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王路易十四上海博物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033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3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王路易十四上海博物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太阳王路易十四上海博物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太阳王路易十四上海博物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太阳王路易十四上海博物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太阳王路易十四上海博物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阳王路易十四上海博物馆.docx

《太阳王路易十四上海博物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王路易十四上海博物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阳王路易十四上海博物馆.docx

太阳王路易十四上海博物馆

“太阳王”路易十四

——法国凡尔赛宫珍藏展

(2005年9月1日~11月30日)

 

教育辅助资料

1.展览介绍……………………………………………………1

2.展品精粹……………………………………………………1

3.路易十四的时代……………………………………………8

4.路易十四与康熙大帝——300年前的中法文化交流……11

5.参观小课题…………………………………………………12

 

上海博物馆教育部编

写给老师的话

上海博物馆“‘太阳王’路易十四——法国凡尔赛宫珍藏展”定于9月1日开幕。

本展览由中法双方联合举办,展品主要来自法国凡尔赛宫博物馆。

路易十四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对法国的历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路易十四(1638~1715)与清朝康熙皇帝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在两位君王的倡导和支持下,中法两国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交流。

因此这一展览不仅有助于您的学生了解“路易十四时代”(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前期)法国的艺术、文化,还可以引发他们对于文化的思考。

欢迎您组织学生前来参观。

为方便您的组织,我们编写了这套资料。

此外,还在上海博物馆网站提供了有关的图片资料,供您下载使用。

请点击:

→“教育学习”→“资料下载”

一、展览介绍

本展览是中法文化交流年活动的一个环节,展品84件(组),包括反映路易十四一生的油画、雕像,以及其王后、太子、重臣的肖像和用品,展示了路易十四及其奢华的宫廷生活,体现了17世纪法国艺术的魅力,其中一些展品还再现了300多年前中法交流的景况。

展品大都按凡尔赛宫里的原状陈列。

本展览分为“太阳王的一生”、“太阳王的宫廷”、“太阳王的宫殿”三部分。

 

二、展览精粹

1.童年路易十四半身像(大理石)

雅克•萨拉赞约1643年56×42×24厘米

路易十四时年5岁。

画中的路易十四头戴假发,身穿古罗马盔甲,上饰长着翅膀的鬼脸面具。

塑像上没有代表皇室的标志,尤其没有百合花。

半身像最初被认为是柯赛沃克创作的路易十五像,后来,人们根据它的雕塑风格将其确认为雅克·萨拉赞的作品。

萨拉赞是17世纪40年代早期法国最主要的雕塑家。

 

2.少年路易十四画像(布面油画)

佚名约1647年45×37厘米

这是一幅非常出色的作品,画中的路易十四年仅八九岁。

当时名义上是由他的母后(奥地利的安娜)摄政,实际上却是马扎然大主教主持国事。

这幅画应该绘于“投石党运动”爆发之前。

该事件中,由议会议员、巴黎民众和最有权势的贵族组成的暴动,严重地动摇了皇权。

年轻的国王一度被软禁于巴黎市中心的杜勒伊宫中,他不得不乔装逃离巴黎,直到1653年底动乱平息。

3.路易十四大婚寓意画

(布面油画)

克罗德•德吕埃1660年

98×115厘米

这是一幅现实与神话交织在一起的画,描绘了路易十四和西班牙公主玛丽-泰蕾莎结婚的场面。

画中路易十四和他的母亲奥地利的安娜、弟弟奥尔良公爵骑马迎向三位女神:

左边为密涅瓦,中间是维纳斯,右边是朱诺。

创作来源于希腊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帕里斯选择了允诺代表爱情的维纳斯,而不是另外两位女神所代表的荣耀和权势。

以此象征国王和帕里斯一样选择了爱情。

事实上路易十四的婚姻完全是一场政治婚姻。

4.路易十四肖像画(布面油画)

夏尔•勒布伦1661~1662年67×57厘米

画像中的国王年仅二十出头,其时正值大主教马扎然去世(1661年),国王决定亲政。

画中的路易十四坐在宝座上,蕾丝衣领使雄心勃勃的国王的面孔看上去更加和谐。

这幅画现在被认为是勒布伦的作品,是国王和画家在17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建立起联系的见证。

 

5.路易十四侧面像(大理石、青铜镀金)

安托万•伯努瓦1705年72×63厘米

这尊青铜塑像是根据现存凡尔赛宫的路易十四蜡像创作的。

路易十四时年67岁,当时持续数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使他疲于应付。

雕像十分写实,国王形象衰老,皮肤多见皱褶,但依然充满尊严。

尽管此后饥荒问题及失去亲人的打击接踵而至,但依然精神抖擞,坚定不移地走完长达50余年的执政岁月。

 

