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94697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盆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盆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盆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盆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盆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盆景.docx

《盆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盆景.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盆景.docx

盆景

盆景艺术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盆景简史

第三章盆景的分类与形式

第四章盆景艺术风格类型与地方特色

第五章盆景艺术构图原理与表现手法

第六章盆景素材

第七章盆景的制作与养护

第八章盆景陈设与欣赏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盆景的含义

第二节一、盆景的定义

《辞海》:

盆景是“用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或水、石等,经过艺术加工,种植或布置在盆中,使成为自然景物浓缩的一种陈列品。

有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等”。

盆景——是以植物、水、石、土等为主要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加工,种植或布置在盆钵中,成为集中表现大自然优美景观的一种造型艺术品。

包括植物盆景、山水盆景和树石盆景等类型。

盆景英译名:

①Penjing(汉语拼音)

②PottedLandscape(盆中之景)

③ArtisticPotPlants(艺术盆栽)

④MiniatureGardening(小型园林)

⑤MiniatureLandscape(小型景致)

⑥Bonsai(盆栽)

⑦BonsaiTechniques(盆栽技艺)

⑧TrayLandscape(盘中之景)

二、盆景与盆栽

“盆景”与“盆栽”是两个概念完全不同的名称。

虽然都有一个“盆”字,但含义各不相同。

“盆景”是一种造型艺术品,而“盆栽”只是作物栽培的一种方式,或者指“盆栽植物”。

盆景中的山水盆景显然不属于“盆栽”范畴;而未作任何艺术处理的盆栽植物显然也不属于“盆景”范畴。

因此,盆景不等于盆栽。

三、盆景艺术

盆景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一个独特分支。

有所谓“微观造园中之尤微者也”、“咫尺山林”之称。

作为一种艺术,盆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创作手法、制作工艺和审美标准;具有多种艺术风格类型(流派)和地方特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境界。

同时,盆景还与绘画、诗词、雕塑等传统艺术相关联,具有诗的情趣、画的结构、雕塑的技法,是“形、神、意、趣”兼备的艺术品,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有生命的艺雕”。

因此,盆景具有“高等艺术”之称。

第二章盆景简史

第三章

第一节中国盆景发展简史

盆景的起源盆景的形成盆景的发展盆景的兴盛

一、盆景的起源

盆景始创于我国。

盆景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在一定社会条件以及文化历史传统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优秀的古代文明,并以酷爱大自然和善于想象而著称。

《日本盆景通史》的作者岩佐亮二先生也提到这点。

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了植物盆栽。

据浙江余姚河姆渡考古,发现了7000年前的陶片上绘有盆栽万年青图案。

盆景起源于盆栽。

商周、秦汉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25年)

不仅有草本盆栽,还有了木本盆栽。

张謇出使西域时,为了把西域的石榴引到中国来,就采用了盆栽石榴的方法。

这是迄今我国最早的木本植物盆栽文字记载。

这个时期不仅有了观赏植物的栽培,还模仿自然山水,进行造园。

创造自然山水园林,可以说是盆景艺术产生的前奏。

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出现了“缶景”。

野史记载:

“东汉费长房能集各地山川、鸟兽、人物、亭台楼阁、帆船舟车、树木河流于一缶,世人誉为缩地之方。

”此即为“缶景”。

说明此时盆栽已由原始盆栽向艺术盆栽过渡。

魏晋时期(公元220——420年)

盆栽渐见普遍。

由于社会动乱,政治腐朽,士大夫阶层追求隐逸的风气很盛,他们视山林为乐土,以隐居为清高,将理想的生活与山林之秀美结合起来。

晋朝南渡后,江南经济得到较大发展,贵族地主大量建筑园林别墅,过着游山玩水的清闲生活。

当时盛行的玄学,引得士大夫从自然山水中寻求人生的哲理与趣味。

在居住环境和经济条件有所限制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接近自然,向往自然的目的,就把大自然中的植物,山水等有代表性地收集到自己生活的居室环境中。

这种风气,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发展,也为盆景艺术产生和形成奠定了基础。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

