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13章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0400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第13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方经济学第13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方经济学第13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西方经济学第13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西方经济学第13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第13章总结.docx

《西方经济学第13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第13章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第13章总结.docx

西方经济学第13章总结

西方经济学第13章总结

  西方经济学指产生并流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范式,狭义指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式,广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西方经济学第13章总结,欢迎阅读。

  篇一: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13章习题总结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解答:

C

  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解答:

A

  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增加()。

  A.20亿元;B.60亿元;

  C.180亿元;D.200亿元。

  解答:

D

  4.解答:

计划存货投资是企业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因此即使在均衡产出水平上,其值一般为正,不会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均衡产出水平一定为零,而在非均衡产出水平上不为零。

当实际产出小于均衡产出时,非计划存货投资小于零,即企业必须运用库存存货;当实际产出大于均衡产出时,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为正,即多于的产出必须作为库存存在。

  5.解答:

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

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

  Δcdc向(可以用公式MPC=MPC=表示),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Δydy

  c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APC=)。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y

  Δc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不增加消费即MPC=0,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Δy=Δc

  ΔcΔsΔcΔsΔsΔc+Δs1=1-1或0,就有0<<1。

可是,ΔyΔyΔyΔyΔyΔy

  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

  6.解答:

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

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

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是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变动价格。

  7.解答:

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对总需求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的。

如果把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就会形成总需求计算中的重复计算。

例如,政府增加10亿元的转移支付,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则会使消费增加8亿元。

在此,首轮总需求增加是8亿元,而不是18亿元。

但是如果把10亿元转移支付也看作是增加的总需求,那么就是重复计算,即一次是10亿元,一次是8亿元。

  8.解答:

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9.解答

  :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

总支出的变化量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但是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

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

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

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

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

由于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而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因此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绝对值。

例如增加10亿元政府购买,一开始就能增加10亿元总需求,但是减税10亿元,会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0亿元,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则一开始增加的消费需求只有8亿元,这样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绝对值就必然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也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

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是与政府购买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10.解答: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在理论上,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

也就是说政府增加一元钱开支同时增加一元钱税收,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一元钱,原因在于政府的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

如果用公式说明,就是Δt=Δg(假定转移支付tr不变),而收入的变化是由总支出变化决定的,即Δy=Δc+Δi+Δg,假定投资不变,即Δi=0,则Δy=Δc+Δg,而Δc=βΔyd=β(Δy-Δt),因此,有Δy=β(Δy-Δt)+Δg=β(Δy-Δg)+Δg(因为Δt=Δg),移项得到:

  Δy(1-β)=Δg(1-β)

  Δy1-βΔg=1,即平衡预算乘数(用kb表示)kb==1。

Δg1-βΔy

  这一结论也可以通过将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直接相加而得:

  -β(1-t)1kg+kt=11-β(1-t)1-β(1-t)

  111.解答:

在封闭经济中,投资和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是1-β

  1易后这一倍数变成了这里β和m分别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显然乘1-β+m

  数变小了,这主要是由于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现在要用到购买进口商品上去了。

  12.解答:

总需求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需求,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需求。

税收的变化与总需求的变化是反方向的。

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需求也减少。

总需求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

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需求,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

总需求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需求,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需求。

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

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与政府购买总支出是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上述三个变量(税收、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变量,控制这些变量的政策称为财政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

  例如,增加1美元的政府支出,一开始就使总需求增加1美元,因为政府购买直接是对最终产品的需求。

可是增加1美元的转移支付和减少1美元的税收,只是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若边际消费倾向是,则消费支出只增加美元,这美元才是增加1美元转移支付和减税1美元对最终产品需求的第一轮增加,这一区别使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使政府购买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由题意知:

,再由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条件:

  i200,g200

  

  由三部门经济的一般均衡关系:

yyttrig,可得均衡产出yigtrtdy1,由此可得:

投资乘数ki5;1di1

  dy1dy5;税收乘数kt4;dg1dt1

  dy4;dtr1

  1111政府支出乘数kg转移支付乘数ktr平衡预算乘数kbkgkt

  14.均衡产出与充分就业产出之间的缺口为y200,故若要增加政府购买,需增加的支出应为gyy200/540;若要减税,需要减少的税额为t200/450;kgkt

  y200/1200。

kb若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需要的数额为gt

  15.解答:

(1)可支配收入:

yd=y-tn=y-50

  消费:

c=30+(y-50)=30+-40=-10

  均衡收入:

y=c+i+g+nx=-10+60+50+50-=+150

  150解得y==600,即均衡收入为600。

  

(2)净出口余额:

  nx=50-=50-×600=20

  1(3)投资乘数ki=4。

1-+

  (4)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有

  y=c+i+g+nx=-10+70+50+50-=+160

  160解得y==640,即均衡收入为640。

  净出口余额:

nx=50-=50-×640=50-32=18

  (5)净出口函数从nx=50-变为nx=40-时的均衡收入:

  y=c+i+g+nx=-10+60+50+40-

  = +140

  140解得y==560,即均衡收入为560。

  净出口余额:

nx=40-=40-×560=40-28=12

  篇二:

西方经济学考研第13章总结  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笔记:

第十三章经济学专业是历年考研的热门专业,报考人数多,竞争比较激烈,要想取得高分需要对公共课和专业课进行强化复习,掌握基础、方法和技巧。

综观各个招生单位经济学考研专业课,参考书都指定的是人大版高鸿业老师的《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老师可谓是经济学的泰斗,其编写的《西方经济学》一版再版,广为各个院校及专业导师推崇。

对于经济学考研学子来说,复习好高鸿业老师的《西方经济学》,可以说能给自己的专业课增光不少。

第十三章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是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说就劳动就业而言,充分就业并不是所有的劳动者都能就业,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有可能存在失业。

政府关心了是由于经济周期所造成的非自愿失业。

  物价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

一般采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价格水平的变化。

价格稳定也不是指每种商品价格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且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

  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已持续均衡增长。

即在一个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或者人均收入的增长,它包括①维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②培育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目标是一致的。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

进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也就是,政府不总是能同时实现以上所有的政策。

  失业率的定义。

季节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的含义。

  失业与充分就业凡是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并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称为失业。

属于失业范围的人包括:

⑴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第一次寻找或重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的人;⑵为了寻找其他工作而离职,在找工作期间作为失业者登记注册的人;⑶被暂时辞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岗位的人;⑷被企业解雇而且无法回到工作岗位的人,即非自愿离职者。

  失业人数是全部劳动力人数与就业人数之差。

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全部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这是由于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双方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力,比如,有人对其工作不满意而辞掉工作,一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找到工作;学生从学校毕业也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所以,从整个经济看来,任何时候都会有一些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经济学家把在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率,所以,经济学家对自然失业率的定义,有时被称作“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有时也被称作无加速通货膨胀下的失业率。

我们用下图表示劳动力人口与失业就业的关系。

  失业分为四种:

第一,季节性失业,是指随着季节变换而出现的失业第二,磨擦性失业,是指正处于从一个工作到另一个工作过渡之中的劳动力。

  第三,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供求结构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第四,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需求下降而导致的失业。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即上一章分析的IS-LM模型。

  根据LM曲线的形状,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

萧条区域、古典区域和中间区域。

  在LM曲线的不同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着很大的不同:

萧条区域(又称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

  古典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中间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

  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

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

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

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

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

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

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

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

规划进度。

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

互相监督。

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方法三:

定期考核。

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

  2.分配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

  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每天的学习,使时间得到最佳利用。

一般来说上午的头脑清醒、状态良好,有利于背诵记忆。

除去午休时间,下午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并且下午人的精神状态会相对低落。

晚上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大脑记忆状态,将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据科学证明,晚上特别是九点左右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演员们往往利用这段时间来记忆台词。

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当中每个时段的自然规律,再结合个人的生活学习习惯分配好时间,就能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佳利用。

