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技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91494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3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技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临床医技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临床医技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临床医技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临床医技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医技笔记.docx

《临床医技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技笔记.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医技笔记.docx

临床医技笔记

一、放射检查

(一)概论:

1、X线特性:

穿透性、荧光作用、感光作用、电离作用和生物效应(危害和放射治疗)

电磁波,波短而能量高(0.008~0.031nm,40~150kv)

密度:

高密度:

骨头,白色

中等密度:

实质器官,灰白色

较低密度:

皮下脂肪,灰黑影

低密度:

气体,黑色

防护原则:

距离防护、屏蔽防护、时间防护

造影、软X线摄影(<40kv,用于乳腺检查)——普通X线

数字X线摄影(DR)、数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化X线成像

计算机体层成像(CT)

CT密度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小

CT值:

纯水0HU,骨皮质1000HU,空气-1000HU

窗宽:

图像上CT值的范围

窗位:

窗宽的中心,选择欲观察组织的CT值

CT平扫、增强扫描、多排螺旋CT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

质子在一定强度磁场中按一定频率作锥形旋转或进动(RF脉冲)

T1WI、T2WI、PDWI(质子密度加权)

信号:

白——信号高

黑——信号低

水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脂肪T1WI、T2WI均高信号

STIR序列——在T1WI中抑制脂肪的短T1高信号

FLAIR序列——压水

脉冲系列

MRA——MR血管成像

MR水成像

无辐射、时间长、对运动敏感

选择原则:

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I

呼吸——X线首选

心脏——彩超首选

消化——气钡双对比造影

泌尿——超声首选(尿路结石用X线)

乳腺——超声和钼靶X线

骨肌肉——X线为主

头面五官——高分辨CT

定位、定量、定性、定期

一元论原则

(二)神经系统

骨窗、软组织窗

强化=血管显影

MRI鉴别T1、T2:

水在T1低信号、T2高信号

MRI看脑干病变较好,CT看出血最快

纤维在CT密度低,在MRI上T1、T2低信号

正常垂体,下缘向上凹,信号均匀

CT、MRI分层面:

鞍上池层面(五边形)、基底节层面(内囊、密度低;尾状核头、豆状核、丘脑)、侧脑室体部层面(放射冠区、低密度)、半卵圆中心层面

异常CT(骨窗)

1、颅骨异常:

骨质破坏、增生、连续性中断(骨折)

2、脑实质密度异常:

低密度灶(梗塞、囊肿、水肿、陈旧性出血)、等密度灶(肿瘤)、高密度灶(出血、钙化、肿瘤)、混杂密度灶(颅咽管瘤、恶性胶质瘤、畸胎瘤)

异常MRI:

1、脑实质信号异常:

急性出血:

T1高、T2低亚急性出血:

T1高、T2高陈旧性血肿:

T1低、T2高

梗死、血肿、出血最后液化,形成软化灶

鉴别梗死和出血软化灶:

出血后形成的软化灶边上有一圈较高信号

钙化、骨化、纤维化:

T1、T2低

脂肪T1、T2高

含水囊肿:

T1低、T2高

含蛋白或血囊肿:

T1、T2高(巧囊)

肿瘤一般是T1低、T2高,黑色素瘤是T1高、T2低,合并囊变坏死时混合信号

2、对比增强

均一强化:

良性肿瘤

不均强化:

恶性胶质瘤

环状强化:

脑脓肿、星形细胞瘤

脑回状强化:

脑梗死、病毒脑

硬膜尾征:

肿瘤邻近硬膜强化---脑膜瘤

脊髓MRI

形态异常:

增粗(髓内肿瘤)、萎缩(髓外硬膜内肿瘤)

信号异常:

局限性(髓内肿瘤)、弥漫性(感染、炎症)

蛛网膜下隙形态异常:

变窄或闭塞(髓内肿瘤)、增宽(髓外硬膜内肿瘤)

常见神经病种影象学

颅脑外伤:

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隙出血、脑挫裂伤

急性首选CT,亚急性、慢性MRI

急性血肿T1高、T2低;亚急性血肿T1、T2高

1、硬膜外血肿

好发颞顶部

昏迷、好转(颅内压增高之时)、再昏迷

CT:

颅骨内板下局限性、双凸形、高密度区、边缘清晰锐利、不跨越颅缝(跨越者合并跨越颅缝的骨折)

占位征象不明显:

脑组织受压、中线移位、侧脑室变形

2、硬膜下血肿

好发额、额颞

1/3伴骨折

持续性昏迷、进行性加重、颅内压增高早

CT:

范围广、新月形、越颅缝、高密度影(1/3伴骨折)、占位效应明显

3、蛛网膜下腔出血

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CT首选、3天后选MRI

脑沟、脑池内高密度影(高信号)

4、脑挫裂伤

挫伤:

外伤致脑组织小出血灶、局部瘀血、水肿、肿胀

裂伤:

外伤致脑组织、脑膜、脑血管撕裂

好发额、颞叶、额叶眶面

(局部脑水肿、坏死、液化、散在小出血灶)

CT:

额、颞叶低密度水肿区、散在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数天后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

MRI:

T1低、T2高(水肿区),脑出血信号,软化灶(T1低、T2高)

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脑梗死、

1、脑梗死(低密度区,T1低信号、T2高信号)

老年人、有TIA、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

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与闭塞血管有关,后期占位效应、脑萎缩(增强为脑回状、结节状不均匀强化)

腔隙性脑梗死:

<10mm,基底节、丘脑,类圆形低密度灶,后期低密度软化灶、脑萎缩(软化灶不强化)

2、脑出血(高密度区→液化软化灶低密度区,分期信号)

头痛、高血压病史、起病突然、血压升高明显、脑膜刺激征阳性

CT首选超急性、急性期,MRI脑干血肿

分期:

6h内超急性期,6h~3d急性期,3d~2w亚急性期,>2w慢性期

CT:

类圆或不规则高密度影、灶周水肿、占位效应→血肿密度降低、灶周水肿减轻、环形强化(靶征)→低密度影

MRI:

T1等、T2低→(T1开始出现高信号(病灶散在高信号影)、T2低)T1高、T2高→T1低、T2高,增强环形强化

颅内常见肿瘤:

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垂体瘤、脑转移瘤

1、星形细胞瘤

最常见神经上皮源性肿瘤

额叶、颞叶和小脑、第四脑室多见

定位体征+颅内高压症状(抽搐、癫痫、头痛、呕吐)

分级:

I级良性肿瘤II交界性肿瘤III恶性肿瘤IV恶性肿瘤(伴明显坏死、血管增)

CT:

低密度灶、占位效应、瘤周水肿,增强实质见明显强化、形态不规则或花环状、环壁厚薄不均

MRI:

瘤体T1低、T2高,钙化T1、T2低,花环状或结节状强化

2、脑膜瘤

最常见脑膜源性肿瘤

癫痫、半身无力(矢状窦旁、大脑凸面)

颅内高压、定位体征出现晚

起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95%良性,脑外肿瘤

特点:

中线旁或宽基靠近颅骨,边界清楚,圆形或分叶状,脑外肿瘤征(白质塌陷、颅骨增厚、破坏)

CT:

均匀高密度影,可见钙化,增强均一显著强化

MRI:

T1等/低、T2高;瘤周T1低、T2高;增强见明显均匀强化,邻近脑膜窄带状强化(脑膜尾征)

3、垂体瘤

最常见鞍区肿瘤

分类:

泌乳素(PRL)腺瘤---泌乳、闭经

生长激素(GH)腺瘤--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功能性垂体腺瘤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库欣综合征

