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期末试题汇编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8103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8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期末试题汇编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三化学期末试题汇编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三化学期末试题汇编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三化学期末试题汇编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三化学期末试题汇编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期末试题汇编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x

《高三化学期末试题汇编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期末试题汇编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化学期末试题汇编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x

高三化学期末试题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选择题(每题分,计分)

1.(2013届北京房山区)2SO2(g)+O2(g)

2SO3(g)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容积均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SO2(g)和O2(g),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

起始物质的量

n(SO2)/mol

0.4

0.8

0.8

n(O2)/mol

0.24

0.24

0.48

SO2的平衡转化率/%

80

α1

α2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

B.该温度下,平衡常数值为400

C.平衡时,丙中c(SO3)是甲中的2倍

D.平衡时,甲中O2的转化率大于乙中O2的转化率

2.(2013届北京石景山)容积均为1L的甲、乙两个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A.2molB和1molA.1molB,相同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

A(g)+B(g)⇌xC(g)△H<0.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1

B.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

C.给乙容器升温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甲和乙的平衡转化率相等

3.(2015届北京西城区)在不同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O和1mol活性炭,发生反应:

2NO(g)+C(s)═N2(g)+CO2(g)△H=﹣213.5kJ/mol,达到平衡时的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n(活性炭)/mol

n(CO2)/mol

T1

0.70

T2

0.25

A.上述信息可推知:

T1<T2

B.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T2℃时,若反应达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体积,c(N2):

c(NO)不变

D.T1℃时,若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小一半,平衡后NO的转化率减小

4.(2013届北京通州区)两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均充入1molX和1molY,分别在300℃和500℃下发生如下反应:

X(g)+Y(g)

3Z(g),得到Z的含量随时间t变化的a,b两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在t3时刻改变了某一实验条件,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曲线a是500℃时的图象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t3时刻可能是增大了压强D.t3时刻可能是降低了温度

5.(2015届北京西城区)向AgCl浊液中滴加氨水后可得到澄清溶液,继续滴加浓硝酸后又有沉淀生成.经查资料得知:

Ag++2NH3•H2O⇌Ag(NH3)2++2H2O.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AgCl(s)⇌Ag+(aq)+Cl﹣(aq)

B.实验可以证明NH3结合Ag+能力比Cl﹣强

C.实验表明实验室可用氨水洗涤银镜反应后的试管

D.由资料信息可推知:

加浓硝酸后生成的沉淀为AgCl

6.(2013届北京房山区)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中各组分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c、d四个点中,只有b点的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B.前10min内用υ(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4mol/(L•min)

C.25min时,导致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升高温度

D.a点,用υ(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等于用υ(N2O4)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7.(2015届北京海淀区)N2(g)+3H2(g)

2NH3(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2转化率的是()

①降温②恒压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N2的浓度④加压.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8.(2014届北京通州区)某温度下2L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X和2molY反应:

3X(g)+2Y(g)⇌4Z(l)+2M(g),平衡时n(Z)=1.6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B.增大压强平衡右移,K平衡增大

C.Y的平衡转化率是40%

D.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少量Z,v正、v逆均增大

9.(2014届北京西城区)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缩小容器容积,对反应产生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平衡常数K增大

B.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使SO3的浓度增大

D.使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10.(2014届北京海淀区)t℃时,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g)+3Y(g)⇌2Z(g),各组分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2min末浓度/mol•L﹣1

0.08

a

b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A.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20%

B.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0

C.增大平衡后的体系压强,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前2min内,用Y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Y)=0.03mol•L﹣1•min﹣1

11.(2015届北京东城区)下列措施能明显增大原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将稀H2SO4改为98%的浓H2SO4与Zn反应制取H2

C.在H2SO4与NaOH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增加氮气的量

12.(2013届北京朝阳)将CO2转化为甲醇的原理为CO2(g)+3H2(g)⇌CH3OH(g)+H2O(g)△H<0.500℃时,在体积为1L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3molH2,测得CO2浓度与CH3OH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从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曲线X可以表示CH3OH(g)或H2O(g)的浓度变化

