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40628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19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部分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第六部分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第六部分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第六部分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第六部分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部分施工组织设计.docx

《第六部分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部分施工组织设计.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部分施工组织设计.docx

第六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一节编制依据

一、招标文件

二、现行国家施工、验收及质量评定的规范和规定

类别

名称

编号或文号

国标

《工程测量规范》

GBJ50026-93

国标

《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

GB/T50123-99

国标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国标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

国标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

GB50108-2001

国标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国标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国标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国标

《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99-2003

国标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2002

国标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2002

国标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规范》

GB50210-2001

国标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12-2002

国标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GB50214-2001

国标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国标

《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211-95

国标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

国标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国标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国标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

国标

《建筑用砂》

GB/T14370-2000

国标

《建筑用碎石或卵石》

GB/T14685-2000

国标

《钢筋砼用钢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1998

国标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75-1999

国标

《水泥胶结强度检验方法》

GB/T17671-1999

国标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方法》

GBJ81-85

国标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288-87

国标

《低碳热轧圆盘条》

GB701-92

国标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

GB50327-2001

国标

《砌体工程现场检验技术标准》

GB/T50315-2000

国标

《城市建设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315-2000

国标

《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

GB/T50323-2001

国标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50328-2001

国标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50326-2001

国标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11-2001

国标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1344-1999

国标

《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GB50500-2003

国标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国标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11-2001

国标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15-2000

三、行业标准

类别

名称

编号或文号

行标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JGJ133-2001

行标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28-2000

行标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行标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行标

《砼泵送施工技术规范》

JGJ/T10-95

行标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行标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98/T-2000

行标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03

行标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1-2002

行标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JGJ138-2001

行标

《建筑冬期施工规程》

JGJ104-97

行标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

JGJ155-81

行标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技术规程》

JGJ/T23-2001

行标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

行标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

JGJ55-2000

行标

《普通混凝土》

JGJ53-92

行标

《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技术规程》

JGJ/T92-93

行标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行标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

行标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行标

《建筑冬期施工规程》

JGJ104-97

四、本公司的管理文件

本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相关标准工作程序,本公司管理制度汇编《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办法》。

五、本工程土建结构基础、主体、建筑、水暖、电气、消防所有部分。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简介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2

工程地址

3

建设单位

4

计划工期

5

质量目标

合格

第三章总体目标

自筹资金组织兴建,施工质量、工期、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都会对整个工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公司也将其列为重点工程,公司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均给予高度重视,决心在以往建筑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巩固成绩,克服缺点,坚持公司“质量第一,信誉为本,顾客至上,服务社会”的质量方针,运用科学管理,制定严格的质量、进度和安全生产的控制措施,大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以科技推动生产,降低成本。

在施工过程中,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质检单位密切合作,责任到人,实行目标管理,精心组织施工,确保优质、高效、高速、安全、文明生产。

为此我公司制定以下各项目标:

第二节项目管理目标

一、质量目标

质量等级:

合格

二、总工期目标

总工期454日历天,于2011年8月4日开工,于2012年10月30日竣工

三、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1、杜绝重伤、死亡事故,轻伤频率控制在千分之六以下。

2、杜绝火灾事故和人员中毒事件的发生。

3、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

四、环保目标

降尘、降噪控制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夜间施工不扰民,达到ISO14001国际环保认证的要求。

五、管理目标

成本管理:

规范管理,精心施工,实现“双赢”战略,使业主、承包商的成本都有大幅度降低。

六、为用户服务目标

在施工中及竣工后将为业主提供至诚至善的服务,“我们的服务,业主的满意”的理念将贯穿在我们合作的每一个细节。

第四章施工部署

第一节施工总体部署

一、时间部署——考虑季节施工因素

本工程经过了两个雨期施工,一个冬期施工,因此施工前应考虑季节性特点,及工期要求,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尽量减少雨期和冬期的影响,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并降低费用。

二、空间部署——考虑立体交叉施工

我公司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综合考虑工程工期、质量及劳动力、周转材料、临建设施等资源投入情况,组织分段流水施工,为了保证工程按照总控计划完成,对结构工程分段进行验收,使下部的二次结构、装修和安装工程提前插入,组织立体交叉施工。

第二节施工组织部署

本工程我们将按项目法组织施工,公司本着“信誉为本、服务社会、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质量方针,为实现本工程建设的优质、高速、安全、文明、低耗的目标而奋斗,为我市建筑业和城市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项目经理对该工程的施工全面负责,并亲自指挥生产协调各工种关系,项目总工对该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直接领导。

本工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工程施工管理手册等文件进行施工管理,总包项目经理部明确各自职责。

(详见下图)

