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136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长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长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长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长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docx

《长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docx

长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

长治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为更好地保障长治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适时调整建设用地布局,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山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指标,结合本本市实际,编制《长治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

  《调整方案》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以2015年为调整基期年,以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调整范围为长治市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

  一、规划调整背景

  

(一)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1.地理位置

  长治市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北纬35°49′—37°08′,东经111°58′—113°44′,东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南与晋城市相连、西与临汾市相依,北与晋中市接壤。

全市土地总面积约为13955.22平方公里(即1395522.40公顷)。

  2.自然条件

  长治市四周由太行山、太岳山环绕,地势从四面逐渐向中间下降,由丘陵过渡为山间盆地,平川、丘陵和山地区面积分别占到土地总面积的15.9%、33.4%和50.7%。

全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适中,冬长夏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温度为9℃,降水量为600毫米,无霜期为180天,日照时数为2418—2616小时;全市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主要河流有浊漳河和沁河两大河流,水资源比较丰富,河川径流量较大,地下水源充足,是山西省水资源相对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水资源总量达17.95亿立方米,为全省平均数的1.5倍。

  全市土壤资源的数量和种类都较为丰富,包括5个土类、12个亚类、65个土属、220个土种,有机质含量在7—16.9g/kg;植被属北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的一部分,随着海拔高度和土壤湿润程度的不同,植物种类有所变化:

在太行山和太岳山都有多种松林、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及天然群落,在盆地平川区主要树种有杨、柳、榆、椿和刺槐等(其中刺槐占优势)。

  全市矿藏种类达40多种,煤、铁藏量尤为丰富,素称“煤铁之乡”。

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还有石灰岩、铝土矿、石膏、耐火粘土、高铝粘土、硫铁矿、砖瓦粘土、水泥粘土、陶瓷粘土、硅石、白云岩、花岗石、大理石、建筑砂、矿泉水、红石板、石棉、蛭石等20多种。

  3.社会经济条件

  

(1)行政区划和人口

  全市现辖2个市辖区(城区、郊区)、1个县级市(潞城市)、10个县(长治县、襄垣县、屯留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

2015年,全市总人口为342.04万人,其中:

城镇人口171.09万人、农村人口170.95万人,城镇化率50.02%。

  

(2)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1195.1亿元,比上年下降2.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4亿元,增长1.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第二产业增加值611.1亿元,下降7.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1%;第三产业增加值525.6亿元,增长6.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0%。

全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6.4亿元,下降29.3%。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095元,比上年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07元,比上年增长7.5%。

  

(二)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长治市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1395522.40公顷,其中:

农用地928560.9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6.54%,沁源县、长治县、长子县和屯留县农用地分布比例较大,均可达到全县总面积的70%以上;建设用地99834.4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15%,城区和郊区作为长治市主城区所在地,建设用地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77.23%和36.80%;长治县、潞城市和襄垣县建设用地比例较大,均可达到全县总面积的10%以上;其他土地367126.98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6.31%,黎城县、武乡县、平顺县和沁县境内未利用地分布较广,均达到全县总面积的30%以上。

各类土地利用现状情况为:

  

(1)农用地

  农用地面积为928560.9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6.54%。

其中:

  ——耕地:

面积为358492.2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38.61%。

耕地约有62%分布在太行山南段山区和太岳中条山山区,其中,水浇地369998.22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0.32%;旱地321494.05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9.68%。

全市约有94%的水浇地分布在长子县、屯留县、长治县、黎城县和潞城市。

  ——园地:

面积为12675.2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37%。

其中,果园9704.62公顷,其他园地2970.61公顷。

主要分布在平顺县、武乡县、长子县和黎城县,其余县(市、区)也有分布,面积较小。

  ——林地:

面积为496695.7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53.49%。

其中,有林地340379.64公顷,灌木林地78967.12公顷,其他林地77349.01公顷。

各县(市、区)均有分布,且面积较大,上党盆地范围内林地分布较少,市区所在的城区和郊区林地面积不到总面积的10%。

  ——牧草地:

面积为2599.22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0.28%。

其中,天然牧草地2547.71公顷,人工牧草地51.51公顷。

主要分布在沁源县,沁县、潞城市和黎城县有零星分布。

  ——其他农用地:

面积为58098.4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26%。

其中,设施农用地1838.51公顷,农村道路13359.62公顷,坑塘水面669.04公顷,沟渠944.60公顷,田坎41286.69公顷。

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城区和郊区分布较少。

  