占位症状(脑积水、头痛、视力改变)——无功能性垂体腺瘤

微腺瘤——直径<10mm,未超出鞍隔。

MRI首选

大腺瘤——直径>10mm。

CT首选

脑外肿瘤,肿瘤生长出现神经症状,边界清晰,垂体高度增加,上缘不对称性膨隆,垂体偏移,鞍底骨质变薄

X线:

蝶鞍扩大、鞍底下陷(双鞍底)

CT大腺瘤:

均匀高密度肿块、边界清楚;束腰征(冠状位,肿瘤呈哑铃状),增强均匀或周边强化。

MRI:

T1低、T2高,增强为渐近性强化,强化速度低于正常垂体。

4、脑转移瘤

原发肿瘤病史,男以肺癌,女以乳腺癌

急、短、颅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

多见于灰白质交界区

影象特点:

多发、不等低密度灶、小结节、大水肿,增强均一或环状强化

MRI:

T1低、T2高

(3)呼吸系统

X线

肺纹理:

肺动静脉和支气管,树枝样分布阴影

肺野:

胸廓内除肺纹理外透光区域(2、4肋分上、下肺野)

肺门:

肺动、静、支、淋巴管(右肺门上部——右上肺动脉、肺静脉,下部——右下肺动脉)

纵隔:

前纵隔:

胸骨和心脏气管前壁之间

后纵隔:

食管及胸椎前缘后方

CT:

骨窗和软组织窗

最小(次级肺小叶)

MRI:

胸壁脂肪(T1WI、T2WI高),骨皮质为低

1、胸部基本病变

(1)肺部:

渗出与实变——斑片状、点片状、云絮状模糊阴影,边界不清

增殖——小结节状、点片状阴影,边缘清楚

纤维化——局限性、弥漫性(条索影、蜂窝、牵拉性改变)

钙化——边缘清楚高密度阴影(肺结核—斑点、块状最常见,肺错构瘤—爆米花状)

肿块与结节——圆形或类圆形阴影(以3cm为界)

空洞与空腔——分3类空洞

肺间质病变——肺内网格样阴影

肺门改变——上下移(肺内纤维化牵拉)+大小(肺血管、肺门病变)

1)阻塞性肺气肿X线:

双侧肺野透亮度增高

胸廓膨大、肋间隙增宽、桶状胸、膈低平、心影狭长

肺大泡

CT:

1 小叶中央型肺气肿:

双肺上叶散在小圆形低密度区

2 全小叶型肺气肿:

全肺小叶广泛低密度区、肺纹理稀少

3 间隔旁型肺气肿:

胸膜下或小叶间隔周围

2)阻塞性肺不张X线、CT:

1 

患侧肺密实影、胸廓塌陷、肋间隙变小、纵隔移向患侧

2 对侧透亮度增加一侧全肺不张

3 

肺叶体积变小、密实影

4 叶间裂移位肺叶肺不张

5 血管气管聚拢

3)肺实变X线、CT:

1 斑点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不清——肺泡、肺小叶实变

2 大片密度增高影+支气管气相——肺段或肺叶实变

MRI:

T1WI低、T2WI高

4)钙化——边缘清楚高密度阴影(肺结核—斑点、块状最常见,肺错构瘤—爆米花状)

5)肿块与结节:

良性:

边缘清楚光滑、有包膜、生长缓慢——结核球、错构瘤

恶性:

分叶状、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小片状浸润、强化——肺癌

6)空腔与空洞

空腔:

边缘光滑壁薄、类圆形透亮影

空洞:

病理组织坏死经支气管排出后开成。

——肺结核、肺脓肿、肺癌

1 虫蚀样空洞——多发不规则、虫蚀样小透亮影(结核干酪性肺炎)

2 薄壁空洞<=3mm——肺结核

3 厚壁空洞>3mm(肺脓肿内有液平,癌性内壁不规则)

7)肺间质病变

X线:

1 纹理增粗、模糊、间质增厚

2 索条状、网状、蜂窝状影

3 间隔线(Kerley线)

CT:

1 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界面征、印戒征)

