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讲座认识镜头from日照中视艺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00885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3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讲座认识镜头from日照中视艺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摄影讲座认识镜头from日照中视艺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摄影讲座认识镜头from日照中视艺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摄影讲座认识镜头from日照中视艺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摄影讲座认识镜头from日照中视艺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讲座认识镜头from日照中视艺考.docx

《摄影讲座认识镜头from日照中视艺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讲座认识镜头from日照中视艺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摄影讲座认识镜头from日照中视艺考.docx

摄影讲座认识镜头from日照中视艺考

2008年山东艺术学院考题

2、图片分析:

《无名小站》(冯建新)

你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作品:

用光、构图、影调、景别、主题内涵

用光:

这幅作品中采用的是什么光,自然光还是灯光,顺光,逆光,顶光,底光还是侧光,侧逆光;作者这样用光的目的是什么,效果是什么

构图:

根据作品构图具体分析,一般不用说的太深,明白把被摄主体放在九宫格的那个位置上大致能有什么作用就行

影调:

也就是整张照片的色调,冷色还是暖色,传达了怎样的感情和气氛

景别:

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作者采取的是那种景别拍摄

主题内涵:

这是最重要的,这张照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或是艺术理念,甚至它的社会意义

 

摄影基础知识教您了解相机的镜头上篇

   最早的相机是针孔照相机(pinholecamera),这就是一个黑盒子并且在一侧有一个针大小的孔。

针孔照相机不使用镜头来帮助聚集光线,所以得到的图像很模糊。

随着镜头与相机设备结合在一起,情况开始有了很大的改观。

目前可将各种类型的镜头构建到相机内部或连接到SLR。

1、关于镜头

   术语镜头是指光学设备内使用的透明物质(通常是玻璃),它可改变光线的汇聚。

在摄影中,这些部件称为镜头元件。

镜头可以指单镜头元件或者这些元件组。

在镜头内部还可找到可变光圈(irisdiaphragm),它可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量。

光圈

   如前所述,光圈是可变光圈所打开的大小。

打开更大的光圈时,会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相机内。

镜头光圈是以f级(f-stops)或者是f数(fnumbers)来衡量的,这是镜头焦距的分数。

大光圈具有小的f数,而小光圈则具有大的f数。

2、 理解镜头术语:

一个例子

OlympusC-5050镜头

   Olympus超亮变焦镜头:

Olympus使用术语超亮(SuperBright)来形容最大光圈很高的镜头。

AF变焦:

相机的变焦镜头能够实现自动对焦。

   7.1-21.3毫米:

这些数字代表了镜头的焦距范围。

这个数字范围等同于胶片相机上的35〜105毫米的焦距范围。

注意,最大焦距21.3毫米是最小焦距7.1毫米的三倍。

所以描述此类相机焦距范围的另一个方法是说该相机具有3×光学变焦。

   1:

1.8-2.6:

这些数字指示光圈大小的范围。

对于流行的数码相机而言,光圈大小为f/1.8就被认为是很大的光圈了。

对于多数摄影者而言,f/2.8或更小的光圈就足够了。

变焦效果

变焦效果

   如果变焦的同时使用很慢的快门速度,就可以创建变焦效果,如下图所示。

首先设置较慢的快门速度。

快门打开时放大拍摄目标,同时保持相机稳定。

使用自动相机时,利用“夜景场景”模式也可实现相同的效果,因为这种模式使用了较慢的快门速度。

视角

   镜头可以记录的场景大小称为视角(Angleofview)。

视角的大小取决于镜头的焦距。

顾名思义,广角镜头具有很宽的视角,意味着使用它可记录相机前很大的场景。

另一方面,长焦镜头的视角很窄,用于放大远距离处的拍摄对象。

   通常,焦距在14毫米和50毫米之间(胶片相机上的等同值)的镜头可视为广角镜头。

焦距大约为50毫米左右的视为标准镜头,焦距大于50毫米的视为长焦镜头。

如果3×变焦镜头的焦距在35〜105毫米之间,它就同时相当于广角(35毫米)镜头、标准(50毫米)和长焦(105毫米)镜头。

   下面的几幅照片显示了用不同的镜头焦距拍摄同一场景的效果。

观察焦距如何影响拍摄对象的大小。

焦距:

