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的申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9303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社科基金的申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家社科基金的申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家社科基金的申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家社科基金的申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家社科基金的申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社科基金的申请.docx

《国家社科基金的申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社科基金的申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社科基金的申请.docx

国家社科基金的申请

国家社科基金的申请

1、除了名家和神通广大的人之外,什么人适合申报社科基金?

不少人质疑社科基金的公正性,但相对来说,国家社科基金比其他社科类基金还是公正得多,至少通讯评审的环节就是一道槛。

我不建议初出茅庐的青年学者、特别是博士刚毕业、刚刚开始学术研究的青年人申报国家社科基金,或者,即便申报了,也不要有太大指望,可以锲而不舍,年年申报,终有出头之日。

因为社科基金本身定位较高,不可能轻易就给刚刚走上学术之路的人。

适合申报的青年学者应当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研究特长、一定的学术声望,就是说,你的研究还有人关注,能够在相关学术会议上发言或提交论文。

当专家看到你的名字的时候,就知道你是做什么方向的,而且还有一点专长,达到这个程度,通过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也许有时候你看到某个或某些通过的项目很差,远远比不上自己的相关研究,但这其实不是普遍现象,要有大局观,要留意近几年的总体情况,把握好自身的定位。

2、申报什么样的课题?

课题指南大体分两类,一是按题申报,一是按领域申报。

就前者而言,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比较多,例如应用经济学。

这类申请要注意的是,申报的题目最好不要完全与指南条目一致,而要在大体一致且明确的情况下,突出自己的特点,在标题和副标题上多下工夫,在论证思路上体现出新颖之处。

因为你的项目会与同条目的项目一起交给通讯评审专家评审,首先必须确定自己的项目必定会给这一类的专家评审(如果放到因主题不明确而被放到其他类,不确定因素就太多了),其次还要有能够脱颖而出的亮点(否则就会混同于其他申请,得不到重视)。

就后者而言,首先一定要保证你的申请书被送给你所在领域的专家,这就要求你明确申报的领域和主题,不能模棱两可。

跨学科、交叉学科的申请书尤其要注意。

每个专业都有核心领域和边缘领域,一般来说,核心领域的申报更容易受重视。

边缘学科在某些学科申报中被归入其他类,这一类是不受重视的,尽量不要把自己放到其他类当中。

再说一遍,不要为了迎合课题指南中的意识形态因素,比如和谐社会啦,科学发展观啦,而轻易改变自己有专长的申报领域。

一旦离开自己的圈子,不确定性就大大增加了。

3、申请书中哪些因素最重要?

一是文献综述。

你要向专家表明你也是这方面的专家,你对该领域的研究状况了如指掌,对自己的研究信心十足。

当然,这是需要一点真才实学的。

不要随意就说别人没有研究啦,我填补空白啦;倘若评审专家对此就有研究,一下子就会给你毙掉。

这一部分一定要下大力气写好。

二是自己要研究的主题和内容。

这方面不能强求一律,因为如果一个课题还没有开始做,就谈不上太清晰的内容结构,所以,我还是建议申报的课题已经开始做了一部分,思路大致已经形成再申报。

有的专家喜欢看目录式的内容结构图,有的专家喜欢清晰的、逻辑学强的思路(技术路线),这里没法强求一律。

但无论申请人采取何种形式,清晰、规范的表述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前期成果。

通讯评审要求活页中不能暴露前期成果中与作者身份相关的内容,但这个要求有很大缺陷。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有很好的前期成果,一定要想方设法表现出来,不妨打打擦边球;如果没有好的前期成果,就只能避实就虚了,但不要作假,一旦被发现,后果很严重,可能好几年都翻不了身。

其他如创新性等方面,其实比较虚,人文社科哪有那么多的创新?

但是特色是一定要有的。

最后但并不是最不重要的,是一些细节问题:

有没有错别字?

活页和申请书的份数对不对?

不要少,也不要多。

装订是否正确?

(从右向左翻,不要反过来)翻看起来是否方便?

字体大小是否合适?

