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 第七节 教案五 戊戌变法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425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 第七节 教案五 戊戌变法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 第七节 教案五 戊戌变法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 第七节 教案五 戊戌变法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 第七节 教案五 戊戌变法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 第七节 教案五 戊戌变法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 第七节 教案五 戊戌变法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x

《高一历史 第七节 教案五 戊戌变法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 第七节 教案五 戊戌变法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 第七节 教案五 戊戌变法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x

高一历史第七节教案五戊戌变法第一课时第二章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七节教案五戊戌变法第一课时第二章

一、教学目标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背景。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封建顽固派的阻

挠、《应诏统筹折》

2保国会的成立时间、地点、人物、宗旨、影响

3百日维新时间、《定国是诏》、人事任用、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作用和影

4戊戌政变慈禧的部署和控制人事任免权、封建顽固势力的激烈反对、维

新派的无能为力、慈禧发动政变、“戊戌变六法君子”。

5对戊戌变法的评价性质、作用、意义、局限性与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指导学生由百日维新变法诏书主要内容、分析、认识其作用、意义、训

练学生分析、认识能力。

2通过对维新变法运动进入高潮———戊戌变法的原因的教学,对戊戌政变

的教学,对戊戌变法运动评价的教学,训练学生对多方面势力在同一时期内作

用下的复杂事物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认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和它的局限性,使学生逐

步形成客观、全面、辩证地认识问题的思维逻辑,即逐步形成符合实事求是的思

维方式。

2通过对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具体分析,使学生从认识,腐朽的反动

旧势力不会甘心失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维新派的变法运动同样是革命,要取

得胜利,只靠少数人的努力不行,必须依靠广大民众。

不能寄希望于腐朽的旧

势力的妥协,树立破旧才能立新的思想观念。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

(2)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2难点

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3解决办法

(1)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主要在于它的产生和它的内容、作用。

(2)对“戊戌变法的评价”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回顾前三节课学习内容的基

础上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史实,进行分析、讨论。

(3)引导学生分析本节有关的基本史实,指导讨论,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识记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

(2)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2难点

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3解决办法

(1)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主要在于它的产生和它的内容、作用。

(2)对“戊戌变法的评价”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回顾前三节课学习内容的基

础上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史实,进行分析、讨论。

(3)引导学生分析本节有关的基本史实,指导讨论,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识记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回顾前三节课学习的内容,指导讨论发言,归纳出康有为的《应

诏统筹全局折》产生的背景(实际上亦是戊戌变法的背景)。

2指导学生快速通读课文,将教材中涉及的基本史实按纪事年表条理化,

以理清戊戌变法基本史实发展线索,作为进一步教学、分析、认识问题的基础。

3指导学生分析变法诏令的主要内容,从中既认识其进步性,又认识其局

限性,以达到训练、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4指导学生选择与戊戌变法的评价相关的基本史实,进行综合分析,在史

论结合基础上阐述戊戌变法的评价。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掌握戊戌变法由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基本史实

(1)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的提出。

(2)组织准备———保国会的成立,光绪帝委任康有为等职务。

(3)进行———“百日维新”

①颁布《定国是诏》

②人事活动

③变法诏令的主要内容

(4)封建顽固势力的激烈反对

①阻挠光绪帝亲自召见康有为

②攻击、弹劾保国会、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

③慈禧太后控制人事任免权,控制了局势发展决定权

④各省官员负责对变法令的封杀

⑤酝酿发动政变

(5)戊戌变法的失败

①维新派的软弱无力

②袁世凯的出卖、告密

③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④“戊戌六君子”

2通过教学、训练、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列戊戌变法大事纪,训练学生理清重大历史事件发展的基本线索、准确

识记基本史实的能力。

(2)分析百日维新期间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作用、意义,训练学生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通过对戊戌变法运动发生原因、戊戌政变对戊戌变法运动评价的教学,

训练学生对综合性问题进行分析、认识的能力。

3分析、认识戊戌变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使学生逐步形成辩证思维方式。

4通过对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懂得以下道理

(1)腐朽反动势力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2)民众是强大的力量源泉

(二)整体感知

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是伴随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而发

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为戊戌变法的进行做了一定的社会舆

论准备和思想动员。

所以,学习本节课时,应和前三节课已学的历史知识相联

系,尤其是在认识戊戌变法的必然性、进步性时更应如此。

戊戌变法运动后失

败,帝国主义列强的进一步侵略中国,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地半封建社会,面对

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没有屈服,继之而起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

命。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学习本节课之前,先回顾前三节课学习的内容。

自甲午中日战争后,19世

纪末的中国社会概况。

学生回答后,归纳如下

早期维新思想进入90年代有了进一步发展(思想基础)

通过提问、回答、归纳讲述,展示投影片内容,使学生明确戊戌变法的历史

背景,掌握章节之间内容的内在联系。

康有为1897年12月,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指出“瓜分豆剖,渐露机芽”———

瓜分大祸,迫在眉睫。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

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

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到那时,“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将此

