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09825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第8单元 

24 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郑、拜”等生字,学会“郑重、供品、祭器、讲究、厨房、项圈”等词语。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与价值

体会在黑暗的旧社会,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

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

自学生字词,预习课文。

教师:

课文插图、有关鲁迅的资料及重点语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我国有一位大文豪: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鲁迅。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中的鲁迅图片。

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3.质疑。

(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4.出示练习。

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 只知道

无端稀奇

素不知道如此

如许从来不知道

希奇其中

单知道无缘无故

5.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谈。

三、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

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教师适时板书:

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若学生不知从哪儿说起,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

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画掉,进行对比阅读。

(2)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

用铅笔将“紫色的”画掉,换上“苍白的”“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板书:

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四、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抓住人物的特点。

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

(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从对“我”和闰土初次会面时对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出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

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

(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

)这篇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哪些方面?

(语言。

请你们细细地品味第6~17自然段,边读边想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

二、再识闰土,探究深读

1.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师生交流,适时板书:

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3.用你们自己的感受读这几段话,相信会读得更好。

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请同

桌评一评。

4.学生自由练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看谁能让大家感到身临其境。

(每件事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指导朗读。

如“雪地捕鸟”,可让学生边朗读边表演;“看瓜刺猹”,教师可扮成“我”引导朗读,调动学生的情绪。

5.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教师相机板书:

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

三、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月亮地下,闰土一个人看瓜刺猹在“我”眼里是多么惊险刺激的事啊。

所以,三十年过后,“我”回忆起闰土来,头脑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这幅画面。

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

2.学生描述。

3.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景色描写烘托气氛,动词的恰当使用使画面动了起来。

4.引导背诵。

(可以出示段落填空进行提示。

四、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

(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出示句子:

“阿!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

(比如:

池塘捕鱼、捉泥鳅等。

)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说不完的。

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

你想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

(重点指导“阿”的读法。

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

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

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

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

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

3.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五、观看插图,想象表演

1.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我”多么想再和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

2.读一读第19自然段。

他们会怎样话别呢?

3.同桌分角色想象表演。

(板书:

难舍难分)

六、课内积累,课外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2.“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

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句“老爷”让“我”大吃一惊。

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

如:

“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去”“换”词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壳”“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彩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

3.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以同学为模特,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把同学的外貌写出来,举行了“你写我猜”的活动,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

[不足之处] 在整堂课中,教师在角色转换时有时做得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激情不够,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很少,应多给学生一些鼓励。

教师的自身素质很重要,以后应多学习,多积累,多反思。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25 好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读写本课“搁、综”等生字,掌握“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本文超现实想象和情感的层次性变化。

(3)品悟本文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

2.过程与方法

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情感与价值

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理解“好的故事”是什么,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深刻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

搜集鲁迅的相关资料,了解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

教师:

鲁迅的有关知识,重点词语释义等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有很多处写到梦境,而梦里大多写到的是故乡的情景,可见鲁迅的故乡情结也不是一个偶然。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近鲁迅,走进鲁迅的思想深处,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走进他心中那“好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走进背景

1.鲁迅(1881—1936),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笔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2.写作背景:

《野草》是鲁迅作于1924年至1926年的散文诗集,它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一个艺术高峰。

鲁迅在这部散文诗集中,通过对“我”的严格解剖,反映了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相当一部分要求进步,寻求光明,又处处碰壁的,找不到出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记录了鲁迅自己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走向共产主义战士这一转变过程。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2月,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

而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却是一片黑暗。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好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1)石油:

旧时指煤油。

(2)《初学记》:

共30卷,中国古代综合性类书,唐朝徐坚撰。

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

(3)膝髁(kē):

膝盖骨,大腿骨。

(4)云锦:

像锦一样美丽的云彩。

(5)乌桕(jiù):

落叶乔木,开黄花,种子可制蜡烛等。

(6)伽(qié)蓝:

佛寺。

(7)参差(cēncī):

不整齐。

(8)缕缕:

形容一条条,连续不断。

(9)晕:

光影、色彩四周模糊的部分。

(10)泼剌奔迸的红锦带:

大红花映在水中,被水的荡漾拉长了,在水里形成了一条红色的锦绣带子,随着水的奔迸波动作泼剌的声音。

2.联系课文,说一说:

“好的故事”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其实是一个梦境,美丽、幽雅、有趣。

四、再读课文,厘清结构

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教师引导、总结:

第一部分(1~3):

在昏沉的夜,看到一个“好的故事”。

第二部分(4~11):

“好的故事”在朦胧中逐渐清晰地展开。

第三部分(12):

照应开头,写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五、作业布置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回顾,进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在一个“昏沉的夜”里,在工作之余闭眼休息的刹那间,在朦胧中看见一幅生活的图画,这正是“好的故事”,它美丽,幽雅,有趣。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好的故事》,去感受它的与众不同!