30毫

焦距:

50毫

焦距:

100毫米

空间感(perspective)

   更改焦距不仅可以改变所捕捉的场景大小,还可改变空间感。

根据使用的镜头,拍摄对象可能看似离照片中的其他对象更远或者更近。

使用长焦镜头时,空间感被压缩,拍摄对象看起来距背景更近。

相反,如果使用广角镜头,则拍摄对象看起来距背景更远。

景深

   景深也称为焦深(depthoffocus),是指场景中哪个距离范围内的对象可保持清晰对焦。

介绍景深时,我们会说它较深或较浅。

   在下面的照片中,所有对象和背景都清晰对焦了,所以我们说此照片的景深较深。

而在另一张照片中,中间的对象对焦了,而其他对象都是模糊的,所以此照片演示了较浅景深的效果。

较深的景深

较浅的景深

摄影基础知识教您了解相机的镜头下篇

   通过调节光圈即可改变景深。

大光圈可实现较浅的景深,而小光圈则实现较深的景深。

二者得到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别。

本章后面的部分会详细介绍此内容。

   控制景深的另一个方法是改变镜头。

距离拍摄对象较近时会得到较浅的景深,而远离拍摄对象时会得到较深的景深。

同样,长焦镜头(或者相机上的最大变焦)由于焦距很长,所以景深较浅,而广角镜头由于焦距很短,所以景深较深。

   另外还需要记住,焦点前后的对焦范围不是相等的。

大约1/3的景深在焦点前,2/3的景深则在焦点后。

4、选择广角和长焦镜头

广角镜头(缩小)

▲广角镜头很适合拍摄风景

▲使用广角镜头拍摄对象或建筑物会夸大空间感,让建筑物看起来更宏伟

▲该镜头实现了较深的景深效果,让拍摄对象和背景都保持清晰对焦

长焦镜头(放大)

▲拍摄无法靠近的对象时,必须使用长焦镜头

▲较浅的景深可以突出拍摄对象,方法是让该对象清晰对焦,而让背景显得很模糊

▲长焦镜头压缩了空间感,使拍摄对象看起来比实际距离更近,如远处的建筑物

▲记住下面这一点很有帮助,长焦镜头除了能让背景模糊外,还能模糊前景元素并在照片中去掉它。

在这张照片中,通过模糊前景中笼子的栏杆来去掉它

▲如果放大不足,笼子的栏杆就会变得很明显

风光摄影作品早晨的晨曦照亮了风车的部分风车位于画面的左黄金分割线上给人以不呆板的感觉画面中地面约占四分之一由于摄影师的刻意安排天空亮色的流云与水平面正指向风车强化了风车的主体地位这是一幅很棒的风光作品,光色俱佳。

构图上属于中规中矩,横平竖直,画面显的很安静。

向远处延伸的栅栏成了视觉导向,一匹马站在那里,顿时增加了许多生气,打破了晨曦的宁静。

虽只是黑黑的一点,但生命的分量足以平衡画面并加强变化。

因为生命的参与,美丽的画面又增添了感人的力量!

 

先说说摄影:

摄影大体分为1绘画主义摄影2印象派摄影3写实摄影4自然主义摄影5纯粹派摄影6新即物主义摄影7堪的派摄影8达达派摄影9超现实主义摄影10抽象摄影11主观主义摄影。

绘画主义摄影

绘画主义摄影是励行于二十世界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

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

它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

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

这一时期的作品,其题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规喻性。

拍摄时,预告打好草图,然后利用模特儿、道具,组织和安排场面,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

追求照片画面的绘画效果。

随后,绘画主义摄影的内容有所扩大,但风格仍崇尚古典主义,造型和构图仍具学院派的法则,因而显得储蓄、沉表、典雅。

当该流派发展到画意阶段时,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依旧是它的特点。

由于绘画主义的创作大都脱离现实生活,加上摄影器材的日益改善,人们〔早美趣味的不断发展,为“自然主义”所冲击。

尽管这样,在今天的摄影艺术殿堂中,仍有它的席位。

这一流派的主要摄影家和作品有:

普莱期(?

