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119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郑州市2020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

生物试卷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组成成分和基本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

B.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的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C.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的化合物都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D.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生物膜系统。

2、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3、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主要场所是线粒体,A项错误;

B、生物膜是指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细胞内的膜,B项错误;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还必须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C项错误;

D、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核酸,蛋白质等,D项正确。

故选D。

2.下列与核糖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具有的唯一细胞器是核糖体

B.蓝藻细胞中核糖体呈游离状态或附着在内质网上

C.核糖体的形成一定和细胞核的核仁有关

D.溶酶体中的蛋白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核糖体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A项错误;

B、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内质网,B项错误;

C、原核生物也有核糖体但没有核仁,C项错误;

D、溶酶体中的蛋白酶是蛋白质,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项正确。

故选D。

3.在生物学实验过程中有些细胞需要保持活性,有些细胞已经死亡,下列实验中细胞为活细胞的是

A.经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为红色

B.台盼蓝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细胞呈蓝色

C.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为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D.龙胆紫染液染色后的植物细胞,细胞中的染色体被染成紫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般的染料都要使细胞死亡,才能进入细胞进行染色,而健那绿是一种活体染料,只对活细胞染色,要保持细胞活性。

【详解】A、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色时,需要加盐酸,细胞死亡,A项错误;

B、台盼蓝染液使死细胞着色,B项错误;

C、健那绿染液只对活细胞染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为蓝绿色,C项正确;

D、龙胆紫染液染染色体前,需要加盐酸和酒精对细胞解离,细胞已经死亡,D项错误。

故选C。

4.取某一红色花冠的2个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花瓣细胞,将它们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图1,液泡直径的变化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4分钟前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小于乙溶液

B.第4分钟后乙溶液中细胞由于失水过多而死亡

C.图2中曲线Ⅱ和图1中甲溶液中细胞失水量曲线对应

D.甲、乙两种溶液的浓度不同,溶质种类也一定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1可知,植物细胞放在甲溶液中,植物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失水速率减慢,所以甲溶液是高渗溶液;放在乙溶液中,植物细胞失水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达到一定时间后,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减少,超过4分钟细胞失水量为负值,即细胞吸水,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因此乙溶液是细胞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溶质的溶液。

分析题图2可知:

I液泡先变小后恢复到原样,为乙溶液中的变化曲线,Ⅱ液泡先变小后维持不变,为甲溶液中的变化曲线。

【详解】A、第4分钟前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大于乙溶液,A项错误;

B、第4分钟后乙溶液中细胞因为吸水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B项错误;

C、分析题图2可知I液泡先变小后恢复到原样,为乙溶液中的变化曲线,Ⅱ液泡先变小后维持不变,为甲溶液中的变化曲线,C项正确;

D、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甲、乙溶液溶质不同,甲溶液中溶质不能被细胞吸收,乙溶液中的溶质可以被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D项错误。

故选C。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下列研究方法对应错误的是

A.分离细胞器利用了差速离心法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C.研究动物细胞融合,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利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同位素示踪技术

【答案】C

【解析】

【分析】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分离细胞器利用了差速离心法,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利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

【详解】A、分离细胞器利用了差速离心法,A正确;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B正确;

C、研究动物细胞融合,利用了荧光标记法,C错误;

D、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利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同位素示踪技术,D正确;

故选C。

6.下列物质不会在同一个细胞中合成的是

A.NADH和NADPH

B.神经递质和呼吸酶

C.胰高血糖素和血红蛋白

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NADH和NADPH是呼吸和光合过程中的产物,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内合成,胰高血糖素是胰岛A细胞合成,血红蛋白是血红细胞合成,DNA聚合酶是能发生分裂的细胞合成,RNA聚合酶和呼吸酶是活细胞都能合成。

【详解】A、NADH和NADPH是呼吸和光合过程中的产物可以在同一细胞中合成,A错误;

B、神经递质和呼吸酶可同时出现在神经细胞中,B错误;

C、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C正确;

D、有丝分裂间期都会发生复制和转录,可以合成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D错误。

故选C。

7.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

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

B.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

C.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不变,原因是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

D.如果在时间t2时,向B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该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B组产物总量将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等。

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

据图分析可以知道,在40℃酶的活性最高,其次是20℃时,60℃条件下,因为温度过高,t2时酶已失活。

【详解】A、分析曲线图可以知道:

在B组(40℃),反应到达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最短,故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A正确;

B、从曲线图来看,三个温度条件较适合的是40℃,而A组是20℃条件下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曲线,故在时间t1之前,反应尚未达到化学平衡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B正确;

C、C组为60℃条件下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曲线,看图可以知道,在时间t3时,产物浓度不再改变,说明高温下酶已经失活,此时向反应体系中增加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也不变,C正确;

D、酶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不会影响生成物的量,故向B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该酶,B组产物总量不会改变,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要求考生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及相关曲线,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与图示对应的影响因素,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8.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A.用乳酸菌制酸奶时,应先通气后密封,利于乳酸菌发酵

B.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可以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繁殖

C.给蔬菜大棚补充光照,用红色光源好于同样强度的白炽灯

D.栽培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主要目的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较多的C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和无机盐都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呼吸作用主要与温度和氧气浓度有关,考生需区分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

【详解】A、乳酸菌是厌氧型菌,先通气乳酸菌会死亡,不利于乳酸菌发酵,A项错误;

B、破伤风杆菌是厌氧型菌,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可以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繁殖,B项正确;

C、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白光中存在不能被植物吸收的光。

用红色光源好于同样强度的白炽灯,C项正确;

D、栽培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主要目的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较多的CO2,D项正确

故选A。

9.下图表示人体内的部分物质代谢过程,其中N表示葡萄糖,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④过程均需要酶催化才能正常进行

B.成熟的红细胞通过③④过程获取能量

C.①过程的发生需要mRNA、tRNA、rRNA共同参与完成

D.③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②过程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N表示葡萄糖,M表示丙酮酸,①表示氨基酸的脱水缩合,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④表示产乳酸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详解】A、①是氨基酸脱水缩合成蛋白质,需要酶,②③④过程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均需要酶催化才能正常进行,A项正确;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项正确;

C、①过程是氨基酸脱水缩合成蛋白质,这个过程发生在核糖体,需要rRNA、mRNA、tRNA参与完成,C项正确;

D、③过程是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在细胞质基质中,②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D项错误。

故选D。

10.科学家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泡状结构,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

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癌症蛋白”作为信号分子促进新生血管异常形成,并向着肿瘤方向生长。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多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B.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核的体积增大

C.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新生血管异常形成后可以更好地为癌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A、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多个基因发生了突变,A正确;

B、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是细胞衰老的特点不是癌变的特点,B错误;

C、细胞融合时,“癌症蛋白”作为信号分子,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正确;

D、新生血管异常形成后可以更好地为癌细胞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