二、师生合作,研习探究

默读课文,小组交流,师生合作共同解决。

1.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

明确: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2.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几个部分?

分别是什么?

简要概括一下。

明确:

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借回忆以前来写眼前梦境,表现了作者对眼前之景的憧憬与向往。

第二部分写所见故事更加清晰,作者的情感更加强烈和对理想的坚定。

3.“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

“我”的思绪在“好的故事”中任意飞扬,思想深处对美好事物执着地追求。

但“我”一旦从美好的梦境再回到现实中,淡淡的怅惘就会油然而生,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理想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4.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从文章的开始到结束完成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回环,作者是怎样将这些看似琐碎的影像合成一个整体的?

明确:

一开始处在昏沉的夜,是在灯火渐渐地缩小了的灰暗背景中,然后渐渐明亮起来,次第写到“蒙胧”“闪烁的日光”“清楚起来”“分明”“皱蹙”“凌乱”“影子撕成片片”“碎影还在”,最后又回到那“昏沉的夜”里的凝视与沉醉,完成了一个美好故事的回环。

三、品读赏析,深入理解

从课文中找出下面的三段话,反复品读,说一说你的理解。

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赏析:

好的故事如同它的篇名,呈现出一种非常美好而又明快的美学意境,作者让

我们“看见一个好的故事”中“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这句话无疑也表达出了鲁迅思想深处那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自然而然地成为本文的文眼。

2.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

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赏析:

“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的画卷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产生着一种层次性的变化——先是于昏沉的夜里恹恹欲睡,再接着,“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然后,感受着“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都在表达作者的感情在美好的遐想中逐渐升华和清晰。

3.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赏析:

鲁迅先生用如此暖色的笔触来描写他的想象世界和回忆中清晰的故事,不仅是一种精神慰藉,更是一种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随着故事的逐渐清晰,作者的感情在逐渐掘进的过程中已达到一个高峰,进入一个超我的境界。

四、写法探究,学习领悟

1.在“圆形结构”中展开构思(现实——梦境——现实)。

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

而在这起结之中,已渐渐地缩小了的灯火,燃起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回忆图景。

2.理解本文超现实想象和情感的层次性变化。

鲁迅运用了画家的手法,使他笔下的自然景物充满了动感与光感,充满了对于故乡美丽风景的怀念和向往与对于这景物所象征的心中所追求的美好世界的憧憬。

作者在极短的篇幅中,从多个角度,且每个角度都从多个层次来展开那种超现实的想象,这就使得想象和回忆具有了一种明快清晰的风格,这就使“好的故事”永远呈现出开放的、多层次的审美境界。

3.结尾处意味深长。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想要努力追回它,但是当“我”去取笔的时候,连那一点虹霓色的“碎影”也不复存在了,“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我”从美的梦境又回到“昏沉的夜”一般的现实生存环境之中。

希望和虚无,孤独和寂寞,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

五、回顾总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读了鲁迅《好的故事》之后,是不是有一种感觉:

这种超现实的想象真的是太神奇了,把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信念编织在梦里,再从梦中又回到现实里继续战斗。

这种超时空的转化永远以自己的信念为圆心,可见,这又是一种多么执着的追求呀!

同时也足以证明鲁迅对故乡的情结,对当时社会“昏沉的夜”的憎恶和对祖国热烈的爱。

六、拓展延伸

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从我们学习过的《故乡》《社戏》《阿长与<山海经>》等文章中提炼鲁迅作品中的故乡情结。

【板书设计】

好的故事

对理想、美好、和平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悠远,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却相对困难。

因此在课堂一开始,我便从“了解作者,走进背景”入手,带领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环境,帮助他们快速地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初读课文时,课文中的许多陌生的词语阻碍了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于是,我便将难以理解的词语意思呈现出来,避免了学生在字词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理解课文时,抓住“好的故事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展开,围绕课文的重点句子探究,主次分明,层层深入,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不足之处] 学生具有基本的概括能力、语言鉴赏能力,但对文意的深入理解能力较弱。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代背景、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来理解课文。