6.攻占杜斯堡(羊毛挂毯)

让-巴蒂斯特•马丁绘图博韦手工工厂制作18世纪早期

460×340厘米

7.国王亲临贝桑松围城战(羊毛挂毯)

让-巴蒂斯特•马丁绘图博韦手工工厂制作18世纪早期460×340厘米

这两件挂毯印有路易十四和蒙特斯潘夫人之子图卢兹伯爵的徽章,是这位伯爵在博韦工厂订制的作品,用于装饰他的图卢兹公馆。

博韦工厂建于1664年,主要为法国上流家庭制作地毯。

挂毯主题取自塞巴斯蒂安·勒克莱尔创作的“路易十四的征战”系列版画,表现的是法国与荷兰战争中的两个场景:

一是法国军队占领杜斯堡。

挂毯下方文字写道:

“杜斯堡,聚特芬伯爵在德鲁萨斯运河上的要塞,位于运河和伊瑟尔河交汇之处。

国王亲临战场,指挥包围此城。

在此期间,他欣闻二十座荷兰城堡纷纷投降。

经过两天的战斗,此城也告攻陷,四千名士兵无条件投降。

时为1672年6月21日。

二是第二次征服弗朗什-孔泰期间发生的贝桑松围城战。

挂毯底部题文叙述了战役经过:

“贝桑松,弗朗什-孔泰的首府,曾是帝室之城。

城外一边是杜河流淌,另一边是高山巍峨,国王在山上建造了城堡。

此后,西班牙人重回弗朗什-孔泰,并完成了城堡的建造。

1674年5月6日,国王包围该城,尽管当时天气寒冷,淫雨霏霏,经过十天的战斗,攻克此城。

而在战时第三天,山头的城堡还被认为可能阻止国王赢得整个战役。

8.路易十四骑马像(青铜)

仿马丁•德亚尔丹约1687年61×47×26厘米

骑马像是传统上君主塑像的最高形式,只有君主才能采用。

这尊小雕塑应该是为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市创作的大型青铜塑像所做模型之一。

作者将国王设计成骑在一匹扬起前蹄的骏马上,看上去威武雄壮、活力四射。

9.天文学家(羊毛真丝挂毯)

绘图:

居伊•路易•韦尔南索

让-巴蒂斯特•布兰•德•丰特奈

让-巴蒂斯特•英努瓦那

博韦手工工厂制作18世纪早期320×410厘米

这幅挂毯表现了路易十四宫廷对中国康熙王朝的浓厚兴趣。

1684年耶稣会传教士柏应理对中国的访问掀起了这股热潮。

17世纪80年代末,博韦工厂开始创作一系列以“中国皇帝史”为题材的挂毯。

挂毯中,康熙和一群耶稣会教士站在一起,周围是天文仪器,表现了康熙对科学的兴趣以及他与博学的传教士之间的交流。

10.路易十四、奥地利的安娜、菲利普拜谒“三位一体”(布面油画)

菲利普•德•香拜涅约1646年106×138厘米

画作表现的是年仅8岁的路易十四、母后奥地利的安娜及王弟奥尔良公爵菲利普由圣·贝内狄克特和圣·斯克拉斯替卡引见向“三位一体”拜谒的情形。

“三位一体”指画面最上方的圣父上帝、圣子耶稣基督以及代表圣灵的鸽子。

其下,两个小天使托着圣经。

画的中间有一个大蛇盘绕着的圆球,托起王冠、国王权杖、主教冠和教皇三重冕,象征人类的权力和尊严在上帝面前是多么渺小。

11.路易十四征服异教徒(大理石)

托马斯•戈贝尔1692年83×32×38厘米

雕塑为纪念路易十四废止“南特敕令”一事而作。

1598年,亨利四世为结束宗教战争签发该敕令,使新教徒获得自由。

1685年路易十四废除这一政策,强迫所有臣民都和他信奉同一宗教——天主教。

作品中,身穿罗马皇帝服装的路易十四将手搭在象征权力的柱子上,上面摆着正统的宗教书籍;同时,脚下踩着一个口吐毒蛇的新教徒,旁边则是同样有毒蛇钻出的“毒”书。

 

12.身着圣弗朗西斯装束的曼特农夫人

(布面油画)

皮埃尔•米尼亚尔画室约1694年108×79厘米

曼特农夫人曾是诙谐作家斯卡龙的妻子,担任过路易十四与蒙特斯潘夫人所生子女的家庭教师。

1683年,路易十四在王后死后秘密迎娶了她。

虽然曼特农夫人因没有贵族血统而未能成为法国王后,但在其影响下,国王对宗教日益虔诚。

画中曼特农夫人以圣弗朗西斯的形象出现,左手所持书中用金色字母标出的段落和桌上的沙漏隐喻着圣弗朗西斯随时听从上帝的召唤。

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后,曼特农夫人归隐圣·西尔修道院。

 

