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549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测试时间:

120分命题:

大连一中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加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深邃(sui) 峥嵘(zhēng) 斑斓(lán) 抽搐(chù)

B.镶嵌(qiàn)漪沦(yí)  迷惘(wáng)淤滩(yú)

C.憩息(qì)油腻(nì)  喷薄(báo)  沟壑(hè)

D.屏(bìng)息慰藉(jìe)干瘪(biē)咆哮(xiào)

2、下列词语中下,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安详耸人听闻描摹踌躇满志

B、瑕疵融会贯通笼络负隅玩抗

C、廉耻明辩是非诠释按部就班

D、芜秽金碧辉煌企慕水泻不通

3、下列各句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所谓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它不仅是各部分简单相加,而是再现事物各部分的本质联系。

B、有关部门对“度量衡”作了规定,改用国际单位,以便与世界接轨。

C、这篇作品不但内容庞杂,而且语言过于平淡,读起来使人昏昏欲睡。

D、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华民族百年的创伤终于划上了一个句号。

4、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该厂落实了减员增效的方案后立见成果,当月就实现扭亏为盈,收到了急功近利的效果。

B、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非要对现有的政府机构进行彻底的改头换面不可。

C.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宾馆领导决定,所有工作人员,对待宾客都要相敬如宾,实行微笑服务。

D.经营者依法纳税,自古以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呢?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整个教学中,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B、由于管理混乱,监督无力,全国各大酒厂不止一家没丢过上万份商标.

C、学生作文出现语塞.往往是由于他们下笔前没有统筹安排表达的步骤所造成的。

D、我和一些傣族演员觉得,.这种色香味俱佳的饭菜非用手抓着吃不过瘾。

 

6、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        ,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         ,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澡的青潭等等。

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         ,给人以立体感。

(1)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2)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

(3)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

(4)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5)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6)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

(1)(3)(5)B、

(1)(4)(6)C、

(2)(4)(5)D、

(2)(3)(6)

 

7、下列关于几首诗的评论,不当的一项是(3分)

A、闻一多的《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以极美的文词反衬绝顶的肮脏,造成让人恶心的反效果,显示了否定、批判丑恶现实的力度和深度。

B、余光中的《乡愁》以“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等贯穿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C、莱蒙托夫的《祖国》抒发了诗人厌恶喧嚣的城市生活、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D、牛汉的《华南虎》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失去自由、身受创伤、悲愤痛苦而又灵魂不羁的革命战士形象。

8、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闻一多,现代著名爱国诗人,著有诗集《红烛》、《死水》、《鱼化石》等。

B、《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光明的礼赞》等都是艾青著名作品.

C、高尔基的著名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代表作《母亲》.

D.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

阅读下面一首新诗,完成9—10题

         断章(卞之琳)

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

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诗歌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心目中,“你”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

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想象中凸现出来.

 

10.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0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11.对下列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盼望(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间场景,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塑造艺术形象。

B、诗人选取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露出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了他们不同的追求。

C、诗人选取两位海员不同的心理,却表达了一种愿望,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

D、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富有象征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这首诗正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

12.对下面一首新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花与刺(艾青)

一              二          三                  四

上帝和魔鬼       时间顺流而下   玫瑰刺保卫芬芳      朝向光走的时候

都是人的化身    生活逆水行舟   蜜蜂用刺保卫甜蜜     不要忘记后面有影子

A、第一首诗说明了最崇高的与最丑陋的,是人类自身的缔造。

B、第二首诗形象地展示了事物相辅相成的规律。

C、第三首诗是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了时间与生活的对立统一规律。

D、第四首诗写了“光”与“影子”的关系,提醒人们注意两者的辨证规律。

 

13、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花环(刘舰平)

虹/架在山谷同/结成一个/完整的花环

一半是太阳的光彩/一半是大地的斑斓

彩虹高开山谷/理想就不会圆满

山谷失去了彩虹/生命总有遗憾

A.第一节,将天上的虹和山谷中溪水倒映的虹幻化出一个完整的花环图案,给人视觉上的美感。

B.如果说第一节从构造上写出了虹的美,那么第二节则从色彩上写出了虹的美。

C.第三节,由虹和山谷构成的美景想到了“理想”,这是一种联想.

D、第四节寓含着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人生美好的“花环”的意思。

阅读下面一首新诗,完成14——15题

                             一句话(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突然青天里一声霹雳,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爆一声: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咱们的中国!

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指的是“咱们的中国”,即“我们大家的中国”。

B、“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揭示出在封建统治下,中国人民不能当家作主的现实。

C、“有一句话能点着火”,显示中国人民蓄积着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

D、“说不定突然着了魔”,流露出一个民主战士徘徊的心境。

15、对这首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总结了中国的历史,预示了中国的未来,全诗蕴藏着火山爆发式的激情。

B、诗中巧妙地使用了一个反问句,用以增强缄默的火山爆发前的气势。

C、最后两句,是化用鲁迅“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诗句,来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

D、这首诗对孕育革命的旧中国运用了借喻手法,从而增强了诗歌的磅礴的气势。

 

 

二、阅读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9题.(20分)

诗与趣味的培养(朱光潜)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

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性质.一部好小说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

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趣的故事。

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真象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

爱好故事本不是一件

坏事,但是如果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探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枝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

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

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作品。

   培养趣味好比开辟疆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对于中国诗,我由爱好唐诗而看南宋诗,后来我又由爱好魏晋诗而看轻唐诗,现在觉得各朝诗都各有特点,它们代表了几种不同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词。

对于某种诗,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从偏嗜到他种诗参观互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计,是对于已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

学文学的人们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对于胃口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

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因为它们缺乏比较资料和正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

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作,就不能充分地正确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妙处。

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长恨歌》或洪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兰姆的《莎氏乐府本事》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但是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非它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以比拟。

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之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士比亚本事》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或崔颢的《长干行》:

“君家住何处?

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两首诗里面都有故事,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平凡,并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