字体千万不要太小,小四号字比较适宜。

有的在职教师说自己的申报项目是正在写的博士论文云云,这犯了大忌。

写作博士论文本身就是学术训练的一部分,拿尚未通过答辩的论文来申报社科基金课题是不合适的,即便是已通过的博士论文也不合适,最好就别提这回事。

课题组成员也不要挟大人物以自重,有时候会招致反感。

4、其他:

申请的经费资助最好就按已公布的拟资助额度填写,不必节外生枝。

轻易不要去报重点项目,40岁以下的尽量申报青年项目,青年项目立项率最高,争议最小。

申请书中不要是己非人,篇幅宜多不宜少,字数超一点没关系。

不要违规,比如青年项目不要超年龄。

中级以下职称要有推荐人,有时候推荐人是起作用的。

管理部门比较负责,如果你的申请书或活页少寄了一份,据说是会给你复印一份的。

先说这么多,有时间再补充。

下一页11楼还有一点。

 

社科基金是02年在几个学科开始通讯评审的,去年已扩大到全部22个学科。

通讯评审是双向匿名的,是青年人的机会,但要把握这个机会却并不容易。

首先,申请书难写,在很多的篇幅内要把一个课题研究的内容放进去,需要好的表述技巧;反过来说,既然是课题申请,就意味着课题基本上还没有开始,要把没有开始做的课题写清楚,令人信服,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这两方面的困难需要平衡处理。

有些名家没有通过通讯评审,因为他没有认真写申请书,或者他没有同类申请者的申请书写的好,之所以没有,很可能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名家,名家就一定能通过,也应该通过。

可惜的是,光有名还不够。

还有些申请书写的很好,因为有些地方和学校可能提前半年就开始集中设计课题,反复修改、多方论证,申请书看上去中规中矩,甚至十分漂亮,但申请人实际上能力有限,未必能做好这个课题。

到底怎么写好这个活页,我也没听说什么好办法。

可能的话,可以接触本单位、本地区的通讯评审专家,了解他们关注的评审内容,改进自己的申请书。

人文社科的许多论述和表述比较虚,评审者时间有限,未必看得很细,将自己拿不准、有缺陷的地方适当美化一下,也不是不可以,但要注意分寸,过犹不及。

做科研,即便是人文社科的,脚踏实地,总有出头之日。

但话有说回来,出名需趁早;有位校长说,你做了十年冷板凳,可这十年间同辈学者早就把学术权力的位置都占了,你做的再好,到后来也得听命于人家那些有权有势的。

这就是现状;不合理,但短期内改变不了。

这样说不是让大家去营营苟苟,而是在刻苦研究之外,尽可能进圈子,入主流,养人脉。

课题申报是按三级学科申报的,通讯评审的时候还要进一步细分,有的按研究方向细分,有的按课题指南条目细分(即指南中带※号的课题)。

细分总的来说还是符合当前学术研究的一般分类的,所以你要了解自己学科的常规状况。

如前所说,一定要让你的申请书进你的专长领域,你熟悉和熟悉你的领域。

尽量不要跨学科、跨领域,除非你认为自己的课题特别出色。

申请书的活页送到专家手里,他们会审读并打分,打分标准现在已经公开了,申请人有必要对照这些标准调整自己的申报内容。

通讯评审专家由于人数众多,所以水平参差不齐,偏好不同(比如有的喜欢大题目,有的喜欢小题目),打分松紧也有差别。

这没办法,有运气的成分,不应当让运气左右你的申报。

通讯评审是双向匿名的,并且自己单位的专家不能评自己单位的项目。

但熟悉本领域的专家有可能判断出申请人的身份,这也表明申请人有一定的学术声望。

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些神通广大的人能够知道可能评自己项目的专家;但我听说,极少。

这方面管理部门管得很严。

有时候申请人会不辞辛苦将所有可能的评审专家都联系一遍,下的功夫很大,难免有猜中的。

所以不必过多考虑这个因素。

通讯评审之后,根据得分确定参加会议评审项目。

通常报重点项目的分数线最高,青年项目分数稍低,西部好像也有一点照顾。

能够进入会议评审,离成功就比较近了。

蔡孝箴教授谈如何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ZT

    多年来,我作为全国社科规划领导小组下设经济理论学科组成员,参加了每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评审工作。

我想结合评审工作,就如何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问题,介绍一些情况,谈一些个人体会。

   一、要在写好申请书上下功夫

   从2003年度开始,对各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请普遍采取新的评审方式,即先进行通讯初评,根据统一的评估体系对申请课题及其设计论证进行评估;经过筛选以后,对入围课题进行会议评审,即对入围课题论证作进一步分析比较,并通过申请书了解申请人的学术背景和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与能力,综合考虑能否立项。

从2002年度在哲学、中国文学、经济理论和应用经济四个学科组进行试点的情况看,经过通讯初评入围课题数大约只占申请数的1/3;而经过会议评审立项课题数又大约只占入围数的1/3。

