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防雷接地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4546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房防雷接地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机房防雷接地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机房防雷接地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机房防雷接地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机房防雷接地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房防雷接地DOC.docx

《机房防雷接地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房防雷接地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房防雷接地DOC.docx

机房防雷接地DOC

计算机机房综合防雷

设计方案

 

 

目录

1、公司概况

1.1公司介绍1

1.2优质服务承诺1

2、规划设计宗旨

2.1综述2

2.2雷电的分配模型及分类3

2.3规划设计依据5

2.4防雷器选用依据5

3、防雷方案设计思路

3.1直击雷的保护5

3.2感应雷的防护7

3.3接地的布置7

3.4等电位连接8

4、设计方案

4.1直击雷的保护8

4.2机房的系统防护8

4.3主要设备表11

5、服务承诺

5.1项目实施人员保证11

5.2项目进度安排12

6、设备主要参数

6.1交流电源防雷箱B100B3+N主要技术参数12

6.2交流电源防雷器M60B3+N主要技术参数12

6.3交流电源防雷器M40B1+N主要技术参数13

6.4D180R2主要技术参数13

6.5D05J4-24主要技术参数14

6.6D05J4主要技术参数14

7、工程报价15

1、公司概况

1.1公司介绍

深圳市天盾雷电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现代浪涌与防雷技术理论研究和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集防雷产品制造、防雷实验装置及雷电检控产品生产、防雷工程设计与施工的综合性防雷企业。

公司集合了国内一批有丰富防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研发人员,专业从事各种防雷产品(包括雷电实验装置及雷电检控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并针对防雷产品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模拟试验,加以解决。

及时有效地满足客户要求。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公司拥有一支充满活力、勇于创新、团结实干、追求卓越的团队。

公司的主要产品有:

电源防雷箱、电源防雷器、信号防雷器、天馈防雷器以及雷电监控等系列产品,同时为您打造专业级防雷实验室。

产品已通过了信息产业部、公安部等相关部门的检测与认证。

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金融、铁路、交通、石化、安防监控及气象等领域。

深圳市天盾雷电技术有限公司本着“质量第一,客户为尊”的原则。

始终把产品的质量放在首位,全面执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所有产品严格遵照国际、国内防雷技术的相关标准生产和检测,以确保产品质量。

同时,公司配备了完备的售后服务体系,秉承“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经营理念,坚持“诚实守信”。

服务范围覆盖了全国各大城市。

所有产品均办理了太平洋责任保险,确保用户满意和放心。

通过不懈的努力,天盾产品已经得到了行业及客户的认可与好评。

天道酬勤,致远千里。

我们天盾人一直在努力,不断开发新的防雷产品,满足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

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的生活、生产、安全服务。

1.2优质服务承诺

为了更好地满足贵单位的需求,达到优质服务的目的,我公司制订了如下售后服务细则:

一、提供技术咨询、日常维护知识及安装指导等服务,客户响应时间为一个工作日。

二、TECHWIN是我公司拥有的品牌,本公司所销售的以上产品保证是原厂生产的合格产品,并提供五年承诺服务。

在购买之日起两年内,如因产品质量问题,本公司给予更换同类产品;后三年本公司对所销售的产品提供免费维修,只收回维修工本费。

三、所有产品均附有太平洋产品责任保险,因产品责任引起事故的损失,将按照中保条例进行赔偿。

四、凡购买本公司产品一周内,如需更换其它产品,在外观、包装及性能完好的情况下,可以给予更换,差额另补。

五、深圳市天盾雷电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对以上条款的解释权。

2、规划设计宗旨

为了切实保证本方案设计的实施,在本建议书中所使用的技术均经过严格的论证和我公司经过长期广泛的工程实践,确定了这些技术的安全可靠性和合理先进性。

本建议方案,希望达到如下目的:

针对贵单位提供一套电源供电系统和信号系统防雷相结合的综合防雷方案,并充分考虑其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并以模块化防雷器装置,使整个防雷系统应用得以实现。

2.1综述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声、光、电等综合的物理现象,它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电压可高达数百万伏,瞬间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给人类生活及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它危及人类生命、引起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森林大火,特别对电力、广播电视、航空航天、邮电通信、国防建设、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电子工业、银行金融等领域产生严重危害。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设施的大量涌现,特别是大量的数据设备和和精密仪器的广泛应用,雷电损害造成的事故不断逐年上升,在现实生活中,雷电对人类存在着很大的威胁。

目前,世界上有各种建筑设施大多数防雷保护仍沿用富兰克林避雷的原理,其特点是利用自身的高耸位置使雷云下部电场发生畸变,从而将雷电吸引于自身代替被保护物受雷击。

这种传统的避雷针已使用了几百年,对防止直接雷击收到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是经济和有效的。

但是,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精密电子设备的使用和联网,避雷针对这些电子设备的保护却显得无能为力。

避雷针不能阻止雷击过电压,开关过电压及其本身在泄放电流时在其周围产生强大的感应电压,而这些过电压却是破坏大量电子设备的罪魁祸首。

每年各种通信系统或网络因雷击浪涌电压而受破坏的事屡见不鲜,轻者使终端计算机和通信接口设备损坏、通信中断,各种信息无法传递;重者使网络主机损坏、致使网络全网瘫痪,工作无法进行。

不仅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造成巨大的社会的、政治的损失和影响。

雷电和浪涌电压成了电子化时代的一大公害,因此对雷电过电过压及电磁干扰保护,是保护通信线路、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确保通信线路、设备运行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是信息网络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2雷击的分配模型及分类

雷击一般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击:

1)直击雷是指:

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构架、树木、动植物上,由于电效应、热效应等混合力作用,直接摧毁建筑物、构架以及引起人员伤亡等。

2)感应雷是指:

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之间的放电而在附近的架空及埋地线路、金属管线或类似传导体上产生感应电压,该电压通过传导体传送至设备,间接摧毁微电子设备。

感应雷击对微电子设备,特别是通讯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危害最大,据资料显示,微电子设备遭雷击损坏,80%以上是由感应雷击引起。

2.2.1雷电传播途径

雷电对电气设备的影响,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造成:

①直击雷;②传导雷;③感应雷;④开关过电压。

直击雷:

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雷电的不到50%的能量将会从引下线等外部避雷设施泄放到大地,其中接近40%的能量将通过建筑物的供电系统分流,其中5%左右的能量通过建筑物的通信网络线缆分流,其余的雷击能量通建筑物的其他金属管道、缆线分流。

这里的能量分配比例会随着建筑物内的布线状况和管线结构而变化。

直击雷波形为10/350μs

传导雷(雷电波侵入):

在更大的范围内(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雷电击中电力或信息通讯线路,然后沿着传输线路侵入设备。

其中地电位反击也是传导雷中的一种:

雷电击中附近建筑物或附近其他物体、地面,导致地电压升高,并在周围形成巨大的跨步电压。

雷电可能通过接地系统或建筑物间的线路入侵雷电延建筑物内部设备形成地电位反击。

感应雷(雷电波感应):

在周围1000公尺左右范围内(有资料为500公尺或1500公尺,距离应随着雷击大小和屏蔽措施而变化)。

发生雷击时,LEMP在上述有效范围内,在所有的导体上产生足够强度的感应浪涌。

因此分布于建筑物内外的各种电力、信息线路将会感应雷电而对设备造成危害。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通讯设备,数据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而感应雷造成的雷击事故也越来越多,除直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外,因重要设备损坏使系统网络陷入瘫痪后造成间接的损失更是惊人。

2.3规划设计依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4)《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5)《计算站场地技术文件》GB2887-89;

(6)《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GA173-1998;

(7)《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IECI312;

(8)《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2011-93;

(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YDJ26E9;

(10)设计人员现场勘察收集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2.4防雷器选用依据

本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选用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可靠、且具有良好性能价格比的防雷产品。

在本防雷方案中,我们推荐使用“TECHWIN”全系列防雷产品。

该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1)自设高压防雷测试中心,并通过国家信息产业部、公安部检测认证;

2)高通流量,低残压,响应时间快:

电源产品小于25ns,信号产品小于1ns,一般雷电脉冲宽度为8/20μs,因此“TECHWIN”防雷器有充足的时间来泄放脉冲电流;

3)可靠性高:

能及时监测到雷电脉冲的到来,并将其泄放;

4)品种全,使用寿命长,安装维护方便灵活。

3、防雷方案设计思想

3.1直击雷的保护

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在努力的研究有效的防止直击雷的方法,但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无法阻止雷击的发生。

实际上现在公认的防直击雷的方法仍然是200年前富兰克林先生发明的避雷针。

3.1.1接闪器

避雷针及其变形产品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等统称为接闪器。

历史上对接闪器防雷原理的认识产生过误解。

当时认为:

避雷针防雷是因为其尖端放电综合了雷云电荷从而避免了雷击发生,所以当时要求避雷针顶部一定要是尖端,以加强放电能力。

后来的研究表明:

一定高度的金属导体会使大气电场畸变,这样雷云就容易向该导体放电,并且能量越大的雷就越易被金属导体吸引。

这样接闪器的防雷是因为将雷电引向自身而防止了被保护物被雷电击中。

现在认为任何良好接地的导体都可能成为有效的接闪器,而与它的形状没有什么关系。

为了降低建筑被雷击的概率,宜优先采用避雷网、作为建筑物的接闪器,如果屋面有天线等通信设施可在局部加装避雷针保护,这样接闪器的高度不会太高,不会增大建筑的雷击概率。

避雷网的网格尺寸第一类防雷标准应不大于5m×5m,第二类防雷标准应不大于10m×10m,第三类防雷标准应不大于20m×20m,避雷针应与避雷网可靠连接。

3.1.2引下线

引下线的作用是将接闪器接闪的雷电流安全的导引入地,引下线不得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对称均匀的布置,引下线的间距不大于24米,引下线接长必须采用焊接,引下线应与各层均压环焊接,引下线采用10毫米的圆钢或相同面积的扁钢。

对于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引下线应利用建筑物内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

采用多根引下线不但提高了防雷装置的可靠性,更重要的是多根引下线的分流作用可大大降低每根引下线的沿线压降,减少侧击的危险。

目的是为了让雷电流均匀入地,便于地网散流,以均衡地电位。

同时,均匀对称布置可使引下线泻流时产生的强电磁场在引下线所包围的建筑物内相互抵消,减小雷击感应的危险。

3.1.3接地体

接地体是指埋在土壤中起散流作用的导体,接地体应采用:

⏹钢管直径大于50毫米,壁厚大于3.5毫米;

⏹角钢不小于50×50×5毫米

⏹扁钢不小于40×4毫米。

应将多根接地体连接成地网,地网的布置应优先采用环型地网,引下线应连接在环型地网的四周,这样有利于雷电流的散流和内部电位的均衡。

垂直接地体一般长为1.5-2.5米,埋深0.6米,地极间隔5米,水平接地体应埋深1米,其向建筑物外引出的长度一般不大于50米。

框架结构的建筑应采用建筑物基础钢筋做接地体。

3.2感应雷的防护

感应雷是因为直击雷放电而感应到附近的金属导体中的,其实感应雷可通过两种不同的感应方式侵入导体,一是静电感应:

在雷云中的电荷积聚时,附近的导体也会感应上相反的电荷,当雷击放电时,雷云中的电荷迅速释放,而导体中原来被雷云电场束缚住的静电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