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结合课外知识和文章上下文体会文章重点词语和句子。

(2)掌握概括文章小标题的方法。

(3)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情感与价值

感受鲁迅先生身上的优秀品质,生发出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概括出各个故事的小标题,并通过对于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分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对于文章中部分词语和段落的深层含义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准备】

学生:

读通读顺课文,用学过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思考课文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师:

鲁迅的图像,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提出课题,了解鲁迅

1.出示课件:

鲁迅图像

2.同学们,这就是——(生:

鲁迅)(板书:

鲁迅先生)让我们带上“先生”二字再深情地呼唤一遍。

3.谁能根据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用简洁的话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4.看来同学们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还真不少,然而鲁迅先生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鲁迅逝世九周年的时候,周晔写了一篇纪念他的文章。

(板书:

我的伯父)

5.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她为什么已经称“伯父”了还要再称“先生”?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通过预习,你画下了哪些想积累的词语,和同桌交流一下。

2.出示生字词课件:

追悼 吊唁 咳嗽 敷药 女佣 水浒传 殡仪馆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1)请同学们正确认读这些生词。

(2)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个字音或哪个字形?

(3)你理解了哪个词的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的?

是联系上下文还是查字典?

(4)请你从以上四字词语中,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

作者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从课文中哪里读出来的?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

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四、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受爱戴

1.自由轻声读,圈画出鲁迅先生深受许多人爱戴的语句,从哪里看出他深受爱戴?

(挽联多,花圈多,各色各样的人多。

2.参考资料(课件出示以下内容),师配乐朗读:

22日下午开始出殡。

出殡前,从万国殡仪馆门前,胶州路、极司斐尔路、兆丰路,早已站着长长的队伍。

出殡时,治丧委员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和作家巴金、萧军扶柩上了灵车。

青年艺术家抬着司徒乔画的鲁迅先生的巨幅遗像,作为送葬队伍的前导。

队伍跨着沉重的步伐前进,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了行列,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

3.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你看到了  ,看到了  ,看到了  ,还看到了  。

 

(可以是不同的人群,可以是人们在送葬时的不同表现。

4.对于鲁迅的逝世,谁都悲痛万分,作者也不例外,你从哪儿体会到作者的悲痛心情?

课件出示以下句子,学生朗读: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5.读着这句话你的心情怎样?

(生:

沉重、悲痛。

)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

五、课堂小结,拓展设疑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2.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近鲁迅,了解鲁迅。

六、课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2.积累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教师说词语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写词语)。

2.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

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二、学习课文,讨论交流

1.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读读课文,想一想:

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用小标题的方式注在课文旁边。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一下,看谁的小标题更简洁、更合理。

3.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师小结后相机板书:

谈《水浒传》 说“碰壁” 放爆竹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自读自悟。

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或两件事读读,圈画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可以画出来一起交流。

2.集体交流:

你学习了哪件事?

你的体会是什么?

3.交流:

谈《水浒传》。

(1)谈《水浒传》这件事,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最深?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3)从伯父送书给“我”可以看出什么?

(4)鲁迅先生关心的仅仅是“我”吗?

他关心的是——(青少年)。

(5)小结:

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4.交流:

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1)文中还写了他对谁的关心?

(车夫、女佣。

(2)他是怎么救助车夫的?

圈画出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词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找出描写鲁迅神态的句子,说说你从鲁迅严肃的表情中又体会到什么。

(3)适时渗透读相关的语句。

(4)他又是怎么关心女佣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鲁迅先生关心的仅仅是“我”、车夫、女佣吗?

他关心的是——(劳动人民)。

他关心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民)。

(6)小结:

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5.交流:

说“碰壁”、放爆竹。

(1)你是怎么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

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参考资料:

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3)分角色朗读对话,加深感悟。

(4)小结:

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6.你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

提出来交流交流吧。

7.拓展:

从收集的资料和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你觉得鲁迅先生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

(爱国、惜时、爱书如命等。

四、总结课文,学习写法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本课在写法上给了你什么启示?

2.小结写法:

学习用几个具体事例和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五、扩展阅读,课后延伸

1.鲁迅先生逝世后,许多人怀念他,许多人写了文章来纪念他,如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臧克家的《有的人》。

同学们课下可以去阅读。

2.鲁迅先生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章,同学们课下可阅读由鲁迅先生在百忙中翻译的童话《表》和《小约翰》,也可以看看《鲁迅散文集》及《鲁迅小说集》等,从而使我们更加了解鲁迅先生。

六、课后练习

1.激励学生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写话。

2.选读与鲁迅先生有关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