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9256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3.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

ThePsychologyofDesign

设计研究可能涉及其他领域,但属于心理学范畴则永远不会更改。

绪论

一、日用品中的设计问题

可视性、美观性

二、三个茶壶的启示

在你的房间里,每一样东西你觉得都太有用了,每一样东西,你相

信都是美丽的。

——WilliamMorris,“TheBeautyofLife”,1880年

三个水平层次的设计:

本能水平的设计----外形、材质、手感、重量

即刻的情感效果

行为水平的设计----效用(乐趣与效率)

满足功能需要

反思水平的设计----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

物品的意义

三、技术与设计

日常生活的错误观念

3G手机时代

四、秩序感

我先是在动物和儿童身上,后来又在成人身上观察到一种对规律性的强烈需求——这种需

求促使他们去探寻各种各样的规律。

———K.R.波普尔

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秩序感。

1、自然图案

仙女环蘑菇

正是混乱与秩序之间的对照唤醒了我们的知觉。

动物形成伪装图案

动物形成醒目图案

2、人造的秩序

“几何成分在自然界中是很少的,确实少得没有机会以人类的脑子里留下其印象”。

3、组合几何

海胆

审美的快感来自于对某种介于乏味和杂乱之间的图案的观赏。

勒·柯布西耶作品

4、秩序与动作

设计实际是一个交流过程,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其交流对象。

优秀的设计师以挖掘被设计对象的思想和感情来取得成功。

优秀的设计是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只是这种交流要靠产品

来体现。

培养学生的原则是要使他们具有完整的认识生活、认识统一的宇宙

整体的正常能力。

格罗佩斯

第一章解构设计心理学

一、什么是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去研究决定设计结果的“人”的因素,从而引导设计成为科学化、有效化的新兴设计理论学科。

二、设计心理学的内容

1、消费者心理学

消费者:

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产品或服务的人

消费者心理学:

主要研究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可以由设计来调整的因素;

*消费者类型

A、潜在消费者(PotentialCustomer)

具有的买点与企业的现实卖点完全对位或部分对位,但尚未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B、准消费者(Subcustomer)

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已产生了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并形成局部购买欲,但未产生购

买行动的过客

C、显在消费者(Customer)

直接消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D、惠顾消费者(Patron)

常客

E、种子消费者(SeedCustomer)

由常客进化而来,除自己反复消费外,还为企业带来新消费者的特殊消费者

特征:

忠诚性排它性重复性传播性

*消费者行为模式

LG巧克力手机策略

案例:

麦氏速溶咖啡

捕鼠装置

消费者心理学研究新取向:

1、大众市场不复存在,使得个人化营销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概念。

2、供过于求的市场现状使建立品牌资产成为当务之急。

3、重视顾客满意程度,关系营销已成为未来传递顾客价值与满意程度的

主要通道。

2、设计师心理学

设计师

设计师心理学:

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如何培养和发展设计师的技能和创造潜能。

三、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访谈法

3、问卷法

4、实验法

5、案例研究法

6、抽样调查法

7、投射法

8、心理描述法等

四、心理学流派简介

1、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意为形态、形象,后引申为¡°完形、结构、组织¡±,指组织整体。

以似动现象的实验起家

视觉形象首先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被认知的,而后才以部分的形式被认知。

2、需要论

需要形成具有两个条件

(1)主体缺少什么有不足之感

(2)主体期望什么有求足之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3、无意识(精神分析派)

弗洛伊德

意识与潜意识

人格:

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系统组成

原则:

快乐现实完美

五、科学、艺术、设计心理学

1、科学与艺术

人是独一无二的,这并不是由于他进行科学的实践,他之所以独特也并非因为他进行

艺术的实践,而是因为科学和艺术同样都是他的精神的奇迹般的可塑性的表现。

达﹒芬奇

具有科学家的观察力和艺术家的表现力

“绘画是一种科学”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

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

不可言传也。

”——庄子

*张永和——长城脚下的公社

*“夯土墙”

*科学:

直观、表象抽象概念理论

*艺术:

直观、表象意象意象形态形象创造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2、科学与心理学

(1)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

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

(2)科学与心理学

至19世纪70年代,冯特(WilhelmWundt)提出用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问题,并于1879年建

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逐渐脱离哲学走向科学。

事实描述解释理论

事实

是人们关于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可以观察和重复的事件。

PeterOpsvik运动的椅子

描述

是就研究对象的状态做出说明。

解释

是关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的。

理论

揭示事物的规律,并预测事物

(3)心理学发展

亚里士多德的三条联想定律:

接近律

相似律

对比律

认知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感性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

一、心理的生理基础

1、因果、遗传和进化

因果

遗传(基因)

“人类的DNA序列是人类的真谛,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与这一序列息息相关。

进化

2、神经系统基础

神经系统的组织单元和功能单元是神经元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图

3、大脑的功能

大脑和皮层

大脑前叶

“快乐中枢”

网状系统与觉醒

左右脑半球

二、感觉与知觉

1、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信息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知觉同时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

观看作为感知觉过程是艺术教育中探讨最多的知觉问题。

视觉发现

2、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于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意味着将心理努力集中于某一刺激而排除其他无关刺激的能力。

艺术中两种东西与注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是和谐的刺激,另一个是新奇的刺激。

Philippestarck设计的榨汁机

我只希望我的设计能使我感受快乐和安全,而整个70年代的产品设计充满了暴力性,甚至电话

机看上去都要加速运动。

思维顿(Sowden)

3、模式识别

所谓模式就是若干元素或刺激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或者说是刺激的组合结构。

式识别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知觉能力。

模板匹配理论

该理论认为,为了识别一个模式,只要将其与已储存的编码(称为模式)进行比较,直到二

者之间出现最好的匹配即可。

特征检测理论

模式的各个成分即特征得到确认,然后模式各部分的关系如平行、联贯和对称等再得到确认。

部件识别理论

该理论认为,通过把复杂对象的结构拆分为简单的部件形状,就可以进行对象识别。

解构与重构

徐冰《天书》

韩家英《天涯》封面设计

田中一光“光明体”

第三章知觉与艺术

一、视觉系统

视觉是关于光环境以及我们将其当做视觉刺激而产生反应的方式。

棒体细胞锥体细胞

(一)形状

1、视觉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工具

¡°从眼睛中发出的无形的光芒,

与她相遇了,那是因为

她的脸蛋像玫瑰花

一样的红润。

艾略特

2、捕捉事物的本质

所谓“观看”,就意味着捕捉眼前事物的某几个最突出的特征。

3、形状

形状是被眼睛把握到的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涉及的是除了物体之空间的位置和方向等性质

之外的外表形象。

(二)视觉的恒常性

视觉恒常性是指物体的物理特征(大小、形状、颜色)受环境影响而变化,但我们对物体的知

觉经验却保持其固有特征而不随之改变。

这时候的光线已不再是自然之光,而是艺术之光了。

马格利特违反知觉恒常性的作品

(三)视知觉的组织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格式塔心理学提出了所谓完形律,即在几种可能的几何形式中,最好的、最简单的、最稳

定的几何形式构成完形,或者说构成“图”。

图与背景

1.图形有形状,而背景没有形状

2.图形具有一般物件的性质,而背景看起来是一种无形的东西

3.图形向前突出,而背景向后退

4.图形可以引起更深刻的印象,比较容易记住

(四)以“视觉生产”为核心的设计

1、易视性设计

指产品和界面中的所有的控制件和说明指示,以及用户行为所造成的变化都必须显而易见。

2、不易察觉的变化与设计

(五)视错觉与设计

视错觉又称错视,指在特定条件下由于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感觉上的错觉。

有效错觉设计

错觉矫正设计:

调整轮廓线条和比例矫正形态错觉

二、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即通过二维的网膜像,看到三维的世界。

单眼线索

双眼线索

眼睛的调节、辐合、双眼视差

三、听觉、触觉、化学感觉与通感

(一)听觉、触觉、化学感觉

(二)通感(synesthesia)