13.年幼的路易十五(布面油画)

奥古斯丁•朱斯蒂纳约1717年85×75厘米

画中的路易十五国王时年7岁,已在位两年,由叔祖父奥尔良公爵菲利普摄政。

路易十五没有兄弟姐妹,非常孤独。

他离开凡尔赛将政府所在地迁至巴黎。

和曾祖父路易十四一样,他后来也有很多情妇,但他在军事上却极少建树并经常遭到国会的反对。

画中,他手持权杖,佩戴圣灵勋章,身边放着王冠。

 

14.伟大的孔代和他的儿子

(布面油画)

克洛德•勒菲弗画室约1662年

130×102厘米

孔代亲王被称为“伟大的孔代”,是17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将领之一。

暮年投身艺术,与拉辛等多有交往。

画中,他身穿刺绣华丽的服装,身旁是儿子亨利·儒尔,后者身穿盔甲,佩戴宝剑和圣灵勋章,被指定为他的继承人。

这幅画应是在1661年12月31日孔代和他的儿子被授予圣灵勋章之后所绘。

 

15.红衣主教朱尔·马扎然像(大理石)

旧传安托万•柯塞沃克1655~1660年

78×61×31厘米

马扎然(1602-1661),意大利人,1634年被罗马教廷派至巴黎担任教廷大使。

1641年任红衣大主教,次年出任法国首相。

路易十四即位后他继续留任并主持国事,直至去世。

马扎然在治国方针上倾向于采取和平手段,不喜欢与各种势力正面冲突,而更愿暗中斡旋。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这尊半身像是柯塞沃克的作品,但也有人认为它是路易·勒朗贝尔的作品。

 

16.凡尔赛的宫殿和橘园

景色(布面油画)

艾蒂安•·阿莱格罕17世纪末18世纪初115×165厘米

此画描绘的是从南面眺望凡尔赛宫殿和花园的景色。

背景是能够俯瞰橘园的凡尔赛宫主楼与南侧翼。

17世纪的法国人非常喜爱柑橘树,将其从热带精心移植而来。

凡尔赛的橘园由勒沃初建于17世纪60年代。

1683至1685年间,芒萨尔对橘园进行了翻修扩建。

橘园宏伟庄严,体现了法国建筑尤其是石头切割艺术的伟大传统,圆柱和内部穹顶也极富特色。

17.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前(布面油画)

亚当•法兰•冯·德•牟伦166956×56厘米

此画是路易十四在圣日耳曼旧宫内的寝宫装饰画之一,表现了国王一行前往凡尔赛的情景。

远处的凡尔赛宫还保持着早期的三色基调(红砖、白石、蓝屋顶)。

路易十四在17世纪60年代初期曾对凡尔赛宫进行过首次扩建,但比较简朴,因此1669年时的宫殿仍保持着路易十三在17世纪30年代初扩建的“狩猎屋”的模样。

 

18.沙发躺椅(雕花金漆木)

佚名17世纪晚期112×194×82厘米

凡尔赛宫里有很多沙发躺椅,它们放在接待室,主人坐在上面接待客人。

沙发躺椅的前身是古罗马时期的卧榻,当时主要用来斜躺着用餐。

本展品装饰华丽,躺椅的面料是天鹅绒。

19.掷标枪者(青铜)

佚名16世纪67.5×34×32厘米

自16世纪开始,每一任法兰西国王均以收藏仿古罗马或同时代作品的小型青铜塑像为荣。

路易十四也沿袭了这一传统,并于17世纪60年代收集了50余件青铜作品。

当凡尔赛宫成为王宫后,所藏更达百余件。

这尊塑像所模仿的古罗马雕塑原作于16世纪早期在威尼斯出土,现存柏林佩加蒙博物馆。

 

20.普路托诱拐普洛塞尔皮娜(青铜)

仿弗朗索瓦•吉拉东18世纪55×26×32厘米

1674年,弗朗索瓦·吉拉东创作了以冥王普路托诱拐谷物女神色列斯的女儿普洛塞尔皮娜为主题的雕塑,其寓意为“火”(与地狱相关)。

它原是4件一组雕像中的1个,与另外三个寓意“土”、“气”、“水”的雕像一起构成土、气、火、水自然界的四大要素。

这组大理石雕塑本是为装饰凡尔赛宫西墙前的水池而定制的,但后来计划流产,雕塑分置他处。

“火”被安放到凡尔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