B.从反应开始到10min时,H2的反应速率v(H2)=0.225mol/(L﹒min)

C.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75%

D.5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

13.(2013届北京丰台区)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由CO合成甲醇:

CO(g)+2H2(g)⇌CH3OH(g),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K=

B.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

C.任意时刻,T2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均大于T1温度下的速率

D.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增大

14.(2014届北京房山区)已知:

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从反应开始到平衡,v(H2)=0.075mol•L﹣1•min﹣1

C.3min时,V(CO2)正=V(CH3OH)逆

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为75%

二、填空题(每题分,计分)

15.(2013届北京通州区)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正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氢气、甲醇是优质的清洁燃料,可制作燃料电池.

(1)已知:

①2CH3OH

(1)+3O2(g)=2CO2(g)+4H2O(g)△H1=﹣1275.6kJ/mol

②2CO(g)+O2(g)=2CO2(g)△H2=﹣566.0kJ/mol

③H2O(g)=H2O

(1)△H3=﹣44.0kJ/mol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

(2)生产甲醇的原料CO和H2来源于:

CH4(g)+H2O(g)⇌CO(g)+3H2(g)△H>0

①一定条件下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a.则Tl      T2(填“<”、“>”、“=”,下同);A.B.C三点处对应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      .

②100℃时,将1molCH4和2molH2O通入容积为1L的定容密封容器中,发生反应,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

b.单位时间内消耗0.1molCH4同时生成0.3molH2

c.容器的压强恒定

d.3v正(CH4)=v逆(H2)

如果达到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为0.5,则1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3)某实验小组利用CO(g)、O2(g)、KOH(aq)设计成如图b所示的电池装置,则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16.(2014届北京石景山)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转化为SO3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关键步骤.

已知:

SO2(g)+1/2O2(g)⇌SO3(g)△H=﹣98kJ•mol﹣1.

(1)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若在此温度下,向10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3.0molSO2(g)、16.0molO2(g)和3.0molSO3(g),则反应开始时v(正)      v(逆)(填“<”、“>”或“=”).

(2)一定温度下,向一带活塞的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SO2和1.0molO2,达到平衡后体积变为1.6L,则SO2的平衡转化率为      .

(3)在

(2)中的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SO2(g)平衡浓度比原来减小的是      (填字母).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0molO2

B.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0molSO3

C.降低温度

D.移动活塞压缩气体

(4)若以如图所示装置,用电化学原理生产硫酸,写出通入O2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5)为稳定持续生产,硫酸溶液的浓度应维持不变,则通入SO2和水的质量比为      .

 

三、解答题(每题分,计分)

17.(2015届北京东城区)“C1化学”是指以碳单质或分子中含1个碳原子的物质(如CO、CO2、CH4、CH3OH等)为原料合成工业产品的化学工艺,对开发新能源和控制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

(1)一定温度下,在两个容积均为2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1molCO2(g)和3molH2(g)

1molCH3OH(g)和1molH2O(g)

平衡时c(CH3OH)

c1

c2

平衡时能量变化

放出29.4kJ

吸收akJ

请回答:

①c1      c2(填“>”、“<”或“=”);a=      .

②若甲中反应10s时达到平衡,则用CO2来表示甲中反应从开始到平衡过程中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mol/(L•s).

(2)压强为p1时,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bmolCO和2bmolH2,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该反应属于      (填“吸”或“放”)热反应;p1      p2(填“>”、“<”或“=”).

②1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

(3)治理汽车尾气的反应是2NO(g)+2CO(g)⇌2CO2(g)+N2(g)△H<0.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n(NO):

n(CO)=1:

2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图2中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选填字母).

18.(2015届北京东城区)钴(Co)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为从某工业废料中回收钴,某学生设计流程如下(废料中含有Al、Li、Co2O3和Fe2O3等物质).

