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恃君览原文及翻译doc.docx
《《吕氏春秋》恃君览原文及翻译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吕氏春秋》恃君览原文及翻译doc.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吕氏春秋》恃君览原文及翻译doc
《吕氏春秋》恃君览原文及翻译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吕氏春秋》恃君览原文及翻译,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查看。
原文:
【恃君】
一曰:
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肌肤不足以捍寒暑,筋骨不足以从利辟害,勇敢不足以却猛禁悍。
然且犹裁万物,制禽兽,服狡虫,寒暑燥湿弗能害,不唯先有其备,而以群聚邪!
群之可聚也,相与利之也。
利之出於群也,君道立也。
故君道立则利出於群,而人备可完矣。
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
此无君之患。
故君臣之义,不可不明也。
自上世以来,天下亡国多矣,而君道不废者,天下之利也。
故废其非君,而立其行君道者。
君道何如?
利而物利章。
非滨之东,夷秽之乡,大解、陵鱼、其、鹿野、摇山、扬岛、大人之居,多无君;扬、汉之南,百越之际,敝凯诸、夫风、馀靡之地,缚娄、阳禺、驩兜之国,多无君;氐、羌、呼唐、离水之西,僰人、野人、篇笮之川,舟人、送龙、突人之乡,多无君;雁门之北,鹰隼、所鸷、须窥之国,饕餮、穷奇之地,叔逆之所,儋耳之居,多无君。
此四方之无君者也。
其民麋鹿禽兽,少者使长,长者畏壮,有力者贤,暴傲者尊,日夜相残,无时休息,以尽其类。
圣人深见此患也,故为天下长虑,莫如置天子也;为一国长虑,莫如置君也。
置君非以阿君也,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置官长非以阿官长也。
德衰世乱,然後天子利天下,国君利国,官长利官。
此国所以递兴递废也,乱难之所以时作也。
故忠臣廉士,内之则谏其君之过也,外之则死人臣之义也。
豫让欲杀赵襄子,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於其妻之所。
其妻曰:
“状貌无似吾夫者,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
”又吞炭以变其音。
其友谓之曰:
“子之所道甚难而无功。
谓子有志则然矣,谓子智则不然。
以子之材而索事襄子,襄子必近子。
子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
”豫让笑而应之曰:
“是先知报後知也,为故君贼新君矣,大乱君臣之义者无此,失吾所为为之矣。
凡吾所为为此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非从易也。
”柱厉叔事莒敖公,自以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
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橡栗。
莒敖公有难,柱厉叔辞其友而往死之。
其友曰:
“‘子自以为不知故去’今又往死之,是知与不知无异别也。
”柱厉叔曰:
“不然。
自以为不知故去,今死而弗往死,是果知我也。
吾将死之,以丑後世人主之不知其臣者也,所以激君人者之行,而厉人主之节也。
行激节厉,忠臣幸於得察。
忠臣察则君道固矣。
”
【长利】
二曰:
天下之士也者,虑天下之长利,而固处之以身若也。
利虽倍於今,而不便於後,弗为也;安虽长久,而以私其子孙,弗行也。
自此观之,陈无宇之可丑亦重矣,其与伯成子高、周公旦、戎夷也,形虽同,取舍之殊,岂不远哉?
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
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诸侯而耕。
禹往见之,则耕在野。
禹趋就下风而问曰:
“尧理天下,吾子立为诸侯。
今至於我而辞之,故何也?
”伯成子高曰:
“当尧之时,未赏而民劝,未罚而民畏。
民不知怨,不知说,愉愉其如赤子。
今赏罚甚数,而民争利且不服,德自此衰,利自此作,後世之乱自此始。
夫子盍行乎?
无虑吾农事!
”协而櫌,遂不顾。
夫为诸侯,名显荣,实佚乐,继嗣皆得其泽,伯成子高不待问而知之,然而辞为诸侯者,以禁後世之乱也。
辛宽见鲁缪公曰:
“臣而今而後,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
昔者太公望封於营丘之渚,海阻山高,险固之地也。
是故地日广,子孙弥隆。
吾先君周公封於鲁,无山林溪谷之险,诸侯四面以达。
是故地日削,子孙弥杀。
”辛宽出,南宫括入见。
公曰:
“今者宽也非周公,其辞若是也。
”南宫括对曰:
“宽少者,弗识也。
君独不闻成王之定成周之说乎?
