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孟春纪原文及翻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69089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吕氏春秋》孟春纪原文及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吕氏春秋》孟春纪原文及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吕氏春秋》孟春纪原文及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吕氏春秋》孟春纪原文及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吕氏春秋》孟春纪原文及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吕氏春秋》孟春纪原文及翻译.docx

《《吕氏春秋》孟春纪原文及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吕氏春秋》孟春纪原文及翻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吕氏春秋》孟春纪原文及翻译.docx

《吕氏春秋》孟春纪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孟春纪原文及翻译

 

【孟春】

 

一曰: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

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

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以立春。

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

“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天子乃斋。

立春之日,

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医生,以迎春於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医生於朝。

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

庆赐遂行,无有不妥。

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斗之行,宿离不忒,

无失经纪。

以初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参于保介之御间,率三公、九卿、诸侯、医生,躬耕帝籍田。

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医生九推。

反,执爵于太寝,三公、九卿、诸侯、医生皆御,命曰“劳酒。

”是月也,天气降落,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繁动。

王布农事,命农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

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以躬亲之。

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

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无用牝,禁止伐木;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无麛无卵;无聚大众,无置城郭,掩骼霾髊。

是月也,不可以够称兵,称兵必有天殃。

兵戎不起,不可以够从我始。

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

春行夏令,则风雨时时,草木早槁,国乃有恐;行秋令,则民大疫,疾风暴雨数至,藜莠蓬蒿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霜雪大挚,首种不入。

 

【本生】

 

二曰:

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

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天子。

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

此官之所自立也。

立官者,以全生也。

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则失所为立之矣。

 

譬之若修兵者,以备寇也。

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则亦失所为修之矣。

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

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

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

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

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

若此,则每动无不败。

以此为君,悖;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

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

今有声於此,耳听之必慊已,听之则令人聋,必弗听。

有色於此,目视之必慊已,视之则令人盲,必弗视。

有味於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则令人瘖,必弗食。

是故圣人之於声色滋味也,利於性则取之,害於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

世之贵富者,其於声色滋味也,多惑者。

昼夜求,幸亏得之则遁焉。

遁焉,性恶得不伤?

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

万物章章,以害一世,生无不伤;以便一世,生无不长。

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

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

十节皆通利矣。

若这人者,不言而信,不谋而当,不虑而得;精晓乎天地,神覆乎宇宙;其於物无不受也,无不裹也,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

此之谓全德之人。

贵富而不知道,适

足认为患,不如贫贱。

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

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

肥肉厚酒,务以自强,

命之曰“烂肠之食”。

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

故古之人有不愿贵富者矣,由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

则此论之不可以不察也。

 

【重己】

 

三曰:

倕,至巧也。

人不爱倕之指,而爱己之指,有之利故也。

人不爱昆山之玉、江汉之珠,而爱己之一苍璧小玑,有之利故也。

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

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

焉;论其轻重,富裕天下,不可以够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生不复得。

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

有慎之而反害之者,不达乎性命之情也。

不达乎性命之情,慎之何益?

是师者之爱子也,难免乎枕

之以糠;是聋者之养婴儿也,方雷而窥之于堂。

有殊弗知慎者?

夫弗知慎者,是死生生死可不可以未始有别也。

未始有别者,其所谓是何尝是,其所谓非何尝非。

是其所谓非,非其所谓是,此之谓大惑。

若这人者,天之所祸也。

以此治身,必死必殃;以此治国,必残必亡。

 

夫死殃残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

寿长至常亦然。

故有道者不察

所召,而察其召之者,则其至不可以禁矣。

此论不可以不熟。

使乌获疾

引牛尾,尾绝力勯,而牛不可以行,逆也。

使五尺竖子引棬竖,而牛

恣所以之,顺也。

世之人主贵人,无贤不肖,莫不欲长生久视,而

日逆其生,欲之何益?

凡生之长也,顺之也;使生不顺者,欲也。

圣人必先适欲。

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痿。

阴阳不适之患也。

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味不众珍,衣不

燀热。

燀热则理塞,理塞则气不达;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

中大鞔而气不达。

以此长生可得乎?

昔先圣王之为苑囿园池也,足以

观看劳形而已矣;其为宫室台榭也,足以辟燥湿而已矣;其为舆马衣

裘也,足以逸身暖骸而已矣;其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其为声色音乐也,足以安性自娱而已矣。

五者,圣王之所以养性也,非好俭而恶费也,节乎性也。

 

【贵公】

 

四曰: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

公则天下平矣。

平得於公。

试试观於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

凡主之立也,生於公。

故《鸿范》曰: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无偏无颇,遵王之义。

无或作好,遵王之道。

无或作恶,遵王之路。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周公曰:

“利而勿利也。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愿索,曰:

“荆人遗

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

”孔子闻之曰:

“去其‘荆’而可矣。

”老聃闻之曰:

“去其‘人’而可矣。

”故老聃则至公矣。

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

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

“仲父之病矣。

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

”管仲对曰:

“昔者臣全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

今病在於朝夕之中,臣奚能言?

