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钟课时检测练+专题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8972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5分钟课时检测练+专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45分钟课时检测练+专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45分钟课时检测练+专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45分钟课时检测练+专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45分钟课时检测练+专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5分钟课时检测练+专题二.docx

《45分钟课时检测练+专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5分钟课时检测练+专题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5分钟课时检测练+专题二.docx

45分钟课时检测练+专题二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45分钟课时检测练100分

专题二 信息给予与开放类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2014·呼和浩特中考)钠是一种银白色固体,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把钠投入水中,与水剧烈反应,熔化成闪亮小球在水面上游动,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

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金属钠必须隔绝空气保存

B.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钠熔化,钠是熔点最低的金属

C.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

2NaOH+H2↑

D.把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会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蓝色沉淀

【解析】选B。

由题给信息可知,钠是一种银白色固体(物理性质),易与氧气反应、易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化学性质),由此可知金属钠保存时要密封隔绝空气和水,A正确;把钠投入水中,与水剧烈反应,熔化成闪亮小球,说明钠与水反应放热,熔点低,但钠不是熔点最低的金属,B错误;根据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C正确;把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首先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D正确。

2.(2014·天津中考)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电池。

它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至被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

A.均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均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解析】选B。

三种气体中,一氧化碳有剧毒;且无毒、无害气体不一定能用作燃料,如氮气无毒无害,不能用作燃料;是否为无毒、无害的气体不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故选项A错误;三种气体都能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这是可用作燃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B正确;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能生成二氧化碳,燃烧产物是否为二氧化碳不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故选项C错误;H2、CO等没有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且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物质不一定能用作燃料,如水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不能用作燃料;是否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不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故选项D错误。

3.(2015·烟台中考)科学家研制出以锶原子为钟摆的“晶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准的钟。

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Sr为金属元素

B.乙图中X=2

C.锶原子的质量为87.62g

D.锶原子的质子数是38

【解析】选C。

Sr的元素名称为锶,由偏旁“钅”可知,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38-2-8-18-8=2,B正确;87.62是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其实际质量,C错误;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锶的原子序数为38,则其质子数为38,D正确。

4.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测定浓硫酸吸水性的有关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其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可以表示: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溶液的质量③溶液的体积④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⑤溶质的质量。

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D。

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

因浓硫酸吸收水分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增加,从而使得溶液质量增加,溶液的体积增加,但由于溶质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5.(双选)已知CaO、CuO、SO2、CO等属于氧化物;NH3、CH4、HF、NaH、KH等属于氢化物。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氢化物可理解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氢元素的化合物

B.水既属于氧化物又属于氢化物

C.硫酸既属于氧化物又属于氢化物

D.在NaH中,钠元素和氢元素都显+1价

【解析】选C、D。

本题主要考查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

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判断A正确;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所以既属于氧化物又属于氢化物,B正确;硫酸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或氢化物,C错误;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D错误。

6.在反应3CO+Fe2O3

2Fe+3CO2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碳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4价。

这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据此判断,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2H2+O2

2H2O

B.Fe+CuSO4

FeSO4+Cu

C.2H2O2

2H2O+O2↑ 

D.Fe2O3+3H2SO4

Fe2(SO4)3+3H2O

【解析】选D。

A选项中反应前氢、氧元素化合价都为0,反应后氢、氧元素化合价分别为+1、-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选项中反应前铁、铜元素化合价分别为0、+2,反应后铁、铜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0,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中反应前氧元素化合价为-1,反应后氧元素化合价为-2和0,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加热条件下,氨气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

3Cu+3H2O+N2,如下图所示,挤压鼓气球把空气鼓入盛有浓氨水的集气瓶中,使氨气进入试管,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关于该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可看到试管内有红色物质生成;

③反应结束时,先撤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液体倒流;

④该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会污染空气。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只有①②

【解析】选C。

解答本题应注意对照常见气体的制备等实验得出结论。

由于氨气还原氧化铜时有水生成,为防止生成的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应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①正确;由于氨气还原氧化铜时生成的铜是红色的,反应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试管内有红色固体生成,故②正确;由装置的特点可知,液体不会倒流,故③错误;反应的尾气含有氨气,会污染环境,装置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否则会污染环境。

8.(2014·无锡中考)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

B.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C.流程中的氧化铝、水和氧气都属于氧化物

D.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O

Al2O3+3H2↑

【解析】选C。

观察流程图发现开始的反应物是铝镓合金,最终的生成物是铝镓合金,所以铝镓合金能循环使用,故A说法正确;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故B说法正确;流程中的氧化铝、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而氧气属于单质,故C说法错误;铝镓合金与水的反应中生成物是氧化铝、氢气和镓,相当于镓未参加反应,所以实际上发生的反应是2Al+3H2O

Al2O3+3H2↑,故D说法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60分)

9.(8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国家提倡使用的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加碘食盐里的“碘”指的是    (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已知碘酸钾受热不稳定,因此,炒菜时宜    (填“早”或“迟”)加入加碘盐更有利。

(2)仔细观察如图后回答:

①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②针对上述环境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解析】

