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保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56355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再保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不再保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再保密.docx

《不再保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再保密.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再保密.docx

不再保密

不再保密

当我们只能在电视上再见如今已鲜有人会的川剧变脸的风采,当我们只能在博物馆一睹世上仅存的六十几件宋代汝窑瓷器的芳容,当我们只能从文字上感受早已失传的霓裳曲的华美,这难道还不是一种悲哀吗?

高度的保密政策使得这些传统技艺后继无人,它们的生存实在堪忧。

当一切精妙绝伦的技艺都如峭壁树苗般艰难求存的时候,当无数智慧结晶已荡然无存的时候,难道我们还不能认识到保密对传统技艺的伤害吗?

是保密使得传统文化成为了弱势群体,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

所以我们不能再保密,不能使已然岌岌可危的传统文化继续面临后继无人的境遇。

要打开锁链,让众人传承。

我想,像变脸那样如今名满中外的精巧技艺,当初定然是有着无数的继承人的。

文化只有在众人传承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博采众长、发展繁荣。

只有众人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使文化更好地生存,才能在传承的过程中使文化一步步发展和完善。

物以稀为贵,我不否认。

但是,当这些传统技艺已经被粗滥的仿品毁了声誉时,当它们以唯一幸存的身份代表着一项技艺谨慎存在时,当它们已成密语只能存活于想象之中时,它们的稀贵真的有意义吗?

现实告诉我们,保密不能够使传统文化成为“稀”走向“贵”,只能使传统文化成为“稀”而走向“衰”。

所以我们不能再保密,不能使本应繁荣兴旺的传统技艺步步衰亡,最终只能缩成记忆中的满目疮痍。

要打开锁链,让文化碰撞。

文化需要在碰撞中交流与发展。

在百家争鸣的时代,不同的思想文化在激烈而自由的碰撞中交流,经过借鉴吸收,各种思想体系都完善了自身,文化也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只有在自由的碰撞中交流与发展,才能使文化看到更广阔的环境,不断地完善自身。

同时文化作为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何必划清国界排斥国际。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并不是意味着各民族都要固守本民族的文化,而排斥外来文化。

融合了中西技艺的镶锡紫砂,融合了民族服饰的时尚新装,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文化无国界。

在这个一体化的世界中,带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文化互相借鉴弥补,发展出更具特色、更加完善的新的文化。

所以我们不能再保密,使传统文化因拒绝更大范围的交流而显得单一平庸,逐渐消亡。

隶属于传统文化的传统技艺不存在所谓的交换。

或许出自一个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偏爱,我不认为那些缺乏文化底蕴,只为赚钱的“技术”值得用我们的传统技艺去“换”!

与它们相提并论毫无疑问是用铜臭玷辱了我们精巧的艺术。

如果真有这种交换,我们只能是进一步成为工厂,却把瑰宝拱手送人。

让传统技艺成为稀贵而走向灭亡就是保密的意义吗?

让传统技艺画地为牢死守国门就是保密的意义吗?

让传统技艺成为商品交换的牺牲品就是保密的意义吗?

无论保密或开放,我们都只是希望我们祖辈留传下来的技艺不会消失成某一代人最后的回忆。

保密的意义本应在于保护,但事实上保密本身已然成为一种消融。

当祖辈奉行的保密政策已经不起时代的推敲时,我们就要改变。

我们要卸下保密的重负,让传统文化在自由的交流中虚心地学习。

在交流中,文化更好地传承,得到了发展。

人群中不免有些会影响文化积极发展的人,但保密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而我们也更应该相信,在打开我们的文化窗口后,有责任感使命感的社会人们,不会使民族的精髓继续消亡。

我们不能再保密,在时代的推动下,不再保密是使传统良好继承与发展的唯一出路!

放下名为保密的枷锁,打开充满秘密的宝箱,让祖先的智慧更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接受世人的叹服。

让人们完全地膜拜,并用鲜活的创造力为传统注入新的血脉。

不再用“保密”的枷锁,锁住让传统传承流芳的脚步,让人类本应不朽的精粹拂去流失的阴霾,重新拥有鲜活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