文化是家国文化,家国思想根深蒂固。

《孟子》中说: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下列古语体现的哲理与材料相一致的是(  )

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②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③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

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际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

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

②部分区别于整体,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部分

③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有人做过一个实验:

体积不变的木桶,先放满小砾石,大石块很难再搁下;如果换个顺序,小砾石就能填满石块间的缝隙。

实验有力地证明(  )

①把握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可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②发挥关键部分的决定作用,能使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发生根本转变 

③从事物存在的客观条件出发,有助于提高事物的整体功能和效率

④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事物的特性满足人们的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2.民法典编纂不仅要对既有的诸多民事单行法删繁就简,还要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

下列与此体现的哲理相同或相近的是(  )

A.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天下之理,有张必有翕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3.北宋文豪欧阳修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倡导“计字日诵”读书法:

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集腋成裘。

欧阳修的读书法(  )

①认识到了重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  ②告诉我们质变是事物经过长期的量变而产生的 

③蕴含了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道理  ④揭示了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的两种状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与下面漫画《凡事走在分寸之前即为“过”》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B.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试玉要烧三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