其辞曰:
‘惟余一人,营居于成周。
惟余一人,有善易得而见也,有不善易得而诛也。
’故曰善者得之,不善者失之,古之道也。
夫贤者岂欲其子孙之阻山林之险以长为无道哉?
小人哉宽也!
”今使燕爵为鸿鹄凤皇虑,则必不得矣。
其所求者,瓦之间隙,屋之翳蔚也,与一举则有千里之志,德不盛、义不大则不至其郊。
愚庳之民,其为贤者虑,亦犹此也。
固妄诽訾,岂不悲哉?
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後门,与弟子一人宿於郭外。
寒愈甚,谓其弟子曰:
“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
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子与我子之衣。
”弟子曰:
“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
”戎夷大息叹曰:
“嗟乎!
道其不济夫!
”
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
弟子遂活,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
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
达乎分,仁爱之心识也,故能以必死见其义。
【知分】
三曰:
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
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
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
延陵季子,吴人愿以为王而不肯。
孙叔敖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
皆有所达也。
有所达则物弗能惑。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
还反涉江,至於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
次非谓舟人曰:
“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
”船人曰:
“未之见也。
”次非攘臂袪衣,拔宝剑曰:
“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
”於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
荆王闻之,仕之执圭。
孔子闻之曰:
“夫善哉!
不以腐肉朽骨而弃剑者,其次非之谓乎!
”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
舟中之人五色无主。
禹仰视天而叹曰:
“吾受命於天,竭力以养人。
生,性也;死,命也。
余何忧於龙焉?
龙俯耳低尾而逝。
”则禹达子死生之分、利害之经也。
凡人物者、阴阳之化也。
阴阳者,造乎天而成者也。
天固有衰嗛废伏,有盛盈坌息;人亦有困穷屈匮,有充实达遂。
此皆天之容物理也,而不得不然之数也。
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俞然而以待耳。
晏子与崔杼盟。
其辞曰:
“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受其不祥!
”晏子俯而饮血,仰而呼天曰:
“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受此不祥!
”崔杼不说,直兵造胸,句兵钩颈,谓晏子曰:
“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则今是已!
”晏子曰:
“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
《诗》曰:
莫莫葛藟,延于条枚。
凯弟君子,求福不回。
’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
子惟之矣!
”
崔杼曰:
“此贤者,不可杀也。
”罢兵而去。
晏子援绥而乘,其仆将驰,晏子抚其仆之手曰:
“安之!
毋失节!
疾不必生,徐不必死。
鹿生於山,而命悬於厨。
今婴之命有所悬矣。
”晏子可谓知命矣,命也者。
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
人事智巧以举错者,不得与焉。
故命也者,就之未得,去之未失,国士知其若此也,故以义为之决而安处之。
白圭问於邹公子夏后启曰:
“践绳之节,四上之志,三晋之事,此天下之豪英。
以处於晋,而迭闻晋事,未尝闻践绳之节、四上之志。
愿得而闻之。
”夏后启曰:
“鄙人也,焉足以问?
”白圭曰:
“愿公子之毋让也!
”
夏后启曰:
“以为可为,故为之,为之,天下弗能禁矣;以为不可为,故释之,释之,天下弗能使矣。
”白圭曰:
“利弗能使乎?
威弗能禁乎?
”夏后启曰:
“生不足以使之,则利曷足以使之矣?
死不足以禁之,则害曷足以禁之矣?
”白圭无以应。
夏后启辞而出。
凡使贤不肖异:
使不肖以赏罚,使贤以义。
故贤主之使其下也必义,审赏罚,然後贤不肖尽为用矣。
【召类】
四曰:
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
故鼓宫而宫应,鼓角而角动。
以龙致雨,以形逐影。
祸福之所自来,众人以为命,焉不知其所由。
故国乱非独乱,有必召寇。
独乱未必亡也,召寇则无以存矣。
凡兵之用也,用於利,用於义。
攻乱则服,服则攻者利;攻乱则义,义则攻者荣。
荣且利,中主犹且为之,有况於贤主乎?