”桓公曰:

“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

”管仲敬诺,曰:

“公谁欲相?

”公曰:

“鲍叔牙可乎?

”管仲对曰:

“不可以。

夷吾善鲍叔牙。

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於人;一闻人之过,终生不忘。

勿已,则隰朋其可乎?

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

其於国也,有不闻也;其於物也,有不知也;其於人也,

 

有不见也。

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夫相,大官也。

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

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

不寇。

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刀而虫出於户。

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

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去私】

 

五曰: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黄帝言曰:

“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

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

至公也。

晋平公问於祁黄羊曰:

“南阳无

令,其谁可而为之?

”祁黄羊对曰:

“解狐可。

”平公曰:

“解狐非子之雠邪?

”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雠也。

”平公曰:

“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

“国无尉,其

谁可而为之?

”对曰:

“午可。

”平公曰:

“午非子之子邪?

”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

“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

善焉。

孔子闻之曰:

“善哉!

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雠,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堪称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

“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黄享>对曰:

“墨者之法曰: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以不可以墨子之法。

”不准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

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堪称公矣。

 

庖人调解而弗敢食,故能够为庖。

若使庖人调解而食之,则不可以够为庖矣。

王伯之君亦然。

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能够为王伯。

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够为王伯矣。

 

孟春正月,太阳的地点在营室宿。

初昏时辰,参宿出此刻南方中天。

破晓时辰,尾宿出此刻南方中天。

孟春在天干中属甲乙,它的主宰之帝是太皞,佐帝之神是句芒,它的应时的动物是龙鱼之类的鳞族,声音是中和的角音,乐律与太簇相应。

这月的数字是八,滋味是酸味,气味是膻气,要举行的祭祀是户祭,祭祀时,祭品以脾

 

脏为尊。

春风吹融了冰雪,冬眠的动物开始清醒活动。

鱼儿从深水向上游到冰层下,水獭捕到鱼,把它摆在岸边。

候鸟火雁从南往北飞翔。

天子居住在东向明堂的左边室,乘坐饰实用青凤命名的响铃的车子,车前驾着青色的马,车上插着绘有龙纹的青色的旌旗,天子衣着青色的衣服,佩带着青色的饰玉,吃的食品是麦子和羊,使用的器物纹理空疏而通畅。

 

这个月有立春的节气。

在立春前三天,太史向天子报告说:

“某日立春,大德在子木。

”天子于是斋戒,准备迎春。

立春那一天,天子亲身带领三公、九卿、诸侯、医生到东挪去迎接春的降临。

迎春礼毕回来,就在朝中恩赐卿,诸侯、医生,并命令相国宣告教化,公布禁令,推行嘉奖,瞻济不足,向来施及全部百姓。

嘉奖恩赐之事,要通畅实行,不要有不妥之处。

于是命令太史遵奉六典八法,主管计算丑月星斗运转的工作。

太阳所在的地点、月亮所经过的地方,从及日月星斗运转的度数和轨迹,要计算得没有一点差错和失误,拟订历法仍以冬至点在牵牛初度为准则。

 

这个月,天子在吉日向上帝乞求五谷丰收,并选择好的时辰,亲身用车装载着耒耜,放在参乘——车右和御者中问,带领三公、九卿、诸侯、医生,到帝籍田亲身耕种。

推耒耜人土,天子推三下,三公推五下,卿、诸侯.医生推九下。

礼毕返回,天子在祖庙举行宴饮,慰问群臣,三公、九卿、谱侯。

医生都去侍酒。

此次宴饮命名叫“劳酒”。

 

这个月,上天之气降落,地中之气上涨,天地之气混同一体,草

木广泛萌生。

国君宣告农功之事,命令农官住在东郊,监察农民整

治耕地的疆界,审察并正直田间的小道;很好地观察丘陵、山地、平

原,凹地等各样地形,什么土地适合种什么备物,什么谷物应在什

么地方栽种,要用达些教诲指引农民,并且务必亲身去做。

农功之

事部署完成,先确立田地的界线。

路径的宽窄,农民才没有迷惑。

 