已知:

①物质溶解性:

LiF难溶于水,Li2CO3微溶于水;

②部分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下表:

Fe3+

Co2+

Co3+

Al3+

pH(开始沉淀)

1.9

7.15

﹣0.23

3.4

pH(完全沉淀)

3.2

9.15

1.09

4.7

请回答:

(1)步骤Ⅰ中得到含铝溶液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将步骤Ⅱ中Co2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填化学式):

Co2O3+6H++2Cl﹣=2      +      ↑+3H2O

(3)步骤Ⅲ中Na2CO3溶液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应使溶液的pH不超过      ;废渣中的主要成分除了LiF外,还有      .

(4)NaF与溶液中的Li+形成LiF沉淀,此反应对步骤Ⅳ所起的作用是      .

(5)在空气中加热5.49g草酸钴晶体(CoC2O4•2H2O)样品,受热过程中不同温度范围内分别得到一种固体物质,其质量如下表.

温度范围/℃

固体质量/g

150~210

4.41

290~320

2.41

890~920

2.25

经测定,210~290℃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只有CO2,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CoC2O4•2H2O)=183g/mol].

2014-2015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期末化学试卷

19.(2015届北京朝阳区)甲醇汽油是一种新能源清洁燃料,可以作为汽油的替代物.工业上可用CO和H2制取甲醇,化学方程式为:

CO(g)+2H2(g)═CH3OH(g)△H=akJ/mol为研究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与反应物投料比(

)及温度的关系,研究小组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模拟反应,并绘出如图:

(1)反应热a      0(填“>”或“<”),判断依据是      .

(2)若其它条件相同,Ⅰ、Ⅱ曲线分别表示投料比不同时的反应过程.

①投料比:

Ⅰ      Ⅱ(填“>”或“<”).

②若Ⅱ反应的n(CO)起始=10mol、投料比为0.5,A点的平衡常数KA=      ,B点的平衡常数KB      KA(填“>”或“<”或“=”).

(3)为提高CO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至少答出两条).

20.(2015届北京东城区)工、农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中浓度较高的NO3﹣会造成氮污染.工业上处理水体中NO3﹣的一种方法是零价铁化学还原法.某化学小组用废铁屑和硝酸盐溶液模拟此过程,实验如下.

(1)先用稀硫酸洗去废铁屑表面的铁锈,然后用蒸馏水将铁屑洗净.

①除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判断铁屑洗净的方法是      .

(2)将KNO3溶液的pH调至2.5.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调低溶液pH的原因是      .

(3)将上述处理过的足量铁屑投入

(2)的溶液中.右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体系内相关离子浓度、p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①t1时刻前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t1时刻后,该反应仍在进行,溶液中NH4+的浓度在增大,Fe2+的浓度却没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      .

(4)铁屑与KNO3溶液反应过程中若向溶液中加入炭粉,可以增大该反应的速率,提高NO3﹣的去除效果,其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分,计分)

1.(2013届北京房山区){关键字:

北京期末}2SO2(g)+O2(g)

2SO3(g)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容积均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SO2(g)和O2(g),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

起始物质的量

n(SO2)/mol

0.4

0.8

0.8

n(O2)/mol

0.24

0.24

0.48

SO2的平衡转化率/%

80

α1

α2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

B.该温度下,平衡常数值为400

C.平衡时,丙中c(SO3)是甲中的2倍

D.平衡时,甲中O2的转化率大于乙中O2的转化率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温度相同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B.根据甲中各物质的平衡浓度计算平衡常数;

C.体积相同,丙中的起始浓度为甲的2倍,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丙中转化率增大;

D.由甲、乙可知,氧气的浓度相同,二氧化硫的浓度增大会促进氧气的转化.

【解答】解:

A.温度相同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则甲、乙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故A错误;

B.根据2SO2(g)+O2(g)

2SO3(g),

开始0.40.240

转化0.320.160.32

平衡0.080.080.32

平衡浓度0.040.040.16

所以该温度下,平衡常数值为

=400,故B正确;

C.体积相同,丙中的起始浓度为甲的2倍,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丙中转化率增大,即丙中c(SO3)大于甲中c(SO3)的2倍,故C错误;

D.由甲、乙可知,氧气的浓度相同,二氧化硫的浓度增大会促进氧气的转化,则乙中O2的转化率大于甲中O2的转化率,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熟悉化学平衡的三段法计算及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即可解答,注意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计算平衡常数应利用平衡浓度,题目难度中等.