故割地宝器戈剑、卑辞屈服,不足以止攻,唯治为足。
治则为利者不攻矣,为名者不伐矣。
凡人之攻伐也,非为利则固为名也。
名实不得,国虽强大,则无为攻矣。
兵所自来者久矣。
尧战於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却苗民,更易其俗;禹攻曹、魏、屈骜、有扈,以行其教。
三王以上,固皆用兵也。
乱则用,治则止。
治而攻之,不祥莫大焉;乱而弗讨,害民莫长焉。
此治乱之化也,文武之所由起也。
文者爱之徵也,武者恶之表也。
爱恶循义,文武有常,圣人之元也。
譬之若寒暑之序,时至而事生之。
圣人不能为时,而能以事适时。
事适於时者,其功大。
士尹池为荆使於宋,司城子罕觞之。
南家之墙信絭於前而不直,西家之潦径其宫而不止。
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
“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
吾将徙之,其父曰:
‘吾恃为鞔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
’为是故,吾弗徙也。
西家高,吾宫庳,潦之经吾宫也利,故弗禁也。
”士尹池归荆,荆王适兴兵而攻宋,士尹池谏於荆王曰:
“宋不可攻也。
其主贤,其相仁。
贤者能得民,仁者能用人。
荆国攻之,其无功而为天下笑乎!
”故释宋而攻郑。
孔子闻之曰:
“夫修之於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
”宋在三大万乘之间,子罕之时,无所相侵,边境四益,相平公、元公、景公以终其身,其唯仁且节与?
故仁节之为功大矣。
故明堂茅茨蒿柱,土阶三等,以见节俭。
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
六月而後反,赵简子曰:
“何其久也?
”史默曰:
“谋利而得害,犹弗察也。
今蘧伯玉为相,史鳅佐焉,孔子为客,子贡使令於君前,甚听。
《易》曰:
‘涣其群,元吉。
’涣者贤也,群者众也,元者吉之始也。
‘涣其群元吉’者,其佐多贤也。
”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凡谋者,疑也。
疑则从义断事。
从义断事,则谋不亏。
谋不亏,则名实从之。
贤主之举也,岂必旗偾将毙而乃知胜败哉?
察其理而得失荣辱定矣。
故三代之所贵,无若贤也。
【达郁】
五曰:
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藏、六府。
肌肤欲其比也,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其行也。
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由生矣。
病之留、恶之生也,精气郁也。
故水郁则为污,树郁则为蠹,草郁则为蒉。
国亦有郁。
主德不通,民欲不达,此国之郁也。
国郁处久,则百恶并起,而万灾丛至矣。
上下之相忍也,由此出矣。
故圣王之贵豪士於忠臣也,为其敢直言而决郁塞也。
周厉王虐民,国人皆谤。
召公以告,曰:
“民不堪命矣!
”王使卫巫监谤者,得则杀之。
国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以告召公,曰:
“吾能弭谤矣!
”召公曰:
“是障之也,非弭之也。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川壅而溃,败人必多。
夫民犹是也。
是故治川者决之使导,治民者宣之使言。
是故天子听政,使公卿列士正谏,好学博闻献诗,矇箴,师诵,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而後王斟酌焉。
是以下无遗善,上无过举。
今王塞下之口,而遂上之过,恐为社稷忧。
”王弗听也。
三年,国人流王于彘。
此郁之败也。
郁者不阳也。
周鼎著鼠,令马履之,为其不阳也。
不阳者,亡国之俗也。
管仲觞桓公。
日暮矣,桓公乐之而徵烛。
管仲曰:
“臣卜其昼,未卜其夜。
君可以出矣。
”公不说,曰:
“仲父年老矣,寡人与仲父为乐将几之!
请夜之。
”管仲曰:
“君过矣。
夫厚於味者薄於德,沈於乐者反於忧。
壮而怠则失时,老而解则无名。
臣乃今将为君勉之,若何其沈於酒也!