梁代萧子显在《南齐书》提到“会嵇剡(Shan)县刻石山相传为名”。

此虽未写明盆钵、几架等内容,但从词义上不难看出,那时已有加工的假山石,这说明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山水盆景中假山石的艺术加工。

虽然当时加工的山石还只是工艺品,但这是我国最早出现山水盆景的滥觞(lanshang,起源)。

隋代(公元581年—618年)

文化艺术逐渐繁荣,山水画初兴,增强了山水园林意境的表现,这对盆景艺术的形成又是一大促进。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

1.已有制作假山和模仿山林景色的工艺品。

2.有了植物、盆、几架三位一体的盆栽及其墓壁绘画。

二、盆景的形成

唐代(公元618—907年)

是我国封建社会之盛世,在文化艺术方面也取得了辉煌成就,盆景艺术逐渐形成并有了一定的进展。

1972年在陕西乾陵发掘的唐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之子李贤(章怀太子,葬于公元706年)墓的两幅壁画。

据考察,在该墓东壁,有隋炀帝以后大约100年左右的两幅壁画,一幅是一侍女双手托一浅盆,盆中有假山和小树;另一幅是一待女手持莲瓣形盘,盘中有树,绿叶红果。

另故宫收藏的唐代画家阎立本的《职供图》中也绘有一人手托浅盆,盆中有一块玲珑剔透的山石。

又据唐人冯贽《记事珠》一书中记述:

“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奇石,累年弥盛。

”这些说明盆景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在唐代已开始形成。

王维是诗人兼画家,北宋苏轼认为他“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无怪他能制出富于“诗情画意”的盆景来。

“贮兰蕙,养琦石”这与现在水石盆景甚为相似。

北宋名画家张择瑞,有一幅《明皇窥浴图》,图中绘有各种不同的盆景,有松树盆景,本大、苍老、树干曲折,树冠分布有序,栽在园形盆中;还有牡丹、荷花配以玲珑奇石,栽于长方浅盆中。

说明唐代已用树木盆景和花草盆景来布置环境。

此外,唐代吟咏盆景的诗词亦不乏其材,如白居易的《咏假山》诗中载有:

“烟萃三秋色,波涛万石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恨根。

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

“云根”即是石头,可见当时已有截石造景的方法。

另外还在《双石》一诗中写道:

“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峭绝高数尺,坳泓容一斗”。

这是指较大型的盆景。

诗人李贺曾作一首《五粒小松歌》,歌中道:

“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可见当时已对树木盆景进行修剪加工和矮化栽培。

宋代(960-1279)

绘画艺术得到空前发展,绘画理论应用于盆景创作,盆景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

不论宫廷或民间,以奇树怪石为观赏品已蔚然成风,对树木,山石配景也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有了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的区分,所采用植物的品种繁多,有松、柏、枫、榆、菊、竹、牡丹、荷花、菖蒲等等。

树的形态也多样化了,有直立、曲折、悬垂等,具有雕塑的姿态美。

布局方法也不拘一格,除植物配石外,还有单栽植物和单有用奇石制作盆景的。

现故宫珍藏的宋画《十八学士图》四幅,其中两幅都画有松树盆景,其形“盖偃枝盘,针如屈铁,悬根出土,老本生鳞,已俨然数百年之物”。

宋代书画家苏东坡,在其《双石》诗的引中说:

“至扬州获二石,其一绿石,岗峦逸逦,有穴达于背;其一玉白可鉴,渍以盆水,置几案间……”。

又有诗去,“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

“试观烟雨三峰外,都在灵仙一掌间”、“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又据《墨庄漫录》载,苏轼曾得一黑石白脉,作一大白石盆以盛之,激水之上,并名其为“雪浪斋”。

这些不仅写出诗人、画家对盆景的爱好,而且还反映出当时这些山水盆景的完美意境和作品的高超艺术水平,并有了盆景的题名。

大书法家黄庭坚得一块绝美的“云溪石”,曾做诗曰:

“造物成形妙画工,地形咫尺运连空。

蛟龙出没三万顷,云雨纵横十二峰,清座使人无俗气,闲来当暑起凉风,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