通感的心理解释是一个感官对真实刺激的感觉伴随着另外一个感官的感觉。

”各个感官不是孤立的,它们是一个感官的分枝,多少能够互相代替,一个感官响了,另一

个感官作为回忆,作为和声,作为看不见的象征,也就起了共鸣。

——费歇尔

多“通道”协同设计

第四章个体行为与设计

一、人类行为发展的基本特征

髓磷脂鞘

关键期(criticalperiod)

源于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提出的"印刻现象"

总体而言,人的发展受到成熟、学习、遗传和环境四个因素的影响。

(一)儿童期

1、儿童画

绘画传达的信息、所画的空间关系

“儿童画的就是他们看到的”

“儿童们看到的东西肯定不是他画在纸上的东西”——阿恩海姆

视觉现实性(VisuallyRealistic)

智力现实性(IntellectuallyRealistic)

儿童画是智力现实性的

2、游戏

3、为儿童设计

(1)儿童的消费特点

安全性

有助于儿童技能和创造力的培养

吸引力

具有儿童的年龄特征

模仿性强、趋同心理明显

……

(2)儿童设计

趣味性设计

“童趣化”是设计中脱离常规的一种重要方式,此类设计中,物品的造型呈现儿童产品的风格,色彩鲜艳,造型夸张;或者以儿童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加以表现,例如模拟儿童的语言、游戏。

“童趣化”设计突破了成年世界的常规,使人们能暂时地逃离现实压力,回归无忧无虑的体现。

为儿童设计

(二)青春期

青春期被心理学家认为是一个矛盾、焦虑和情绪波动的时期

涂鸦是一种没有伪装的、典型的青少年艺术。

涂鸦(Graffiti)指在公共或私有设施(如墙壁)上的人为和有意图的标记。

涂鸦可以是图画,

也可以是文字。

二、个体的动机性行为

动机(motive)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该活动并引导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个内在过程。

动机的周期:

动机、动机性行为、目的物获取

1、需要与动机

动机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需要(need),另一是刺激(stimulation)

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2、原始性动机

饥饿

好奇

3、社会心理动机

恐惧

攻击

交往和亲合

成就

三、个体的情绪性行为

个体原来平稳的行为状态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呈现紊乱和畸变的一面,称为情绪性行为

(emotionalbehavior)

1、情绪

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激动状态,此种状态虽为个体自我意识所经验,但不

为其控制;对个体行为具有干扰或促动作用;导致人体生理与行为的变化。

情绪具有两极性

首先表现为情绪的肯定的和否定的对立性质

情绪的两极性可以表现为积极的或增力的,和消极的或减力的

情绪的两极性还可以表现为紧张和轻松(紧张的解除)

情绪的两极性还可以表现为激动和平静

最后,情绪的两极性还可以表现在强度上,即从弱到强的两极状态

情绪与设计

Senso

色彩的情绪体验

2、体验(feelings)

幸福体验如何测量

消费行为巨变:

从品牌消费到品牌体验

两种资产让人与众不同

消费是种生活乐趣

渴望有价值的品牌感受

《体验经济——工作是一个剧场、商业是一个舞台》

用户体验设计时代的到来

3、情绪表现

生理表现

表情

两个方面:

第一,表演式的面部表情;第二,自发性的面部表情

*五类非语言表情

(1)标记性表情(emblems)

(2)图解性表情(illustrators)

(3)调节因素(regulator)

(4)情感流露(affectdisplay)

(5)适应因素(aeaptors)

四、个体的认知性行为

1、认知的概念

我们所有的心理能力(知觉、记忆、推理等)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综合能力就叫认知。

“认知心理学是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储存、恢复和使用的所有过程。

表象

2、记忆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

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

71863945284

多储存器模型

这个模型认为我们具有多个用于记忆的储存器

信息加工观

这种理论认为,记忆或者各个储存器的单元构成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具有加工各种称为认知代码表象的