”管仲可谓能立行矣。
凡行之堕也於乐,今乐而益饬;行之坏也於贵,今主欲留而不许。
伸志行理,贵乐弗为变,以事其主。
此桓公之所以霜也。
列精子高听行乎齐湣王,善衣东布衣,白缟冠,颡推之履,特会朝雨袪步堂下,谓其侍者曰:
“我何若?
”侍者曰:
“公姣且丽。
”列精子高因步而窥於井,粲然恶丈夫之状也。
喟然叹曰:
“侍者为吾听行於齐王也,夫何阿哉!
又况於所听行乎?
万乘之主,人之阿之亦甚矣,而无所镜,其残亡无日矣。
孰当可而镜?
其唯士乎!
人皆知说镜之明己也,而恶士之明己也。
镜之明己也功细,士之明己也功大。
得其细,失其大,不知类耳。
赵简子曰:
“厥也爱我,铎也不爱我。
厥之谏我也,必於无人之所;铎之谏我也,喜质我於人中,必使我丑。
”尹铎对曰:
“厥也爱君之丑也,而不爱君之过也;铎也爱君之过也,而不爱君之丑也。
臣尝闻相人於师,敦颜而土色者忍丑。
不质君於人中,恐君之不变也。
”此简子之贤也。
人主贤则人臣之言刻。
简子不贤,铎也卒不居赵地,有况乎在简子之侧哉!
【行论】
六曰:
人主之行,与布衣异。
势不便,时不利,事雠以求存。
执民之命。
执民之命,重任也,不得以快志为故。
故布衣行此指於国,不容乡曲。
尧以天下让舜。
鲧为诸侯,怒於尧曰:
“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帝之道者为三公。
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
”以尧为失论,欲得三公。
怒甚猛兽,欲以为乱。
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举其尾,能以为旌。
召之不来,仿佯於野以患帝。
舜於是殛之於羽山,副之以吴刀。
禹不敢怨,而反事之。
官为司空,以通水潦。
颜色黎黑,步不相过,窍气不通,以中帝心。
昔者纣为无道,杀梅伯而醢之,杀鬼侯而脯之,以礼诸侯於庙。
文王流涕而咨之。
纣恐其畔,欲杀文王而灭周。
文王曰:
“父虽无道,子敢不事父乎?
君虽不惠,臣敢不事君乎?
孰王而可畔也?
”纣乃赦之。
天下闻之,以文王为畏上而哀下也。
《诗》曰:
“惟此文王,小心翼翼。
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齐攻宋,燕王使张魁将燕兵以从焉,齐王杀之。
燕王闻之,泣数行而下,召有司而告之曰:
“余兴事而齐杀我使,请令举兵以攻齐也。
”使受命矣。
凡繇进见,争之曰:
“贤王故愿为臣。
今王非贤主也,愿辞不为臣。
”昭王曰:
“是何也?
”对曰:
“松下乱,先君以不安弃群臣也。
王苦痛之,而事齐者,力不足也。
今魁死而王攻齐,是视魁而贤於先君。
”王曰:
“诺。
”请王止兵,王曰:
“然则若何?
”凡繇对曰:
“请王缟素辟舍於郊,遣使於齐,客而谢焉,曰:
‘此尽寡人之罪也。
大王贤主也,岂尽杀诸侯之使者哉?
然而燕之使者独死,此弊邑之择人不谨也。
愿得变更请罪。
’”使者行至齐,齐王方大饮,左右官实御者甚众,因令使者进报。
使者报,言燕王之甚恐惧而请罪也。
毕,又复之,以矜左右官实。
因乃发小使以反令燕王复舍。
此济上之所以败,齐国以虚也。
七十城,微田单,固几不反。
湣王以大齐骄而残,田单以即墨城而立功。
诗曰:
“将欲毁之,必重累之;将欲踣之,必高举之。
”其此之谓乎!
累矣而不毁,举矣而不踣,其唯有道者乎!