2 次级肺小叶异常(小叶间隔增厚、长索条、小叶中心增厚见树芽征、胸膜下线、蜂窝征)

3 结节影(间质结节、气腔结节、聚结肿块)

4 磨玻璃样改变

界面征:

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与肺实质形成不规则界面。

印戒征:

支气管壁增厚扩张,管径大于伴行的肺动脉形成印戒样改变。

树芽征:

细支气管内充有分泌物或炎性渗出时,现为树枝样分布3mm左右的小结节,常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播散

(2)气道:

小气道阻塞:

肺气肿、肺大泡

大气道阻塞:

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肺不张

支气管扩张:

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明显、肺泡如网眼)

(3)胸膜:

1)胸腔积液

X、CT:

内低外高弧线影(立位正位片)

少量:

4前肋下缘以下、后肋膈角变钝

中量:

2~4前肋下缘之间

大量:

2前肋下缘以上、肋间隙变宽、纵隔移位

2)气胸、液气胸

肺与胸壁间无肺纹理透亮区

气液平面、随体位改变(液气胸)

3)胸膜增厚、粘连——胸膜凹陷征(致密影V字或条索状)

(4)纵隔肿瘤

前纵隔——胸腺瘤中上部,畸胎瘤中部

中纵隔——支气管囊肿、淋巴瘤中上部,心包囊肿下部,心包间皮瘤包心脏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常见疾病:

1、肺炎

1.

大叶性肺炎

充血期:

局限性肺纹理增粗+边缘模糊淡薄玻璃样阴影

实变期:

(红色肝变和灰色肝变期):

大片实变影边界清晰、支气管气相征(实变区中见透亮含气支气管影)炎性实变可靠征,阻塞性不出现

消散期:

大小不等斑片状实变影

老人儿童多见、X线首选

肺纹理增粗、模糊

2.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散在斑点状、密度不均小片实变影

多见于中下肺野

化脓时见薄壁类圆形小空洞

婴幼儿、白细胞变化不明显

肺纹理增粗、模糊

3.间质性肺炎网状小结节影

肺门增大、模糊、僵直索条影

CT:

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磨玻璃样阴影、小斑片影、肺门淋巴结肿大

2.肺脓肿

化脓性炎症伴坏死液化形成

急性(吸入性和血源性):

边缘模糊片团状肺实变影+液气平面的厚壁空洞(急性特征)

血源性急性肺脓肿:

多发散在大小不等圆形片状致密影、边缘模糊、中下肺多见

慢性:

不规则厚壁空洞+周围索条状阴影

3.肺结核

X线首选(肺内原发灶+结核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哑铃状

分类:

原发性肺结核(原发综合征+肺淋巴结结核)

血型播散性肺结核(急性、亚急性、慢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

结核性胸膜炎

其他肺外结核

1)原发综合征

斑片状或大片实变(中下肺野外周肺)

不规则索条影、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右肺门多见)

淋巴结结核(结内液化区、钙化、环形强化)

2)血型播散性肺结核

急性:

双肺弥漫性粟粒样结节(1~3mm、沿血管分布)+三均(分布、大小、密度均匀)

亚急性、慢性:

三不均+纤维条索状阴影

3)继发性肺结核

1 浸润性肺结核:

活动期、稳定期、愈合好转期

斑片状实变影、边缘模糊(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好发)

大片实变、支气管气相征——干酷性肺炎活动期

薄壁虫蚀样空洞、树芽征、胸膜增厚

结核球(边界清类圆形结节、纤维变、钙化+周围卫星灶)、间质结节花瓣样排列——稳定期

纤维硬化和钙化灶——愈合好转期

2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纤维厚壁空洞+纤维病变+支气管播散

4)结核性胸膜炎——(干性胸膜炎和渗出性胸膜炎)

6.肺癌

胸部CT首选

咳嗽、咯血、胸痛+刺激性干咳、咯血丝痰

分类:

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弥漫型肺癌

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直接蔓延

1)中央型肺癌

直接:

杯口状、软组织阴影

间接:

肺门区肿块(倒S征—右肺门肿块与右上叶不张相连构成反S征,右上肺中央型肺CA特征性X性征)

阻塞性改变(阻塞性肺气肿、肺炎、肺不张)

纵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短径>15mm)、纵隔结构浸润

DSA:

肺癌血供为支气管动脉

2)周围型肺癌

肺内结节或肿块阴影或磨玻璃样影

类圆形、不规则形

毛刺、血管集束征、月晕征(结节周围环以磨玻璃样影)

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

有壁结节空洞

胸膜凹陷征

CTMRI增强:

轻中度不均匀强化

3)细支气管肺泡癌

孤立结节型:

密度淡肺结节+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

阶段型:

磨玻璃样实变+枯树枝样支气管充气征

弥漫型:

多发网状结节影+斑片或实变

7.肺转移瘤

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直接蔓延

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X线:

>=5mm才能见到

血行转移:

粟粒状、棉球样结节、界清、大小不一、随机分布(下肺多见)

8.纵隔原发肿瘤

胸内甲状腺瘤(前上纵隔+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或囊变+与甲状腺相续)

前纵隔胸腺瘤(中上部+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清楚光滑+局部侵犯为主)包膜完整否很重要

畸胎瘤(中部+混合密度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整/薄壁囊性肿块+周围受压症状)

胸骨后不适、气食管、上腔V受压症状

中纵隔:

淋巴瘤(中上部+分叶状团块+双侧)

支气管囊肿(上部+类圆形、边缘光整、密度均匀肿块+随呼吸运动+无强化)先天性

后纵隔:

神经源性瘤(脊柱旁肿块+哑铃状+强化)

(4)循环系统

正常X线心血管影像正位:

左心缘分为下中下三段:

上段呈圆形凸出为主动脉结,中段常凹陷或平直为肺动脉段,下段呈弓型向左隆凸为左心室。

右心缘分2段:

上段为上腔静脉与升主动脉复合合投影,下段为右心房。

正常心胸比率:

<0.5(轻度增大0.51~0.55、中度增大0.56~0.60、重度增大>=0.60)

右心室增大——心尖上翘

左心房增大——食管压迹

心前间隙变窄—右心室大

心后隙变窄—左室大

1、基本病变影像:

X线:

1.位置异常(病理性牵拉、先天异常)

2.外形改变(二尖瓣型心—梨型心、主动脉瓣型心—靴型心、普大型心—烧瓶心、移行型心)

典型法洛四联征靴形心

3.心脏增大(左室大—左下方膨隆,右室大—心尖上翘,左房大—双重密影、压食管,右房大—右缘延长隆凸、上下腔V扩张)

4.主动脉异常(纡曲扩张、钙化)

5.肺循环异常:

肺动脉高压>30mmHg,平均压>20mmHg

肺静脉高压>10mmHg(肺淤血、间质性肺水肿—小叶间隔线、肺泡性肺水肿—肺门蝴蝶状阴影、好发肺中内带)

6.心功能不全

7.肺动脉栓塞(肺A高压像+肺栓塞像:

纹理细、疏,动脉大小不均、走行异常)

肺梗死(底边贴胸膜、尖端向肺门的三角形、楔形实变形)

CT和MRI

黏液瘤(增强CT):

高密度心腔内有低密度的充盈缺损,

心包积液:

心包脏壁层间水样密度带,T1WI低、T2WI高

主动脉夹层(MRI、增强CT):

动脉中层有假腔、内膜有破口、内膜片移位

(血流速度现信号差异)

2、常见疾病

1.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脑导管未闭、法洛四联征)

1)ASD

心脏彩超首选

肺血增多、二尖瓣型心、肺动脉段突出

房间隔组织连续中断、缺失+血流左向右分流+右心、肺A扩张

2)VSD

左向右分流

艾森曼格综合征:

室间隔缺损时,右心室的压力高于左心室出现右向左分流,并伴发绀。

双室增大、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组织中断+双室、肺动脉扩张

3)PDA

心血管造影是诊断金标准

肺血增多、左室增大、主动脉结增宽、漏斗征

4)TOF(肺动脉狭窄、VSD、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心脏彩超首选、心血管造影是金标准

发育迟缓、发绀、杵状指、缺氧性晕厥(发绀、呼吸困难、乏力和蹲踞)

主动脉弓增宽迂曲、靴形心

肺血减少(透亮度加、纹理少)、肺动脉细小

右室漏斗部狭窄呈管道状

肺动脉狭窄现喷射征

2.风心病(RHD)

MS:

正常4~6cm2

轻度狭窄1.5~2cm2中度狭窄1.5~1.0cm2重度狭窄<1cm2

胸部吞钡正侧位X线、心脏彩超首选

二尖瓣型心

3.心包积液(PE)

心脏彩超首选

普大或球形心、心缘各弓分界消失

CT:

心肌外环形低密度带。

MRI:

T1WI信号因积液性质不同而各异,T2WI高信号。

缩窄性心包炎:

心缘僵直,各弓分界不清,心包不规则增厚、钙化

4.主动脉夹层:

双下肢血压不对称、下肢脉搏消失、胸痛撕裂状

分三型(I型升A至腹A下段,II型升A,III降A上端至腹A)

CTA、心脏彩超首选

主A真假腔和内膜征沿长轴延伸,有内破口(内膜片的连续性中断),见内膜片(真假腔间的线条状影),破口处龛影样突出,假腔内充盈缺损

5.冠心病

好发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左冠脉主干

四级:

I级内腔狭窄<25%,II级26~50%,III级51~75%,IV级>76%

冠脉造影首选

CT:

钙化沿冠脉走行,斑点状、条索状高密度影

冠脉造影:

管腔边缘不规则、半圆形充盈缺损、偏心性狭窄、冠脉瘤样扩张、完全阻塞

6.肺心病X线首选

7.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普大或球形心、肺淤血、间质性肺水肿)、肥厚型心肌病(造影:

左心室流出道倒锥形狭窄、腔小、如砂钟或鞍背状)、限制型心肌病(左心、右心、双室型3类,瓣膜关闭不全)

(4)消化泌尿

食管分3段(颈、胸、腹)、4个生理性狭窄(食管入口处、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横膈裂孔部)右前斜位

胃分4型(钩型胃、牛角型胃、瀑布型胃、无张力型胃)

空肠-雪花状、回肠-分节现象

1、消化道基本病变影(钡剂造影)

轮廓病变

隆起—充盈缺损(消化道有隆起,钡剂不能充盈,使其轮廓形成局限性内凹改变)肿瘤息肉

凹陷—龛影(消化道管壁缺损,黏膜面有凹陷被钡剂填充,形成突出腔外的钡斑影像)溃疡

憩室—(发育不良、肌壁薄弱和内压增高时,管壁膨出于器官轮廓外,被钡剂充填)

X线:

器官轮廓外囊袋状突起

管壁增厚及管壁僵硬—克罗恩病

黏膜及黏膜皱臂病变

黏膜破坏—皱臂消失、钡影杂乱、连续性中断。

(恶性肿瘤侵袭)

黏膜皱臂平坦—(黏膜、黏膜下水肿或肿瘤浸润)

黏膜纠集—皱臂由四周向病变区集中,呈车辐状或放射状。

(瘢痕挛缩)

黏膜皱臂增宽和迂曲—黏膜透明条纹影增宽。

(慢性胃炎、胃底静脉曲张)

管腔改变

管腔狭窄

癌性狭窄范围局限、管壁僵硬、边缘不整;

炎性狭窄广泛、边缘光整;

外压性偏于一侧、移位、压迹光整

管腔扩张—(消化道梗阻或麻痹常伴积气或积液)

成人小肠内见不到气体

小肠内长液面征(积气-积液征)