两个阶段的评审,决定取舍的唯一依据便是申请书水平的高低。

因此,下大功夫提高申请书的水平,包括选题及其设计论证的水平,就成为争取入围和立项的关键所在。

     二、选好题目

     每年11月左右,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都会提出下一年度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

它为申请者选题指引了方向和领域,是选题的重要依据。

不过,正是因为课题指南提供的往往是一个内容广泛的大的研究领域,未必都适合直接地以它作为选题。

因此,申请者往往会遇到如何处理选题与课题指南的关系问题。

    我想以今年经济理论学科的实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今年,经济理论学科批准了78个题目立项(包括重点项目8项、一般项目58项、青年项目12项)。

从立项题目和课题指南的关系来看,根据我个人的粗略分析,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立项题目与课题指南完全一样。

属于此类的有12项,约占立项总数的15.4%。

第二种情况:

立项题目不脱离课题指南,但只是着重研究其中的某一个问题。

例如,课题指南是《工业化、信息化与跨越式发展研究》,立项题目是《信息化时代的新工业化与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工业化、信息化与跨越式发展研究》。

又例如,课题指南是《农民收入问题研究》,立项题目是《农民收入问题研究----提高农民收入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还例如,课题指南是《西方经济学最新发展研究》,立项题目是《西方经济学最新发展(制度与演化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

属于此类的有62项,约占立项总数的79.5%,这表明,在不脱离课题指南的前提下,选题的空间和自由度是很大的。

同时,单就题目本身看,此类立项选题,具有三个特点和优点:

一是开拓创新,即选题提出的是前人未曾研究或很少研究的问题;二是意义重大,即选题在理论上或实践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三是重点突出,利于深入。

第三种情况:

立项选题是课题指南所没有的。

属于此类的有4项,约占立项总数的5.1%。

这4项中,3项是中国经济史方面的,1项是民族地区残疾人社会保障方面的,由于它们的选题及设计论证均优,其立项可以看成是特例,是对课题指南的补充。

     上述第一、第二两种情况尤其是第二种情况,在经济理论以外的其他学科可能具有程度不同的普遍性,可供选题参考。

     三、最最重要的是提高设计论证水平

    1、关于研究现状的论证

   我认为,对选题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的论证,应能达到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熟悉该领域已经做过的和正在做的研究工作。

包括:

提出了哪些问题,如何研究这些问题,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等等。

第二,对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包括:

对已提出问题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和完善;形成的理论、观点或对策是否正确或是否深入;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有没有尚未被提出研究的新问题,等等。

第三,在上述基础上,准确把握研究工作的新起点和突破点。

   无论社会科学研究还是自然科学研究,把握研究动态都是不可或缺的起始性和基础性工作;也是保证研究工作开拓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的重要前提。

所以,对申请书的这一部分一定要高度重视,努力写好。

   在我看过的许多申请书中,研究现状的论证往往是比较薄弱的部分。

比较常见的不足之处有二:

一是对相关的研究状况不甚了解或很不了解。

譬如,明明是已经有人做过的重要研究工作,申请书里却没有反映;或者,本来是已经被别人提出过研究过的问题,却被武断地说成是从来不曾被提出过研究过的问题,意在表明他是首创者。

二是虽然了解相关的研究现状,但往往只是将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或观点加以资料汇编式的归纳和罗列,缺少分析与判断。

这样,自然就很难准确地找到新的起点和突破点,也很难使人相信他要做的研究工作是开拓创新的、高水平的。

   2、关于选题的设计论证

    这一部分的论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的思路、方法、主要内容、重点、预期突破点、难点等方面的内容。

我体会,这一部分的论证,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能够以宽广的眼界,敏锐的目光及时发现社会变革与发展中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以前瞻的思考、战略的思维,探索和把握其中的内在规律;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使研究工作紧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使理论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所以,在设计论证中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和精品观念。

如果在基础研究中不能站在理论和学术前沿,不能提出比较重要的新观点,或者在应用研究中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和措施,是不可能被立项的。

    3、关于学术背景

    在申请书中,这一部分除了包括申请人及其合作者的简历以外,主要的是他们近期做过的和正在做的相关研究工作、他们的近期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他们的研究工作条件。

我体会对这一部分评审的目的,在于判断申请人是否具备高质量完成选题研究工作的能力、水平和条件。

    根据多年来我从看申请书中发现的问题,我以为树立实事求是的好学风十分重要。

一是填写的人员状况、研究工作状况、研究成果状况等等务必真实,不可含混不清,更不可弄虚作假;二是对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能力和水平的评价,务必恰如其分,不可言过其实,自我吹嘘。

