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上海医院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立项代可研报告本科学位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732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航上海医院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立项代可研报告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民航上海医院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立项代可研报告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民航上海医院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立项代可研报告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民航上海医院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立项代可研报告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民航上海医院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立项代可研报告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航上海医院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立项代可研报告本科学位论文.docx

《民航上海医院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立项代可研报告本科学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航上海医院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立项代可研报告本科学位论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航上海医院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立项代可研报告本科学位论文.docx

民航上海医院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立项代可研报告本科学位论文

民航上海医院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年8月

民航上海医院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

上海投资咨询公司

分管副总经理钟贤宾高级经济师

副总工程师耿海玉高级工程师

社会事业部主任吕海燕高级工程师

社会事业部副主任黄柬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黄明祝工程师

 

前言

第1章项目概况

第2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3章建设方案

第4章市政配套

第5章环保、节能及卫生防疫

第6章项目法人及其职责

第7章项目建设进度

第8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9章建设期管理及工程招投标

第10章项目效益分析

第11章结论与建议

附表:

建设投资估算表(医疗综合楼)

附件:

1、民航上海医院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3、上海市房地产权证【沪房地长字(2008)第015994号】

附图:

1、总平面布置图

2、各层平面图

3、剖面图

前言

民航上海医院现有医疗用房主要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使用至今已达34年之久,目前院区房屋破旧、设备老化,已不能适应医疗服务工作的需要。

同时,医院现有总建筑面积约为13674平方米,按核定医疗床位数120张计算,床均面积约为114平方米,与上海市二级医院床均面积指标100平方米相比略高;但随着近年来航空医学临床医疗、航空人员体检鉴定等服务工作量逐年增长,航空医疗服务用房面积需求不断增加,民航上海医院的建筑规模已不能满足医院的发展需求。

因此,民航上海医院拟根据医院总体发展规划,在保留院内沿红宝石路10号楼(建于1997年)的基础上,拆除院内老旧房屋和零星建筑,对院区进行总体改扩建。

我公司受民航上海医院的委托,根据其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经综合分析研究,代理编制《民航上海医院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民航上海医院医疗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1.2项目法人

本项目法人为民航上海医院。

民航上海医院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见附件1。

民航上海医院隶属于国家民航总局,由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领导,是上海市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上海市及长宁区抗非典和禽流感定点医疗单位。

医院的宗旨是为民航职工和社区居民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

医院位于长宁区虹桥路1448号,始建于1972年。

医院现有核定医疗床位数120张(核定床位数批复见附件2),现有医技人员140名,职工66名。

1.3项目功能定位

本项目的功能定位为:

1)为民航职工、古北新区及虹桥开发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并开展涉外医疗服务。

2)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提供医学援助,是上海市及长宁区政府定点的抗非典、禽流感、甲型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医疗机构。

1.4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选址位于长宁区虹桥路1448号内。

房地产权证登记占地面积为14712平方米。

房地产权证见附件3。

本项目基地位置图见附图1。

1.5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拟拆除原门急诊及部分辅助用房建筑面积约6111平方米。

新建医疗综合楼总建筑面积约为9262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为559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为3665平方米;修缮保留建筑面积约为7563平方米。

设医疗床位120张。

设机动车停车位(全部地下)47辆。

1.6项目建设进度

本项目计划于2010年10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竣工,建设工期暂定为2年。

1.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经估算,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为7280万元,其中:

建安工程费用为578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1027万元,预备费为409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为60万元。

本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

拟向国家民航总局申请建设资金5000万元,银行贷款1000万元,其余由医院自筹解决。

1.8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将进一步提高上海市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及整体医疗水平,改善上海市特别是长宁区的医疗服务配套条件,为上海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基础,促进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因此,本项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第2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医院现状

民航上海医院位于虹桥路1448号,1972年由民航总局立项,并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建立,于1984年开院,隶属民航总局,由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领导。

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医院编制为210人,属事业单位性质,为中央在沪三级核算单位。

医院占地面积11720平方米,建筑面积13674平方米,大多为70年代建造,其中医疗综合楼为三幢三层结构。

民航上海医院主要承担民航华东地区航空医学临床、康复疗养、科研、航空医学交流和航空人员的体检鉴定等任务。

同时,医院对社会开放。

1995年经上海市卫生局核定床位120张,为二级乙等医院,是上海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同时也是上海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定点医疗单位,开展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

开院26年以来,医院为民航飞行安全、航空人员、民航职工及航空旅客的医疗救治、健康服务开展了大量工作,是华东地区民航事业的重要配套设施。

同时也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基础医疗服务,特别在SARS和甲流感等公共卫生突发事情发生时,均被上海市列入定点医疗机构。

医院还在中医专家门诊和整形外科业务上具有明显特色,整形外科获得三项国家级专利。

医院职工总人数为287人,其中:

现有在职职工156人,退休职工110人、内退职工21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6人,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47人、初级职称64人。

2.1.2项目背景

民航医院自1984年开院,26年以来,随着国家民航事业的发展和上海航空枢纽的建设(包括虹桥和浦东二个机场),华东地区社会经济和民航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华东地区航空从业人员队伍庞大,且人数不断增加,这对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同时,医院所处位置位于上海市最具活力的虹桥商务区和高档住宅社区-古北新区之间,目前的医疗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周边环境和人群的需要。

医院的房屋老化、面积不足、设备老旧以及人员不足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医院的服务水平和发展能力,与华东地区航空医疗中心的地位和古北新区综合性医院的定位均不能相适应。

在这种背景下,医院提出了迫切的改造需要,建设民航上海医院医疗综合楼项目。

2.2项目必要性分析

2.2.1项目建设有助于改善民航上海医院医疗服务总体水平

民航上海医院1972年批准立项,1984年开院营业,现有医疗用房主要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使用至今已达30多年之久,已接近设计年限。

目前院区医疗用房陈旧老化、设备老化、面积不够使用、信息系统不完善以及人员紧缺、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医院,造成民航上海医院的发展一直处于比较困难的状态,这与国家民航局和上海市城市规划对医院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近年来,随着航空从业人员的增加和周边地区人口的增加,医院医疗用房面积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医疗用房面积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除医院用于航空医疗、体检鉴定和行政的用房以外,现有医疗综合楼总面积仅6110平方米,为70年代中期建造的三幢三层砖混结构,建筑零星分散,结构不甚合理,不利于医院集约化使用,内部除门诊诊疗室以外,设病床120张。

由于面积不足,医院仅开设了部分基础门诊,只能应对较低流量的门诊和住院医疗服务,严重影响了医院医疗工作的开展和病人的就诊和住院条件。

2)医院医疗用房、医疗设备老化严重,缺乏必要的信息系统

医院大部分建筑是上世纪70年建造的,至今已使用30多年,房屋外观陈旧、布局分散,不利于目前的就医流程,房屋内部结构老化严重,房屋多处渗水、管道线路均已超过更新年限。

医院医疗设施缺乏,设备陈旧老化现象也较为严重。

目前医院现有百万元以上的医疗仪器5台,全都超过更新年限。

各专业科室普遍缺少先进的检查设备和医疗仪器,医院还缺乏设施完善的危重病人抢救室,医疗设施仪器的缺乏已严重影响了对病人的诊断、医疗质量的提高和病人的来源。

此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已滞后于上海市的同级医院,其工程专业人才和技术也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要求

3)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学科缺带头人,知识结构老化。

一是专业技术人员在数量上严重缺乏。

近年来随着我院中高年资技术骨干的相继退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数量除了负责日常航空体检鉴定的工作外,只能维持医院低流量的门诊和住院医疗服务,更无法应对急诊和抢救工作。

有些医疗专业只能开设门诊,无法开展住院及手术治疗。

由于医疗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导致有些业务科室无法全天24小时为病人提供服务。

二是医疗骨干力量缺乏。

目前我院现有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与二级乙等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架构不相适应。

近年来,虽然引进了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但还是缺乏学科带头型人才,没有优势人才和技术做依靠和支撑。

三是专业技术人员后备力量缺乏。

目前我院现有30岁以下的医技人员仅为30人。

2.2.2民航上海医院医疗综合楼项目符合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健康已成为新时期城乡居民追求的重要目标,已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卫生事业作为满足人类健康需要的一种社会性基础活动,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保障、枢纽的作用,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公共政策的必然选择。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

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到2010年我国将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国家行列;在全国城市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民航上海医院作为经上海市卫生局批准的二级乙等综合性医疗机构,致力于为民航职工及社会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及健康体检服务。

该项目建设将显著改善民航上海医院的医疗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医院的医疗服务条件和病人就诊环境,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周到的医疗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该项目建设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3民航上海医院医疗综合楼项目符合上海市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

近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海卫生事业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得到较好满足,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上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医疗卫生事业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海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卫生体系框架,初步实现居民普遍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初步建成亚洲医疗中心城市之一。

规划提出,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预防重大疾病的能力;不断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加强郊区卫生工作,重点推进远郊地区建设三级医院或分院,提升郊区区域医疗中心服务水平;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提高现代医疗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和保健服务需求等。

民航上海医院是民航和地区公共卫生应急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2003年,民航上海医院被上海市政府列为非典疑似病人留院观察定点医院。

按管理局防非指挥部及上海市卫生局要求,医院主要负责浦东、虹桥两大机场旅客以及机组人员的医学观察。

在2003年5、6月份参加防非医务人员105人,共计3150天,收治医学观察35人。

上海是全国医疗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但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民航上海医院所处的古北新区是一个极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但周边缺少与地区发展相适应的医疗配套设施。

根据上海市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