-1896)的男爵之宴、鲁宾逊漂流记、宝塔情景;罗宾林的当一天工作完了的时候、秋天、两个小姑娘、弥留、拿着毒药瓶的朱丽叶、黎明和落日;雷兰德洗礼者圣约朝霞之首、伊菲吉尼亚、优迪特与荷罗佛尼斯;金马伦夫人(1815-1897)的汤姆士卡莱尔和尼达(1820-1910)的弥留之际的嚣俄等等。

印象派摄影

一八八九年,英国举办了法国印象派绘画的首次展览。

绘画主义派摄影家罗宾森在其影响下,提出"软调摄影比尖锐摄影更优美"的审美标准,提倡"软调"摄影。

该流派是绘画印象派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

开始,他们运用软焦点镜头进行拍摄,布纹纸洗印,追求一种模糊朦胧的艺术表现效果。

随着"溴化银洗相法"和在颜料中混入重铬酸胶洗相纸法的出现,印象派作品从对镜头成象的控制发展到暗房加工。

他们提出"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象照片",并且认为"假如没有绘画,也就没有真正的摄影。

"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印象派摄影家还用画笔、铅笔、橡皮在照片画面上加工,特意改变其原有的明暗变化,追求"绘画"的效果,如拉克罗亚在一九零零年创作的《扫公园的人》,就象是一幅画在画布上的炭笔画。

印象派摄影家使自己的作品完全丧失了摄影艺术自身的特点,所以有人又把它称之为"仿画派"。

可以说它是绘画主义摄影的一个分支。

写实摄影

该流派的摄影艺术家在创作中恪守摄影的纪实特性,在他们看来,摄影应该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实性,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只有具有"数学般的准确性",作品才能发挥他种艺术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正视现实,创作题材大都取于社会生活。

艺术风格质朴无华,但具有强烈的见证性和提示力量。

由于写实摄影爱好所具有的巨大的认识作用和非凡的感染力,逐渐在新闻领域中占据了自己的地位。

九十年代美国摄影家雅谷布·里斯关于纽约贫民窟生活的那些作品,就是这方面的奠基作品。

自然主义摄影

这一流派的创作题材,大都是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

由于自然主义摄影满足于描写现实的表面现实和细节的"绝对"真实,而忽视对现实本质的挖掘和对表面对象的提炼,一句话,不注意艺术创作的典型化和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因而,它实质上是对现实主义的庸俗化。

有时会导致对现实的歪曲。

纯粹派摄影

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发挥摄影自身的特质和性能,把它从绘画的影响中解脱出来,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追求摄影所特具的美感效果--高度的清晰、丰富的影调层次、微妙的光影变化、纯净的黑白影调、细致的纹理表现、精确的形象刻画。

总之,该派摄影家刻意追求所谓的"摄影素质":

准确、直接、精微和自然地去表现被摄对象的光、色、线、形、纹、质诸方面,而不借助任何其他造型艺术的媒介。

新即物主义摄影

该流派的艺术特点是在常见的事物中寻求"美"。

用近摄、特写等手法,把被摄对象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突出地表现对象的某一细部,精确如实地刻画它的表面结构,从而达到眩人耳目的视觉效果。

它不考虑艺术的本质在于提示对象的本质,因而其美学思想是属于自然主义范畴的。

超现实主义摄影

这一流派有着较为严谨的艺术纲领和艺术理论。

他们认为,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去表现现实世界是古典艺术家早已完成了的任务,而现代艺术家的使命是挖掘新的、未被探讨过的那部分人类的"心灵世界"。

因而,人类的下意识活动,偶然的灵感、心理变态和梦幻便成了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家们刻意表现的对象。

摄影中的超现实主义者也象达达派摄影家一样,利用剪刀、浆糊、暗房技术作为自己主要的造型手段,在作品画面上将景象加以堆砌、拼凑、改组,把具体的细部表现和任意的夸张、变形、省略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现实和臆想、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