楚庄王使文无畏於齐,过於宋,不先假道。
还反,华元言於宋昭公曰:
“往不假道,来不假道,是以宋为野鄙也。
楚之会田也,故鞭君之仆於孟诸。
请诛之。
”乃杀文无畏於扬梁之堤。
庄王方削袂,闻之曰:
“嘻!
”
投袂而起。
履及诸庭,剑及诸门,车及之蒲疏之市。
遂舍於郊。
兴师围宋九月。
宋人易子而食之,析骨而爨之。
宋公肉袒执牺,委服告病,曰:
“大国若宥图之,唯命是听。
”庄王曰:
“情矣宋公之言也!
”乃为却四十里,而舍於卢门之阖,所以为成而归也。
凡事之本在人主,人主之患,在先事而简人。
简人则事穷矣。
今人臣死而不当,亲帅士民以讨其故,可谓不简人矣。
宋公服以病告而还师,可谓不穷矣。
夫舍诸侯於汉阳而饮至者,其以义进退邪!
强不足以成此也。
【骄恣】
七曰:
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
自骄则简士,自智则专独,轻物则无备。
无备召祸,专独位危,简士壅塞。
欲无壅塞,必礼士;欲位无危,必得众;欲无召祸,必完备。
三者,人君之大经也。
晋厉公侈淫,好听谗人,欲尽去其大臣而立其左右。
胥童谓厉公曰:
“必先杀三郄。
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
公曰:
“诺。
”乃使长鱼矫杀郄犨、郄锜、郄至于朝,而陈其尸。
於是厉公游于匠丽氏,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
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
三月而杀之。
人主之患,患在知能害人,而不知害人之不当而反自及也。
是何也?
智短也。
智短则不知化,不知化者举自危。
魏武侯谋事而当,攘臂疾言於庭曰:
“大夫之虑,莫如寡人矣!
”立有间,再三言。
李悝趋进曰:
“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
左右曰:
‘王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敢问其说?
’王曰:
‘仲虺有言,不谷说之。
曰:
“诸侯之德,能自为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存,其所择而莫如己者亡。
”今以不谷之不肖也,群臣之谋又莫吾及也,我其亡乎!
’”曰:
“此霸王之所忧也,而君独伐之,其可乎!
”武侯曰:
“善。
”人主之患也,不在於自少,而在於自多。
自多则辞受,辞受则原竭。
李悝可谓能谏其君矣,壹称而令武侯益知君人之道。
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
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
群臣莫敢谏王。
春居问於宣王曰:
“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
”王曰:
“为无主。
”“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
”王曰:
“为无臣。
”“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
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
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
”王曰:
“为无臣。
”春居曰:
“臣请辟矣!
”趋而出。
王曰:
“春子!
春子!
反!
何谏寡人之晚也?
寡人请今止之。
”遽召掌书曰:
“书之!
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
春子止寡人。
”箴谏不可不熟。
莫敢谏若,非弗欲也。
春居之所以欲之与人同,其所以入之与人异。
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
由是论之,失国之主,多如宣王,然患在乎无春居。
故忠臣之谏者,亦从入之,不可不慎。
此得失之本也。
赵简子沈鸾徼於河,曰:
“吾尝好声色矣,而鸾徼致之;吾尝好宫室台榭矣,而鸾徼为之;吾尝好良马善御矣,而鸾徼来之。
今吾好士六年矣,而鸾徼未尝进一人也。
是长吾过而绌善也。
”故若简子者,能厚以理督责於其臣矣。
以理督责於其臣,则人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非;可与为直,而不可与为枉。
此三代之盛教。
【观表】
八曰:
凡论人心,观事传,不可不熟,不可不深。
天为高矣,而日月星辰云气雨露未尝休也;地为大矣,而水泉草木毛羽裸鳞未尝息也。
凡居於天地之间、六合之内者,其务为相安利也,夫为相害危者,不可胜数。
人事皆然。
事随心,心随欲。
欲无度者,其心无度。
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
人之心隐匿难见,渊深难测。
故圣人於事志焉。
圣人之所以过人以先知,先知必审徵表。
无徵表而欲先知,尧、舜与众人同等。
徵虽易,表虽难,圣人则不可以飘矣。
众人则无道至焉。
无道至则以为神,以为幸。
非神非幸,其数不得不然。
郈成子、吴起近之矣。
郈成子为鲁聘於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
陈乐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
顾反,过而弗辞。
其仆曰:
“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侯渫过而弗辞?