”可见当时盆景运用了“咫尺千里,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并且意境深远。

可谓“移天缩天,盆立大千”。

宋代不仅有山水盆景,对山石的研究也很突出,并有专著,如杜绾的《云林石谱》中载有石品116种之多,对各种石头的产地、采集方法以及供作盆景的石种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元代(公元1279-1368年)

统治时期较短,由于当时崇尚武功,对文化艺术重视不够,盆景艺术的发展也受到影响,但当时有位高僧,法名韫上人,他云游四方,出入名山大川,善长各种盆景创作技法。

受山水画影响,他制作的盆景当时称“些子景”(小型景致。

些子:

小的意思)。

其特色是师法自然、小中见大,颇有画意。

画家饶自然所著《绘宗十二忌》,运用中国山水画理,精辟地论述了山水盆景的制作及用石方法,对盆景造型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此外,李士纡所绘《偃松图》,是一幅艺术精品,其松树体态,抱石而偃,结构布局,为后人制作松树盆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唐宋元,为盆景形成时期,至元代虽然还未正式出现“盆景”叫法,但作为一门较为完整的艺术已经形成。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

1对盆景的叫法有“盆栽”、“盆池”、“假山”、“些子景”等;

2盆景的种类和形式较多,有山水、植物、石玩等,体型上有大、中、小。

植物盆景又分树桩盆景和花草盆景,还出现了附石式盆景;

3意境布局讲究画意,师法自然,采用了“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并能在山石上养苔;

4造型技巧较好,植物盆景造型能将树弯曲成“蛇形”,并有了人工剪扎,山水盆景采用了选石,洗刷、雕凿和截割等加工工艺;

5养护管理上要求“枝底压缩羽,叶净不留垢”。

还在松树类盆景上采用修剪短叶法。

三、盆景的发展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盆景艺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盆景之风已相当盛行,并且注重和讲究画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风格。

此时有关盆景的制作如屠隆《考槃余事》、吴初泰《盆景》、文震亨《长物志》、王鸣韶《嘉定三艺人传》、诸九鼎《石谱》、林有鳞《素园石谱》、王象晋《群芳谱》等相继出现。

对盆景的取材,选材与制作都有较详尽的叙述。

据曾勉之在《吴风录》中提到:

“至今吴中富豪,竟以湖石筑峙奇峰阴洞,至诸贵占据名岛以凿,凿而嵌空妙绝,珍花异木错映阑圃。

虽闾阎(luyan)下户,亦饰小小盆岛为玩。

”可见盆景制作已相当普遍,伴随着传统园林艺术的发展,盆景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屠隆《考槃余事》的盆玩篇,首先正式出现“盆景”的叫法,并把大小盆景的应用及配置艺术写得更为详细。

有云:

“盆景以几案可置者为佳,其次则列之庭榭中物亦”。

这同当前趋向于发展小型、微型盆景是相一致的。

该书又云:

“最古者如天目之松,高可盈尺,本大如臂,针毛短簇……栽以佳器,槎牙可观……”;又云:

“更有一枝两三梗者,或栽三五窠,结为山林排匝高下参差,更以透漏窈窕奇石安插得体,置诸庭中,对独木者若坐岗陵之颠,与孤松盘桓,对双木者似入松林深处,令人六月忘暑。

”显然这是对单干式、双干式、多干式或合栽式盆景的诗情画意作了深刻描述。

“似入松林深处,令人六月忘暑”的约妙佳笔,充分说明了盆景制作者高深的艺术修养和精湛的制作技巧。

明代盆景还重视剪扎造型技法,王鸣韶《嘉定三艺人传》中就有“将小树剪扎供盆盎之玩,一树之植几年至十年,后多习之者”的记载。

陆廷灿在《南村随笔》中也提到:

“邑人朱三松择花树修剪,高不盈尺,而奇透苍古具虬龙百尺之势,培养数十年方成或愈百年者栽以佳盎……三松之法,不独枝干粗细上下相称,更搜剔其根,使屈曲必露,如山中千年老树,此非会心人未能遽(ju匆忙)领其妙也。

”这说明当时对树桩盆景的枝、干、根等扎剪造艺术颇有独到之处。

文震亨所撰《长物志》中的“盆玩篇”:

“……又有古梅,苍藓鳞皴,苔须垂满,含花吐叶,历久不败者亦古。

又有枸杞及水冬青、野榆、柏之属,根若龙蛇,不露束缚锯截痕者,俱高品也。

”可见明代盆景之讲究结扎,雕塑等制作技艺,并追求天然之趣。

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

盆景艺术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不仅有文字记载,而且还有不少文人墨客给盆景赋诗作词。

最为后人所传诵的,莫过于两首《小重山》词。

一首是浙西派诗人李符所写:

“红架方瓷花镂边,绿松刚半尺,数树赞。

削云根取石如拳,沉泥上,点缀郭熙山。

移近小阑杆,剪苔铺翠晕,护霜寒。

莲筒喷雨算飞泉。

添香霭,借以玉炉烟。

另一首词为淅西派诗人龚翔麟所填:

“三尺宣州白狭盆,吴人偏不把,种兰荪。

钗松拳石叠成村,茶烟里,浑似冷云昏。

丘壑望中存。

依然溪曲折,护紫门。

秋霖长为洗苔痕。

丹青叟,见也定销魂。

这两首词咏的都是松树盆景,不但风韵清新,且对松林的藏景配景及养护管理方法都作了描绘。

康熙年间(1688),陈淏子(扶摇)所著《花镜》一书,为一部园艺专著,在《课花十八法》里,有《种盆取景法》一节,专门描述了盆景用树的特点和制作经验。

特别提出:

“盆中之保护灌溉,更难于园圃;花木之燥、温、冷、暖,更烦于乔林。

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一书,提到乾隆年间,扬州已有花树点景和山水点景的创作,并有制成瀑布的盆景。

由于广筑园林和大兴盆景,彼时扬州,真可谓:

“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

当时苏州还有一个名为“离幻”的和尚,专长制作盆景,往往一盆价值达百金之多。

当时还认为盆树要露根,造型才美

嘉庆年间,五溪苏灵著有《盆玩偶录》二卷,书中把盆景植物分为“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和“花草四雅”。

民国(1911-1949年)

即国民党统治期间,战乱迭起,军阀割据,日寇侵占,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盆景事业一度荒废。

明、清时期盆景总的来说,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这个时期的特点:

1.正式出现“盆景”的叫法;

2.山水盆景的形式有了旱盆景、水盆景以及水旱盆景之分,并出现瀑布盆景;

3.盆景植物种类繁多,有观叶、观果等;

4.4.盆景制作技艺有了显著的提高;

5.5.盆景广为普及,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6.四、盆景的兴盛

7.

8.新中国成立以后,盆景事业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采取保护、发展和提高的方法,各地盆景,继承传统,不断创新,从而使盆景这一古老的艺术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盆景事业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时期。

9.1959年,陈毅副总理为成都南郊公园盆景展览题词:

“高等艺术、美化自然。

10.196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组成的香花、盆景工作组在苏州拙政园,举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盆景展览,展出江苏和上海两地盆景,影响很大。

11.1962年,朱德委员长在视察杭州花圃以后兴致勃勃的命笔题词:

“同赏清芳”,这是对我国盆艺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也是对全国盆景艺人的极大鼓舞和鞭策。

12.1964年,在南京玄武湖举行了江苏省第一次花卉盆景展览。

13.扬州瘦西湖公园也多次展出盆景,有水盆、旱盆、水旱盆等形式,并有水盆旱意和旱盆水意的创作,内容也有所革新。

14.十年动乱期间,盆景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

被诬蔑为封、资、修的黑货,打入冷宫,遭到摧残。

“四人帮”被粉碎以后,盆景艺术不但获得新生,而且有了更大的发展,并逐步走向兴盛。

15.1979年10月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国家城建总局园林绿化局于北京举办全国盆景艺术展览(于北海公园)。

参加展出的有13个省、市、自治区的54个单位,展出各类盆景1100余盆,分别陈列于福建、广州、苏北、苏南、浙江、四川、广西、北方、上海以及综合馆等十个展览馆。

参观人数约10余万人次。

16.此后,各地纷纷举行各种盆景展览。

还成立了各级花卉盆景协会,藉以进行技术经验交流,互相提高,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盆景花卉事业的发展。

