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与统一授信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364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与统一授信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与统一授信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与统一授信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与统一授信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与统一授信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与统一授信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

《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与统一授信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与统一授信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与统一授信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

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与统一授信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与统一授信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行领导:

现将我行客户资信等级评定与统一授信管理系统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行于##年3月开始尝试建立客户资信等级评定与统一授信管理系统(下称评级授信系统),并于同年6月在全行试运行。

我行初次建立相对体系化的评级授信架构,由于缺乏专门的技术人才、专业的理论知识、建设系统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授信评级的研究建设方面尚不成熟,有些关键环节还不严谨、不科学,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一、评级授信工作的现状

我行采用内外评相结合、内评为辅,外评为主的方式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

在内部评级方面,我行现有手工打分和信贷系统评级两种方式。

手工打分主要是在进行外部评级前对客户进行筛选和初评,不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

初评不合格即退回客户,目的是避免因外部收费评级不合格引发争议。

信贷系统评级是在2006年新信贷系统上线时一并引入的评级系统,因部分关键环节存在问题,没有投入使用。

业务经营部和科技部近期对部分参数进行了调整,并组织了试运行,具体情况见后文。

目前,外部评级是我行确定客户资信等级的唯一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他行评级也有被认可的情况)。

我行受理客户申请并进行初评筛选后(存在部分企业直接提供外部结果,不进行内评的情形),告知企业我行确定的外评机构(北京大公国际、上海远东),由企业自主决定是否与中介机构联系进行外部评级,外评机构按照企业规模收取评估费用(4000元—30000元)后,组织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我行不参与评级费用的议价,也不参与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价过程。

截止目前,上述两家评级机构共对我行91户客户进行了信用评级,现有7户在1年期内;级别分布为:

AAA级客户无,AA级及以上客户为3户(长治市第一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山西潞安郭庄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兴旺煤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A级客户为36户;BBB级客户为52户,BBB级以下客户无。

17户客户提供了他行评级,均不在一年有效期内。

二、评级授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信用级别有什么用处,或者说为什么要评级,是我们一直以来欠有考虑的问题。

我们对客户资信评级的意义和评级过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入的研究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评级结果,得到的评级结果是否科学、合理,对我行的信贷决策、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是否有利以及如何在信贷决策、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中运用评级结果等,造成在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本末倒置现象,甚至为追求评级结果而评级,不去正确理解和把握相应级别所代表的风险内涵,不探究具体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造成风险防控和业务发展的受挫。

1、各外部评级机构自立山头,评级方式五花八门,技术水平参次不齐,评级结论闪烁其辞,与我行信贷管理的目标、要求难以兼容。

目前,各金融机构和外部评级机构大都通过设定定性和定量指标,并根据自身偏好选择评级指标和权重的分配来对客户的等级进行评价。

由于技术水平所限和评级目的的不同,不同评级机构对同一企业的评级结果也不尽相同,甚至会出现投资级别与投机级别并存的现象,导致我们在信贷决策的过程中无所适从。

我们注意到,评级机构在“信息输入——结果输出”的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黑匣子,我们在整个过程中只能看到信息输入、结果输出这两个环节,而最关键的“数据加工”环节却是在黒匣子里完成的。

其实,任何评级方法都可以得到评级结果,关键在于评级过程是否科学严谨,评级结论是否审慎合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没有对评级过程科学性的严格论证,那所得出来的结果必然会缺乏强有力的科学性支撑,用这样的结果指导我们的信贷实践和风险管理是不符合审慎经营要求的。

严格来说,任何机构得出的单纯的客户信用等级并没有实质意义,关键是要与相应的风险因子匹配,并与国家相关指导意见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级别分类形成映射,而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数据积累,即我们所说的数据库,目前这个数据库我们没有,而评级公司也没有,所以说不论哪一方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去实践呢?

我们在与相当一部分评级机构的接触中发现:

各评级机构都号称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建立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指标群,并通过估算违约概率(PD),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描述的等级类别进行映射,形成具有本地化的级别类型,甚至有的评级机构称能够估算违约风险暴露(LGD)和违约损失率(EAD)等内部评级高级法(IRB高级法)中的要素,姑且不谈对上述指标的计算所需要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单凭验证上述指标就需要5—7年的数据积累,这种不负责任的夸张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2、外部机构评级与内部信贷管理实践略有脱节,对评级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仅将资信评定作为准入环节中最简单的程序性要求;同时,外部评级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较大,但缺乏时效性和连续性,不能满足信贷管理的审慎性和持续性要求。

作为信贷管理的基础环节,资信评级必须应用于客户准入、授信决策与审批、风险计量与定价、风险对冲、授信管理等各个环节。

评级机构一般不会将现有的评级技术向银行批露,而银行的信贷决策也不可能被评级机构所左右,各方出于自身发展利益的考虑,造成外部评级机构和银行在信贷管理中角色的相互孤立的,评级机构只管出结果,银行用结果作为衡量信贷准入的标准,由于对结果来源的不可知,我们对它的使用率大幅度降低,评级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客户资信等级是一个需要持续评价、动态监测、适时调整的过程,我们必须监控企业的风险状况和级别变化。

我们在了解过程中发现,评级机构为客户评级一般大约需要14天左右的时间,评级一次收费一次(复评收费有所降低),评级有效期为1年,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贷管理效率,加大了成本。

一般情况是这样的:

企业在申请授信时会主动要求评级,在授信发放后可能会因为不愿意增加额外支出,评级的主动性会下降,出现风险时可能会不配合评级。

审慎管理和全流程管理要求,必须持续监控和关注企业信用等级的变动以及影响企业信用等级变动的因素,合理计量风险并采取适当的对冲策略。

由于外部评级的及时性较差,难以形成资信等级的持续、动态监测,从而为我行的信贷管理和风险处置带来不利的影响。

此外,从现有外部评级公司出具的评级报告内容和质量来看,其与我行在客户调查报告方面的要求相差并不大,仅仅是增加了结论性的级别,因此不能不让我们对与外部评级结果的使用方式是否恰当、引入外部评级是否必要提出疑问。

由于各评级机构对技术性信息的披露均持谨慎态度,我们对此知之甚少,在此不便进行评价。

3、内评没有明确且贯穿整个业务条线的中心思想和原则,思路不清晰,理论支撑想当然,评级系统指标分布和权重占比缺乏科学的论证,内部专业人才缺乏,没有专门的研发团队和IT技术人员。

近期业务经营部与科技部共同对信贷管理系统的评级模型进行了部分参数重设和测试,对21家支行财务报表相对健全的232户非零售客户进行了评级和授信额度测算穿行测试,测试客户占我行同类客户(281户)的83%,由于存在前述问题,加之评级指标和相应权重设置粗略,参考指标值陈旧落后,计量方法及维度划分缺乏合理性,受评客户普遍存在级别偏离较大,级别使用受限,不能揭示风险和量化风险等问题。

贷款新规重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工作,提出了比原有监管法规更为严格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银行和评级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评级基础数据缺乏;指标和权重确定多依据主观判断;缺乏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和预测;行业分析和研究明显不足,难以对未来信用风险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定量打分;评级结果只是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排序,没有全面、系统地反映影响评级对象信用状况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化,评级结果可能与企业的实际信用状况存在较大差异遍问题等等,这些共性问题在我行也突出存在,而且更为明显。

由于我们在引入和借鉴他行评级体系时,未能深入分析和研究设计理念,难免存在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缺陷。

更为紧迫的是,我们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评级思路,我们的信贷管理和风险防控需要信用评级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建立什么样的评级运行体系,如何将客户资信的管理和运用贯穿于信贷经营的各个环节,这一系列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好,评级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模糊的认识阶段。

内部专业人才缺乏,没有专门的研发团队和IT技术人员是评级建设的最大瓶颈。

4、授信额度测算缺乏科学依据,测算方法不能涵盖全部业务类型。

本次评级和授信额度测算结果显示,现有信贷系统中没有事业单位、新建企业、不良贷款客户的评级模型,致使山西省长治市第一中学校和长治市殡葬改革管理、沁源县王陶东盛煤业有限公司、长治市佳园大酒店有限公司和沁县华安焦化有限公司3户及部分不良贷款无法进行系统评级。

此外,12户企业因资产负责率较高(系统对资产负债率较高企业进行了比例限制,要求录入抵押和保证信息),出现授信额度不足或无授信情况:

(1)城区支行:

长治市郑瑞石化有限公司系统评级AA,授信额度4246万元,贷款余额3730万元,承兑余额3000万元;

(2)太西支行:

长治煤气化总公司系统评级AAA,授信额度1389万元,贷款余额4380万元;

(3)太西支行:

长治市瑞烽化工有限公司系统评级BBB,授信额度2049万元,贷款余额2500万元;

(4)太西支行:

长治市广泰平价大药房(有限公司)系统评级AA,授信额度1636万元,贷款余额1200万元,承兑余额546万元;

(5)十字街支行:

长治市常天科技能源有限公司系统评级AAA,授信额度1008万元,贷款余额2200万元,贴现余额300万元,承兑余额900万元;

(6)郊区支行:

山西潞宝集团天地精煤有限公司系统评级A,授信额度7843万元,贷款余额2000万元,贴现余额6060万元;

(7)西关支行:

长治县华南纸业有限公司系统评级BBB,无授信额度,贷款余额1000万元;

(8)长兴中路支行:

长治市新埔木糖有限公司系统评级A,授信额度2031万元,贷款余额2800万元;

(9)潞矿支行:

山西西域煤化集团有限公司系统评级B,授信额度3445万元,贷款余额9300万元;

(10)潞矿支行:

北京润德宏源经贸有限公司襄垣分公司系统评级BBB,无授信额度,贷款余额200万元;

(11)府东支行:

长治市金穗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系统评级BBB,授信额度2312万元,贷款余额2400万元;

(12)常平园支行:

山西环鑫源不锈钢有限公司系统评级B,无授信额度,贷款余额39000万元。

三、解决客户资信等级评定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客户信用评级是我们防范信用风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立和完善客户信用评级体系是我们进行精细化风险管理的需要,也是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和自身竞争能力的需要。

针对上述问题的表述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如“鞋是否合适,只有脚知道”一样,需要什么样评级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鉴于内部评级的发展趋势和外评机构存在的无法自愈的诸多问题,应尽快建立适合我行业务结构和发展模式的内评模型,避免外部评级与内部管理各行其道,防止因运行不当造成信贷决策无所适从,以及对外评的过度依赖造成的后天“缺钙”。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评级模型的建立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庞大的工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调整、推进发展的过程,确实很难,但也不能不为,为之则易。

中国工商银行自1995年开始建立法人客户评级办法,2001年大规模刷新和完善了评级方法,2005年又启动非零售内部评级法项目,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对现有客户评级体系进行优化,精确量化了客户违约概率(PD),建立了覆盖所有公司敞口和银行敞口的评级体系,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善、动态的评级体系。

我们要立足于当地客户的本土化特色和我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实际,认真研究和设计适合我行自身的内部评级体系。

加强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有利于我行从自身业务的实际出发,对信用风险进行全流程的管理和量化;有利于银行对风险进行科学计量和资本分配,实时掌握风险总量;有利于银行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和处置风险;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