    以上所谈,纯属个人之见,仅供参考而已。

虽然我谈的只是如何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问题,但我想对于申请其他类别的社科项目,其道理也是相通的。

选准课题组好团队科学论证注重细节————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申报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2008-11-1715:

25:

13  红网 

          我是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的首席专家,和中南大学李健教授、湖南大学赖明勇教授一起,获得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举实现了湖南省在此类项目上零的突破。

在此,我代表课题组向湖南省社科规划办公室给予课题申报的精心指导与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人文社科项目的最高等级项目,申报难以成功,之所以难,一是选题重要重大但中标率低(原则上一个方向中标一个,个别选题多个),2007年是42个方向,中标55项;二是选题面广且宏观性强、战略性强;三是论证要求高,强调突出对策研究,注重应用性;四是评审要求严且程序复杂,除了盲评外,对初评入围选题还要进行现场答辩。

下面,我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申报,给大家谈点个人体会。

  

  一、选准课题是前提  

  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提供的选题方向有42个,基本上是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而确定、凝炼出来的,每项选题都有很强的现实性与针对性。

  

  首先,我认为在诸多的选题当中,应选择与自己研究专长相关的选题,或者说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选题。

我们之所以选择“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是因为对生态文明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较丰富。

早在1996年,我便获得了国家教委“九五”规划课题:

生态文明研究,并于1999年出版了研究成果《生态文明论》,该著作是我国的第一部生态文明专著。

2003年我又与其他教授合作撰著出版了《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探讨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和实施途径。

同时,我们在生态伦理、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得也较早。

1990年,我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生态伦理学研究,1992年出版了《生态伦理学》著作;1993年获得国家教委生态意识的研究项目,1994年出版《生态意识论——现代文明的反省与展望》;2004年出版《人与自然的道德话语——环境伦理学的进展与反思》(2006年获湖南省第8届优秀社科成果奖一等奖)。

此外,课题组成员还出版了《环境伦理》、《自然和人文的和解——生态伦理学的新视野》、《伦理拓展主义的颠覆——西方环境伦理思潮研究》、《危机与出路——人类生态环境问题透析与可持续发展》、《土地生态学》、《可持续发展与素质教育》等著作。

早在1999年,国家教育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湖南师范大学成立环境教育中心,这是继北京师大、华东师大、华南师大后全国第四个环教中心,开展了环境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主持的“环境教育的多学科交叉与开放性行为教学模式研究”,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这些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的研究专长与研究实力,也无疑增加了我们申报成功的信心。

  

  其次,我认为要全面了解国内外对此选题的研究状况。

只有充分了解了其他学者的研究状况,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找准研究的难点和重点,才能更加突出自己的创新性,填补研究的空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我们在论证“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时,对国内外对生态文明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如在国内主要是集中在十七大召开前后,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研究内容涉及到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征,生态文明的缘起与发展,生态文明与其他三大文明的关系,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环境正义、协商民主、经济体制改革、公民道德建设、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途径等。

国际上对生态文明较早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但是,国内外对生态文明的研究一是分散研究多,系统综合研究少;单学科研究多,跨学科融合研究少;理论研究多,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研究少。

鉴于此,我们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对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进行系统综合研究。

 

  最后,我认为选题要符合“课题指南”的要求。

确定选题范围或确定选题后,可以就以提供的选题名称作为自己的选题,也可在提供的选题的基础上,作微观的分析,确定一个与选题紧密相关的课题名称,这样就可更加突出自己选题的特色,更加体现选题的研究价值。

如“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选题,中标了三项,其中我和南开大学的李慧明教授都是以课题指南提供的选题名称直接作为自己的选题名称,而四川大学的邓玲教授则以“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及区域实现研究”作为自己的选题名称,充分体现了他的研究特色。

  

  二、组好团队是基础  

  确定了选题后,就要着实思考确定研究团队。

由于重大课题研究任务重,涉及面广,往往采取子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做到从点到面,各个击破。

为此,我们要在思考研究内容细化的同时,组织好研究团队。

  

  一是团队组织要“围绕主线,辐射各点”。

所谓“围绕主线”,就是要求研究人员都必须有围绕选题进行的科研成果或研究基础;所谓“辐射各点”,就是选准子课题负责人,再就子课题内容选择相关或相近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