能力。

想像:

双重编码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存在独立的言语系统和表象编码系统

提取过程

回忆记忆再认记忆

回忆涉及两个独立的过程:

第一,提取过程,即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可能的项目;

第二,再认或决定过程,涉及确认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项目是否正确。

JeanDubuffet的画

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是7±2

“组块”(chuck):

7±2的特定单位,它可以是一个数字、一个人名、一个单词、一个地址、一组电话号码,任何一组互相联系的信息。

(米勒:

1956年)

设计师风格的定型——最偏爱的组块率先用于设计中

第五章消费心理研究

一、消费行为研究

消费行为学又称消费心理学,研究个体、群体、组织为满足其需要而如何选择、获取和使

用产品及服务,其消费体验、消费观念如何,以及由此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顾客价值”

是顾客从产品中获得的整体利益并扣除各种费用后的余额。

类别       需求    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        品牌同产品的关系

功能型品牌 完成    它最出色!

          品牌作为产品

(Power Brand) 

个性型品牌  存在    这就是我!

            品牌作为标志

(Identity Brand)  

开拓型品牌 成长     我也能做到!

     品牌作为动力

(Explorer Brand)                    

族群(社区)归属我想成为其中一员!

品牌作为可以分享

型品牌的理想世界

(Community Brand)      

标志性品牌

(IconBrand)

1、消费行为

2、消费者需要与欲望

需要(Need)

欲望(Lust)

需求(Demand)

满意(Satisfaction)

横坐标:

N>L>D>S

纵坐标:

S>D>L>N

(1)消费者需要特征

A、需要的多样性

市场细分

变量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

即:

地理区域细分、人口统计细分、心理细分、利益细分。

B、需要的发展性

C、需要的层次性

D、需要的时代性

E、需要的伸缩性

F、需要的可诱导性

G、需要的系列性和替代性

H、需要的季节性和时间性

(2)影响消费者欲望的因素

B=f(P.E)

B(行为)

P(人)

E(环境)

A、欲望的发生发展受客观环境(E)的影响

B、欲望发生发展受客观刺激源强度的影响

C、欲望受实现满足难度、条件的影响

D、欲望受个体素质(P)差异的影响

流线型设计

3、消费决策过程图

情境

物理情境:

指物化的消费环境,是为消费者设定的一个物理消费环境;

问题识别

消费决策过程中,消费者意识到或感觉到某个问题同时也存在解决问

题的机会。

信息搜索

指个体获得新信息以及新信息与个体记忆产生联系后组成信息的过程。

评价与选择

购后过程验证消费决策的心理过程

4、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

(1)动机因素

Ⅰ、“投射”技术

A、

联想技术

手机、汽车、零食、

咖啡、鞋

B、

完形填空

¡°买宝马车的人是-----¡。

C、构造技术

Ⅱ、消费动机研究

购买动机是指能够引导人们购买某一商品或选择某一商标的内在心理动力。

消费者最强烈、最稳定的动机是购买的主导动机;有些动机比较微弱而不稳定,是非主导性动机。

(Ⅰ)消费者的具体购买动机

ⅰ、求实购买动机

以追求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为主要目的的购买动机。

核心是“实用”和“实惠”

ⅱ、求新购买动机

以追求产品的时髦与新颖为主要目的的购买动机。

核心是“趋时”和“独特”

ⅲ、求美购买动机

以追求产品的欣赏价值为主要目的的购买动机。

核心是讲究“装饰”和“打扮”

ⅳ、求名购买动机

以显示自己地位和威望为主要目的的购买动机。

核心是“显名”和“炫耀”

ⅴ、求利购买动机

追求廉价消费品为主要动机

ⅵ、好胜购买动机

以争赢斗胜为主要目的

ⅶⅶ、癖好购买动机

以满足个人特殊偏好为目的

(Ⅱ)消费者的现代购买动机

ⅰ、优越欲(炫耀欲)

ⅱ、同步欲(同调性)

ⅲ、换购欲(更新欲)