这个月,命令乐官进入太学教国子练习舞蹈。

同时订正祭祀的典则,命令祭祀山林河流不用母牲做祭品。

禁止砍伐树术,不准捣翻鸟巢,不准杀戮幼小的禽兽,不准捕获小兽和掏取鸟卵,不得齐集公众,不得成立城郭,要掩埋枯骨尸骸。

 

这个月,不可以够举兵讨伐,举兵必然遭判天灾。

在不可以兴兵讨伐的节气。

兵戎之事不可以够从我开始。

公布政令不要违反自然的规律,不要忽视土地的条件,不要搅乱礼义的纲纪。

 

孟春正月假如公布应在夏季公布的政令,那么,风雨就不可以正常往来,草木就会过早地千枯,人民就会感觉惊恐。

假如公布布在秋季公布的政夸,那么,百姓就会遭到痘痘,暴风暴雨就会多次袭来,野草就会蓬生。

假如公布应在冬季公布的政令,那么,大水就会毁害生物,霜雪就会严重地伤害庄稼,麦子就不可以生成收获。

 

本生

 

最始创建出生命的是天,养育生命并使它成长的是人。

能够养护上天创建的生命而不残害它,这样的人称作天子。

天子一举一动都是把保全生命作为要务的。

这是职官建立的出处。

建立职官,正是用以保全生命啊。

此刻世上糊涂的君主,大批建立官职却反而所以妨碍生命,这就失去了建立职官的本米意义了。

比如训练军队,是用以防范敌寇的。

但是此刻训练军队却反而用以攻杀自己,那就失去了训练军队的原来意义了。

 

水原来是清亮的,泥土使它污浊,所以水无结保持清亮。

人原来是能够长寿的,外物使他迷乱,所以人没法达到长寿。

外物原来是奉养生命的,不该消耗生命去追求它。

但是此刻世上糊涂韵人多消耗生命去追求外物,这样做是不知轻重。

不知轻重,就会把重的看作轻的,把轻的看作重的了。

象这样,不论做什么,没有不失败的。

持这类态度做君主,就会惑乱胡涂,做臣子,就会败乱纲纪,做儿子,就会狂放无札。

这三种状况,国家只需有此中一种,就无可幸免,必然消亡。

 

若是有达样一种声音,耳朵听到它旨定感觉舒适,但听了就会使耳聋,人们必定不会去听。

若是有选样一种颜色,眼睛看到它必定感觉舒适,但看了就会令人眼瞎,人们必定不会看。

若是有这样一种食品,嘴巴吃到它必定感觉舒适,但吃了就会令人声哑,人们必定不会击吃。

因比,圣人关于声音、颜色、滋味的态度是,有益于生命的就取用,有害干生命的就舍弃,这是保全生命的方法。

世上荣华的人关于声色滋味的态度大多是胡涂的。

他们日昼夜夜地追求

 

达些东西,好运地获取了,就放纵自己不可以自禁。

放纵自己不可以自禁。

生命怎么能不受伤害。

 

一万人拿着弓箭,共同射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役有不被射中的。

万物茂盛茂美,假如用以伤害一个生命,那么这个生命没有不被伤害的;假如用以养育一个生命,那么这个生命没有不长寿的。

所以圣人限制万物,是用以保全自己生命的。

生命全然无损,精神就和睦了,眼睛就光亮了,耳朵就敏捷了,嗅觉就敏锐了,口齿就机灵了,浑身的筋骨就畅达伸展了。

象这样的人,不用说话就有信义,不用策划就会适当,不用思虑就有所得。

他们的精神通畅天地,覆盖宇宙。

关于外物,他们无布蒙受,无不包含,就象天地同样。

他们上做天子而不骄傲,下做百姓而不烦闷。

象这样的人,称得上是道德完整的人。

 

荣华而不懂得养生之道,正足以成为祸害,与其这样,还不如贫贱。

贫贱的人获取东西根难,即便想要过分地沉两于物质享受之中,又从哪儿去弄到呢?

