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基础知识点专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935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高中数学衔接基础知识点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基础知识点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基础知识点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基础知识点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基础知识点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高中数学衔接基础知识点专题.docx

《初高中数学衔接基础知识点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数学衔接基础知识点专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高中数学衔接基础知识点专题.docx

初高中数学衔接基础知识点专题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

临洮二中数学组董学峰

★专题一数与式的运算

【要点回顾】

1.绝对值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即.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表示的距离.

[4]两个绝对值不等式:

;.

2.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和公式:

[3]完全平方差公式: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公式1]

[公式2](立方和公式)

[公式3](立方差公式)

说明:

上述公式均称为“乘法公式”.

3.根式

[1]式子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

(1);

(2);(3);(4).

[2]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叫做的平方根,记作,其中叫做的算术平方根.

[3]立方根的概念:

叫做的立方根,记为

4.分式

[1]分式的意义形如的式子,若B中含有字母,且,则称为分式.当M≠0时,分式具有下列性质:

(1);

(2).

[2]繁分式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是分式时,就叫做繁分式,如,

说明:

繁分式的化简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1)利用除法法则;

(2)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母(子)有理化

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

【例题选讲】

例1解下列不等式:

(1)

(2)>4.

 

例2计算:

(1)

(2)

 

(3)(4)

 

例3已知,求的值.

 

例4已知,求的值.

 

例5计算(没有特殊说明,本节中出现的字母均为正数):

(1)

(2)

 

(3)(4)

 

例6设,求的值.

 

例7化简:

(1)

(2)

(1)解法一:

原式=

解法二:

原式=

(2)解:

原式=

说明:

(1)分式的乘除运算一般化为乘法进行,当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应先因式分解再进行约分化简;

(2)分式的计算结果应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巩固练习】

1.解不等式

 

2.设,求代数式的值.

 

3.当,求的值.

 

4.设,求的值.

 

5.计算

 

6.化简或计算:

(1)

(2)

 

(3)(4)

 

★专题二因式分解

【要点回顾】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在分式运算、解方程及各种恒等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技能.

因式分解的方法较多,除了初中课本涉及到的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公式法(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等等.

1.公式法

常用的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和公式:

[3]完全平方差公式:

[4]

[5](立方和公式)

[6](立方差公式)

由于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正好是互为逆变形,所以把整式乘法公式反过来写,运用上述公式可以进行因式分解.

2.分组分解法

从前面可以看出,能够直接运用公式法分解的多项式,主要是二项式和三项式.而对于四项以上的多项式,如既没有公式可用,也没有公因式可以提取.因此,可以先将多项式分组处理.这种利用分组来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分组分解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分组.

常见题型:

(1)分组后能提取公因式

(2)分组后能直接运用公式

3.十字相乘法

(1)型的因式分解

这类式子在许多问题中经常出现,其特点是:

①二次项系数是1;②常数项是两个数之积;③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的两个因数之和.

∵,

运用这个公式,可以把某些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2)一般二次三项式型的因式分解

由我们发现,二次项系数分解成,常数项分解成,把写成,这里按斜线交叉相乘,再相加,就得到,如果它正好等于的一次项系数,那么就可以分解成,其中位于上一行,位于下一行.这种借助画十字交叉线分解系数,从而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

必须注意,分解因数及十字相乘都有多种可能情况,所以往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确定一个二次三项式能否用十字相乘法分解.

4.其它因式分解的方法

其他常用的因式分解的方法:

(1)配方法

(2)拆、添项法

【例题选讲】

例1(公式法)分解因式:

(1);

(2)

 

例2(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

(1)

(2)

 

例3(十字相乘法)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

(2)

(3)(4)

解:

(1)

(2)

(3)分析:

把看成的二次三项式,这时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是,把分解成与的积,而,正好是一次项系数.