17.1956年,广州成立了“广州盆景研究会”,会员三百余人。

18.1962年,上海成立了“上海盆景协会”,拥有会员一百一十余人。

19.1981年12月,首都北京成立了“中国花卉盆景协会”。

此后,各省、市、自治区和地、市、县都陆续成立了花卉盆景协会。

20.1988年,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成立。

21.各地还相继建立了专门陈列盆景的园地—盆景园。

专门用于培育制作,创作研究以及向国内外观众展示盆景这一传统的艺术之花。

如广州的西苑,上海的植物园,成都的杜甫草堂和百花潭公园,重庆的鹅崖公园,扬州的瘦西湖公园和红园,泰州的泰山公园,南通的人民公园和如皋绿园,苏州的万景山庄,无锡的百花园,歙县的多景园,杭州的花圃,温州的花圃,福州的五一苗圃,厦门的植物园,南宁的南湖公园,沈阳的园林科研所,桂林的七星岩公园,济南的大明湖公园,青岛的中山公园,南京的玄武湖公园、中山植物园等都设置了盆景园。

2000年,扬州中国盆景博物馆挂牌,成为继上海盆景博物馆之后的第二个专业盆景博物馆。

扬州中国盆景博物馆分东、西两个分馆,东馆即扬州红园,西馆即扬州盆景园。

22.各地盆景艺术工作者,在进行盆景艺术创作实践的同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并纷纷著书立说,以资广泛交流,如:

23.1957年,苏州周瘦鹃等《盆栽趣味》;上海陆费执《盆景小品》

24.1962年,广州盆景研究会《广州盆景》图册

25.1980年,上海植物园《上海龙华盆景》

26.1981年,徐晓白等《盆景》;成都园艺学会《成都盆景》

27.章本义《苏州盆景》;沈荫春《微型盆栽艺术》

28.198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与日本美乃美株式会杜共同出版《中国盆景》

29.1985年,徐晓白等《中国盆景》;孔泰初等《岭南盆景》

30.陈思甫《盆景桩头蟠虬技艺》;王文《山水盆景·制作》

31.1993年,马文其《盆景制作与欣赏》

32.中国花卉盆景协会《中国盆景学术论文集》

33.1993年,孟庆颐等《盆景制作技巧》。

另外,国家城建总局为了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的盆景艺术,曾组织广州、上海、苏州、成都和扬州五处园林部门集合专家、教授合编《中国盆景艺术》

34.王志英《盆景造型艺术》

35.1994年,彭春生《盆景学》

36.仲济南《图解山水制作》

37.主要刑物:

月刊《大众花卉》1982年创刊于天津,设盆景专栏

38.月刊《中国花卉盆景》,1984年创刊于北京

39.月刊《花木盆景》1987年创刊于湖北武汉

40.《中国花卉报》1984年在北京创刊

41.双月刊《花卉》,创刊于广州,设盆景专栏

4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盆景纷纷出国展览,并有了大量的商品盆景出口,已对许多国家发生了直接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正在不断扩大。

43.1979年秋,中国土产出口公司组织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的盆景,代表中国参加在西德波恩莱茵公园举办的第十五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园艺展览。

当地报纸对中国盆景作了如下报导:

“中国盆景令西方人士所倾倒”、“这次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盆景”、“假如你是一个花友,一定会被中国的盆景感到眼花缭乱”……,本次展览,中国盆景获大金牌1枚,小金牌7枚。

44.1980年春,成都盆景在根特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奖。

上海植物园参加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办的国际园艺展览,展出各种盆景约300盆。

45.1982年,近200盆上海盆景(树桩盆景)参加南斯拉夫萨格拉布市举办的国际园艺展览,获最高奖——最佳水晶花奖;上海植物园200盆山水盆景参加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园艺展览(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园艺盛会),盆景布置在设计成中国江南古典园林式的庭园中,并与日本,西德毗邻。

此次盛会,上海植物园的庭园布置与盆景获得大金奖;江苏盆景在香港展出,为该地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盆景艺术展览,盛况空前。