引文制成投影片,讲述时展示,以强化识记。

亦可供部分爱好历史的学生抄

录。

康有为的第五次上书,又因封建顽固派大臣阻挠,没有送达光绪帝手中。

但是,经手康有为上书的办事官员阅后深受感动,抄录传出,很快流传开来,不

久传入宫中。

光绪帝读后大为震动,于是,要亲自召见康有为,顽固派大臣以康

有为没有官衔品级,不得入朝见驾,予以阻挠。

改为由翁同龠禾、李鸿章、荣禄在

中南海西花厅与康有为对话,康有为把顽固派大臣的主要代表人物荣禄驳得哑

口无言。

对话后,翁同龠禾向光绪帝极力推荐康有为,具备“经世之才,救国之

方。

”光绪帝决心采纳维新主张,要康有为提供进一步的书面意见,即本课教材

提到的“递送条陈”

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呈递了《应诏统筹全局折》,这是康有为第六次上

书光绪帝。

(抛开其它问题不谈,单说康有为为国家的兴亡,打破封建顽固势力

的阻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我认为历史

教学中就应该以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评述具体的人和事,作到史论结合,情自衷

发,才能激起师生共鸣,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之目标。

)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

局折》中,实际上提出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当时形势下的施政纲领。

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小字部分内容,一是大小写内容对照,维新变法政策

———大集群臣革旧维新。

选拔人才———设对策所,重定章程。

还建议仿效日

本,设立12局,推动中央变法,实施新政。

二是分析、认识其进步性(如打破旧

的腐朽的封建政治体制,选用新人,有利于中国社会变革、发展)和局限性(没有

从根本上改变政权性质,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顽固势力,设有提出如何将实

权从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手中夺过来。

《日本变政考》、《俄大彼得变政

记》中,对夺权问题有所涉及,而《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没有涉及。

或许康有为认

为当时处于“皇权至上”的社会,光绪帝又正是当今皇帝,不存在夺权问题;这可

从教材中光绪帝与康有为在颐和园勤政殿的谈话中得到映证。

这该是康有为

作为维新派领袖的不明之处,亦是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的隐患及重要原因。

不掌

实权,要变革施政是不可能的。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理出所要识记的事件逐一展示课前制作的投影片

所列相应事件

1897.11.德国强占胶州湾

12.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受阻。

光绪帝要召见康有为,受阻。

1898年初.翁同龠禾、李鸿章、荣禄与康有为对话。

第二天翁同龠禾极力推荐,

光绪帝令康有为呈递条陈。

1.29.康有为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

4.康有为乘各省举人进京会试的机会,发起成立保国会、保浙会、

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

封建顽固势大肆攻击,要求查禁。

6.11.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决定变法。

6.15.慈禧太后逼光绪帝发布三道谕旨

一、革去支持变法的军机大臣翁同龠禾职务。

二、凡新授任职的二品以上大臣,都到皇太后处谢恩。

三、任命慈禧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

616光绪帝召见康有为长谈,拟破格重用。

19.因荣禄等阻挠,康有为只被任命为在总理衙章京上行走,准

许专折奏事。

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书,除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

外,各省督、抚等官员对变法阳奉阴违,托词抗命。

9封建顽固派官员奔走京、津道上,密谋发动政变,废光绪帝,捕

杀维新派。

9.13.光绪帝传密诏给康有为等,“设法相救”。

17.光绪帝发明谕催康有为往上海督办官报。

18.光绪帝传密诏令康有为等“迅速外出求救。

康有为、谭嗣同等一筹莫展。

谭嗣同夜访袁世凯。

荣禄立即专车赴京,向慈禧太后报告。

21.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宣布“临朝听政”,囚禁光绪帝。

下令逮捕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

康有为、梁启超逃亡。

28.“戊戌六君子”被杀害于菜市口。

(课堂上所用时间,掌握在15~20分钟之间)

“保国会的成立”,这是为变法进行的组织准备。

凡是政治举措,必须有组

织保障,方才能够得以施行。

所以,保国会一成立,顽固派与维新派的斗争更加

激化。

一则壁垒分明了。

二则意味着思想领域的维新变法即将转变为政治领

域的付诸实施的阶段,斗争更加激化,这是必然的。

“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发展线线索前边已理过,此时,只须强一个调概念,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要识记得准确。

二是具体分析变法诏书主要内

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以便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进步性①“提介官民上书言事”须讲清楚两点一是从发展来看,清朝旧制不

仅平民不能上奏章言事,就是一般的四品以下的京官和三品以下的地方官也都

没有资格上书言事。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康有为的多次上书被轻易地扣压了。

如今加以提倡,而且光绪帝极为重视,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二是从当时的实际

情况分析,一般的老百姓大多为生计操劳,没有文化,当时能够上书言事的大多

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参政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有利于打

破封建统治思想。

②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体制,提高政府办事效

率。

③经济方面的举措,无疑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符合世界

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举措。

④文化教育方面的举措,一是不仅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且有

利于传播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二是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

论,开设经济特科,这实际是在改变官僚机构的构成,用现代话说就是政治体制

改革,无疑是有利于资本主义变革的。

局限性①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

突出的是慈禧太后牢牢地控

制着光绪帝和左右局势的权力。

荣禄“出将入相”实权在握,控制着京、津地区。

维新派幻想顽固派会放任他们去变法。

反映出维新派对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

制度的严重对立性认识不足,也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

②没有涉及设法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反映出康有为等在当时

选择的是渐进的变革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