解:

(4)由换元思想,只要把整体看作一个字母,可不必写出,只当作分解二次三项式.解:

例4(十字相乘法)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

(2)

解:

(1)

(2)

说明:

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三项式很重要.当二次项系数不是1时较困难,具体分解时,为提高速度,可先对有关常数分解,交叉相乘后,若原常数为负数,用减法”凑”,看是否符合一次项系数,否则用加法”凑”,先”凑”绝对值,然后调整,添加正、负号.

例5(拆项法)分解因式

 

【巩固练习】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2)

 

(3)(4)(5)

 

2.已知,求代数式的值.

 

3.现给出三个多项式,,,,请你选择其中两个进行加法运算,并把结果因式分解.

 

4.已知,求证:

 

★专题三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要点回顾】

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断式

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将其变形为:

由于可以用的取值情况来判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因此,把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表示为: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

[1]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定理: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为,那么:

说明: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十六世纪的法国数学家韦达发现,所以通常把此定理称为”韦达定理”.上述定理成立的前提是.

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2+px+q=0,若x1,x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

x1+x2=-p,x1·x2=q,即p=-(x1+x2),q=x1·x2,

所以,方程x2+px+q=0可化为x2-(x1+x2)x+x1·x2=0,由于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px+q=0的两根,所以,x1,x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2-(x1+x2)x+x1·x2=0.因此有

以两个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2-(x1+x2)x+x1·x2=0.

【例题选讲】

例1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的范围:

(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方程有实数根;(4)方程无实数根.

 

例2已知实数、满足,试求、的值.

 

例3若是方程的两个根,试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3);(4).

 

例4已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1)是否存在实数,使成立?

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求使的值为整数的实数的整数值.

解:

(1)假设存在实数,使成立.∵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又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但.

∴不存在实数,使成立.

(2)∵

∴要使其值是整数,只需能被4整除,故,注意到,要使的值为整数的实数的整数值为.

【巩固练习】

1.若是方程的两个根,则的值为()

A.B.C.D.

2.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则判别式和完全平方式的关系是()

A.B.C.D.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3.设是方程的两实根,是关于的方程的两实根,则=_____,=_____.

4.已知实数满足,则=_____,=_____,=_____.

5.已知关于的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等于11,求证:

关于的方程有实数根.

 

6.若是关于的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且都大于1.

(1)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求的值.

 

★专题四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要点回顾】

1.平面直角坐标系

[1]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叫做轴或横轴,叫做轴或纵轴,轴与轴统称坐标轴,他们的公共原点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对称点:

对称点或对称直线方程

对称点的坐标

原点

直线

直线

直线

直线

2.函数图象

[1]一次函数:

称是的一次函数,记为:

(k、b是常数,k≠0)

特别的,当=0时,称是的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的一条直线,当时,图象过原点及第一、第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当时,图象过原点及第二、第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函数(k、b是常数,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直线y=kx平行的一条直线.设(k≠0),则当时,y随x的增大而;当时,y随x的增大而.

[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函数(k≠0)是双曲线,当时,图象在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中,y随x的增大而;当时,图象在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中,y随x的增大而.双曲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与;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

【例题选讲】

例1已知、,根据下列条件,求出、点坐标.

(1)、关于x轴对称;

(2)、关于y轴对称;(3)、关于原点对称.

 

例2已知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过第一、二、三象限且与x、y轴分别交于、两点,O为原点,若ΔAOB的面积为2,求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3如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交于,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回答:

当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

解:

(1)在的图象上,,又在的图象上,,即,解得: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2)从图象上可知,当或时,反比例函数图象在一次函数图象的上方,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

【巩固练习】

1.函数与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以是()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在坐标原点,D在第一象限角平分线上,又知,,求点的坐标. 

 

3.如图,已知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且点的横坐标为.

(1)求的值;

(2)过原点的另一条直线交双曲线于两点(点在第一象限),若由点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求点的坐标.

 

★专题五二次函数

【要点回顾】

1.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

问题[1]函数y=ax2与y=x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问题[2]函数y=a(x+h)2+k与y=ax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研究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的方法:

由于y=ax2+bx+c=a(x2+)+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