(2)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面积为99834.4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15%。

其中:

  ——城乡建设用地:

面积为83274.95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3.41%。

其中,城镇用地15890.93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19.06%;农村居民点用地60713.91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72.93%;工矿用地6670.11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8.01%。

全市各县(市、区)中,襄垣县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最大,为11341.01公顷;平顺县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最小,为3713.47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比例最大的是城区,比例为96.31%;最小的是郊区,比例为70.07%,主要是由于市区周边交通网以及漳泽水库多位于郊区,导致城乡建设用地在建设用地中比例较小。

  ——交通水利用地:

面积为14708.13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4.74%。

其中,交通运输用地8448.56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57.44%;水利设施用地6259.57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42.56%。

全市交通水利用地面积最大的是郊区,面积为3058.69公顷;其次是襄垣县,面积为2263.88公顷;城区以城乡建设用地为主,交通水利用地面积最小,仅为61.17公顷。

  ——其他建设用地1851.39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85%。

襄垣县其他建设用地面积最大,面积为458.54公顷;其次是潞城市,面积370.47公顷;沁源县其他建设用地面积最小,面积为19.32公顷。

  (3)未利用地

  未利用地面积为367126.98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6.31%。

其中:

  ——水域:

面积为11146.68公顷,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3.04%。

河流水面面积4912.48公顷,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其中沁源县、襄垣县面积较大;湖泊水面面积1.89公顷,分布在郊区;内陆滩涂面积6232.31公顷,除城区和长治县外,其余各县(市、区)均有分布。

  ——自然保留地:

面积为355980.30公顷,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96.96%。

其他草地面积323098.25公顷,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其中沁源县、平顺县、黎城县、武乡县、襄垣县分布较广;沼泽地面积649.02公顷,分布在长子县、长治县、郊区、屯留县、沁县和武乡县,其中长治县、长子县和郊区面积较大;沙地面积112.81公顷,分布在沁县、潞城市、武乡县、沁源县;裸地面积32120.22公顷,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其中武乡县、长子县、屯留县分布较广。

总之,全市未利用地分布范围广,后备资源较为充足,规划实施后期应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力度,以确保完成耕地保有量目标。

  2.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耕地减少数量较大,人地矛盾较为突出

  在人口继续增加的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不断下降。

2009—2015年,全市人口年均增加2.14万人,而全市耕地则年均净减少3409.75公顷;全市的人均耕地也由2009年的0.12公顷减少为0.11公顷,使得全市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

  

(2)利用结构不够合理,土地生态比较脆弱

  本市土地垦殖率相对较高,而林(果)牧业用地比重偏小,且林地中有林地比例小,林草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使得全市的土地综合生产潜力和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在山地丘陵区,除部分天然林集中区自然植被覆盖率较高外,其他区域水土流失较严重、生态环境较脆弱,影响了全市的土地生态环境。

  (3)土地利用较为粗放,集约利用程度不高

  全市现有未利用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6.31%,其中自然保留地约占未利用地的96.96%;同时,在已利用的土地中,仍然存在土地利用方式粗放、节约集约程度不高的问题。

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在农用地及其利用方面,中低产田、中低产果园比例较大,加上土地撂荒现象仍比较严重,这直接影响到了农用地的土地产出率和利用效益。

二是建设用地仍以外延扩展为主,其内部仍存在一定数量的空闲、闲置土地以及低效利用等存量建设用地,也直接影响到了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及利用效益。

  (4)工业生产过程破坏和污染土地较为严重

  本市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炭为多,以煤炭开采为主的采掘业对土地形成的破坏主要为塌陷、压占和挖损等形式。

随着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产业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严重破坏了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植被资源。

此外,一些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不达标排放,加剧了对土地、大气、河流和土壤的环境污染,相应地也加大了全市土地复垦的任务。

  (三)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各项改革事业进入“攻坚期”,是落实全面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加快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全力推动科技创新、金融振兴、民营经济发展“三个突破”。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抢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深入推进煤炭“六型”转变,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深入推进上党城镇群建设,大力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全面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任务。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漳河、沁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四)现行规划实施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1.现行规划基本情况

  

(1)主要规划目标/指标情况

  《长治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现行规划)于2011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实施期间,根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调整水利工程项目规划指标的通知》(晋国土资函〔2015〕235号),黎城县原安排吴家庄水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