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3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885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3篇.docx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3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3篇.docx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3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篇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习作:

家乡的风俗

教学目标

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教学重点

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难点

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出示课件1】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分钟)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请同学们说一说从

《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板书:

家乡的风俗)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民族文化,知道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为接下来的环节做铺垫。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

(板书:

多样性→)

【出示课件2】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

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

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

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出示课件3】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

♦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

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

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

(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

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

(七夕,来源于我国历史上的美丽传说,传说凡间的牛郎和天上的仙女相爱了,可是由于天上和人间的界限,玉帝规定每年只能见一次面,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了有情人相会的特别的日子。

♦除夕夜,要过年,千家万户庆团圆。

(关于过大年前的除夕你们应该最了解,过年的前一天叫做除夕,主要准备过年的衣服、食物,贴对联、收拾家里,有的家庭还会有守夜的活动,希望岁岁安康。

教师总结:

这些呢,都是中国传统民俗,端午吃粽子,重阳插茱萸,还有最让你们开心的就是过大年,对不对,过年不仅仅会有新衣服、好吃的东西,而且还有红包收!

老师都很羡慕你们。

2、鼓励学生说说通过老师的介绍,自己对哪种民俗最感兴趣?

也可以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

或者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风俗。

【出示课件4】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课前准备,小组交流讨论:

你为大家介绍的家乡的风俗是什么?

它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

你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是什么?

4、表达交流。

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对于一种或者两种感兴趣的民俗活动进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且谈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探索表述民俗的注意事项,为接下来介绍民俗活动、民俗写作活动提供经验。

三、教师点评并且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的介绍,详略以及介绍方式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学习如何明白哪里需要具体介绍,哪里需要简单说说。

同时在学生的介绍中了解更多的民俗特色。

(板书:

详略得当→)

注意事项:

简要介绍民俗的名字、由来、寓意、民俗内容。

重点介绍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的细节情况。

请同学尝试写写自己介绍的民俗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描述,学习描述的艺术,并让学生自己实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

2.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

设计意图:

通过回忆上节课的所学,体会介绍民俗活动需要做到的详略得当,为写作环节做铺垫

二、请学生根据上节课所了解的民俗活动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活动,编写写作提纲。

(5-10分钟)

1.鼓励学生编写提纲。

师: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不同特点的传统民俗,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粽子节,有为驱逐年兽、祈求平安的春节,还有浪漫的牛郎和织女相会的七夕……这些啊,都是我们国家文化宝库中整体的文化结晶,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

那么今天呢,你们就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写写自己经历过的民俗活动,可以写你自己包粽子的经历,也可以写过春节的时候的感受……家乡的风俗有很多,请大家注意选取材料,详略得当。

所以,大家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习作提纲。

【出示课件5】习作提纲的要求:

(1)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4)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教师:

列提纲的作用就像是搭建房子的整个框架,先把轮廓搭建起来,再填充细节。

这样写文章就方便多了。

(板书:

编写提纲)

2.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编写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

教师可以请各组说说编写提纲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进行针对性讲解和指导。

三、尝试完成民俗的写作草稿,并且进行互评、修改。

(10分钟)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提纲,完成作文草稿。

2.小组内进行分享、交流、找问题、评价。

3.品评写得好的文章,并且教师集中讲解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修改、完善。

4.写作注意事项:

①不少于400字;②最好集中一种民俗活动介绍;③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④详略得当,不能像是记流水账。

四、完善草稿,正式誊写。

(5分钟)

五、鼓励学生完成民俗集的编写部分。

建议将不同民俗收集在一起,主要介绍民俗名字、由来、内容。

也可以贴上活动的场景照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板书设计:

家乡的风俗

多样性→详略得当→编写提纲

    

家乡的风俗

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图片)“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3.导入新课:

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

(板书:

家乡的风俗)

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

(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

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

《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    节》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

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

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

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习惯。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3.写作技巧点拨。

(1)要把风俗活动的各个环节写清楚,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2)要按一定的顺序写。

一般先简要地交代风俗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然后详写参加活动的经过,最后写活动的结果及感受。

可以把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

风俗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很多,写时既要对群体活动的情景做总体描述,也要对其中的个体作具体的描述。

对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内容要详细描写,其余部分可一笔带过,这样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4.写自己对风俗活动的看法,可以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注意要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5.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

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是什么风俗,内容详略得当、特点突出,语言通顺恰当,等等。

五、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风俗,选取不同材料,运用抓住特点描写风俗的方法,介绍出家乡的风俗活动,详略得当,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六、延伸。

将你的习作与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写,勾画出对方习作中所刻画的家乡的风俗特点。

(看看是否详略得当)

习作:

家乡的风俗

抓特点    详略得当

1.本次习作,鉴于学生对家乡的风俗知之甚少,没有生活基础,课前可先让学生充分搜集材料,有助于课堂上对于习作内容深入讨论,也有助于拓展学生习作思路。

2.对于家乡的风俗的介绍,学生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对于一些场景的叙述过于简略,学生对于习俗的来历、一些节日的象征意义缺乏了解,缺乏实际体验。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园地一习作:

家乡的风俗

课题

习作:

家乡的风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

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

重点

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教学

难点

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

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

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

板块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图片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说一说:

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

预设1:

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

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

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

可以是查阅资料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询问长辈时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板书:

家乡的风俗)

新课

教学

板块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3.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说。

(2)教师归纳总结: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传说、风俗,或者有着独特的纪念意义。

(3)谁知道在我们的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