出门搭车,进门坐辇,务求安适舒坦,这类车辇应叫敢“导致脚病的器材”。

吃肥肉,喝醇酒,全力牵强自己吃喝,这类酒肉应当叫做“腐化肠于的食品”。

沉迷女色,沉醉于淫靡之音,极尽辜乐,这类美色、音乐应当叫做“砍伐生命的利斧”。

这三种祸害都是荣华所导致的。

所以古代就有不愿荣华的人了,这是因为重视生命的缘由,其实不是用小看荣华钓取浮名来炫耀自己,而是为保垒生命。

既然这样,那么以上这些道理是不可以不明察的。

 

重己

 

倕是最巧的人,但是人们不珍爱他的手指,却珍爱自己的手指,这是因为它属于自己全部而有益于自己的缘由。

人们不珍爱昆山的美玉,江汉的明珠,却珍爱自己的一堤含石的次等玉石,一颗不圆的小珠,这是因为它属干自己全部而有益于自己的缘由。

此刻我的生命属于我全部,而给我带来的利益也是极大的。

以它的贵贱而论,即便贵为夫子,也不足以同它对比,以它的轻重而论,即便富裕天下,也不可以同它互换;以它的安危而论,一旦失去它,终生不可以再获取。

正是因为这三个方面的原由,有道之人对生命特别当心慎重。

 

有人固然对生命谨小慎微,但是实质上却在伤害它,这是由干不精通生命的本性的缘由。

不精通生命的本性,即便对生命谨小慎微,又有什么好处?

这正如盲人爱儿子,竟免不了把他枕卧在谷糠里,聋子养育婴儿,正当响雷的时候却抱着他在堂上向外观看。

这类状况同不知当心慎重的人对比,其实质成效又有什么不一样?

 

对生命不知当心珍爱的人,他们对死生,生死、可与不可以素来没有分辨清过。

那些分辨不清死生、生死、可与不可以的人,他们认为正确的素来不是正确的,他们认为错误的素来不是错误的。

他们把错误的东西看作是正确的,把正确的东西看作是错误的,这类状况叫作“大惑”。

象这类人,正是天降祸的对象。

持这类态度修身,必然死亡,必然遭祸’持这类态度治理国家,国家必然残缺,必然消亡。

死亡、灾害、残缺、消亡,这些东西都不是自己找上来的,而是惑乱所导致的。

长寿的得来也常是这样。

所以,有道之人不去观察导致的结果,而观察导致它们的原囡,那么,结果的实现就是不可以遏止的了。

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深知。

 

倘若叫古代的鼎力士乌获使劲拽牛尾,即便把力气用尽,把牛尾拽断,也不可以让牛随着走,这是违反牛的习惯的缘由。

假如叫一个儿童牵着牛鼻环,牛就会服从地任凭所往,这是因为适应牛的习惯的缘由。

世上的人君,贵人,不论利害,没有不想长寿的。

但是他

们每天都在违反他们生命的本性,即便想要长寿,又有什么好处?

大凡生命长远都是顺直它的本性的缘由.使生命不顺的是欲念,所以圣人必定第一克制欲念,使之适量。

 

房子过大,阴气就多;台过高,阳气就盛。

阴气多就会生整疾。

阳气盛就会得痿病。

这是阴阳不适量带来的祸害。

所以,古代帝王不住大房,不筑高台,饮食不求丰盛珍奇,衣服不求过厚过暖。

衣服过厚过暖脉理就会闭结,脉理闭结气就会不畅达。

饮食丰盛珍奇胃就会过满,胃过满胸腹就会闷胀,胸腹闷胀气就会不畅达。

以此求长生,能办到吗?

以前,先代圣壬建筑苑囿园池规模只需足以游目瞭望、话起程体就行了。

他们修建官室台榭,大小高低只需足以避开干燥和湿润就行了,他们制做车马衣裘。

只需足以安家暖俸就行

了,他们置备饮食酏醴,只需足以合口胃,饱饥肠就行了;他们创作音乐歌舞,只若是“使自己性情安乐就行了。

这五个方面是圣王用

 

来养生的。

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其实不是爱好节约,憎恶糜费,而是为了调理性情使它适量啊。

 

贵公

 

以前,先代圣主治理天下,必定把公正无私放在首位。

做到公正无私,天下就平定了。

天下获取平定是因为公正无私。

试观察一下古代的记录,以前获得天下的人是相当多的了。

假如说他们获得天下是因为公正无私,那么他们丧失天下必然是因为偏很有私。

大凡

立君的本义,都是出于公正无私。

所以《鸿范》中说;“不要偏私,不要结党,王道多么乎坦宽广。

不要偏私,不要倾侧,按照先王的

法例。

不要滥逞个人偏好,按照先王的正道。

不要滥逞个人怨怒,按照先王的正路。

 

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

阴阳相和,不仅生长一种物类。

甘露时雨,不偏私一物。

万民之主,不偏粗一人。

伯禽将去鲁国,临行前请示治理鲁国的方法。

周公说。

“施利给人民而不要牟取私利。

”有个荆人丢了弓,却不愿去找寻,他说,“荆人丢了它,反正还被荆人获取,又何须找寻呢?