胃肠道穿孔—膈下游离气体

2、肝胆胰脾基本病变影

胆囊CT:

水样密度卵圆形囊腔影、壁光滑、分界清

胰腺CT平扫:

羽毛状或锯齿样

脾CT增强扫描动脉期:

脾脏迅速强化,周边皮质强化程度高于中间髓质,脾密度不均—花斑脾

(1)肝脏异常(形态异常、实质异常、肝内血管异常)

强化特点不强化——肝囊性病变

环状强化——肝脓肿(厚壁环状强化)

原发性肝癌——快进快出强化(动脉期即出现病灶内的显著强化,门脉期迅速变为低密度信号)

肝海绵状血管瘤——动脉期结节样强化、强化向病灶中央扩展、数分钟后恢复与肝组织同等密度或信号—“快进慢出向心性强化”

(平扫:

密度<肝实质)

癌栓——充盈缺损

肝炎——体积大、密度低

肝硬化——早期体积变大,晚期缩小

肝转移瘤——多发散在、边界清楚、中心密度高周围密度低

(2)胆道异常

腔狭窄伴近端腔继发性扩张

壁增厚(显著强化)、内容物异常

(3)胰腺异常

胰腺癌:

缺乏血供、无明显强化、低密度灶

胰岛细胞瘤:

多血供、强化明显

3、常见消化系疾病影

1.肠梗阻:

机械性、动力性(麻痹性和痉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

单纯性肠梗阻:

腹平片:

梗阻以上肠腔扩大、积气积液(见气液平面),梗阻以下肠腔萎陷无气

分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梗阻点以下肠管内是否积气积液)

绞窄性肠梗阻:

腹平片:

梗阻以上肠腔扩大、积气积液+假肿瘤征、咖啡豆征、小跨度蜷曲肠袢C型、小肠内长液面征、空回肠换位征

麻痹性肠梗阻:

普遍性胃肠道扩张、不等的气液平面

2.胃肠道穿孔: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见

腹膜刺激征、气腹、急性腹膜炎

首选KUB(腹平片)

膈下游离气体(双侧膈下线线条状或新月状透光影)

3.消化道溃疡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多见(1:

4)

胃肠道钡餐造影首选

胃溃疡

良性龛影、龛影口有黏膜水肿形成的透明带(黏膜线、项圈征、狭颈征)、黏膜纠集

间接征象:

痉挛切迹、胃液分泌增多、胃蠕动异常、胃变形和狭窄(蜗牛胃、葫芦胃、B形胃)、幽门梗阻

恶变:

龛影周小结节状充盈缺损、指压征、尖角征

周围黏膜杵状增粗、中断、破坏

龛影不规则

十二指肠溃疡

良性龛影——球部溃疡直接征象

球部变形(山字形、三叶状、花瓣状、葫芦形、假性憩室)

间接征象(激惹征、球部固定压痛、胃分泌增多蠕动异常、并发症)

胃良、恶性溃疡

龛影形状圆形或乳头状大而浅不规则尖角样

位置突出于胃轮廓外胃轮廓内

边缘光滑不规则

大小<1cm>2cm

口周围黏膜线、项圈征指压征、半月征、有充盈缺损

邻近胃壁柔软有蠕动波僵硬无蠕动波

食道癌-进行性吞咽困难、钡餐造影首选

胃癌——胃肠道最常见肿瘤

分3型:

蕈伞型(息肉型、肿块型、增生型)、浸润型(革袋状胃)、溃疡型(达肌层,环堤征)

充盈缺损、形状不规则

胃腔狭窄、胃壁僵硬

龛影形状不规则、半月形有多个尖角、位于轮廓之内、周有不等透明带(环堤征)、轮廓见结节状和指压迹样充盈缺损——半月综合征

黏膜皱臂破坏、消失或中断

癌灶区蠕动消失

早期胃癌:

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

隆起型(I型)—圆形瘤突向胃腔、边界清楚、表面粗糙+小而不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