“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我们共设计了7个子课题,然后根据子课题的研究内容确定了子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都是在子课题项目研究上有一定研究成果的专家教授,然后根据研究内容,我们还就各个子课题选择了部份研究人员,让每个子课题有2个以上的研究人员,这样有利于集思广益,有利于集体攻关。

   二是团队组织要注重跨学科性。

由于重大项目注重战略性,势必就涉及到多学科。

“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就涉及到哲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等诸多学科,为此,我们把我校公共管理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法学院、商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教育中心、生命科学学院的相关专家确定子课题负责人与研究人员,实现了跨学科融合研究。

  三是团队组织可跨单位、跨地域联合。

一般情况下,在一个单位集合所有在子课题研究领域相当知名的专家是很难的,也是不太现实的。

为此,要充实好研究队伍,可以与其他单位的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联合申报,甚至还可跨省跨区域联合申报,特别是要注意聘请一些在实际部门工作的专家。

“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就联合了江西师范大学的曾建平教授。

曾建平教授在消费方式生态化领域的研究有着较深的造诣。

  

  三、科学论证是关键  

  明确了选题、确定了研究团队后,就必须认真组织专家们进行科学论证。

课题申报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论证。

我认为重大项目的论证在三个方面必须高度重视。

  

  一是对课题要有一个整体认识。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

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解决主要问题的难点、重点是什么,如何解决?

有哪些前期成果?

只有这样,才能在论证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才会逐步明朗。

  

  二是要形成一个框架体系。

也就是说要有一根主线,贯穿整个课题的论证。

这个框架应该成为课题设立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课题设计的灵魂。

我们在“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论证上,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

我们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提出了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框架体系,即“一个构建,六个推进”,从七个方面(也即七个子课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包括生态文明基础理论及其核心价值观构建、推进科学技术的生态化、推进思维方式的生态化、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推进消费方式的生态化、推进城乡建设的生态化、推进人格的生态化。

  

  三是要突出对策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说,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对于课题理论基础的论证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却在实证研究上相对溥弱,而重大课题恰恰由于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对实证研究要求较高。

所以课题论证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基础,更要注重对问题的剖析,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突出应用性。

说到底,就是解决好做什么(存在问题)?

如何做(措施对策)?

会做得如何(预期效果)?

我们在对七个子课题论证时,既有世界大走势的审度,更有中国国情的把握;既有对历史的考察,更有对现状的探究;既有宏观的视野,更有微观的深入;在保持研究较高学术层次的同时,注意突出作为战略研究之前瞻性、宏观性、应用性和对策性的特点。

特别是在对策研究方面,我们作了积极的思考与探索,但在入围答辩当中,专家们对此从各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重大课题的意义所在。

为此,我们在进行重大课题论证时,一定要特别重视做好对策研究的论证,也是课题能否入围、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四、注重细节是保障  

  人们常说:

“细节决定成败”。

在重大课题申报中,细节不但不能忽视,而是应予以高度重视。

细节没处理好往往被人们戏称为“硬伤”,比如申请书文本的格式、字体不符,标点符号错误,出现错字别字等等,对于这样一些细节,就要求课题组成员对文本进行再三的细致地校对,确保准确无误;还有如文本中的观点表述要力求准确,逻辑严谨,不能自相矛盾,在评审过程中,有的专家非常过细,往往会针对文本中的一个段落,或一句话进行仔细的推敲,然后找出论证的破绽,提出不同的意见。

针对这一类细节,就要求我们在论证过程中,认真审读,慎密思考;还有如申请经费的安排是否合理,在答辩中处理好谦虚谨慎与展示自己实力水平的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申报过程当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以上四个方面,是我们申报重大课题的一点经验与体会,当然,课题申报成功与否,还有诸多因素影响,比如机遇、宣传等等,都很重要。

总之,我们认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申报,只要有努力付出,就会有收获。

  

  最后,祝湖南省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申报获得更大的丰收,祝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更加繁荣。

  

           (2008年11月11日)[稿源:

红网综合][作者:

刘湘溶]

如何写好国家基金项目申请书避免非学术失败

做好基本功课

  《礼记?

中庸》有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伊始,应该做到两方面的成竹在胸和意在笔先。

一方面充分了解《基金条例》和《基金管理办法》关于申请人和项目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是对自己要申请的项目有总体把握。

如果两方面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清楚的,那么基金申请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下面将逐一展开相关内容的叙述,期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积极的思考,从而促进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质量的提高。

  有关基金申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