第三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一、施工总平面布置

1、现场平面以结构施工为关键,统筹基础、主体、装修施工需求,设置进出口,办公区、生活区等均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

2、围墙:

现场设置1.2m高围挡进行封闭施工。

3、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详见附表五

二、现场施工用电总体布置

1、根据本工程特点,施工用电平面和立面分开布置。

2、用电计算式

用电负荷

ΣP—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KVA)

P1—电动机额定功率(KW)

ΣP1=715.5(KW)

P2—电焊机额定功率(KW)

ΣP2=180.4(KW)

P3—室内外照明容量(KW)

ΣP3=10%*P1=71.6(KW)

COSφ—电动机的平均功率因数取0.75

K1、K2、K3为需要系数分别取0.6、0.6、0.8

ΣP=1.10(K1*ΣP1/COSφ+K2*ΣP2+K3*ΣP3)

=737.9KW

因此,要求业主能提供750KVA以上的电源。

三、施工临时用水布置

本工程临时施工用水由业主提供的上水管水源,用于消防与施工用水

由于该工程结构工程的混凝土为商品混凝土,因此施工用水用于结构的混凝土养护及清洗机械用水,混凝土养护用水定额为N1=400L/m3,根据施工用水量公式:

1、施工用水量=K1ΣQ1·N1×K2/(8×3600)

式中未预计施工用水系数K1取1.05;Q1取每天最大浇注混凝土量为:

100m3;养护用水定额为N1=400L/m3,用水不均衡系数取1.5。

2、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计算

生活用水量q3=P1N3K4/(t×8×3600)

式中施工现场高峰人数P1估取400人(包括现场管理人员);生活用水定额N3取40L/(人·日);用水不均衡系数K4取1.4;每天工作班t取2。

q3=400×40×1.4/2×8×3600=0.33(L/s)

3、消防用水

消防用水q4取10L/s。

4、总用水量计算:

q1+q2+q3

5、管径计算:

D=(4Q/π×ν×1000)1/2=(4×10/3.14×1.0×1000)1/2=113mm取D=120mm。

四、平面排水布置

在施工场地周围布置环形排水沟,盖板采用φ25钢筋电焊制成。

在场地内设置沉淀池,场地污废水经沉淀后方能排入市政下水道,沉淀池派人定时清理。

大门口设置洗车台,保证出场车辆整洁。

五、临时办公室及其它临时用房布置

根据现场踏勘,施工场地较为狭小,考虑在场地搭设一幢二层楼的彩钢板活动房,上面作为办公、会议室,下面作为休息室。

(详见施工平面图)

六、临时堆场

根据施工阶段的变化做相应调整,具体做到:

临时堆场环绕主楼四周。

将土建、安装、装饰堆场分开管理。

材料堆放应挂牌,必要时架空遮盖。

第五章施工准备

第一节组建项目经理部

一、项目经理部的组建

本工程拟实行项目施工管理,委派我公司实践经验丰富和管理水平高的同志担任项目部主要负责人,选聘技术、管理水平高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业工长组建项目部(见下表)。

项目管理层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主管、材料主管和工程质量组成员组成,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公司的指导下,负责对本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实施计划。

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对各生产施工要素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作业层人员的配备:

施工人员均挑选有丰富施工经验和劳动技能的正式工和合同工,分工种组成作业班组,挑选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好的正式职工带班。

二、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

第二节技术准备

一、图纸会审

我方将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图纸会审。

为保证审图质量,各级技术负责人必须组织有关人员,严格按照审图的阶段程序进行。

按不同的要求和参加的人员将图纸审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熟悉图纸、初审、内部会审、综合会审。

二、编制施工相关技术措施

在此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业主对工期、质量、技术及其他方面的要求,调整、深化施工组织设计大纲。

在大纲基础上编制相关技术措施。

第三节施工人员、机械、材料准备

项目经理部组建后,立即将劳动力需用量清单、机械需用量清单、基础材料和临建材料需用量清单分别送交有关部门。

各有关部门应立即根据经理部的要求进行准备。

施工准备工作表

编号

工作内容

需要时间

责任部门

1

组建项目经理部

2天

工程部

2

图纸会审

3天

技术部

3

制定施工方案

4天

技术部

4

临时设施布置

4天

项目经理部

5

大型机械准备

4天

分公司

6

材料计划

4天

项目经理部

7

劳动力组织

4天

劳务分公司

第六章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节测量方案

一、施工测量准备

1、校对测量仪器

本工程应用的经纬仪、水准仪等须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计量检测单位校核,并确保使用时在有效检测周期内。