”郈成子曰:
“夫止而觞我,与我欢也。
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
酒酣而送我以璧,寄之我也。
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
”倍卫三十里,闻甯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而归。
至,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异之,分禄而食之。
其子长而反其璧。
孔子闻之,曰:
“夫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
”郈成子之观右宰谷臣也,深矣妙矣。
不观其事而观其志,可谓能观人矣。
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之於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
吴起至於岸门,止车而休,望西河,泣数行而下。
其仆谓之曰:
“窃观公之志,视舍天下若舍屣。
今去西河而泣,何也?
”吴起雪泣而应之曰:
“子弗识也。
君诚知我,而使我毕能,秦必可亡,而西河可以王。
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也不久矣,魏国从此削矣。
”吴起果去魏入荆,而西河毕入秦。
魏日以削,秦日益大。
此吴起之所以先见而泣也。
古之善相马者,寒风是相口齿,麻朝相颊,子女厉相目,卫忌相髭,许鄙相尻,投伐褐相胸胁,管青相膹吻,陈悲相股脚,秦牙相前,赞君相後。
凡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良工也。
其所以相者不同,见马之一徵也,而知节之高卑,足之滑易,材之坚脆,能之长短。
非独相马然也,人亦有徵,事与国皆有徵。
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非意之也,盖有自云也。
绿图幡薄,从此生矣。
译文:
恃君
就人的本能来说,爪平不足以保卫自己,肌肤不足以抵御寒暑。
筋骨不足以使人趋利避害,勇敢不足以使人击退凶猛制止强悍之物。
然而人还是能够主宰万物,制服毒虫猛兽,使寒暑燥湿不能为害,这不正是人们事先有准备,并且能聚集吗?
人们可以聚集,是因为彼此都能使对方得利。
人们在群聚中能够相互得利,君主的原则就确立了。
所以,君主的原则确立了,那利益就会从群聚中产生出来了,而人事方面的准备就可以齐全了。
从前,远古时期没有君主,那时的人民过着群居的生括,只知道母亲而不知道父亲,没有父母兄弟夫妻男女的区别,没有上下长幼的准则,没有进退揖让的礼节,没有衣服鞋子衣带房屋积蓄这些方便人的东西,不具备器械车船城郭险隘这些东西。
这就是没有君主的祸患。
所以君臣之问的原则,不可不明察啊。
从上古敢来,。
天下灭亡的国家很多了,可是君主的原则却不废掉,因为这是对天下有利的。
所以要废掉那些不按君主原则行事的人,拥立那些按君主原则行事的人。
君主的原则是什么?
就是把为人民谋利而自己不谋私利作为准则。
非滨以东,夷人居住的秽国,大解、陵鱼,其、鹿野、摇山、扬岛、大人等部族居住的地方,大都没有君主;扬州,汉水以南,百越人住的地方,敝凯诸,夫风、余靡等部族那里,缚娄、阳禺、驩兜等国家,大都没有君主,氐族、羌族,呼唐、离水以西,僰人、野人、篇笮川那里,舟人、送龙、突人等部族居住的地方,大都没有君主,雁门以北,鹰隼、所鸷、须窥等国家,饕餮、穷奇等部族那里,叔逆族那里,儋耳族居住的地方,大都没有君主。
这是四方没有君主的地方。
那里的人民象麇鹿禽兽一样,年轻人役使老年人,老年人畏惧牡年人,有力气的人就被认为贤德,残暴骄横的人就受到尊重,人们日夜互相残害,没有停息的时候,以此来灭绝自己的同类,圣人清楚地看到这样做的危害,所以为天下做长远的考虑,没有比设立天子更好的了,为一国做长远的考虑,没有比设立国君更好的了。
设立国君不是为了让国君谋私利,设立天子不是为了让天子谋私利,设立官长不是为了让官长谋私利。
等到道德衰微世道混乱的时代,然后天子才凭借天下谋私利,国君才凭惜国家谋私制,官长才凭借官职谋私利。
这就是国家一个接一个兴起、一个接一个灭掉的原因,这就是混乱灾难所以时时发生的原因。
所以忠臣和廉正之士,对内就要敢于劝谏自己国君的过错,对外就要敢于为维护臣子的道义而献身。
豫让想刺杀赵襄子,就剃掉胡须眉毛,自己动手毁坏了面容,装扮成乞丐去他妻子那里乞讨。
他的妻子说:
“这个人相貌没有象我丈夫的地方,他的声音怎么这样象我的丈夫呀?