(1)碘在碘酸钾中是以元素形式存在;根据碘酸钾受热不稳定的性质,炒菜时宜迟加入加碘盐,使KIO3尽量不分解,更有利于健康。

(2)①图中尘埃弥漫,人出行戴口罩,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②减少煤的使用,多使用清洁燃料,均可减少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答案:

(1)元素 迟 

(2)①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②减少煤的使用,多使用清洁燃料(合理即可)

10.(10分)(2015·乐山中考)由于高铁列车车厢是密闭的空间,因此提供清洁的空气、保持车厢的卫生非常重要。

(1)高铁酸钠(Na2FeO4)是高铁上常用的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消毒剂。

①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下面是一种制备高铁酸钠的反应原理:

Fe2O3+3NaNO3+4NaOH

2Na2FeO4+3NaNO2+2X,X的化学式为 。

(2)某品牌的空气净化剂含有过氧化钠(Na2O2),它可以使车厢里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钠和氧气,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

【解析】

(1)①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在高铁酸钠(Na2FeO4)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x+(-2)×4=0,解得x=+6;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H2O;

(2)过氧化钠(Na2O2)可以使车厢里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钠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

2Na2CO3+O2。

答案:

(1)+6 H2O

(2)2Na2O2+2CO2

2Na2CO3+O2

11.(10分)(2015·铜仁中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所谓“低碳”指什么?

(2)燃放烟花爆竹时,除了会带来噪音污染外,还会带来    等环境问题。

(3)为了我们的青山绿水,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和解决问题。

我市锰矿资源丰富,某电解金属锰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等物质,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你认为最好选择什么物质处理该废水中的硫酸?

【解析】

(1)现在全世界都在倡导“低碳”生活,所谓“低碳”,就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2)燃放烟花爆竹时,会造成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粉尘污染等。

(3)酸和碱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废水中的硫酸可用较为廉价的氢氧化钙(或生石灰)除去。

答案:

(1)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2)空气污染、粉尘污染

(3)氢氧化钙(或生石灰)。

12.(8分)在学校的联欢晚会上,老师做了一个神奇的表演,向装有不同固体的试管中滴入适量不同的无色液体,产生了不同的现象。

老师让同学们参与互动进行猜想:

(1)若固体为白色粉末,加液体后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则固体可能是(任写一种,下同)       ,液体可能是       。

(2)若固体为白色,无气体产生,所得液体温度降低。

则固体可能是      ,液体可能是 。

(3)若固体为黑色粉末,加液体后有气体产生,则黑色粉末可能是      。

【解析】白色粉末碳酸盐可与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NH4NO3溶于H2O使溶液的温度降低;H2O2可与黑色粉末MnO2作用生成氧气。

答案:

(1)CaCO3 HCl

(2)NH4NO3 H2O

(3)MnO2

13.(12分)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3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

(2)在第3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元素过渡到

    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

阳离子    ,阴离子    。

【解析】本题结合元素周期表考查有关规律的探寻、离子符号的书写及酸碱盐的判断。

(1)由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在每一周期中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

(2)在第3周期中,前三种元素为金属元素,第四种到第七种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最后一种元素为稀有气体元素。

(3)钠、镁、铝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的阳离子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氮、氧、氟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阴离子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答案:

(1)电子层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2)金属 非金属

(3)Na+(或Mg2+或Al3+) O2-(或F-或N3-)

14.(12分)(2015·眉山模拟)固体过氧化钠(Na2O2)可作为氧气的来源,这是因为Na2O2能跟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O2,也能跟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O2,同学们为了检验反应后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1)人呼出气体中CO2含量约为4%,水蒸气约为1.1%。

(2)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3)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

2NaCl+CaCO3↓

【猜想与假设】固体可能为①Na2CO3;②Na2O2和Na2CO3;③NaOH和Na2CO3;

④    。

【进行实验】

实验

操作

现象

1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产生大量气泡

2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无气泡出现,溶液变红

3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再滴加澄清石灰水

      

【解释与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为进一步确认可能含有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时试管有热感。

同学们认为根据此现象可以判断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该结论的得出是不严谨的,你认为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解析】【猜想与假设】④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还有可能含有没反应完的过氧化钠,所以三种固体都可能有。

【进行实验】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钠,加足量水,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气泡出现,溶液变红,说明没有过氧化钠,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再滴加澄清石灰水,现象是无气泡出现,产生白色沉淀。

【解释与结论】加入盐酸有气泡说明含有碳酸钠,加足量水,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气泡出现,溶液变红,说明没有过氧化钠,所以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没有过氧化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验证其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利用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用氯化钙将碳酸钠除掉,再向溶液中加入酚酞,如果溶液变红,说明含有氢氧化钠,如果不变红,说明没有氢氧化钠。

【反思与评价】也可能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热感,所以取碳酸钠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测量温度变化。

答案:

【猜想与假设】④Na2CO3、NaOH和Na2O2

【进行实验】无气泡出现,产生白色沉淀

【解释与结论】Na2CO3 NaOH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与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过量CaCl2溶液

②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若溶液变为红色,则含氢氧化钠

若无明显现象,则不含氢氧化钠

【反思与评价】

取碳酸钠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测量温度变化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