46.1983年,中国盆景又在香港、澳门等地展出,并深受欢迎。

47.2000年,第三届粤港台盆景艺术博览会。

48.我国盆景还通过贸易渠道,出口到许多国家和地区,中国的盆景工作者也曾多次赴海外讲学,同国外同行进行技艺交流。

所有这些,不仅标志着中国盆景事业的发展新盛,也对世界盆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节盆景的价值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实用价值

第四节一、艺术价值

盆景作为“高等艺术”,是一种珍贵的、优美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它的艺术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作品本身的艺术造型、创作技艺以及包涵的艺术境界。

人们观赏,可以提高艺术修养,陶治性情,培养高尚情操。

当我们在盆景中看到刚劲挺拔,体态矫健的松树和凝霜傲雪,姿态优美的梅花时,常常为其坚贞高洁的形象所激励;当我们看到千姿百态的黄山奇峰,山青水秀的桂林山水时,往往会更加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热爱生活,提高民族自豪感。

观赏盆景艺术,如同领略“名山大川、崇山峻岭、悬崖峭壁,秀山丽水,参天大树、丛林溪涧、沙漠荒野”等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景,使人感到“不移寸步”便能“遍游天下”,从而得到自然美的享受。

二、实用价值

盆景除了作为一种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外,同时还具有多方面的实用价值。

1、美化生活

可用来装点居室,美化生活环境,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

2、改善环境

盆景可以净化空气,改善居室环境。

树桩盆景的植物材料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洁新鲜;有些植物还能吸收低浓度的有害气体,甚至分泌杀菌物质,杀死某些病菌,如松树、柏树。

山水盆景中的水自动调节室内空气温度,避免空气过分干燥,尤其对高层居室作用较为明显;植物的绿色又保护眼睛和调节精神。

伏案工作之余凝视一盆精致的盆景,将达到很好的调节效果,对健康非常有益。

3、科普教育,

盆景本身就是活生生的科普教材。

要从事盆景创作,就要了解和认识各种植物、山石等材料,要培养好盆景,就必须熟悉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善于把握和运用水分、温度、土壤、肥料等。

与此同时,还要掌握一套制作、造型及栽培养护管理等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制宜,否则就培养不出有价值的盆景,因此培养盆景的过程也就是逐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可以普及科学知识和养成人们热爱劳动的习惯。

4、经济价值

自古以来,盆景就有“一拳突兀值千金”之说。

盆景工作者通过自己劳动,创造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盆景作品,出售给人们观赏、享受,可以获得一些经济收入。

组织大量盆景出口,还可换取外汇,支援国家建设。

5、发展旅游事业

盆景还可用来帮助发展旅游事业。

目前不少城市公园及风景名胜区开辟了专门的盆景园(如苏州虎丘的“万景山庄”,南京中山植物园的“盆景园”等),陈设了各种盆景艺术精品,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往的观赏,从而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

6、文化交流

盆景作为我国传统的园林艺术的一个分支,代表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并多次获奖,博得各国朋友的高度评价和赞赏,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在国际交往中,还用作馈赠礼品,对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起着积极作用。

我国的盆景艺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的亲睐,中国盆景已经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三、文物价值

古老珍稀的盆景,既是一种艺术作品,又是一种有生命的文物。

既有珍贵的古树名木,又有技艺高超而又古老的盆钵、几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较强的纪念性,所以盆景也是我国历史文物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综上所述,盆景艺术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无怪唐代诗人白居易作诗赞誉盆景:

“泉石粼粼声似琴,闲眠静听洗尘心;莫轻两片青苔石,一夜潺爰值万金。

”并在《三年为刺史》一诗中写道: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传为千古佳话。

现在盆景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第二节盆景的特点

盆景的造型特点;盆景的艺术特色;盆景美的特性;盆景的构图特性;盆景艺术的多样性

一、盆景的造型特点

盆景具有“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造型特点,是把自然美景浓缩于咫尺盆中,树木虽高不盈尺,但树干虬曲古奇,枝叶繁密茂盛,具有百尺之势,令人叹为观止;山水盆景更是“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

盆景就是巧妙地应用“移天缩地,盆立大千”的神奇手段,展现其迷人的风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道是“盆里寻春春自在,窗明几净看多娇。

二、盆景的艺术特色

中国盆景同中国山水画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