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340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docx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docx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

一、导言

1。

课程定位

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

语文课程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2。

课程理念

(1)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

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活动中的"学得",也要关注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习得",要将语文课程活动和其他课程活动,将课堂学习和课堂以外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

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的环境;要引导学生在多渠道的学习活动中,加强人际交流,提高语言感受,运用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2)开发语言潜能。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要有利于学生语言潜能的开发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和发展可能,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引导学生依据个体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况,探索适应于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不断地通过已知认识,探求未知;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选择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终身发展打扎实的基础。

(3)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运用规范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并提高比较辨别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4)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语文课程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接受性,体验性,研究性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的体验,感受与发现,主动地与作者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逐步地形成问题意识,并在对问题的思考,认识,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1)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意见,以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核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

(2)课程内容部分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内容对十二年的课程学习分阶段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习阶段坡度明显,增强可操作性。

课程内容适度强化文言诗文的学习,目的是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学习文言诗文的过程中,吸收语言精华,提高书面语表达能力。

汉语知识的学习不求系统,而是让学生随文学习适度,有用的语言知识,重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以基础型课程为主,在基础型课程的学习中,渗透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综合学习"部分以探究型课程内容为主。

高中阶段分为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两类课程有明显的区别:

基础型课程为全体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拓展型课程为自主选修内容,每一位学生在三年学习中必须选学二至三项内容。

研究型课程的内容,主要融于"综合学习"的内容与要求之中,也渗透于基础型,拓展型课程的学习中。

(4)实施意见部分,从教材编写意见,教学建议,评价意见,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同时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教材编写,教学建议和保障措施等"实施意见"中要求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程。

二、课程目标

(1)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尊重世界优秀文化,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养分。

(3)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认识并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有一定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具有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5)具有独立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能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见解,有个人的体验与发现;能赏析,评价文学作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能运用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浅易的文言诗文。

(6)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作。

(7)能正确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口语交际,能在不同场合,得体,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有一定的演讲能力和辩论能力。

(8)有综合学习的能力。

能运用网络平台查找资料,研究问题,进行人际交流;在各项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2,阶段目标

一至二年级目标

到二年级结束时:

(1)能正确拼读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会查阅字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认识2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写1000个汉字,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能认读并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句义;能理解课文所原喊的道理,有自己的感受;能发现并提出问题。

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3)能认真听他人说话,主动与他人交流。

有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有口语表达的自信心。

(4)能写几句连贯的句子,表达内心的想法;有写话的愿望。

(5)能参加班级,学校,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

三至五年级目标

到五年级结束时:

(1)能熟练地拼读汉语拼音,并借助汉语拼音扩大识字量。

认识并会写2500个汉字。

(2)能认读并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句义;能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有自己的感受;能发现并提出问题。

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3)能认真听他人说话,理解他人所说的主要意思,并能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能根据需要,独立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辨别是非善恶;有经常动笔的习惯。

(5)能主动参与班级,学校,社区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

六至九年级目标

到九年级结束时:

(1)能认识并正确书写3500个汉字。

(2)能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能用分析,归纳,比较,质疑等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自觉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初步的鉴别能力和评价能力。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顺,读通浅易的文言诗文。

能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选择课外阅读内容,有持久的课外阅读兴趣。

(3)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现象的习惯,能依据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选择生活材料,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写出对所读作品的感受或评论。

能写常用的应用文。

(4)养成尊重他人发言的好习惯;能及时概括他人发言和报告的主要意思;能在不同场合清楚,得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根据需要作演讲或辩论。

(5)在课堂学习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初步形成课题意识,确定并完成研究内容。

(6)能自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探讨问题,交流思想感情,并借助网络等工具研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十至十二年级目标

至十二年级结束时:

(1)能综合运用归纳,演绎,类比和比较,质疑等方法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能独立分析文章的主旨,思路,结构和写作特点,能自主地梳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有文学鉴赏水平,能感受和体验作品主题,社会意义及表现手法,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评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的文言诗文,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能在课外有选择地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感受作品的魅力。

(2)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抒发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的感情,并能针对某些现象或观点发表见解;能说明事物或事理特点;能根据需要写常用的应用文。

有写作的热情,养成随时动笔的习惯。

(3)能尊重他人发言,及时把握他人发言的要点;有收听,收看广播和影视新闻的习惯,能概括视听内容的中心。

能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需要即时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进行即兴演讲或辩论。

(4)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个性爱好,有独立的人格意识。

(5)能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趋势,选择拓展型课程或研究型课程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探究。

三,课程设置

1,阶段设置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以基础型课程为主;高中阶段(十至十二年级)增加拓展型课程部分,拓展型课程内容为自主选修。

2,课时安排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一至二年级,每学年总课时为306课时;三至五年级,每学年总课时为204课时;六至九年级,每学年总课时为136课时。

高中阶段:

十至十一年级,每学年基础型课程部分的总课时为102课时,每学年学分为6分;十二年级,基础型课程部分的总课时为90课时,学分为6分。

十至十二年级,拓展型课程部分的总学分为6至10分。

四,内容与要求

1,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内容与要求:

识字写字

内容

要求

一至二年级

汉语拼音

(1)正确认读声母和韵母,会拼读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

识字

(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2000个左右

的常用汉字

(2)识记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

(3)会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4)能在生活环境中巩固认识的字,能自

觉扩大识字量,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写字

(1)写字姿势正确,字迹端正,书写规范

(2)会写1000个常用汉字

(3)有写字的兴趣

三至五年级

汉语拼音

(1)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

(2)能熟练地运用汉语拼音识字

识字

(1)巩固2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并将识

字量扩大到2500个;能运用字典增加识字量

(2)能理解,运用2500个常用汉字

(3)能辨别形近字和音近字

写字

(1)正确书写2500个常用汉字

(2)会用钢笔写楷书

(3)学会用毛笔描红和书写

(4)写字态度认真,文面整洁,字的结构匀

六至九年级

识字

(1)巩固2500个常用汉字,并将识字量扩

大到3500个;能随阅读材料,依据自己的能

力,继续扩大识字量

(2)能正确理解,运用3500个汉字

写字

(1)正确书写3500个汉字

(2)能写楷书和行书,做到姿势正确,书写

规范,字迹清楚,文面整洁

阅读

内容与要求

年级

内容

要求

一至二年级

儿歌,童谣,寓言,童话,神话,故

事及其他体裁的课文阅读

(1)在课文阅读过程中加深对学过的常用

汉字的认识

(2)能自主朗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加

字,不漏字,不改字,不唱读,不顿读,能按标

点停顿;能读出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的语

气。

朗读时音量适中

(3)能认真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

读;能边读边圈画

(4)能了解课文内容,大体知道课文中词

句的意思;能说出阅读中的想法或提出问题

古诗词

能熟读,背诵60首简单的古诗

课外阅读

(1)能选读自己喜爱的书

(2)能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告诉别人

(3)养成每天看书或读报刊的习惯。

阅读

时间一年级每天不少于15分钟,二年级每天

不少于20分钟;阅读总量达到10万字左右

三至五年级

寓言,童话,神话,故事,小剧本及

叙事类作品,科普作品等课文阅读

(1)在阅渎过程中正确理解2500个常用

汉字的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