所以其效果是奇特、荒诞而又神秘的。

抽象摄影

运用光线,或剪辑集锦,或中途曝光,或拍摄时震动照相机使被摄体形象在底片中的结象模糊,或多次曝光使之重影,直到改变画面的表面结构,改变被摄物体的原有形态和空间结构,力图使用所谓形式、影调(色彩)和素材的"绝对抽象的语言",使被摄物体转变成某种不能辨认为何物的线条、斑点和形状的结合体。

堪的派摄影

这一流派的摄影家主张尊重摄影自身特性,强调真实、自然,主张拍摄时不摆布、不干涉对象,提倡抓取自然状态下被摄对象的瞬间情态。

达达派摄影

达达主义艺术家在创作中否定理性和传统文化,宣称艺术和美学无缘,主张“弃绘画和所有审美要求”,崇尚虚无,使创作近乎戏谑,因而人们把该艺术流派称之为“达达派”。

在这种艺术思潮影响下,摄影艺术领域中也产生了“达达派”。

达达派摄影艺术家的创作,大都是利用暗房技术进行剪辑加工,创造某种虚幻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意念。

主观主义摄影

1画面有"具象"和"抽象"两种,不论何种造型形式,自我意念的表现是其最终目的。

画面中的一切只不过是摄影家表现自我的"载体"而已。

2充分利用镜头的透视特性,把被摄体从现实中"剥离"出来,"移"到画面上去,--即使用镜头的某些光学性能,把客观的物体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意念的"物化体",从而在画面中组合成创造出自己的"世界"。

而这世界往往是荒诞、神秘的,或者是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的。

3利用近摄手段清晰而又强烈地强化和突出表现物体的某一细部形态。

4运用暗房技法,把被摄对象原有的丰富影调简化,将自然、平凡的关系转换成强烈的视觉关系。

5利用曝光手段(如多次曝光、连续闪光),使被摄体从时间概念中分离出来,能动地把时间概念和空间位置加以调换。

再来说下美术

从文艺复兴说起,古罗马,希腊,哥特就不说了。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XX知道上有一个关于文艺复兴的,题目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特点》可以去看看介绍很全这里就不多说了

野兽主义

20世纪初西方现代艺术开始形成,最初的前卫美术运动是“野兽主义”。

主张色彩的彻底纯化,以便更加清晰地表现画家的感情。

表现感情是野兽主义画家的宗旨。

说白了就是颜色不经过调和用纯色画

行动派绘画

行动派绘画又称动作派,属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

新写实主义

现代美术呈多元化格局,流派纷呈各显神通。

一度被否定的写实主义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重新登上画坛。

但必须认识到它决不是回到过去的创作观念、创作方法上。

新写实主义画家在创作目的、绘画观念以及表现方法方面,并不是老一套翻版,他们吸收了现代艺术的观念进行创作。

可以说他们是现代艺术的另一种艺术形式的继续。

正如美国评论家希尔顿·克雷默说的:

“这个运动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非常直接地从现代艺术理论和实践中派生出来的,它是现代派的另一种形式的继续。

”当今许多写实主义画家只是用写实的手法来达到现代派探索的造型、色彩、线条与画面的关系的目的而已。

象征主义

世界上的艺术探索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形象和象征;直觉感受和精神表达。

自1885年起一种以象征主义为名,对理想主义倾向的逆反在文学和造型艺术领域同时发展起来,画家和作家不再致力于忠实地表现外部世界,而是要通过象征的、隐喻的和装饰性的画面来表现虚幻的梦想以启示于人。

按评论家阿尔贝·欧立叶1891年3月的一篇文章中确定的象征主义的定义,认为艺术作品应该是:

(1)精神的,因为它唯一的理想是表现精神;

(2)象征主义的,因为它是以形状来表现这一精神的;(3)综合的,因为它是根据一种普遍理解的方式来画这些形状和记号的;(4)主观的,因为它从来也不将对象作为对象来看待,而是作为被题材发现的精神记号;(5)(作为结果)装饰的,因为由埃及人,或极可能由希腊人或原始人发明的纯装饰绘画就是一种主观的、综合的、象征主义的和精神的艺术表现。

