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二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题 最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73269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题 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题 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题 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题 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题 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题 最新.docx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题 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高二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题 最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题 最新.docx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题最新

2-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下列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下形成的。

请据图回答1~2题。

1.下列城市空间形态所处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B.③是汽车时期

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D.④是步行、马车时期

2.图中所示城市形态出现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该图反映的是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①为步行、马车时期,②为高速公路时期,③为火车、电车时期,④为汽车时期。

第2题,通过对比可发现出现最晚的城市形态是②。

右图是“华北平原某村庄的平面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商业网点的特点是(  )

A.规模小,数量少

B.规模大,密度小

C.规模小,密度大

D.规模大,数量多

4.A、B两个杂货部A的效益好于B,原因是(  )

A.A位于“丁”字路口,B位于“十”字路口

B.A周围的固定居民点明显多于B地

C.A地交通位置好,客货流的流量大于B地

D.A地周围居民的经济收入明显高于B地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直接读出。

第4题,A处在去集市道路的交会处,交通位置优于B地。

 

(2018·江苏盐城二模)读下图,回答5~7题。

5.为了加强甲、乙两村与城市的联系,拟建两条公路,图中八条规划路线中,最合理的是(  )

A.②aB.③b

C.④dD.①c

6.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

①穿越河流②邻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③④

7.修建铁路后城市形态发生变化,下列最有可能是将来城市形态的是(  )

答案:

5.D 6.D 7.A

解析:

第5题,在山区修建公路,公路线最好与等高线平行,c线最合理;从甲村到城市公路要过陡坡,道路在陡坡应呈“之”字型,①线最合理。

第6题,铁路经过城市时应从城市的边缘穿过,铁路穿越城区会带来噪声污染,同时加剧城市的交通拥堵;铁路线不应穿越陡坡,直接穿过山岭,施工难度大、投资大、不安全。

第7题,城市空间形态可能以铁路为轴线向两侧发展。

(2018·郑州模拟)全球零售业老大沃尔玛在郑州的第二家店紧邻郑州市商业中心二七广场。

读“沃尔玛二七店位置示意图”,回答8~9题。

8.图中沃尔玛的布局符合(  )

A.市场最优原则B.交通最优原则

C.消费最优原则D.便民原则

9.郑州市能够成为中部地带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最大程度得益于郑州(  )

A.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

B.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的集散

C.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消费能力强

D.农业生产条件好,农产品丰富

答案:

8.A 9.B

解析:

第8题,作为全球零售业老大的沃尔玛公司布局在郑州市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二七商业区内,主要是消费市场广阔,符合市场最优原则。

第9题,郑州市位于陇海线与京广线的交会处,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成为促进其商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018·海淀模拟)读“北京市建材商城分布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图中所示的北京建材商城分布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三环路沿线,接近城区

B.五环路与放射状道路交会处,交通便捷

C.三、四环路沿线,有大面积停车场

D.居民小区内,方便日常购物

11.近年北京建材商城有向五环路扩展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分散城市功能

B.新建住宅区不断向外扩展

C.缓解市区交通压力

D.城市外环道路的不断扩展

答案:

10.C 11.D

解析:

第10题,图中显示建材商城主要分布在城市环路附近,且主要分布于三环以外;建材商城建设需要考虑交通条件,同时要考虑占地广(地租因素)的要求;所以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城市郊区。

第11题,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外部交通条件也逐渐得到改善,建材商城也自然会向城外扩展。

(2018·安徽百校论坛第三次联考)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昆明以西的地区几乎没有铁路,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区(  )

A.森林茂密,施工困难

B.保护旅游资源,防止生态破坏

C.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高山峡谷

D.资源贫乏,人口稀少

13.图中的梧州曾是广西最大的城市,但后来的发展却大大落后于柳州和南宁,这表明(  )

①河运在古代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②政治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在增强

③在现代城市布局中,沿江设城已无吸引力

④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⑤沿铁路的城市布局已取代了沿江的城市布局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⑤

答案:

12.C 13.C

解析:

第12题,昆明以西的地区地处横断山区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该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多高山峡谷,且位于板块的交界处附近,地质条件也较复杂,不利于修建铁路。

第13题,由图可知,梧州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在以河运为主的古代,发展的条件较为优越;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其原来的河流优势逐渐丧失,因此发展也就落后于一些铁路枢纽城市。

(2018·湖南部分中学调研)读“我国长三角、环渤海、西北和西南四个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公路运输是西南地区最主要的货运方式,其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②气候

③植被④资源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5.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平原,长三角地区铁路货运比重明显低于环渤海地区,制约长三角地区铁路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土地价格昂贵

B.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C.河网密集,多洼地

D.降水丰富,洪涝灾害频繁

答案:

14.A 15.C

解析:

第14题,西南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公路运输是最经济、最灵活的货运方式,故①正确;资源的运输量一般都较大,采用公路运输的成本高,故④错误;综上可知,选项A正确。

第15题,读图可知,长三角地区货运以水运为主,说明该地区河网密集、水系众多;同时,由于河网密集,多洼地,铁路的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制约了铁路的发展。

故选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已获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

根据初步规划,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将涵盖四川15个市和重庆31个区县。

材料二 2018年12月22日,我国建设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昌)万(州)铁路”通车。

其造价是青藏铁路的两倍,是我国单公里造价最高的铁路。

材料三 成渝地区图

(1)该地区城市分布的一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宜万铁路修建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主要有________。

它的通车说明________因素对铁路修建的影响越来越小。

(3)与珠三角经济区比较,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有哪些优势条件?

答案:

(1)多分布在地势低平地区、多沿河分布 地势平坦,利于建设;交通便利且农业发达,给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河流可以提供交通和水源

(2)地形复杂(或地质复杂) 自然

(3)矿产、能源资源丰富;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旅游资源丰富且富有特色;政策的扶持等。

解析:

(1)题,观察图示可知,主要城市多分布在成都平原和河谷地带,地形平坦,有利于节省建设投资,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且农业发达,水源便利,有利于发展河运。

(2)题,宜万铁路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不平,地质不稳定,是修建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自然因素不再是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成为主要的区位因素。

第(3)题,与珠江三角洲相比,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有丰富的矿产、能源资源;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旅游资源丰富且富有特色;政策的扶持等。

17.读“我国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图(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解放前,有一首民谣:

“姑娘出嫁到远方,马路又远又长,走了三十三天哟,才到新郎帐房。

”该民谣是对当时________山高谷深、地形复杂、交通落后状况的形象描述。

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

C.横断山区D.四川盆地

(2)铁路②⑤的修建成功,表明________。

(多选)

A.自然条件是影响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B.先进的技术能有效克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自然障碍

C.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填补地区空白

D.社会经济因素对铁路网规划影响特别大

(3)修建铁路③④,共同面临着哪些自然条件方面的困难?

(4)图示区域①路段在修建时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是什么?

(5)铁路①③④建成后有哪些共同的社会经济效益?

答案:

(1)C 

(2)BD (3)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4)高寒缺氧、冻土和生态环境脆弱。

 (5)促进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地区稳定及巩固国防;完善我国的交通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