方法一:

按习惯分配。

根据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把专业课和公共课分别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时段。

比如:

把英语复习安排在上午,练习听力、培养语感,做英语试题;把政治安排在下午,政治的掌握相对来说利用的时间较少;把专业课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时间来理解和记忆。

  方法二:

按学习进度分配。

考生可以根据个人成绩安排学习,把复习时间向比较欠缺的科目上倾斜,有计划地重点复习某一课程。

  方法三:

交叉分配。

在各门课程学习之间可以相互穿插别的科目的学习,因为长时间接受一种知识信息,容易使大脑产生疲劳。

另外,也可以把一周每一天的同一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

  篇三:

西方经济学第13章总结  一、均衡产出

  1.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四点假设

  22假设:

只有居民和厂商。

不存在政府、外贸。

消费和储蓄在居民;生产和投资在厂商。

  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折旧、未分配利润=0,GDP=NDP=NI=PI。

  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凯恩斯定律:

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价格提供供给。

  2.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

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

产出>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产出  小写字母:

意愿消费和投资,大写字母:

实际支出

  3.投资=储蓄

  均衡时:

E=yE=c+iy=c+s

  意义:

  如果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一个前提条件。

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消费:

一个国家

  (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2.消费函数:

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凯恩斯消费函数: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

c

  =c

  简单线性消费函数:

c=a+bya-常数,自发性消费;b-常数,斜率,边际消费倾向

  3.消费倾向propensity平均消费倾向APC:

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

  APC  =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

  >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

  边际消费倾向MPC: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MPC=c/y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随

  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4.储蓄:

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储蓄函数:

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y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如收入、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利率水平等,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

  凯恩斯储蓄函数:

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这种关系称之为凯恩斯储蓄函数。

又被直接称之为储蓄倾向。

  线性储蓄函数

  c=a+by,代入s=y–c;s=y-,

  整理:

s=-a+(1-b)y

  5.储蓄倾向:

储蓄倾向:

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

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APS

  边际储蓄倾向:

MPS: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

  公式:

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MPS=Δs/Δy

  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为常数。

非线性时,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

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

  6.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

对收入来说,储蓄与消费为互补函数,y=c+s,APC+APS=1

  即:

MPC+MPS=1

  7.社会消费函数:

  1)国民收入分配。

2)国家税收政策。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

  三、其他消费函数理论

  凯恩斯的社会消费理论属于绝对收入假说

  1.相对收入假说:

示范效应、棘轮效应

  2.生命周期假说:

人们偏好平稳消费,工作年份储蓄,退休年份动用储蓄。

如果中年人比例增大,消费倾向会下降。

反之会增加。

  3.永久收入假说结论:

家庭会使现期消费等于永久收入。

现期收入>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增加储蓄;现期收入  四、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1.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假设i固定,为自发计划投资。

y=c+i,c=a+by.求解,得

  均衡国民收入:

y=(a+i)/(1-b)a=自发消费,最低消费i=固定自发计划投资;

  b=边际消费倾向

  2.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储蓄函数:

s=y–c=-a+(1-b)y;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i=s

  联立:

i=-a+(1-b)y,得均衡国民收入:

y=(a+i)/(1-b)

  五、乘数论

  乘数理论:

K

  乘数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b,成正相关。

  例题:

假设消费函数c=100+,投资i=50

  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如果当时实际产出为800,试求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若投资增到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若消费函数为c=100+,投资i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

投资增到

  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消费函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解答:

均衡收入y=(100+50)/(1-)=750c=100+×750=700

  s=y-c=750-700=50

  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产出-需求=800-750=50

  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

  变化后的收入y=//

  消费函数从c=100+变为c=100+后,乘数从5(k=1/(1-)=5)变为10(k=1/(1-)=10)

  六、三部门的收入决定及其乘数

  1.三部门收入决定

  2.三部门中的乘数

  3.三部门中的税收乘数

  4.三部门中的投资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