2、复核水准点及坐标点

对规划勘测部门或业主提供的坐标桩及水准点进行复测,确定水准点和坐标的准确性。

二、建筑物定位放线

为提高定位放线的精度,我们选用极坐标法。

1、根据《施工总平面图》提供的城市坐标点及相对位置,在现场内通视条件较好,易于保护的位置引测坐标点,并用混凝土固定,必要时设防护栏杆。

2、依据规划勘测部门提供的坐标桩及总平面图施测,进行建筑物定位,复测无误后,申请规划勘测部门验线。

三、水准点引测

根据业主提供的由规划勘测部门设置的水准点引测现场施工用水准点,采用精

密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敷设现场施工用水准点。

现场水准点布置数量不少于三个,以便相互校核。

见上图水准点标石埋设图。

1、现场水准点的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要求,本工程的高程控制网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

a、测量方法:

采用闭合导线法测量

b、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各线长度(km)

水准仪

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平地)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或

环线

三等

6

≤5

D91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12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四、地下结构的施工测量

1、地下结构的平面控制

a、将轴线控制点设置在基坑边,并设置木桩作为地下结构的平面控制点。

b、采用极坐标法,先在现场引测基础桩交点。

c、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测一次,以防桩位移,影响精度。

d、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的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并附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性。

e、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表:

轴线长度(L)

允许偏差

国家标准(mm)

内控标准(mm)

L≤30m

±5

±3

30m

±10

±8

60m

±15

±12

90m

±20

±18

2、地下结构的标高控制

底板施工时,所需标高可以从现场内水准点逐步引至槽底,并在槽边适当位置设置水准点。

地下室施工时,可从槽底水准点向上传递,也可从现场内水准点直接引测,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应往返闭合,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

3、地上结构的平面控制

a、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毕后,用现场内设置的点,对地下室及基础使用的定位控制桩进行复测,校核无误后,将首层建筑轴线弹在地下室顶板上,作为首层施工的依据。

b、在首层楼板上设置七个控制点,作为上部结构轴线传递的基准点。

设置基点采用金属预埋钢板(100×100),并在钢板上刻画“十”字作为标记。

c、上部结构的轴线传递采用激光铅直仪。

在每层结构的相应部位留置150×150孔洞,以便激光通过。

d、为确保轴线传递的准确性,每层的轴线均从首层基点向上传递。

e、根据《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表(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国家标准

内控标准

轴线竖向投测

每层

3mm

2mm

总高

5mm

3mm

4、地上结构的高程测量

a、在每层的柱子浇筑完后,在柱子上弹出建筑0.5m线,用红三角柱注,并以此作为上部结构高程测量的起始点。

高度(m)

允许偏差

国家标准

内控标准

每层

±3

±2

总高

±5

±3

b、在结构层内引测标高时,要使用水准仪引测,并往返测量与基准点校核,误差要控制在规范控制范围内。

c、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五、沉降观测

1、±0.000以下沉降点的设置与测量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设置,沉降观测点布置在主体建筑物四周和转角的临近柱位,布置可靠的校准点,沿长度间距不超过30米,并在建筑物周边100米内埋设两个永久沉降观测点。

详见沉降观测布置图,在施工期间,由一层开始,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主体封闭后,每一个月观测一次,竣工后半年后观测一次,解冻后观测一次,同时对周边临近建筑物每周观测一次,并按竣工资料要求交付建设单位存档。

在底板砼浇筑前,应埋设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基础底板砼浇筑完毕后,在底板上用精密水准仪采用往返测的方法测定沉降观测点的初值。

以后定期或根据需要测量其即时值。

作好记录,画出沉降曲线,作为沉降分析的依据。

2、±0.000以上沉降点的设置与测量

地上部分施工时,按设计确定的位置和数量设置沉降变形观测点。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在离建筑物基础埋深2~3倍的范围外,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埋设至少3个固定点作为基准点。

按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定期观测,做好观测记录,画出沉降观测曲线。

同时也要注明观测时的气象情况和荷载变化情况。

如沉降观测曲线(一般为个别点)发生突变及无规律变化时,先分析原因,查清是否是由于观测错误、还是由于沉降观测点遭到破坏缘故,分别进行重测或重新以此次测量值为初值重新测量和绘制沉降观测曲线。

如确实发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应及时通知施工负责人及业主、设计院,共同分析原因,定出对策。

第二节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方案

一、工艺流程

本工程采用PHC管桩,静压法施工,其施工工艺流程暂略二、执行质量标准(本桩基工程)

GBJ202—8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GBJ301—88《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DBJ/T15-22-98《预应力砼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三、施工准备

1建筑物场地工程地质资料和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

2桩基工程施工图(包括同一单位工程中所有的桩基础)与图纸会审纪要,可作为施工依据

3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等的调查资料。

4认真检查打桩设备各部件的性能,以保证正常作业。

5桩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6水泥、砂、石子、钢筋、外加剂等原材料及其制品的质检报告。