(Ⅲ)“4P”理论和“5F”理论

4P理论:

1,产品(Product)

2,价格(Price)

3,位置(Place)

4,促销(Promotion)

Rhonda的消费者动机“5F”

1,功能(Functions)

2,财政(Finances)

3,自由(Freedom)

4,感觉(Feelings)

5,未来(Future)

(2)情绪因素

七种消极情绪为:

    1.恐惧2.仇恨3.愤怒4.贪婪5.嫉妒6.报复7.迷信

 七种积极情绪为:

    1.爱2.性3.希望4.信心5.同情6.乐观7.忠诚

(3)态度因素

态度是我们对任何特定的事物、人、观念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了认知成分

(信念)、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

以“可口可乐”饮料为例:

认知成分采用语义差异法量表表格测量,形容词对为

口味强烈口味温和;

价格低廉价格高;

咖啡因低咖啡因高;

口味独特口味普通

情感成分采用李克特量表

“我喜欢可口可乐的味道”

“我喜欢可口可乐的瓶型”

“可口可乐很年轻时尚”

行为成分的测量直接测量行为和行为意向。

态度的学习是通过联系、强化和模仿完成的。

人在获得某个事物的事实认知时,同时也获得了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和价值观;

强化是指获得事物时所得到的奖赏作用;

模仿通常是指对更重要的人和更强势的人的态度模仿。

态度转变

当前消费者态度改变的几个特点

信念比追求利益更容易转变

对享受性产品,情感转变比信念转变更重要

消费者对产品参与程度不高时态度更容易转变

弱态度比强态度更易转变

5、消费者满意度研究

(1)消费者满意度CSI概述

消费者满意度(CustomersatisfactionIndex)是消费者在历次购买活动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连

续状态,是一种经过长期沉淀而形成的情感诉求,亦即顾客在消费过程中,商品或服务对顾客消费

期望的满足程度。

CSI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

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消费者满意度为指针,要从消费者的角度,

用消费者的观点而非生产者和设计师自身的

利益和观点来分析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尽可能全面地尊重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2)满意度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A、满意度和购物意向

B、满意度和口碑

C、品牌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

5、一些主要研究问题

(1)品牌忠诚度——重复购买行为

品牌忠诚度是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多次表现出来的对某个品牌有偏向性的行为反应,是衡量消

费者重复购买程度的重要指标。

长城润滑油

(2)个性心理特征

消费者具有各种各样的个性,个性的差异将导致购买行为的不同。

表1:

BBC频道细分状况表P43

表二:

CCTV电视频道细分状况表

(3)价格心理

价格心理是指人们关于价格的心理反应。

促销的本质是一种变相降价,但与降价有着巨大的区别

降价和促销都能给消费者带来实际利益;

降价不能带来“心理利益”,促销却能在带来实际利益的同时还带

来“心理利益”。

促销传达的心理暗示:

一是商品价格没有下调,消费者由此判断商品的品质和成本没有下降;

二是由于意外地获得了促销品,消费者认为自己获得了额外的利益,从而获得“心理利益”。

降价传达的心理暗示:

第一,价格是建立在成本基础之上的,是否成本有所下降?

第二,降价可能意味着产品形象(或档次)降低,继续购买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形象?

第三,为什么会降价?

是否质量出了问题?

还价原理在新产品定价上的应用

营销的本质是创造心理利益

“溢价”

(4)青少年市场

Macy公司

动感地带:

我的地盘,听我的

“新奇”“时尚”“好玩”“探索”

“UP新势力”:

就要你最红

 

第六章设计心理研究

在地球上创造一个天堂

是设计师的任务。

--------阿尔瓦·阿尔托(芬)

第一节社会文化心理现象

设计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迪尔若特《超越科学和反科学的设计哲理》

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

--------乔治.亚罗(汽车设计师)

一、文化心理

文化心理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下人的集体意识和行为。

日本的菊与刀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深沉、博大、纯朴和灵敏

感觉社会文化的触角----媒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