”他又吞炭改变了自己的声音。
他的朋友对他说;“您所选取的道路很艰难而且没有什么功效。
要说您有决心那是对的,要说您聪明那就不对了。
凭着您的才干去请求侍奉襄子,襄子必定亲近您。
您受到亲近然后再做您想做的事,这样就会很容易而且必定能成功。
”豫让笑着回答他说:
“你说的这种做法是为了先知遇自己的人而去报复后知遇自己的人,是为了过去的主人而去杀害新的主人,使君臣之间的准则大乱的事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这就失去我所以要行刺的目的了。
我要行刺的目的,是为了让君臣之间的道义彰明,并不是要抛弃君臣之义选取容易的道路。
”
柱厉叔侍奉莒敖公,自己认为不被知遇,因而离开敖公到海边居住。
夏天吃菱角芡实,冬天吃橡树籽。
莒敖公遇难,柱厉叔辞别他的朋友要为敖公击死。
他的朋友说:
“您自己认为不被知遇所以离开他,如争又要为他去死,这样看来,被知遇与不被知遇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柱厉叔说;“不是这样。
我自己认为不被知遇,所既离开了他,如今他死了我却不为他去死,这就表明他果真了解我是不忠不义之臣了。
我将为他而死,以便使后世当君主却不了解自己臣子的人感到惭愧,用以激励君主的品行,磨砺君主的节操。
君主的品行得到激励,节操受到磨砺,忠臣就有可能被了解,忠臣被了解,那么为君之道就牢固了。
”
长利
天下杰出的凡士,考虑的是天下长远的利益,而自己必定要身体力行。
即使对现在有加倍的利益,只要对后世不利,也不去做,即使能长久安定,只要这些是为自己的子孙谋利,也不去做。
由此看来,陈无宇的贪婪可耻也很严重了,他与伯成子高、周公旦、式夷相比,虽然同是人,但取舍的不同,相差难道不是很远吗?
尧管理天下时,伯成子高立为诸侯。
尧把帝位让给舜,舜把帝位让给禹,伯成子高就辞去诸侯去耕种。
禹去见他,他正在田里耕种。
禹快步走到下风头问道:
“尧管理天下时,您立为诸侯。
现在传到我这里您却辞去诸侯,这是什么原因呢?
”伯成子高说:
“尧的时候,不奖赏可是人们却勉力向善,不惩罚可是人们却畏惧为非。
人们不知道什么是怨恨,不知道什么是高兴,就象小孩子一样和悦。
现在奖赏和惩罚很频繁,可是人们却争利而且不顺服,道德从此衰微了,谋私利的事从此兴起了,后世的混乱从此开始了。
先生您为什么不走呢?
您不要打扰我耕种的事。
”说罢,面带和悦之色来覆盖种子,不再回头看禹。
当个诸侯,名声显赫荣耀,实际情况又很安逸快乐,后嗣都能得到恩惠,这些,伯成子高不须问便能知道,然而却推辞不当诸侯,这是为了以此制止后世的混乱啊!
辛宽见到鲁穆公以后说:
“我从今以后,知道了我们先君周公在受封的问题上不如太公望聪明。
从前太公望被封到营丘一带滨海之地,那里是海阻山高,险要坚固的地方,所以地域日益广大,子孙越来越昌盛。
我们先君周公被封到鲁国,这里没有山林溪谷之险,诸侯从四面都可以侵入,所以地域日益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