2.(2013届北京石景山){关键字:

北京期末}容积均为1L的甲、乙两个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A.2molB和1molA.1molB,相同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

A(g)+B(g)⇌xC(g)△H<0.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1

B.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

C.给乙容器升温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甲和乙的平衡转化率相等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由图象可知平衡时,甲容器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50%,乙容器内A的转化率为

=50%,甲容器内压强比乙容器内大,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

B.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等,根据乙容器计算平衡常数,由图可知A的浓度变化量=0.5mol/L,根据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各组分的平衡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根据A中计算的转化率判断.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平衡时,甲容器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50%,乙容器内A的转化率为

=50%,甲容器内压强比乙容器内大,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则x=1+1=2,故A错误;

B.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等,根据乙容器计算平衡常数,由图可知A的浓度变化量=0.5mol/L,则:

A(g)+B(g)⇌2C(g)

开始(mol/L):

110

变化(mol/L):

0.50.51

变化(mol/L):

0.50.51

故平衡常数k=

=4,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故C正确;

D.由A的计算可知,甲和乙的平衡转化率相等,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与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等,难度中等,根据平衡时A的转化率或平衡浓度判断x的值是解题关键.

3.(2015届北京西城区){关键字:

北京期末}在不同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O和1mol活性炭,发生反应:

2NO(g)+C(s)═N2(g)+CO2(g)△H=﹣213.5kJ/mol,达到平衡时的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n(活性炭)/mol

n(CO2)/mol

T1

0.70

T2

0.25

A.上述信息可推知:

T1<T2

B.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T2℃时,若反应达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体积,c(N2):

c(NO)不变

D.T1℃时,若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小一半,平衡后NO的转化率减小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根据T1时活性炭的平衡物质的量计算出二氧化碳平衡物质的量与T2℃时二氧化碳平衡物质的量比较,平衡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B.根据反应2NO(g)+C(s)═N2(g)+CO2(g)平衡常数K=

计算判断;

C.反应2NO(g)+C(s)═N2(g)+CO2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平衡不受压强的影响;

D.反应2NO(g)+C(s)═N2(g)+CO2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平衡不受压强的影响.

【解答】解:

A.温度T1时,活性炭的平衡物质的量为0.70mol,则消耗的n(活性炭)=1mol﹣0.7mol=0.3mol,故消耗的n(NO)=0.6mol,平衡时n(NO)=1mol﹣0.6mol=0.4mol,生成的n(N2)=0.3mol,生成的n(CO2)=0.3mol,温度T2时,生成的n(CO2)=0.25mol,反应2NO(g)+C(s)═N2(g)+CO2(g)△H=﹣213.5kJ/mol,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所以T1<T2,故A正确;

B.温度T1,平衡时n(NO)=0.4mol,(N2)=0.3mol,n(CO2)=0.3mol,平衡常数K=

=

=

,故B正确;

C.反应2NO(g)+C(s)═N2(g)+CO2(g)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但平衡不移动,故c(N2):

c(NO)不变,故C正确;

D.反应2NO(g)+C(s)═N2(g)+CO2(g)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小一半,压强减小,但平衡不移动,平衡后NO的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问题,难度不大,注意反应2NO(g)+C(s)═N2(g)+CO2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平衡不受压强的影响.

4.(2013届北京通州区){关键字:

北京期末}两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均充入1molX和1molY,分别在300℃和500℃下发生如下反应:

X(g)+Y(g)

3Z(g),得到Z的含量随时间t变化的a,b两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在t3时刻改变了某一实验条件,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曲线a是500℃时的图象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t3时刻可能是增大了压强D.t3时刻可能是降低了温度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从以下角度分析该反应:

(1)根据方程式的特点判断,X(g)+Y(g)

3Z(g)中,反应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小于生成物的,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向移动;

(2)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