”孔子听到选件事,说;他的话中去掉那个‘荆’字就适合了。

”老聃听到此后说:

“再去掉那个‘人’字就适合了。

”象老聃选样的人,算是达到公

的最高境地了。

 

天地是多么伟大啊,生育人民而不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后代,成就万物而不占为己有。

万物都蒙受它的恩情,获取它的利处,但是却没有哪一个知道这些是从哪里来的。

这也正是三皇五帝的道德。

 

管仲有病,桓公去探听他,说;“您的病相当重了。

假如您病情紧急,不幸溘然长逝,我将把国家交托给谁呢?

”管仲回答说。

“过去我悉心全力,尚且不足以认识这样的人。

此刻病重,危在朝夕,

又怎么能讨论这件事呢?

”桓公说;“这是大事啊,望您能教育我。

”管仲恭顺地答应了,说:

您想用谁为相?

”桓公说:

“鲍教牙:

行吗?

”管仲回答说:

“不可以。

我深知鲍叔牙:

鲍叔牙的为人,清白廉洁,对待不如自己的人,不屑与之为伍,假一闻知他人的过错,便

平生不忘,不得已的话,隰朋大体还行吧?

隰朋的为人,既能记识上世圣人而披效他们,又能不耻下问。

自愧其德不如黄帝,又怜悯不

 

如自己的人。

他关于国政,不该管的,就不去探询;他关于事务,不需要认识的,就不去过问,他关于他人,没关大节的,就装作没看见。

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还行。

 

相,是一种很高的职位。

居于高位的人,不该当在小的地方花销精力,不该当玩弄小聪慧。

所以说,手艺高明的木工不去亲身着手砍削,高明的厨师不去亲身摆列食嚣,大勇之人不去亲身搏斗厮杀,正义之师不去抢掠为害。

桓公行公正,抛弃私恨,起用管子而成为五霸之长,行偏私,包庇所爱,任用竖刀而以致死后国家大乱,不得殡殓,尸虫流出门外。

 

人年青的时候愚笨,年纪大了聪慧。

假如聪慧而用私,不如愚笨而行公。

每日醉醺醺的却要整饬丧纪,自擅自利却要建立公正,贪心残暴却要称王天下,即便舜也办不到。

 

去私

 

天覆盖万物,没有偏私;地承载万物,没有偏私,日月普照万物,没有偏私,春夏秋冬更选交替,役有偏私。

天地、日月,四时施其

恩泽,于是万物得以成长。

黄帝说过;“音乐禁止淫靡,色彩禁止眩目,衣服禁止厚热,香科禁止浓郁,饮食禁止丰美,宫室禁止高

大。

”尧有十个儿子,但他不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他不把帝值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绪了禹:

他们是最公正无私的了。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缺个县令,谁能够担当这个职务?

”祁黄羊回答说;解狐能够。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家吗?

”祁黄羊回答说:

“您问谁能够担当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仇家。

”平

公夸赞说:

“好!

”到任用认识狐。

国人对此都说好。

过了一段时阆,平公又对祁黄羊说,“国家缺个军尉,谁能够担当这个职务?

”祁黄羊回答说:

“祁午能够.”平公说。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回答

说;“您问谁能够担当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

”平公夸赞

说;“好!

”就又任用了祁午。

国人对此又都说好。

孔子听闻了这件事,说:

“祁黄羊的这些话太好了!

推选外人不回避仇家,推全家人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称得上公正无私了.

 

墨家有个太师腹<黄享>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

秦惠王对腹

<黄享>说:

“先生您的年龄已经很大了,又没有其他儿子,我已经

命令给司法官不杀他了。

希望先生您在这件事上遵从我的话吧。

腹<黄享>回答说:

“墨家的法律规定,‘杀人者处死,伤人者受刑。

’这样做为的是禁止杀人、伤人。

禁止杀人、伤人,这是天下的大理。

大王您固然赏给我恩泽,命令司法官不杀我的儿子,但是我腹<黄享>却不可以不履行墨家的法律。

”腹<黄享>没有应允惠王,最后杀了自己的儿子。

儿子是人们所独爱的,墨家大师腹<黄享>忍心杀掉自己心爱的儿子去遵行天下大理,可算得上公正无私了。

 

厨师调解五味而不敢擅自食用,所以能够做厨师。

倘若厨师调解五味而擅自把它吃掉,那么这样的人就不可以够做厨师了。

成就王霸之业的君主也是这样。

诛杀暴君,自己却不据有他的土地,而是把它分封给有德之人,所以能够成就王霸之业。

倘若他们诛杀暴君而把他的土地占为己有,那么这样的君主就不可以成就王霸之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