7有关荷载、施工工艺的试验参考资料。

8成桩机械必须经鉴定合格,不得使用不合格机械。

9桩基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如供水、供电、道路、排水、临时房屋等开工前准备就绪,场地平整,以保证施工机械正常作业。

10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四、PHC桩沉桩施工

4.1施工顺序

沉桩施工顺序一般宜采用先长桩后短桩,先大径后小径的原则,自中间分两边对称前进,或自中间向四周进行。

4.2测放桩位

测放的桩位经测量监理复测无误后方可进行沉桩,并且每天施工前要检查即将施打的桩位与邻桩之间的尺寸是否正确。

为便于送桩高度控制设一定数量的水准点。

4.3桩机就位

检查桩机,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后移动设备就位、对中、调直。

4.4插桩

首先用吊车取桩,起吊前在桩身上划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并将开口桩尖焊接到底桩上(短桩无桩尖),起吊支点宜在桩端(无桩尖)0.3L处;将桩吊起后,缓缓得将桩一端送入桩帽中,对位准确后,再用两台经纬仪(轴线互相垂直)双向调整桩的垂直度,通过桩机导架的旋转、滑动及停留进行调整;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确保位置及垂直度符合要求后先利用桩锤的自重将桩压入土中。

4.5锤击沉桩

因地层较软,初打时可能下沉量较大,宜低锤轻打,随着沉桩加深,沉速减慢,起锤高度可渐增。

在整个打桩过程中,要使桩锤、桩帽、桩身尽量保持在同一轴线上。

必要时应将桩锤及桩架导杆方向按桩身方向调整。

要注意尽量不使管桩受到偏心锤打,以免管桩弯扭破坏。

打桩较难下沉时,要检查落锤有无倾斜偏心,特别是要检查桩垫桩帽是否合适。

如果不合适,需更换或补充软垫。

每根桩宜连续一次打完,不要中断,以免难以继续打下。

4.6接桩施工

接桩采用端板式焊接接头。

当下节桩的桩头距地面0.6~0.8m左右时,开始进行接桩。

先将焊接面清刷干净,再在下节桩头上安装导向箍引导就位,当PHC桩对好后,对称点焊4~6点加以固定,然后拆除导向箍。

由2名电焊工手工对称施焊,焊接层数应大于等于二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再焊下一层,要保证焊缝饱满连续。

焊条采用J422焊条,焊条直径为φ4.0mm、φ3.2mm。

焊接具体操作与要求按FGJ94-94中的有关条款之规定执行。

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3~8分钟后方可锤击沉桩。

4.7在沉桩过程中碰到下列情况应暂停打桩,查明原因后再按处理方案施工:

(1)沉桩过程中桩的贯入度发生突变;

(2)桩头混凝土剥落、破碎;

(3)桩身突然倾斜、跑位;

(4)地面明显隆起、临桩上浮或桩位水平移动过大;

(5)贯入度或锤击数与试验成果明显不符;

(6)桩身回弹曲线不规则。

第三节土方开挖工程施工方案

一、土方开挖

1、挖土机械的选择和挖土方法

a、土方开挖拟采用单斗反铲挖土机和自卸翻斗汽车运输配合施工的方法。

b、挖土时选用2台PC300型反铲挖土机

c、基坑开挖程序及原则:

基坑开挖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开挖至桩顶标高以上500mm处,待桩基础施工完毕后进行第二次开挖,人工挖基础梁及承台土方

d、弃土应及时外运至场外堆放,不得堆放在基坑口边缘,以保证坑边土壁和边坡的稳定。

e、基坑挖完后应立即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验槽,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探报告和设计要求不符时,应与有关人员研究及时处理。

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不得晾槽、受冻、泡水。

2、安全措施与要求

a、在挖土机工作范围内,不许进行其他作业。

挖土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或逆坡挖土。

人工挖土时,二人操作间距应大于2.5m。

b、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化情况,如发现有异常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或加固处理。

c、挖土机离边坡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塌方造成翻机事故。

d、重物距坑口安全距离:

汽车不小于3m,起重机不小于4m,土方堆放不小于1m,堆土高不超过1.5m,材料堆放应小于1m。

e、在离基坑上口等于基坑深度的范围内,严禁生活用水、施工用水、雨水浸泡土体;同时严禁有上下水管渗漏或断裂造成对土体浸泡。

第四节土方回填工程施工方案

一、土方回填概况

本工程土方回填主要是基坑侧壁回填。

基础梁及承台施工完成后,基坑侧壁应及时回填且应分层夯实。

采用人工填土,蛙式打夯机夯实。

素土:

人工破碎粘土→分层铺土、耙土→夯击密实→分层取样验收。

二、主要技术措施

1、填土前将垃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