纳比派

立体主义

光效应艺术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初出现在瑞士的苏黎世。

瑞士是当时战争的中立国家,一群交战国的青年因躲避战乱而云集苏黎世从事艺术活动,借以发泄和抚慰紧张不安的心灵,其中有德国的雨果·巴尔(1871-1958年)、汉斯·里赫特尔(1888-1976年)和理查德·胡森贝克(1890-1963年);有法国人汉斯·阿尔浦(1887-1966年);还有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坦·扎拉和马塞尔·扬科以及一些其他国籍的艺术家。

这些流亡的艺术家们有着强烈的反战情绪,他们看到人类文明惨遭践踏,深感前途渺茫,于是在他们中间滋长了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他们要组织起一个国际性的文艺团体,创造出符合他们新的理想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于1916年2月举行成立大会时,歌唱家罗瓦夫人随意在法文字典中发现“达达”一词,意即孩子不明确的呀语,没有什么意义,人们认为这个名称很怪诞有趣,用着他们团体名称很好,不久他们发表了达达宣言,大意是:

“达达--意思就是无所畏,我们需要的著作是勇往直前的、勇敢的,切实的,而且是永远不能懂的,逻辑是错误的,道德永远是罪恶的,我们所视为神圣的,是非人的动作的觉醒......”

“达达什么都不相信,恋爱、工作。

“达达不求什么,达达就是达达。

“达达的反感,

消灭记忆:

达达

消灭考古:

达达

消灭未来:

达达

绝对的,无可争辩的一切,

上帝,立刻的,自然性的产品。

达达主义信奉的是流行的巴枯宁哲学,打倒一切,排斥一切。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达达主义艺术思想的狂热和对传统的决裂。

在当时达达主义影响很大,扩及到德国、西班牙、法国、甚至远到美国,似乎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文艺团体,达达之所以造成如此强烈反响,其原因如里德所说:

“达达主义开始时,实际上的意思是企图摆脱一切古代传说的重荷,无论是社会的还是艺术的,而不是要创造一种新的艺术风格。

这种运动的背景,是普遍的社会的不安,战争狂热和战争本身,以及俄国革命,达达主义分子是无政府主义者,在某些情况下是原始法西斯分子,他们采用巴枯宁的口号:

破坏就是创造!

他们全力摇撼资产阶级(他们认为资产阶级应付战争责任),而且他们准备在恐怖的想象范围内运用任何手段——用垃圾制造绘画(拼贴画),或者把酒瓶架或小便盆之类的东西抬到艺术的高贵地位。

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有马克斯·杜桑(1887-1968年)和马克斯·恩斯特。

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是与具象艺术相对的名称,也可称为非具象艺术。

它的特征是缺乏描绘,用情绪的方法去表现概念和作画,而这种方法基本上就是属于表现主义的,最早见于康定斯基的作品。

它是由各种反传统的艺术影响融合而来,特别是由野兽派、立体派演变而来。

“抽象”艺术在毕加索看来并不存在,他认为只不过有人强调风格,有人强调生活罢了。

在米歇尔·塞弗尔看来,抽象艺术是:

“我把一切不带任何提醒,不带任何对于现实的回忆——不管这一现实是否是画家的出发点——的艺术都叫作抽象艺术。

实际上野兽派和立体派促进了形与色的独立发展。

是康定斯基进一步发现了它的奥妙,他在1910年画了第一幅断然抽象的水彩画,是一幅无具象愿望的、充满活力的重叠色点。

康定斯基的创造性发明是从音乐中获得美学启迪,尔后捷克人库普卡直接从音乐中获取灵感进行抽象艺术创作。

人称他是音乐主义画家鼻祖,后来他们共同组成抽象派。

新印象主义

正当印象主义绘画方兴未艾之际,在这个团体中就逐渐滋生出一个新的支派,即新印象主义。

它的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他们崇拜理论,把理论看得高于感觉。

修拉和西涅克依照谢弗勒尔的色彩学说,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

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义”,以区别于莫奈为代表的“浪漫的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的名称是由费里富奈翁关于《1886年的印象派》书中所言“深信印象主义已被修拉的新风格所代替了”,于是人就称以修拉为代表的这一主义为“新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和印象主义之间的共同点在于:

他们都喜欢把情节化为主题、描绘当代所熟悉的生活、题材以风景为主、注重画面光色效果等。

但是他们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差异:

印象主义画家强调色彩的光学混合作用,不反对色彩混合使用,而新印象主义则强调不在调色板上调和各种颜色,强调严格地从色彩规律出发,把各种单纯的单色通过细小的笔触并列在画面上,经过观者的视觉作用达到自然调和,给人以冷漠和静止的感觉。

如果说印象主义所表现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那么新印象主义就是表现纯客观的对象,它制约了画家的情感传达,它必然导致极端的变革——后印象主义的诞生。

后印象主义

所谓后印象主义是指塞尚、凡·高和高更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

他们三个人最初都是学印象主义。

塞尚和高更还参加过印象主义画展,凡·高虽然没有参加过印象主义展览,但他一直自称是印象主义。

后来他们三人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虽有共同的创作倾向又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

塞尚一生的创作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体和坚实的结构,以创造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稳定感和宏伟感,最后达到简单化和几何化的效果,这使他成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始祖。

高更主张不要面对实物,而凭记忆作画,提倡综合的和象征的美学原则。

凡·高的新画风,可以说是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日本的浮世绘版画融合在他个人气质中的产物,是东西方绘画合流的结果。

凡·高的画,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强烈地表现了自己的个性。

有人说,他的画都是他的自画像。

这三位画家都是在去世后很久才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们三人共同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在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观念影响下产生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是他们彻底地改变了西方绘画面貌,由客观再现走向主观表现,并使之走向现代,他们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

严格意义讲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画派,他们之间不是团体,也没有联合开过画展,更没有什么宣言,只是三人都脱胎于印象主义又有着共同创作倾向而已。

后来的美术史家们发现他们既有与印象主义联系又不同于印象主义,便称他们为“后印象主义者”。

印象主义

19世纪西方美术的中心在法国,主宰法国画坛的仍然是有势力的官方学院派。

19世纪下半叶法国画界有一部分青年画家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墨守陈规,由于自己的创新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龙展出而强烈反对官方的审查制度,他们要求艺术上的革新和创作自由,经常聚集在巴黎的盖尔波瓦咖啡馆自由交换对艺术的见解,共同寻求艺术创新道路。

西方绘画在发展历程中,画家总是将当时的科学成就引进艺术创造之中。

由于光学和色彩学研究成果问世,后来又经查理士·亨利把光和色彩直接与美学相结合,运用到艺术法则上,这使追求创新的画家们深受影响和启发,他们尝试着纯粹的“外光”描绘,以及新的色彩关系分析,并把这种自然科学的法则和他们的艺术观点结合起来进行创作。

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是光的照射作用,才显现出它的物象;而一切物象又是不同色彩的结合,太阳光是由七种原色组合而成。

如果离开了光和色彩便没有这个世界。

他们还认为:

画家要认识这个世界,主要是从“光”和“色彩”的观点上去认识,“光”和“色彩”既然成为这个世界的中心,也是画家认识世界的中心,所以画家的任务也就在于如何去表现光和色彩的效果。

“光”为“色”之母,有光才有色,世界上任何具体的物象和事件只是传达光和色彩的媒介罢了,它本身的意义是次要的!

这种艺术观念成为他们的主导思想,从而支配他们的创作活动。

由于他们把“光”和“色彩”看成是画家追求的主要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将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停留在感觉阶段,停止在“瞬间”的印象上,这就导致创作中竭力描绘事物的瞬间印象,表现感觉的现象,从而否定事物的本质和内容。

在他们看来世界万物在阳光下一律是平等的。

雷诺阿曾说过:

“自然之中,决无贫贱之分。

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

”这种艺术观念导致他们在创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绘“光”。

只重艺术的形式,忽视乃至否定艺术的内容。

如支持印象主义的左拉所说:

“绘画所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

”所以我们在印象派的画中所看到的是充满阳光的色块组合,充满空气感。

总的说来印象派创作只重感觉,忽视思想本质,以瞬间现象取代之;以习作代替创作;以素材代替题材;以偶然代替必然;以次要代替主要的。

既然是凭感觉,那必然是主观的,所以印象派所描绘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

这标志着与传统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的决裂。

所以说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

不可否认印象派画家在阳光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重要发现,在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